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nalan (光荫), 信区: Photography
标 题: leica的M——转自无忌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1月04日16:07:38 星期五), 转信
http://www.cameraunion.net/forum/showthread.php?threadid=57974
——————————————————————————————————
那一天,德仔兄对我说:
“M6用的如何?”
这个题目大了,想了半天,凑起以下这篇胡言乱语,作为对德仔兄的回复,又想到辛辛
苦苦写了半天,拿上来骗骗工分也好。
玩相机十余年,还未略窥门径。一己爱好,只作生活的消遣。当对影像质量的追求趋于
极致时,蓦然回首却发现没有得到自己的所要。在那时,便萌生了买M6的念头。
坛子里有大侠说过,选择旁轴就是选择一种摄影方式。
首先,它打破了一般对图片质量的定义。也许许多人是以追求更好的影像质量而选择了
莱卡M机,这大抵是要失望的。M机以更长的基线在广角端保证对焦的精度,以更高质的
镜头来保证锐利的成象,以更丰富的微细节来保证影像的层次。在测试的时候,以上优
点也许可以尽览尽现;但在实际使用时,旁轴机和机械机的固有缺点会让以上优点大打
折扣。你不会用M机来拍微距吧,你也不会用M机来拍体育吧,甚至风光片、沙龙片也甚
少劳动M机的大驾。人文纪实是M机最为擅长的领域了。在这里,影像质量本来对片子的
影响要小的多,而且多以抓拍为主。用上M机的,多少有些基础了吧。主题是尽量不放中
间的,可是单反机还能利用全屏磨砂对焦,M机离开中间就只有估测了。这里更高的广角
对焦精度就有些无用武之地了。如果不能精确对焦,那更锐利的影像也无从说起。而曝
光与现代相机相比更是一败涂地。首先只有一局部测光,而且该测光范围还随着镜头焦
距的不同而不同。就算是用上测光表,机械快门的精度也很值得怀疑。就是想包围曝光
,也只能半档步进,还是手动的。如此看来,用M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实际使用中,不
能带来比现代AF相机更为理想的影像质量,特别是反转片和彩色片。在黑白领域,丰富
的层次和对曝光宽容多的多,M机还是有自己的优势。
是不是M机就是这样一无是处呢?绝不是!只要好好使用,带来的影像质量还是能够被大
多数人所接受!而且对于某些人来说,那种影调是其它任何机子难以实现的,包括我自
己。这就是为什么有许多资深大侠认为M镜头并不比日头优胜很多,而另一些却奉为至尊
。所以,你接受M机,与一般看法相反,是对影像质量有了妥协,而更注重片子和拍摄的
本身。
其二,它改变我们的拍摄方式。从此不再是机关枪的扫射,也放弃举起相机就按快门的
习惯。他迫使你多思考,告诉你决定性瞬间只有一次,抓不抓的到,全靠你自己!也许
废片会更多,或者,废片其实更少了。你通过取景器观察这个世界时,不是象单反机那
样选择主体,从环境中剥离了出来,而是象眼睛那样,更加清晰,更加自然,更加随心
所欲。这个时候,取景器的误差不重要了,曝光的误差不重要了,更锐利、更清晰、更
高质量的片子也重要了,重要的是,我捕捉了这个瞬间,那几个毫秒可快门延迟不会轻
易放过这个瞬间,这个瞬间,已印在胶片上,更刻在我不灭的记忆里。
而且,小巧的机身,不显眼的镜头,不具侵略性的拍摄使我们更加从容。顶级的制造质
量、顶级的用料和源远流长的经典设计,又使抓着相机的手更有力,使拍摄的过程更享
受,是我们更加自信。
如果引申一下,选择莱卡M系列,那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我有一海鸥DF300,陪伴我
十年了。虽然很久之前就不怎么用了,但在我的眼里,却比手中最先进的EOS3更加珍贵
。试想一下,当岁月爬上额头,染白发梢时,用颤抖的手举起陪伴半生的爱机,用干枯
的皮肤触摸已斑驳的机器,半生的记忆都留在这仍然有形的M6里,又是怎样一种感情,
又是怎样一种纪念。
所以我选择M6,不具功利性的拍摄,只是平和、只是淡泊(有些好笑吧,使用M6的人淡
泊?我确实这样认为。如果能用M6一直拍下去,就是不淡泊的人,都会变成淡泊),只
是随心所欲。有些东西是要历久弥香的,有人说莱卡有生命,他的生命是他的拥有者给
的。所以,让你的莱卡一直陪着你吧,千万不要转让,千万不要抛弃。因为,你选择了
莱卡,就选择了这种方式,执着的生活方式。
其实并不是只有莱卡才能带给你上面这些,不过我只有莱卡,就说莱卡了。不管怎么说
,莱卡都可作为这类机器的典型代表。
如果你认同上面的胡言乱语的话,至于莱卡的具体操作、性能的感受,我觉得倒不重要
的。因为,最起码,它不会使你失望。
--
向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枝花样画罗裙。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mol.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7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