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nalan (光荫), 信区: photography
标 题: 摄影构图学(4)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11月28日15:13:06 星期二), 转信
四、环境对烘托主体的作用
在许多的摄影艺术作品里,我们常常可以从画面上看到有些对象是作为环境的组成
部分对主体、情节起着烘托的作用,以加强主题思想的表现力。作为环境组成部分的对
象是处于主体前面的,我们称它为前景;处于主体后面的,我们称它为背景。
1、前景处在主体前面,靠近相机位置,它们的特点是呈像大,色调深,大都处于画
在的四周边缘,前景通常运用的物体是树木、花草,也可以是人和物。陪体也可以同时
是前景。
A、利用一些富有季节性和地方特征的花草树木做前景,渲染季节气氛和地方色彩,
使画面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用春天的挑花、迎春花作前景既交待季节性,又使画面充
满春意;用菊花、红叶做前景,秋色洋溢画面;用冰桂、雪枝作前景,北国冬日的景象
如在眼前,亲临其境。拍摄海南风光,用椰树、芭蕉作前景,富有南国情调;用竹、红
棉,具有南方的乡土气息。这些前景对主题常常是有力的烘托。
B、前景用来加强画面的空间感和透视感。
结构画面对镜头有意靠近某些人或物,利用其呈像大,色调深的特点,与远处的景
物形成明显的形体大小对比和色调深浅的对比,以调动人们的视觉去感受画面的空间距
离,视觉的效果画面就好象有了纵深轴线,使人感觉不再是平面的了。一些有经验的摄
影者在拍摄展示空间场面的内容时,总力求找到适当的前景来强调出近大远小的透视感
,而且常常利用前景与远景中有同类景物,如同是人、树、山等。由于远近不同,在画
面上所占面积相差越大,则调动人们的视觉规律来想象空间的能力就越强,纵深轴线的
感受就越鲜明。
C、突出画面内容的概括力
在表现一些内容丰富、复杂的事物的时候,有意将所要表现的事物中最有特征的部
分放置在前景位置上,是加强突出画面内容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为了一个数据》和《
新炊间黄梁》)。画面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为了展示农村生活日益富裕的景象,前景
是两只新的铝制水桶,上面摆着等着要下锅的鱼块、肉类、蔬菜、白米等,由于它们处
在画面的前面,呈像大而鲜明,给了人们强烈的视觉印象,加强了对内容的概括力,增
加了画观视觉感。
D、运用前景与背景景物作内容上的对比,来完成摄影艺术常用的对比手法(如《差
距》、《第一接触》),形成令人深思的主题。
E、前景给予人们一种主观的地位感。加强画面的地位感,如用门、窗、建筑物等鲜
明特征的景物做前景,让其在画面上占有较大的位置,给观众以心理上的影响,无形中
就会缩短观众与画面之间的距离,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亲切感。这对增加画面的艺术感
染力是很有利的。给观众以地位感,在其它艺术文学创作中都是很重视的,要引人入胜
,先要引人入境。象李白的诗句一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
思故乡。”四句诗中第一句很重要,先说自己是在什么地方,是在床前看明月,所以后
面引发出来的思故乡的情感才自然、真实。而摄影艺术会做到这一点,就常常借助于前
景来达到。
F、前景的运用可增加画观的装饰美。
一些有规则,排列的物体,以及一些具有图案形状的物体,用来作前景,使画面象
装饰了一个精美的画框或花边一样增加了美感,显得画面生动活泼,跳跃(如《宝钢圆
舞曲》)、《新的高度》),将人物镶嵌在中间,十分优美、优雅、自如。
G、前景有均衡画面的作用
有时我们在画面上发现空缺不均衡的时候,比如天空无云显得单调时,用下垂的枝
叶置于上方,弥补画面不足之处;有时画面下方压不住,上重下轻的时候,可用山石、
栏杆做前景,色调深使画面压住阵脚,达到稳定、均衡的作用。
H、前景运用虚焦点的表现手法,给人们一种朦胧美的感觉。
近年来,在很多的摄影艺术作品中,很多人在前景的运用上,常常运用虚焦点,杂
乱的景物来作前景,虚而且乱,观众不但能够接受,而且还觉得有意思,这是由于人们
对摄影艺术的审美趣味也在变化和发展,越来越趋向自然、真实、要求有现场的气氛。
前景的虚和乱可以强调出这种现场气氛而且前景的虚也有助于突出主题的实,以虚衬实
。前景的乱也是要打引号的。事实上是乱中有治,形似乱,却是以不妨碍主体突出为原
则的,如果乱得边主体都淹没了,恐怕观众也难以接受,你自己也不满意,所以它的原
则是:“虚中求实,乱中求治”。
--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mol.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5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