Philoso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obertfool (海螺==修炼数学==慎戒废忘~~潜龙勿用),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试发稿]——Robertfool版道德经第7章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May 15 18:55:03 2006), 转信


这章罗嗦了很多,感兴趣的朋友将就翻翻即可,hoho~~~

****

7(Begin)

<原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

<释文>

天地长久不灭。天地之所以能长久不灭,是因为它们不吝自偷生自私独活,而是广施博予周济众生,故它们能长久不灭。

同样的道理,圣人甘愿退居人后,先人后己,薄己厚人,因此,民众爱之如父母推崇倍至反将其推至前台,神明佑之如赤子反让其得以常存[1]。

不正是因为圣人表现得没有私心么[2],所以最终反倒能成就其个人利益。

**

<释文注说>

[1] 参照了河上公的注;
[2] 表现得没有私心:外在表现的没私心,至于内在如何(有私心或确实没私心)都不影响最终获得的个人利益(无论此圣人的初衷是否想获得该利益)。原著者认为这种“先弃后取
”的模式是由道而生,并受道控制的。下文<乱说>中将作较仔细的讨论。

**

<原文注说>

(1) 后其身而身先:帛书甲乙本均作“退其身而身先”,义同。
(2) 非:帛书两本均作“不”。
(3) 全文依王本,未改动。

**

<阐释乱说>

I 稍微总结一点,本章中心思想无非是“以退为进”的迂回战术,以天地为例子,借圣人作说明。

II 文本的原意是浅显的,甚有趣味的倒是推测原著者的心态,这倒是前辈们落墨较少之处。他说圣人“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到底圣人在原著者的心中有无私心呢?

末句的解读当然有很多,个人兹总结如下:
(1)正因为圣人完全没有私心(而表现当然也没私心),所以最终反倒能获其本无所谓的个人利益。
(2)正因为圣人“有私心但表现得没有私心”,所以最终反倒能成就其早所欲求的个人利益
(3)不管圣人初衷有无私心,也不管圣人初衷是否想获得某项私利,只要他(在民众在神明前)表现得无私心,最终就能获得个人利益。

应该承认从原文字面上是看不出原著者的本意的。三种都有可能。

Mr.杨涯人在最近的讲座里谈到原著者对圣人有种又敬又讽的暧昧态度,并引申此态度缘于原著者的破落奴隶主阶级的身份。杨先生谈到,原著者既讽刺圣人的虚伪“欲擒故纵”的阴谋哲学,又将此理和盘托出暗示读者应顺应此理;并举出了刘备,孔明,雍正等人作例。

Mr.杨的这种理解的根本无疑是建立在采取第2种解读的基础上的。因此才引出关于原著者的矛盾心态的诠释。实际上,小生窃以为原著者是以一种旁观者的心态论述此道理的,应采用
第3项解读,说的是一种由道而生的普遍规律,这也就不存在原著者“既讽又崇”的矛盾心态了。

III 进一步发散。从原文末句无非排列出几种为人处世的“硬”方式:

a) 无“后招”的“先人后己”
b) 无“后招”的“先己后人”
c) 有“后招”,暗藏私心的“先人后己”
d) 明知受罪仍甘愿为人唾弃的“先己后人”

我们说,a)b)的人简单,但我们常弘扬“先人后己”,这实际是传统使然。“先己后人”并非是“光己不人”而只是在时间上程度上做一种抉择而已,总留出了别人的机会。

犹太人有一理念:面对两人必须活一个的困境时,选择我活与你活都是道德的,选择“我活你亡”或者“你活我亡”都不应受到谴责。当然这是极端的情况了。而一般的情况,我也觉得a)与b)谈不上谁“好”谁“不好”,仅是某时某地的某种选择。而我们常被暗示前者好的原因是什么呢?

姑且不论人们是否能做到,现实文化中更多是流传一种“舍己救人”“舍身换人”的自我牺牲精神,我肉体虽死灵魂却因主动殉身得到升华将获得一种个人的愉悦(和或者后世的赞赏),更强调一种精神的力量。说其“伟大”是因为我们每接近这种行为,总感到肃静震撼净化和类似的欢娱飘然。到底这种飘然的震撼感是如何生成的呢?是按宗教说的先天即来,还是后天的社会熏染,还是其它的原因呢?

一直以来,常默认“助人是为乐的”。但“助人为什么会为乐?”的问题远没有解决。是不是所有的人“助人后都会乐”?对于“助人不乐”或者“助人无所谓乐不乐”的这类人怎样
处理关系?

项c)常被人看作伪君子,因为他们工于心计的,牺牲“暂时小利益”谋取“未来大利益”;即使他在现实层面上给予他人利益,但这种“有目的地帮助别人”似乎永远不如“毫不为己专门为人”。Why?传统使然么?世俗厌恶“假惺惺”么?

项d)更不可理喻了。说他们“伪小人”么?如果此人明知这套“原著者的原理永恒生效”的道理,竟然仍甘愿“先取后弃”,仍敢冒天下大不韪,表面不舍流俗某些小利,内里把真正
的“大机会”“大利益”让给后人,这是何种高尚情怀?!简直仅于神圣也!hoho~~

方忆起,昔日北大校长蔡元培,在别人向他贿赂时,既没当面斥责亦无断然拒绝,竟坦然收下,事后不露声色地将贿赂金转作善事用,捐献人署名此贿赂之人。这种甘受贿赂之名,不避流俗,真心为人的超然心态可真谓是“第一流的”!

胡说了如此这般,无非想说,在这个相对主义肆虐的时代,在不越“伤害底线”之上,作何种人还真没有对错正误之分;不过大概有“第一流”与“不入流”的区别吧。


7(end)



--
“蓝天永远在白云之上!”,---- 寻常的巴萨球迷。
“诸君谬矣。‘白云本无物,何样惹蓝天?’hoho~~”---- Hoho教教主


※ 修改:·robertfool 于 May 15 21:47:50 修改本文·[FROM: 172.16.8.41]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72.16.8.4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02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