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obertfool (海螺==修炼数学==慎戒废忘~~潜龙勿用),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试发稿]——Robertfool版道德经第10章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May 22 17:21:32 2006), 转信


<首语>

通过这6周时间断断续续对1-10章简浅鄙漏的梳理工作,小生浅尝古文字之趣味,
体会了些国学研究的辛酸,也真切认识到自身无知,研究哪能是件轻松美差呢?
写字说话向来是掏心掏肺的举动,正如同老美前总统克林顿在北大讲演所言,
“写说”总比“听读”的收获来得少,因后者在吸收,而前者却是释放。
小生学识浅薄文字生涩,肚内早已被挖得空空如也,再者,工作量之大,小生之愚钝,
均莫使毕其功于此时,唯暂作歇息,待来日补全吧。

另,Robertfool-bbs版《老》原意是为自己作的读后感。bbs灌水发文也仅为激励自己,
只是文字一旦公开,总或多或少地困惑了版内的bbser,所以最后于此矫情且不乏做作的向版内被系列文字骚扰着或骚扰过的bbser们致以最深切的歉意!同时也感谢斑竹的容忍。

hoho~~至此《老》个人版的梳理暂告一段落。——我们有空再会!

****

10(Begin)

<原文>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以智乎?                              
天门启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以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

<释文>

使灵魂精气附着与肉体形魄,能做到形神相依,抱一守道么[1]?
结聚气息以至柔和[2],能如婴儿般柔软安详平静和谐么?

洗刷铜镜,能一尘不染么?
治理国家管理民众,能不推崇淫伎狡智[3]么?

气孔[4]张阖,能顺其自然[5]么?
认识周遭万物,能先摒除一切知识[6]么?

天地生养万物,赋予其生命而不占有,哺育其成长而不主宰,这是最高尚的品德阿!

**

<释文注说>

[1] 抱一守道:按“魂载魄,神归舍”,“虚静无为,不以物累身,不以欲害神”,精神与肉身合而为一。

[2] 以至柔和:指气息“缓,平,稳”。古人认为呼吸能判断人的身体状况;原著者认为婴儿“含德之厚,精和之至”,其吐纳是最自然最和谐的,劝奉世人学习婴孩之吐纳。

[3] 淫伎狡智:一切政治权术。原著者主张“为无为事无事治无治”。

[4] 气孔:窃以为专指百会穴,或泛指身体各处气息进出之所。

[5] 顺其自然:这里是指医道呼吸养生法。“守雌”是原著者的基本准则,他认为“雌”是静的,被动的,能更长久。应用于呼吸法上,他教导说不能蛮力强求,只需意守某处(一般认为是“丹田”),有节奏的吐纳气息,即能达到养生效果。因此道家并不主张过于激烈的体育运动,因后者被认为容易“劳筋骨损元气”。

[6] 原著者认为一切知识都是先入为主的偏见,是一层厚纱,阻碍人们真实的认识世界。

**

<原文注说>

(1) 载:作“处”解。唐玄宗天宝五年诏云:“顷改道德经‘载’为‘哉’,仍隶属上句(指上章末句),遂成注解”。高明语:“今检之帛书,...,乙本‘天之道’下有‘也’字,足证旧读不误。玄宗妄改经文,切不可信从。”虽如此,小生以为若强改成“天之道也哉”,也没啥辩驳之处。此处从高明等人之说,“载”属本章首字。

(2) 营魄:魂魄也。魂为阳为气,魄为阴为形。

(3) 专:结聚。

(4) 能无以智乎:王本与乙本原文皆作“能无以知乎”;从易顺鼎,“知”为假借字,复原字“智”。

(5) 天门:曰“鼻孔”,或曰“五官”。小生窃以为,“天”指人的头部,“门”指气息出入之处,“天门”即是头顶百会穴,盖因“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而百会穴则为各经脉气会聚之处”。泛指身体各处气息进出之所。

**

<阐释乱说>

本章主旨是“守雌”。“雌”在原著者象征意义是“柔软”,“静”,“被动的而非主动的”,“缓慢的”,“平和的”,“稳定的”等等。

具体的说,本章“守雌”是“使灵魂守住形魄”,“呼吸应模仿初生婴孩”,“万物恢复原始的净洁”,“以无为治国爱民”,“呼吸自然不强求”,“摈除知识抛弃偏见”等6条。

陈鼓应说,本章文字是叙述如何炼气修行的,这也是有道理的。
气功是古代医学除“砭针炙药”外重要治疗手段,也是道家所谓的“内丹”修行。撇去政治宗教等因素,单论气功本身,确实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宝库之一,也是门大学问;窃以为其更是研究人体科学最有效的门径。希望毋帙远失传,因为我们真仍有许多问题没解决,还有许多现象没能解释,应该直面它们,做切实的分析研究,而非草率的不屑一顾。
从原著本章文字不难看出,千年前的祖先们早已重视与研究吐纳呼吸等基本的养生功法了;
而千年后的我们却仍徘徊在或鄙视或迷惑或毫不理睬的现状。

最后,说说中国人的父辈与子辈的伦理问题,小生穿凿附会地以为,此章中原著者有精彩的经典叙述,惜后人尽奉儒家“不犯上”之说,贻害延误至今。

本章末句,原著者言“生之畜之,生而不有,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在赞美天地的同时,这难道不是在告诫家长们父母们应当如何处理父子母子的关系么?
“生而不有”——生育子女却不以为他们是属于父母的;
“长而不宰”——哺育孩儿却不主宰孩儿的未来,让他们们自由成长。
“是谓玄德”——父母养育子女,而后放开束缚,任其高飞,这正是父母的大恩大德阿!

原著者的洞察力卓越千古,令人敬佩阿!

10(end)




--
热爱永恒的橙色14号~~~~冲啊~~~~~荷兰的艺术家们~~~


※ 修改:·robertfool 于 May 22 17:33:47 修改本文·[FROM: 172.16.8.41]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72.16.8.4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90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