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nalan (光荫), 信区: photography
标  题: 显影的基础知识5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12月08日13:15:32 星期五), 转信

反差
   主要是指底片的密度的范围。也就是说,从最薄的暗影部分到最亮的高光部分。一个
底片如果它的密度范围很大就叫高反差的底片,一个底片如果它的密度范围很小,我们
就叫它低反差的底片。这样的底片就0Ll做软的底片或者是平的底片。
  是什么决定着反差呢? 首先是由于景物的反差,也就是景物表面实际反光的值数。如
果你把一个被摄体进行恰当的曝光而被摄体的影调范围从高光到很深的暗影都有,那么
你就得到一个高反差的底片。例如:(拍摄一个滑雪的人.),你拍摄这样一个景一派广
阔的雪的表面,滑雪的人穿着黑色的风雪衣滑行,后边有阳光照射在雪的表面上,这样
的景便会产生反差强的底片。(见图5·28)
  相反的一个正常曝光的底片拍摄的是一个灯塔,而灯塔在雾气蒙蒙的环境中,这样的
景就会产生很平的低反差的底片,如果这张底片是经过正常显影的话。
  一个全面灯塔的照片(图5·29)。 反差的第二个因素是曝光,如果你把你的胶片大大
的曝光过度,你就把反差降低,即使显影是正常的,反差也会变低。为了了解怎样会出
现这个情况,你应当了解一下在摄影中胶片的感光特性曲线即H—D曲线。它是摄影理论
的一个基本工具。这个曲线是延用了两个科学家叫做:黑德尔和德律费尔德的名。这是
他们在1890年发展起来,用来表示感光性能的一种方法,这种曲线叫感光特性曲线。(这
个曲线也叫做:D—I‘OGE曲线),它所表示的是银的积累和曝光量之间,在一定的显影
程度下的关系,你可以看出来曝光量越大,银的积累越多,达到一定点以前是如此。这
个很重要的情况在这个图上表示的超过了某一点的时候,银的密度和曝光量之间的关系
就不直线增加了,如果密度完全随着曝光量增加的话,就出现下边这个图里所表示的情
况了,而这个关系不是一个曲线而是一个直线了,这个图下边所标注的和上边的图是一
样的。这个图表示的就是一个理论上完美的胶片表示的感光特性曲线,曝光每增加一倍
,密度也增加一倍,曝光每增加两倍,密度也增加两倍,以此类推。比较一下这一理论
上完美的曲线与实际上所有胶片的特性曲线。关于感光特性曲线的解释
  在这个曲线的趾部曝光量每有增加,只使密度略有增加,‘到达肩部以后,曝光量每
有增加并不使密度按比例的增加。只有在趾部与肩部之间,曲线的直线段落,每当曝光
量有一些增加时,密度总是随着按比例的增加。
  这件事和你拍摄底片及显影有什么关系呢?当你把胶片曝光时,如果你曝光过度了,
高光的影调就挪到肩部去了,而中间影调仍旧在直线段落,这就产生了一种中间影调和
高光影调之间反差小的底片,所以说过多的曝光过度是会减少反差的。
  反之,如果是底片曝光不足了,那么高光部分的影调就落到特性曲线的直线段落,而
中间影调部分或者暗影部分的影调仍在趾部,结果高光的影调密度比中间影调或暗影部
分的影调增加密度较快一些,这就产生了一种高光影调与中间影调或暗影部分之间反差
大的底片,因此我们可以说,曝光不足可以增加反差;
  由于胶片对曝光过度能够提供较大的曝光容度,即比在曝光不足的时候能够提供较大
曝光容度,因此你宁可曝光过度一点,如果是一个平常的景,曝光过度在大多数的底片
上可以有五级或者更多级的曝光容度,而不至于把高光的细部损失掉,但是你不能够曝
光不足,,如把一个普通的景让它曝光差两级,暗影部分细部将完全损失。曝光过度的
时候除非曝光过度很严重才会降低反差。
  反差和显影 我们已说过感光特性曲线,就是H—D曲线可表示密度与曝光及显影的关系
。现在让我们看看显影如何影响密度和反差,这主要有两条:
  1.增加胶片的显影就增加反差;
  2.减少显影就减少反差。
  你如何增加或减少显影程度呢?一般是把显影的时间增加,就增加了显影程度。另外一
种办法就是把显影液的温度提高,也能增加显影程度,因为温度越高显影液就越有活力
。第三个办法就是换一种活力较强的显影液。
  为了理解显影如何影响反差,我们现在可以用一种简化的模式。让我们先假定卤化银
颗粒在胶片上有十层接受光的照射的区域,这是一个简化的模型,在真实中并不如此,
而是多的很,恐怕有上千层之厚,在有些部分有上百万层之厚。现在让我们假定每一分
钟的显影会显出一层的卤化银颗粒,5分钟就能显出5层,10分钟就显出10层来了。让我
们看看一分钟一分钟地过去以后,显影会发生什么事情。
  在第一分钟的末尾,我们使得第一层显影了,这包括胶片受光区域的每一部分。如果
我们把显影停了,那么仅有的反差是由于绝对没有受光照射的那一部分和受过任何光照
射的那一部分显出来的银积累之间的区别。在三分钟之末,暗影部分接受了最少的光照
射的部分分别显出了一层两层或三层的银影了,也就是把它接受的曝光量经过显影产生
不同厚度的银影了,强烈的高光的部分却还远远没有显出来呢!因为我们还只显到了第三
层,虽然它已经受光照射的影响深达第十层了,但在三分钟这一点,在底片上还只有很
小的反差。
  我们继续显影更长些时间,我们就增加这些面积之间的反差,就是有些已接近充分显
影的面积,和那些还远远没有充分显影的面积。因此增加显影就增加反差,减少显影也
就减少反差。
  感光特性曲线和不同的显影程度有什么关系呢?上面有两个图,这两张图是座标图都是
感光特性曲线。上面一个图左上角写着图A,下面一个图的左上角写着图B,这两个图的
底部都在中间写着黑体字ExPOSURE就是曝光量。有两条箭头,往左写着少些,往右那个
箭头指着多些,这两个图都是这样。另外在图当中有大黑体字上面可以看出来当显影增
加的时候,特性曲线的直线部分就往上升,就与横座标保持一个较大的角度,显影越多这
个角度越大,例如:B图这个角度就大些,也就是这个底片已经显影到反差较强的程度了
,当这个角度比较小,也就是如A图所示,说明当显影程度较小时,增加同样的曝光量,
密度增加较小。在这两个图里面这两条曲线所表现的关系简单
  说起来就是显影程度越高在增加同样的曝光量时所得到的密度的差别越大,也就是反
差越大。 有时你会看到一些技术教程上面提到有底片的格玛(GAMMA)这个词,格玛就指
的底片上的反差,具体的说,就是说明在底片上最厚的部分的密度和最小最薄的地方的
密度之间的差别,这可以从感光特性曲线的直线部分倾斜的程度来表示。为要放大用的
底片多半是显影到格玛等于·6或者到·70
  (译注:在显影这一课里边这一部分关于反差与显影的段落所说的反差,主要是底片上
最高密度和最低密度之差用来代表这个底片的反差,课文里全部提到反差的时候,都是
指的这个,也就是印成照片之后,高光最亮的部分与暗影最暗的部分之间,明暗之差的
大小,亮的部分比暗的部分亮的很多就叫作反差大,差的不很多或者说很小就叫作反差
小。在实际中一个底片或是照片上的反差的大小并不完全说的是最亮或者最暗的密度的
差别,或者它们所代表的影调的亮或暗的差别,同时也指的是高光部分暗影部分及其中
间影调部分的那许多细部的微小的明暗之差。细部的那些差别在反差上的感觉也起很重
要的作用。我们拍一张照片既要求最亮的高光部分比最暗的暗影部分要明显地亮的多,
同时也要求中间影调高光和暗影部分的细节也有足够的反差,只有细部有足够的反差才
能够使我们看明纫部看出很多的细节,了解更多的情况,得到更多的信息。)
16
一般法则
   到现在为止你可能已经让这些理论搞昏了,让我们来进行复习把它简化一下。 曝光
在密度和反差方面所起的作用如下:曝光量越大,显影后所得密度越大,曝光不足能略
增加反差,曝光太过度能够减少反差。太过的曝光过度能够减少反差,’不是一般的曝
光过度。
  显影对密度和反差的影响如下:有两条,显影程度越大所得密度越大,显影程度越大
所得反差越大。 这实际上是很简单的。 我们怎样用这个理论产生好照片呢?我们可以把
它综合起来成一个经受了时间考验的一个总的规定,有两条:就是针对暗影曝光,针对
高光显影。
  让我们看看这两句话是为什么这样说的。 上面说的针对暗影曝光是什么意思呢?就是
要暗影部分能看到细节,能表达出细节来。 虽然,当你对暗影给予足够的曝光使能表达
出暗影的细部的时候,你同时对高光的部分也必然给了足够的曝光。实际上你很可能已
使高光部分曝光过度了。你已知道胶片有一个特点,就是对于曝光过度有比较大一些的
曝光容度。曝光过度也会减少反差,特别是当曝光过度太多的时候。
  那么在显影的时候,你就想把反差拉回来,拉到正常的范围,显影到足够的程度,使
能够表达出高光的细部时,暗部的细节也必然能表达出来。为了达到适当的反差,你显
影到足够长的时间,使高光部分能够印出闪亮的影调。再长些的显影就会使高光部分变
得密度太大而印不出来,应当避免。显影时间越长,反差越大。如果对暗影部分曝光足
够,对高光显影也足够(而不是太多的话),你就能得到一张既在暗影部分也在高光部分
都有最多的细节和适当反差的底片。
  更长的显影时间还有进一步的效果,就是能使金属银集聚成若干大的颗粒。因此显影
时间越长,底片上的颗粒就越粗。再总结一下:显影时间越长(直到彬马无限大),反差
就越大,而颗粒也越粗,显影时间越短,反差越小,而颗粒也越细。 
--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mol.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12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