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obertfool (海螺==修炼数学==慎戒废忘~~潜龙勿用),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试发稿]——Robertfool版道德经第8章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May 18 16:12:18 2006), 转信


又消灭一章拉,还有两章,hoho~~~顺带Con巴萨夺得久违的欧冠,实至名归!

****

8(Begin)

<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

<释文>

圣人[1]拥有水一般的品德。水热心辅助万物,却又平静独处人人厌恶的卑微污垢的地方,所以它的品格近乎于[2]“道”啊!

他[3]身居低位,心怀若谷,无私奉献,言必守信,为无为,事无事,顺应自然。[4]

正因为不与人争斗,所以也不会受到任何咎怨和指责。

**

<释文注说>

[1] 圣人:指“上善”;拥有上善的人。
[2] 近乎于:说“近乎于”而不说“完全等同”的原因,按王弼的话是“道无水有”,即水有形而道无形,这点差别决定了,水虽有道的品质却仅能近乎道。
[3] 他:指圣人。第二句的主语一般以为是水。只是水又如何“正善治,事善能”呢,故小生窃以为主语应是“上善”的圣人。
[4] 此句甚难译。首先,“善”是好(去声,向往)的意思,这无疑问。前三句,像大地一样甘于低微,像渊谷一样深广包含万物,像天一样不求回报;按此句式,“地,渊,天,信,治,能,时”应该都依名词解释。第四句,“信”解成信物,说话应像信物一样有真凭实据;第七句,“时”是四时季节,行动像四时季节一样顺应自然。如果说此二句还勉强过关的话,则“正善治,事善能”是无论如何也解不通的。此处只能暂且依循“善治”解为“无为之治”,“善能”解为“清静自守”等老一套了。(当然,若如此,此二句的“善”字只能作“善良优秀”解了,姑且如此吧)

**

<原文注说>

(1) 若:依王本;帛书乙本作“如”;

(2) 善:a)“上善若水”的“善”解为“好(第二声)”,好的,善良的。b)其余的“善”解为爱惜,引申成“好(第四声)”,向往,趋向;如《荀子》“善日者王,善时者霸”;此章处尝试翻成“就像”。

(3) 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此处更动最大。列诸本文本及习惯标点如下,
王本“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甲本“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之所恶”;
乙本“水善利万物而有争,居众人之所恶”;

案原文最后一句“夫唯不争”,知水的本性是与世无争的。那么此处乙本的“有争”则明显语义相悖。学者高明参照河上公的注关于此句给出“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和“水善利万物而有静”两种解释,并存疑(详见原书254页)。小生窃以为,不如将此句与后句的标点重读,并采用甲本“静”字,恢复“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之所恶”。“有”同“又”,于是,可解为“水善利万物,而又静居众之所恶”,这样既与“不争”协同,又符合“众人恶卑湿垢浊,水独静流居之”(河上公注)的话。

(4) 矣:王本无此虚词,从帛书。

(5) 予善天:王本作“与善仁”,案仁义之说系“儒家崇尚的行为,而道家视“仁”乃有为之表现”(高明语)。故采用帛书。解释为“像天一般(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的奉献”。

(6) 尤:咎怨。

**

<阐释乱说>

本章关于内容可说的不多,而行文的逻辑,形式等方面却值得说两句,因为真的难译。

原著者用水作比喻,形容上善的人接近“道”,之后具体罗列了圣人的七种行为(古人有说是“水的七善”),而每种行为又尽力联系一种比喻物。只是,不能让人真心认同其努力寻求的比喻物是恰当的。如“正善治,事善能”里,直译为“从事政治则必须从事好的政治,成就事业则必须成就好的事业”,这里面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估计没人能懂!!什么是“好的政治”“好的事业”,后人们只能穿凿附会或所谓的联系上下文(很远,大概第45,57章把)说它是“无为之为,无事之事”。如此松散的语言作为一片论述哲学思想的文章的载体,岂不荒谬?

当然,用现今行文标准与逻辑准则衡量这篇5000字古文是种对原著者“关公战秦琼”式的不公平。

只是或多或少不可避免的用现代的眼光审视它时,我会说:
作为诗,它欠缺诗意;作为议论文,它又缺乏逻辑条理。

也许,真如曾国藩《复吴南屏书》所言“仆尝谓古文之道,无施不可,但不宜说理耳”。


8(end)






--
“蓝天永远在白云之上!”,---- 寻常的巴萨球迷。
“诸君谬矣。‘白云本无物,何样惹蓝天?’hoho~~”---- Hoho教教主


※ 修改:·robertfool 于 May 18 23:07:12 修改本文·[FROM: 172.16.8.41]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26.1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6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