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nalan (光荫), 信区: photography
标 题: EF100-300/F5.6L使用体会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2月07日13:41:36 星期三), 转信
汪心涛 2000年12月13日
----------------------------------------------------------------------------
----
佳能公司1987年推出EOS650相机,同时推出共七款EF变焦镜头(还有6款 EF定焦镜头)
,十几年过去了,时至今日,一直在生产的只有EF100-300mm/F5.6L变焦镜头了。其它早
已被新设计的款式所代替。不断进取的佳能公司一直以产品更新速度快著称,该镜头真
可以说是EF变焦镜头中的常青树了。
EF100-300mm/F5.6L变焦镜头,单环设计、采用弧型马达驱动。直径75 mm、长166.6mm,
重695克,滤色镜尺寸58mm,视场角24度-8.25度最大光圈F5.6最小光F32,光圈叶片为8
片,各档光圈8边形孔都很规则。镜头做工精细、镜体牢固。镜筒采用增强的工程塑料
,表面进行哑光处理。手持部分和对焦环采用橡塑材料、手感很好、操作滑顺又平稳。
没有松旷的感觉。镜头前端有醒目的红圈,代表是:“L”镜头。镜头内部零件、大部分
采用金属加工而成。该头的转换开关为三档、依次顺序为微距至无限远、2米至无限远、
手动。转换开关宽大、转换方便。
该头采用10组15片设计,其中第二片采用佳能公司研制的萤石镜片 。萤石是用人工的方
法对氟化钙(CaF2)进行结晶的一种光学材料。萤石镜片具有极优异消色差性能。第七片
采用超低色散镜片(简称UD),采用两种材料制成的透镜色散极低,能够将残余色彩减
少到最低程度,不仅大大改善影像色彩的还原程度,还显著增强了清晰度。昂贵的萤石
镜片,即使在“L”镜头中也不常采用。在庞大的EF镜头群中、到目前为止使用萤石镜片
的变焦镜头只有两款。其它都是300 mm 以上大口径的定焦镜头。
EF100-300mm/F5.6L变焦镜头成像是质量是无可非议的,就是在300mm 处最大光圈F 5.6
也有令人满意光学平衡质量。20米 以外至无限远的:树木、牛羊、房屋影像相当清晰、
色彩有力。阴天在坝上草原用300mm 焦距、无限远、拍摄远外的树林枝条清晰度很高。
在最大光圈F 5.6时也较高再现被摄景物暗部层次的能力,把光圈缩小挡 F8时,对暗部
细节的表现更加充分。在分辩率方面该头表现出众,在拍摄中南海新华门彩色琉璃瓦上
花纹、非常清晰、锐利、质感表现充分、层次清楚。300mm 时全开光圈F 5.6拍摄半身人
像,层次柔和、质感很好、连脸上柔细的汗毛都历历在目。焦点以外的描写也十分出色
,虚化效果自然。相比之下焦距100-200mm 成像质量更好些,最佳光圈为F8-F16,则画面
边缘与中心分辨率有相当出色的表现.。所拍的照片放至20英寸,画面依然十分清晰,人
物的头发丝依然可辨。色彩饱和、还原逼真、影像层次丰富、细腻。相比较最小光圈的
成像质量、不如最大光圈,并有衍射现象。
该头除有很高的分辨率,还有很高的锐度。从拍摄反转片可以看出、对被摄物中黑、白
、灰多级微弱明暗的对比,对彩色摄影各种色彩差异,都有极高还原的再现能力。这可
能就是含有萤石镜片“L”镜头魅力所在。镜头采用佳能独特超级分光式多层镀膜工艺,
镜头前面呈绿、淡紫蓝色。镜筒内消光极好。由于镀膜工艺水平很高,在逆光摄影时有
少量光线射入镜头并没有出现全片发灰的情况。
该头全程微距最近调焦距离约1.5米,最大放大倍率约1:3.8,清晰度很好,畸变小、能
胜任一般花卉、静物的拍摄要求。在畸变方面100mm处几乎看不出来,300mm处有小的枕
形畸变。但对于一般拍摄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EF100-300mm/F5.6L变焦镜头,很适合人像、风光、静物拍摄,也适合体育、动物、及街
头人物的抓拍。尤其在户外利用300mm 焦距压缩透视感、抓拍很理想。这都是焦距200m
m 以下的镜头无法比拟的。该头一直受到国内外一些摄影人士喜爱,香港著名摄影家陈
复礼先生,在周庄采风时就用该款镜头,也许因重量较轻、更受年老体弱人士的欢迎。
该镜头在北京的价格约5200元,也是最廉价的一款“L”镜头,对那些自己掏腰包买器材
,又要求高成像质量的影友有不小的吸引力。
也应该指出该头口径较小,配合快门速度较慢,对抓拍不利。拍摄时最好用三角架。与
新型采用超声波马达驱动的镜头相比,无论是对焦速度还是减少噪音方面差距是明显的
。该头直立有蠕动现象,对翻拍和俯拍不利。镜头上数据也是印制而成的,其耐磨性差
。必定十几年前设计的镜头了。如能从新设计、改为超声波马达驱动,相信作为价格低
廉、轻型“L ”镜头会更有魅力的。
--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mol.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7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