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Michael (晓风), 信区: photography
标 题: 《镜头质量--你到底需要多高级?》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4月08日19:15:59 星期天), 站内信件
《镜头质量--你到底需要多高级?》
原文:Lens Quality - How Much Do You Really Need?
作者:Robert Monaghan
http://www.smu.edu/~rmonagha/third/quality.html
(这篇文章注定是要引起争议的,至少有几点我就不同意!)
你到底需要多高的质量?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如果你卖作品给挑剔的艺术指导和专业客户的话,因
为这些人愿意为每张照片付出150到5000美元,你当然就有了足够的理由来挑剔和
追求镜头的质量。另外,因为你把摄影作为你的职业,你买昂贵镜头的钱可以享受
减税的优惠。业余摄影爱好者可没这个福气!
但问题是,你是打算卖照片,还是为了自我满足而拍照?如果你不卖照片,那
你到底需要多高级的镜头,你又能负担多少呢?
如果你极少放大,你的照片绝大多数是小冲印店弄出来的4x6,你不会从高级
镜头里看到更好的质量。
如果你常做8x10的放大,恐怕一般质量的变焦和大多数非原厂的定焦就能满足
需要了。
你需要11x14吗?这时候你就应该多看看杂志上的镜头评论文章了。不过高质
量变焦和一般的定焦也能称职。
你经常放到16x20这么大?那你就需要用到最顶级的镜头了,多掏点钱吧!
还不够大?你需要20x30?得了吧,最好别想135了,换120甚至4x5好了。虽然
也有人把135底片放这么大,但恐怕够不上真正的清晰的标准。
不过,人们在欣赏11x14这么大的照片时往往站的比较远。假如你近距离比较
135和120出来的作品,很容易发现前者不如后者清晰,也缺少层次和丰富的暗部细
节。
假如你往后退上几步,“清晰”的要求就会降低。欣赏距离加倍,需要的分辨
率也减少了一半--看起来同样清晰。
一些135用户报告说他们很满意30x40甚至更大扩印的质量。也许如此,但我敢
打赌他们不是凑上前去看的,不然他们就不会认为这些照片清晰了。
简单的lp/mm计算
我是根据什么提出上述建议的呢?简单!我知道最好的135镜头在24x36大小的
底片上的分辨力很难超过80-100 lp/mm。在正常距离观看时,一张11x14的照片得
有8 lp/mm的分辨率才能算得上真正清晰。11x14是11倍放大,为了得到8 lp/mm的
最终结果,你的底片得要有88 lp/mm才行。考虑到放大时的精度损失,实际上需要
的比这个数还多一点。通过这么一算,我们大致清楚了吧!就135而言,大于
11x14的照片不可能得到真正清晰的结果。
我知道有些人会辩解说他们经常放大到24x36。当然这个是可能的,但就我们
定义的8 lp/mm的清晰度而言,他们得到的结果不能算是“清晰”。可能他们已经
很满意了,但跟大幅面底片出来的结果比比看就知道,清晰度是有差别的。
当超过我们8 lp/mm的清晰标准时,你很难察觉这些增加的清晰度(层次方面
则可能会被察觉出来)。所以,一只可怜的60 lp/mm镜头和一只顶级的90 lp/mm镜
头在5x7上的表现同样清晰。
如果你很少超过8x10,你需要64 lp/mm的镜头质量。因此大多数杂厂镜头提供
的65-80 lp/mm质量也够用了。买一只几千美元的原厂顶级镜头并不能带给你的
8x10带来清晰度方面的好处。
Novoflex系列的长焦镜头就是个好例子,它们把镜头的分辨力放在你最需要的
位置:画面中央。这些镜头的中心部位分辨力非常之高,但边角位置要差得多。野
生动物摄影师非常喜欢这种安排,因为他们经常剪裁掉底片的边角。现在绝大多数
镜头都为了照顾到边角的分辨力而牺牲了不少中心部位的分辨力。
清晰度之外的东西
清晰度只是镜头各个要素中之一。很多不怎么样的镜头为了表现得更清晰一点
而故意提高反差。看看他们的MTF图可以了解这一点。
多层镀膜和优良的镜桶设计能减少镜头眩光,使用遮光罩并保持滤镜的清洁也
有帮助。使用那些容易引起眩光的镜头时要注意画面中的强烈光源。
像场边缘的光量下降问题也是导致某些镜头昂贵无比的原因。得到均匀的像场
是很难的,尤其是广角和超广角镜头。
另外还有一些镜头特质十分微妙,人们经常争论它们到底是真实存在的还是纯
粹的心理作用。Bokeh(焦外成像的效果)就是这样一个经常引起争论的例子。
不同的胶片、不同场景的光线特征、冲洗扩印等等因素将大大影响最终结果的
对比度。从前没有多层镀膜技术的时候摄影者经常使用曝光补偿来得到更好的结果
。
做工--真是惊人!
人们往往错误地认为杂厂镜头为了降低成本而偷工减料。为了搞清楚这点,
1972年《现代摄影》杂志真枪实弹地拆开了十多个135 f/2.8镜头来分析,结果是
很惊人的:“Prinz的镜头做工非常好,而价钱只有60美元,相比之下,Leitz镜头
要价321美元。我们拆开这些镜头,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发现价钱跟做工没什么关
系。实际上,不少低价镜头的设计、制造和装备质量比某些高价钱镜头还要好。”
我的观点
不要管那些广告吹水,重要的不是由谁制造的镜头,而是它们的实际表现。就
8x10的扩印要求而言,现在市场上的绝大多数镜头都能满足。顶级镜头的优势只表
现在11x14的照片上。几乎没有一只135镜头能得到真正清晰的16x20!
如果你对于大幅面照片有需要,最好换成中幅相机。低价位120相机足以提供
清晰的16x20。价格方面,一些6x7的系统比135专业系统还便宜,比如Pentax 67跟
Nikon F5。
我的观点是,135就是135,现代的135已经优化到了头了,你得花非常多的钱
换回来很少很少的改进。80 lp/mm的Tamron、85 lp/mm的Nikkor和90 lp/mm的
Leitz之间的价差多达3-5倍。如果你真的打算提高这么10-15%的质量,多掏
300-500%的钱好了!
------ 译者评论 ------
1,80 lp/mm的Tamron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80 lp/mm!作者完全不考虑这些镜
头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当然我能从某只Tramron上得到80 lp/mm:f/8,zoom到
135mm,避开直射的光源... 但这对实际使用有多大意义?假如另一只镜头,不说
90 lp/mm了,哪怕也是80 lp/mm,比它贵一倍,但在大光圈也表现良好,眩光也很
少,手感重量也符合我的要求,那我宁愿多花这些钱,不就是存钱晚两个月再买吗
?(不过,要是叫我存一年的钱,那可就不干了)
2,谁说买镜头可以不看厂牌?就滤镜口径方面,你看看Nikon的定焦系列,多齐整
!52mm占了大多数。在这方面省下的不光是钱,还有减少的体积重量,还有互换性
。杂厂头偶尔会在新机身上出现不兼容的毛病。还有原厂头转让要保值一些,谁能
保证买一只镜头会从一而终?哪怕我不卖钱,送人都好看一点。你可以说服我打消
品牌迷信,但买二手人恐怕不会这么想。
3,做工?六七十年代那时候怎么能跟现在比呢?那时候大大小小的镜头厂都在用
车床加工金属,小厂产量小,做工精细一点也不足为怪。现在这年头的相机工业已
经昂贵得不能用车床加工任何东西了!高分子合成材料统治了低价市场。可别跟我
说手感、抗磨损什么的不重要,不少人就是很看重这个。在扯远一点,现在相机的
设计都在搞“人机工程”的外型设计,难道手感不算在人机工程里面?假如快门要
用5kg的力才按得下、调焦环风吹就跑这样也可以忍受?
--
*** 不以物喜 不以己卑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backpacker.hit.edu.c]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7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