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nalan (光荫), 信区: photography
标  题: 显影的基础知识4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12月08日13:14:19 星期五), 转信

11
第10步:加防渍剂(湿润剂)
   水洗完全后,就把胶片放在一个器皿中,里面有少量的防渍剂,防渍剂的稀释要准确
按照制造者所提供的说明,如果防渍剂太浓了对胶片是有害的,搅动约30秒钟,防渍剂
能够减少水的表面张力使水不能粘着在胶片上,结果是有助于使胶片上不至形成一些不
快的由于水滴在干燥中所产生的水渍的条纹,并且能够使得干燥加快而不至于在干燥中
有灰尘在胶片潮湿的时候落在胶片上,要把防渍剂稀释,不要把防渍剂的容液直接往片
盘上倒,因为这样能产生气泡。而是要把溶液装在一个器皿里,然后把片盘放进去,就
象图5·15上表示的那样。
  第11步:把胶片挂起来晾干
  这些步骤完了之后,把胶片用一个夹子夹住,把胶片挂起来。如图5·16、5·17所示
。 首先你要把多余的水去掉,为了去掉多余的水,有各种东西可以用,有海绵夹(它是
一种夹子,里边用海绵粘上),这种海绵夹有一个时期被推荐为擦干胶片的辅助工具,我
们认为更好的是用粘液海绵,这是一些制造者专为摄影用途制造的,有一个合乎逻辑的
问题,就是如果制造者说从湿润剂中取出可以把胶片挂起来晾干。我们是不是还需要把
胶片用什么东西 擦一撩呢?
  我们在这里可以解说几点原因:
  a:胶片在把多余的水抹掉之后,就干得更快一些,能够减少在上面落灰或其它损害的
可能。
  b:把多余的水去除,同时也就去除了沾在胶片表面的水中的任何颗粒。
   c:轻轻地把防渍剂撩除,可以避免在底片的表面上留下由于防渍剂太浓或水中杂质
引起的斑痕。
  为了去除胶片上多余的水,要用海绵片夹在胶片上做这个工作,可以用杜帮8号海绵或
其他同等海绵把它剪成一些片片,这些片片的大小可以同烤面包的片片大小差不多(也就
是约为l/2x 3x 5英寸),要把这些海绵片先彻底洗干净,再把它挤干,然后把夹子夹在
胶片的上端,但是你必需先把多余的水用海绵擦去,夹子中带的多余的水也要去除把胶
片头用两片海绵夹起来吸去多余的水,然后再把夹子夹在胶片的一头,挂在天花板的一
个勾子或钉子上,或是挂在晾衣服的绳子上。胶片挂起来以后,把胶片用海绵片夹起来
,轻轻地施一点压力,从上到下抹下去。现在把另一个夹子夹在胶片的下端,可以做一
个坠于把胶片的下端向下坠防止胶片在干燥中卷曲。
  挂胶片一定要挂在没有灰尘的地方,也不要挂在经常需要走动带起灰尘的地方,要远
离墙面或能让胶片贴上去的地方。在干燥的初期,胶片会弯曲或卷起来,就象一条愤怒
的蛇,这就很容易沾上任何靠近它的东西,如果你要挂起来不止一卷胶片的话,一定要
在两卷之间保持至少十至十二英寸的空间,千万要避免有风吹或空气流动而使它们靠近
起来。现在把你的海绵清洗一下,把多余的水挤掉,然后把它放在干净的塑料袋里边保
存起来。在二至四周之内它们将保持是湿的,在两次使用之间以湿的状态保存海绵最好

12
保存底片
   有两个简单的目的,一是保护它们,再就是当需要的时候很容易找到它们。(见图5·
18和5·19) 为了保护,应该用玻璃纸或塑料薄膜等透明材料做成小口袋把它们装起来,
这种东西在摄影用品店里可以买到,不要用发亮的醋酸纤维薄膜做的底片袋,尽管醋酸
纤维在化学上对胶片是安全的,但是有一个危险就是:胶片的乳剂上会出现些亮斑,这
就是用发亮的醋酸纤维和胶片接触时产生的结果。它会在印照片时在不同部分产生不同
程度的污斑。
  当你的胶片干了的时候,用剪刀仔细地把胶卷剪成若干条来贮存,把35毫米胶片剪成
五至六幅一条,为了在垂直的方向进行接触式印 片的时候,五幅一条比较好,为了横着
印片的时候是六幅一条比较好,如果是120或620的卷片呢?就要把它们剪成四幅一条,把
这些胶片条条装在玻璃纸袋里,并且在底片袋上标明底片的名称或号码,能够\帮助你识
别这些胶片,在接触印片时纸的背面,也写上该胶片同样的号码。
  你可以把这个底片袋按照次序装在盒子里面,做好的底片盒并且带着隔开底片的检索
卡片在摄影材料店也可以买到,另外还可以买到8.5×ll英寸的散页玻璃纸袋或塑料袋用
它来把若干条的胶片装起来,每一页都能贮存若干条。这样就可以按顺序贮存在一个散
页夹里,不管是装在盒子里还是装在本子里,你应当把底片贮存在冷的干燥的地方。为
了能把任何底片很快地查找出来,要把每一条或者每一页底片都编在为查找用的底片卡
上,在这个查找用的卡片上,你可以把胶片的日期,题材内容,胶片号码都标注上。总
是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你的胶片把它存档。那么每当需要它的时候能够在1分钟之内或者
不到1分钟就找到任何一张底片。
13
观看底片
   最初,当你看一眼已经显影的底片的时候,你会觉得有些把你弄糊涂了,所有影调都
是相反的,本来在景物中是亮的,在底片上是暗的,原来是暗的地方,在底片上却是亮
的。从这些反转的现象,你可以看到你的被摄体的一个轮廓,但这是什么意思呢?这个底
片在没有印成照片以前,你看着这底片能看出什么来呢?
  你能看出很多的东西来,你的底片上存在着象金矿一样那么多信息,关于你的照明,
你的曝光,以及你的显影,能看出很多事来,这些因素合起来能够产生关于底片的三个
基本的质
  第一:密度(主要是受曝光量所控制的)。
  第二:反差(主要是受显影所控制的)。
  第三:颗粒性(主要是受所用胶片的类型所控制的,也受到显影的控制,也多少受曝光
量多少的控制)。
  你在做了一些练习之后,你就能够学着“阅读”你的底片,也就是说,你在观察你的
底片的时候你就能够评价它们的相对的密度反差和颗粒性。
  看你的底片最好的方法就是冲着比较柔和均匀的光,冲着光去看它,这不是说要冲着
很强的太阳光或者是直接对着的灯光,而且相反。 最好是用一个光箱里边装上灯光而上
边有一个半透明的玻璃或塑料,通过它使得光线变的柔和起来,在摄影材料店可以买到
这样的光箱,但你现在还不需要买,因为还有一个更简单的办法。
  你只要冲着一块有光照着的白纸板或者是一堵白墙或者是天花板,有光投射到上面的
时候,这个光是柔和的均匀的,能够使得你容易看底片。
  胶片、照明、曝光和显影之间的关系 当你研究你的底片上的密度和反差的时候,你就
会很快地发现仍砌照明如何,你的曝光亮如何,你的显影程度如何,这些因素相互作用
综合起来产生出你的底片,在以前我们讲曝光那一课的时候提到过这个事实,我们说曝
光和显影相当于一个硬币的两个面,此外,所用胶片的种类和照明,也是同样的重要。

  这些因素互相影响变的越来越清楚,当你回想一下,在制作一张照片的时候,发生了
些什么就更清楚了。
  1.光线投射到照相机里胶片上的卤化银颗粒晶体上的时候,就产生一些看不见的变化
,在卤化银晶体里有了看不出来的变化,这个变化的形式和变化的强度是由光的量来决
定的,就是投射到胶片上每一点的光的量所决定的,而这个又受被射体所得到的照明所
控制,被摄体的形状和光暗安排的图案,胶片的性质,还有选择的曝光量等等都产生影
响。
  2.由于这些改变了的卤化银颗粒所形成的潜影,通过显影过程转变成永久的影像,通
过改变显影的多少你可以控制这些曝过光的颗粒由显影而转变为黑色的金属银颗粒的数
目,其结果通过显影你可以控制底片的反差,而且也能够对于密度和颗粒性有相当的控
制,现在让我们逐项的探讨一下这些问题。
  用一个光箱(有光的箱子)来观察底片是最好的办法,从白色表面反射的光线来观察底
片,就是把底片放在白色表’面之上,用表面反射过来的光线来观察底片也是够好的。
(
14
密度
   密度是指在底片上一定的部分所积累的银的数量有多少。如果积累的银很多这个部分
就成了一个黑的区域,能够通过的光就很少,那么这一部分就是密度大的部分;如果只
有很少银的积累,就是比较透明的部分,那么光线透过就很容易,这一部分就叫做底片
薄的部分。在底片上的密度从完全透光的部分也就是只有积银最少的密度的部分以至几
乎完全不透光的高密度部分,这个范围就叫做密度范围。由于这个底片的影像和最终照
片上的影像是相反的,底片上的低密度到照片上面就成了黑的,而底片上的很深黑的部
分照片上就成了白的。
  在底片上透明的部分是只有极少的卤化银转变成金属银,而底片上面不透明的部分是
大多数的卤化银颗粒都转变成金属银7。’在这两个极端情况之间,底片上就有了一系列
、不同大小的密度。就是这个密度范围产生的全部影像中细节。
  密度这个词也用来表示整个底片的密度大小,密度大的底片整个底片上的密度都接近
不透明的程度,有些部分比另外一部分密度更大,但都不薄,在这个底片上到处都有很
多金属银的积累。
  厚底片的另一个极端、就是薄底片,在薄底片上所有的部分都比较透明,有些部分比
其它的部分密度稍大,但大部分都比较透明,因为薄底片上的任何地方金属银都很少。

  一般的说,你总是要做成这样一个底片,就是说它不是密度很大,也不是密度很小,
即不太厚也不太薄,而是处于中间状态,.我们就把这种底片叫做正常密度的底片。现
在我们看看不同密度的底片,并且来讨论如何处理它们。
  正常密度的底片
当你把你的胶片正常曝光,并且正常显影了,你应当得到一个正常的底片,底片里边有
一系列各种大小的密度,但是上面没有太薄或者太厚、以至于印不出来细节的地方。从
这样的底片你可以得到一张照片,其中的细节都能够很清晰地看到,从最亮的高光到最
暗的阴影,这就是你经常想要达到的目标,就是要得到一个正常的底片。(见图5·22,
5·23)
底片太厚
  观察这张底片看它和正常底片有什么不同,这个底片几乎是全面的不透明的,要是把
这样的底片印出来的话,在印的时候,要比正常的底片需要用强的多的曝光才能够得到
看来是正常的照片。另外还有好几个附带的效应,就是增加能看的出的颗粒性和损失各
种明暗的影调分不出应有的层次来,这两个效果是我们所不想要的一种附带的效果,底
片太厚时,就会发生这样的结果。其次如果在印照片的时候要用很长的曝光时间才能够
印出一张比较正常的照片的话,就有把底片烤坏的危险,由于烤的时间太长让它翘曲。

  一个底片如果是密度太大,往往是由于曝光过度,有的时候也由于显影过度或由于两
者都有,既曝光过度又显影过度,如果你的底片经常密度太大,你要按以下几条来检查一
下。l、看看你的曝光计是不是准确?你是不是按正确的方法使用曝光计。
  你是不是以正确的显影温度和正确的显影时间来显影?温度稍高就会使得显影液变的活
性太强了。 由于密度太大所附加的问题,就是随着密度增大会使颗粒增大,特别是如果
密度太大是由于显影过度的话,尤其会使底片有颗粒性,就是使颗粒太粗。如果胶片是
由于曝光过度的话,仍旧可以有相当微细的颗粒,除非曝光过度又伴随着显影过度.(见
图5·24,5·25)
底片太薄
  看看这张底片与正常的和厚的底片有什么区别,底片全面都是比较透明的,印出来的
照片在暗影中只有很少的细节,在中间影调也细节很少,它和正常底片明显不同的是缺
乏正常底片特有的那种干净清晰的影调层次(见图5·26、5·27)。
  薄的底片是由于曝光不足或者是显影不足产生的,也可能是由于这两者不足所产生的
,到底是那个的过错就要看底片的反差。

--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mol.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33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