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Michael (晓风), 信区: Photography
标  题: 测光、测光、还是测光!(一)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11月28日15:28:40 星期三), 转信

测光,聊聊吧。 

你会测光吗?哪种测光方式好?点测真的那么重要吗?说起这个问题,在坛子里也
算是热门话题了,很多迷失在书本和现代相机复杂的测光功能里的朋友常常感觉到
非常困惑。我也是这种迷失者之一,在很长的时间里,我都不知道要如何对待相机
上的各种测光方式,在自以为是的对测光方式进行了一番的大大调整和应用后,却
发现死得很难看,相机自己设定的区域测光方式是最佳的,自己的增减或者是采用
其他的测光方式的都不是很好的。为什么会这样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可能是摄影
水平太差吧,简单的办法,把相机当傻瓜用吧,但是遇到光线环境复杂,没有把握
的时候,只有用包围法。虽然没有什么,对摄影最终结果没有什么影响,但是每次
拿起相机的时候都有一点不安,心里始终对最终的效果没有把握,这不是好现象,
没有事的时候再把安塞尔.亚当斯的《论摄影》重读,安大师的预先理论是我踏上
摄影路途的入门指引,也是我梦想的最高境界,但是在反复翻阅区域曝光法后,甚
至那几句简单的列表都可以倒背如流了,但是实际的应用却往往和意想中的何止千
里之遥?!为什么会这样?相机的每一个测光方式对同一个环境测出来的都有所不
同,以哪一个结果为基准?18%灰卡的测光是最准的吧,但是在很多时候,都很难
用灰卡放在实际的场景中去测,照理说以这种情况下,相机里的点测是最为有用的
,这大概是坛子里的大虾一直对相机有点测与否作为依据的最终心结吧。

现代的照相机,尤其是进入AF时代以后,相机的功能朝着复杂化和齐全化的方向发
展,哪怕是一台最低档次的机型,都拥有以前几年不敢奢望的技术和功能,也就是
这复杂的功能,把大家的心也搞的复杂了,不过,功能多是件好事,而且,现在的
功能越来越先进,朝着智能化的方向迅速的前进。

对于现代相机的测光评述是不太容易的事情,因为现代的相机的测光变得更加难以
猜测,天知道电脑会以什么为基准得出结果,虽然它对场景判断的成功率远高于自
以为富有经验的象我这样的高手,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很难全心全意地相信它。

相机的测光方式其实由来已久,最开始的时候都是采用外测光方式,象禄莱的双反
,康泰克斯的高级平视,他们都是以一个外感光元器件作为测光的依据,这种测光
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很准的,它是在黑白片当道的时候出现的。大家都知道,在
胶片中,以黑白片的宽容度和后期加工幅度最大,所以这种测光方式以现代的眼光
来看确实误差太大,但却是适合当时的使用条件的。单反相机的出现是一个革命,
它极大地提高了摄影的准确率和大大开拓了摄影的视野,日本的旭光学公司也就是
今天的潘太克斯,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镜后测光单反相机,从而把相机的内置测光
技术全面的推广普及开来,当时的想法是或者是技术条件能达到只用一个光敏元件
对整个视野测光,这就是后来大家称为平均测光的最为基本原始的一种方式。相机
上有了测光,比起没有测光的机器来说当然成功率大为提高,但是用户很快发现,
这种测光方式的失误率同样非常惊人,它的成功率的提高只是靠很多很接近成功的
但又有所偏差的结果来达到的,而在与此同时出现的相机内部的光敏元件只测中心
很小一部分的中心重点测光也就是现在简称点测的,又表现为另外的一个极端。它
的使用极不稳定,完全依赖于使用者的经验,有经验的它就是很完美的,没有经验
的,它比平均测光还要糟糕。

后来出现了两者的结合,偏重中心测光,这时的相机可以在机内设计两个测光元件
了,这种测光方式实际上还有很多变种。但是,在同一名字的掩盖下,倒是少有人
注意,他们的区别主要在于对中心偏重的程度和对中心面积的确定上。早期的相机
各自厂家的设定都有不同,所以每一家的用户在长期使用后换一个品牌的话,都会
感到非常不适应,以至于产生不好的想法。不过大浪淘沙,这一测光方式经过很长
时间(20年以上)后,逐渐统一到光比75:25,中心7.5%(还有些为65:35,9.5%)
上面了。

偏重中心测光可以说是机械相机时代的统治者,当时几乎每一台相机上都有这种功
能,熟悉F3,FM2的朋友对这种测光方式都应该很亲切。在当时看来,这种方式最
为理想了,不过当时最为流行的测光方法是不管照的是什么,对着自己的手背测光
,哈哈,这个直到现在都非常有效,但是很少看见有人用了,这也是从另一个角度
说明了这种方式的弊端。

80年代的中期,尼康FA的推出为测光方式的变化打通了一条新的道路——区域式测
光。尼康费尽心机的新产品,它是后期所有相机的楷模,尽管这款相机技术尚不成
熟生命相当短,但是,紧接着的AF时代,把测光全面提到区域式的时代。在这一时
代,由于电脑的介入,测光的区域也越变越多,而且在测光中引入了距离和色彩的
判断,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进步,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商业噱头。不管怎么说
在测光中加入色彩信息,可以避免现代相机中测光光敏元件的对蓝光和紫外线过于
敏感的毛病,对于大面积单色块的场景测光有所帮助,但是很快发现对于F5这先进
的方式相反的是,F5在对于复杂场景的测光,并不比其竞争对手的准确,这其中的
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测光的分析评估的标准上,这种貌似完美的测光方式它的主要原
则还是基于18%灰,尽管加上了色光敏感,但是在其分析系统中好像没有完全以色
光为评估基准,还是以合成后的18%灰度为原则,难怪是换汤不换药,测出来的结
果和原来系统差距并不明显。

在测光上,作为单反相机里最为有实力的厂家,尼康和佳能在测光系统上的变化非
常的大,从最开始的5区(尼康)6区(佳能)开始,频繁在测光上做文章,尼康的花样
是和焦点系统的距离相结合,对于尼康长期的单焦点来说,与原来的5区测光相比
,测光的精度主要在于区域数量的提高,加上的D距离信息,对自然光的场景几乎
没有什么多大的帮助,而对闪光系统倒是一流的。到了F5,由于在EOS1N的阴影下
,F5要是没有一点比较亮眼的热点,恐怕会没有卖点,所以加入了RGB测光,和后
来出现的F100相比,可以比较明显的发现,两者的差别几乎小到可以不计。不能说
是RGB测光系统不好,只能说是现在F5上这套系统还不能发挥RGB的能力,现在的
RGB还只是个商业意味多过实际意义的系统。

佳能的路主要是不断的增加测光的分析区域,加上他比同僚领先的多焦点控制,倒
也发展的很不错,从EOS10开始,佳能的相机的焦点数一直迅速上升,这是它的优
势,和焦点连控的测光,以及不断细分的分析区域,这也是很理想的测光方式,但
是佳能的问题在于:焦点和测光区域的变化实在是太频繁了,没有彻底的了解和反
复的测试,这种方式是很难达到理想的程度,就象EOS3的出现,极为先进的技术,
却带来不稳定的结果,开始的产品还是在测光上出了问题,被迫在软件上升级,给
用户带来了极坏的影响和烦恼,但是这样的问题却给后来的EOS 1V带来很好的测试
和验证。不过这种测试方法,还是和当初的5区6区没有本质区别,还是有很多场景
会出现测光不准,和尼康的一样,也是一种貌似完美的系统。

除了NC之外,只有美能达可以算是独有风范,它是个喜欢创造而不喜欢守成的,不
过说起来它在测光上倒是最为单一的,自从14区蜂巢测光出现以后一直坚持在这个
系统里发展它的测光系统,虽然也不完美,但是从α7的出现倒是让人看到一点曙
光,它的测光评估可以在屏幕上显示,对于略为对测光了解的摄影者都可以比较方
便的对测光进行合理的增减。以前的各个先进的测光系统最让人不明白的就是不知
电脑测光结果的来历,对测光的控制反而不如简单的测光方式容易入手。α7的出
现是一个开头,这样的方式还需要细分测光区,佳能的35区比例比较合适,而且最
为理想的是要在取景器里显示出来各区的EV正负情况,对于一个有一定水平摄影者
倒是能很好的控制了,最棒的是更方便于亚当斯的区域曝光法的使用,想来这是一
个在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


--
*** 不以物喜 不以己卑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72.16.7.249]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40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