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uu (一叶知秋 @ 丁香暗放,幽幽飘香已十载), 信区: Photography
标  题: Re: 哈工大摄影实践小分队报名(附去年另外一条路线行记)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Jan 27 00:40:37 2007), 站内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hotography 讨论区 】
发信人: gale (大风), 信区: Photography
标  题: Re: 哈工大摄影实践小分队报名(附去年另外一条路线行记)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Thu Jun 30 00:48:56 2005)

下面是去年小分队第二批出发去小兴安岭地区的行记:

作者:gale


小兴安岭及黑龙江地区摄影实践行记

2004年7月下旬,在李邦宜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行六人在黑龙江小兴安岭地区进行了长达
10天的野外摄影创作实践。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野外,真正的贴近大自然来进行摄影创作。一路上的所有经历我终生难
忘。摄影创作是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而在行程中我们也同时体验了自然,感受当地的风
土民情。

李邦宜老师是我们的队长,也是我们的司机师傅,行程路线也由李老师制订;同行的陈伶
老师是哈尔滨著名的摄影家,他同时也担任了我们这个队伍的厨师的角色;赵树茂老师是
工大的摄影记者,他的幽默给我们带来了一路的乐趣;我们三个学生就是队伍的力工了,
装卸车、支帐篷、下车问路、买菜是我们的主要职责。

我们的代步工具是一辆改装后的农用小货车,它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而且没到一处我们
的车就会成为当地人谈论的焦点,记得曾经有人说过:“看着都带着眼镜倒像是哈工大的
,可再看这车就知道肯定不是哈工大的。”对于这些,我们只能一笑而过;我们自带行囊
、锅灶、风餐露宿,这是我第一次体验野外生活,这种经历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十天之
内,我学会了做饭及基本的修车常识;我们车上挂着“哈工大社会实践小分队”的条幅,
这也使得我们一路上受到了特别的关照。

我们首先到的地方就是小兴安岭地区。由于人工的破坏,大片的原始森林几乎全部消失了
,但是第一次见到满山的绿色还真是让我们兴奋不已。迫不及待的要呼吸绿色大自然的新
鲜气息。当然我们也遇到了小片的原始森林,脚下都是厚厚的踩着发颤的落叶,不由得感
到大自然历史积淀的深厚以及人的生命的短暂。

之后我们到达了黑龙江,在这里我第一次触摸了界江的水,第一次见到界碑,也不由得产
生了强烈的爱国之情。黑龙江带给我们另一个难忘就是鲜美的鲶鱼,赵老师的钱袋失而复
得成全了我们的胃口,他为大家奉上了一顿丰盛的鲶鱼宴。江边老乡的纯朴让我们感动,
一位大娘为了让我们在雨夜免遭雨淋,把儿子感到外面过夜,把整个家都交给了我们,而
之前我们都未曾相识。

六个人的团队,一个温馨、祥和、共同追求美的团队,十天的协作、相处,我们收获颇丰
。只从摄影创作方面,我认为我的收获有以下几点:

我懂得了摄影创作者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心境。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喜欢上摄影,因为摄影要
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能够爱上摄影的人,肯定是一个对自然充满无限热爱,能够欣赏
美,能够发现美的人。

我知道了如何把握摄影的最佳时机。摄影,尤其像风光摄影,时机的把握往往是最重要的
。首先是天气,好的风光照片一般都是出在晴天,因为影像作品靠的就是光线,而室外的
影像作品——风光照片靠的就是阳光。其次是时段,影像作品要表现好的层次,所必需的
就是柔和的光线,而且太阳的方位以在侧方为最佳,所以抓住一天内的好时段是很重要的
,好的作品一般都出在早晨7:00前及下午4:00后。这就要求我们每天必须在四点之前起
床。

我意识到了摄影师必须具备的精神。通过与李老师、陈老师、及赵老师的交流,我认识到
,要成为一个有一定成就的摄影师,必须具备超常的耐性以及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而且
还要有足够的生活阅历,拥有能够预测景象及抓住瞬间的能力。陈老师谈起的黑龙江省的
一位著名摄影家让我感触很深,那位摄影家为了拍出一张雪夜的作品,曾只身一人在雪后
的深山中打开相机的T门,并用手动闪光灯向四周的雪景闪了足足一个夜晚。

此次摄影社会实践让我终身难忘,我也想有机会再次从走这段路程。同时也想把我们一路
上的所拍摄的照片奉给大家,让大家也体验一下我们的历程。

--



赶快生活 趁年轻死去 拥有一具漂亮的尸体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19.217.224.15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7.75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