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nalan (光荫), 信区: Photography
标 题: 对焦经验谈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11月04日13:55:17 星期天), 转信
对焦经验谈
如今,单镜反光相机已经高度自动化,所以,使用这种相机的人可能会以为对焦易
过火但事实上要取得成功的照片仍然离不了适当的对焦技术。即使是最有经验的摄影师
有时也会因错失良机而懊恼,例如错过一位朋友脸上闪过的一刹那表情,或者在体育运
动中决定性的一招。之所以遭遇此类挫折,并非反应太慢,而是在对焦时往往需要花费
过多的时间。如学会使用任何相机和镜头都能够迅速而又准确地对焦,交替使你终生受
用不尽,因为这是取得令人满意的明锐照片的关键。
绝大部分的镜头的对焦方式都是改变菲林面与镜片之间的距离。焦距的改变又会影
响来自物体的光线被镜头屈折的程度。虽然镜头在对焦方面起最主要的作用,但是,单
镜反光相机的整个观景系统也不容忽视,它对创造锐利影像的能力同样会有影响。
观景系统的主要零件包括有反射镜、观景屏(由一个聚光镜和一块用以散射来自反
射镜的光线的毛玻璃组成)、五棱镜(其功能是把物体的左右方向恢复原状和提供眼平
观景)。制造厂家虽然已经千方百计改进这一系统,使之便于对焦,但更重要的问题在
于了解这一系统的特点,知道它对影像锐度感的影响,以及吸取失败的教训,改进自己
的使用方法。以下将会介绍一些有助于正确对焦的工具和技巧。
过犹不及
对焦技巧的第一条公理就是对得快停得快,一见到观景器出现清晰的影像就应该立
即煞住,避免拧来拧去。拧来拧去的目的当然是想找出最精确的焦点。但却很容易使眼
睛疲劳,反而辨别不出最清晰的一点。如果你在对焦时觉得把握不定,干脆先离开观景
器,松弛一下眼神,然后再试。
景物的反差也是影响对焦的一个因素,因为眼睛要找界线分明的边缘才能判断影像
是否清晰。本身具有高反差的镜头将比较低反差镜头更有助于对焦。有不少变焦镜都属
于低反差镜头一类,如果再加上最大口径较小,使观景器上的影像较暗,对焦时就更困
难了。但是,光线本身的质素和强度也很有关系。如果景物的照明平淡或昏暗,即使是
高反差的快速定焦镜头也可能很难对焦。
长短火与对焦的关系
远摄镜头通常有较浅的景深(即被对焦主题前后的清晰范围)。景深浅,有利于对
焦,这是因为此类镜头在观景器上产生的影像在对焦正确时会突然变得格外清晰。但是
,景深变浅之后了有不利的一面,即对焦误差的容许范围小得多,稍一不准,影像便特
别模糊,尤其是使用较大的光圈和距离较近时,焦距约为50毫米的标准镜头也不难对焦
,因为此类镜头通常都有较大的口径,可以在观景器上产生较明亮的影像,而且景深也
比较小。
使用焦距为35毫米或更短的镜头时,对焦通常会困难得多。这是因为此类广角镜头
在很大的对焦范围内都会提供比较清晰的影像。如果镜头本身的口径较小,使观景器的
影像较暗淡,上述问题就会变得更加严重。
在使用广角镜头时如果先从它的最近对焦距离开始对焦,会容易得多。亦即将广角
镜拧到最近对焦距离可以使大部分的景物都比较模糊,只有最近的物体才清晰,因此,
当你转动对焦环的时候,该物体将会令你觉得突然进入焦点。必须再强调一次,一旦觉
得主体突然清晰,便要果断地中止转动镜筒。可能你已经预料到,由于广角镜头的景深
较大,容许有较大的对焦误差,尤其是当距离较远和光圈较小时。
清晰范围
向某一物体对焦时,只要不是采用最大光圈(即F值最小)拍摄,主体在实际拍摄出
来的照片上的清晰程度将会高过在观景器内所见到的。这是因为在对焦时,相机的镜头
通常保持光圈开到最大,直至快门打开前的暧间才收缩到预定的数值。这种设计的目的
正是为了使观景器有最高的亮度,便于取景和对焦。当按下快门钮时,相机会先将镜头
的光圈收细到你预先选定的大小,然后才敞开快门,待快门关闭后又随即再将光圈开尽
。
区域对焦是一项取巧的技术,可以使你最有效地利用某一已定镜头光圈、焦距及对
焦距离所能提供的清晰范围。区域对焦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只是根据大多数拍摄距离的
景深前后比约为1:2,亦即被对焦物体的清晰距离约等于它前面的距离的两倍。(典型
的景深范围标准如图一所示,)此项技术适用于任何镜头,但以使用广角镜头时最有实
用价值,因为广角镜头的景深较大。
区域对焦技术可以有两种不同的使用方法。第一种方法最适用于主要题材都是静止
的或可以控制的场合。例如:假设你正在使用一支50毫米镜头拍摄庭园前方的几位朋友
,他们距离你有7尺远。此时,只要向他们对焦,然后读出对焦环上的英尺标度上的指示
数字,即可确定距离。但是,你还想连一架汽车也摄入照片中,因此,应该再向该汽车
对焦,并查阅距离标尺,假设读出该汽车距离相机30尺。
区域对焦使你能够拍摄到友人和汽车都很清晰的照片。为了取得这一效果,先从镜
头上的景深指标,找出能使景深包括上述两种主体的光圈值,在本例的情况下,如果将
对焦环定在13尺左右,,则两边标明f/16的界线将包括7尺和30尺在。这就是说,只要你
选用f/16的光圈值,将焦距校到13尺左右,则7尺和30尺之间的所有景物在照片上都会相
当清晰,当然也包括你所选中的两个主题在内。
如果你所使用的是标准镜头或远摄镜头,当对焦在主体的最近部分以外时,在观景
器内可能会见到这一最近部分并不清晰;但请记住,此时只要你所选用的镜头光圈值较
小,清晰的范围会比观景器内所见大得多。如果你觉得向着虚无飘渺的空气对焦总有点
放心不下,则不妨按下相机上的景深预观掣(多数相机都有此掣),使镜头的光圈缩小
至预定值,便可以检查实际的大致景深;但是,切勿靠预观景深掣来决定精确的景深,
这是因为当镜头的光圈收细时,观景器的影像太暗,人眼很难作出准确的判断。
上述的区域对焦法特别适用于远近主体距离极大的风景摄影。当使用广角镜头并选
用小光圈时,你可以使无限远处至几尺近的广大范围内的物体都具有清晰的焦点,以取
得惊人的视觉效果。
有经验的摄影师,拍摄动作迅速,底片结像清晰,是运用了超焦距。
超焦距实际上是景深的运用,它与焦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谓超焦距是指当镜头
对焦在无限远时,位于无限远处的物体就聚成清晰的影像,与此同时,在有限距离上的
某一物体也能达到清晰的标准,而比这一物体更近的其他物体却变得模糊,超出清晰的
范围。那么,从这一物体到镜头之间的距离就是超焦距离,简称超焦距。找出超焦距的
方法很简单。将镜头对焦环拧到无限远符号对住所用光圈的景深刻度尺的一条标线,此
时,另一条标线即表示最近清晰距离。以景深刻度中线所指的距离拍摄即可获得最大的
景深。不过,在使用长焦距镜头时,这一技术所要求的光圈值可能过小,不切实际。
区域对焦技术的第二个用途是运用来拍摄活动物体,以避免在主体移动时要不断重
新对焦。例如,所要拍摄对象是几个孩子在游戏。此时,如果你站在某一距离之外拍摄
,便可以将对焦环拧到最近的孩子和最远的孩子之间的三份之一近处,然后选择一个能
够包括这两点的光圈值,但是,所选光圈值不能太小,以免无法使用曾高的快门速度使
被摄对象的动作凝结(除非你想拍摄出有某种动感的照片)。运用区域对焦时,在大多
数情况下都需要有较强的光线和速度较高的菲林。
偷袭拍摄
许多快照都因为过于讲究对焦准确而告失败。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摄影师花费过多
的时间将镜头拧来拧去,做成被摄人物变得拘谨而失去自然的表情。如果区域对焦法在
实行时有所顾忌,可以改变一下对焦的方式,将镜头调向距离近似的另一个目标,以便
精确对焦。所选择的替身最好是与真正的目标对称,但对焦的速度也不宜太过慢条斯理
,以免引起怀疑。然后突然将相机镜头转向真正的目标,重新构图完成出其不意的快拍
。即使拍出来的照片未必十分清晰,但通常会比较自然,这一点对于人物摄影来说往往
比高度清晰更重要。
此项技术还有另一种用场 ,就是当被摄对象的运动速度太快,以致于无法作精确对
焦时,可以运用区域对焦法预先定好焦点再拍摄。此时,必须预先估计出运动物在曝光
瞬间的位置。然后使镜头对焦于景物中的某一同距离的固定部分。保持这一构图静候被
摄对象通过该部分时按动快门拍摄。
要求最好还是最亮
景物的影像通过相机的观景器最后到你的眼中时沿途已经过屈折、反射和散射等过
程,主要目的是为了便于观看。景物的光线通过镜头之后,便由一面装有铰链的反射镜
反射到半透明的对焦屏上。对焦屏的作用是使光线构成影像,便于观察。然后再经对焦
屏上方的五棱镜的不同反射表面,以纠正影像左右相位的位置。最后再由棱镜反射到目
镜。影像经过这样复杂的路途到达观景器上时,亮度往往已显著减少,使对焦较为困难
。
几乎所有的相机厂家都已经对五棱镜的反射面进行镀银处理,以提高其反射率。但
大多数厂家还力图改善观景器影像的亮度,主要是对焦屏的亮度。对焦屏实际上是由具
有散射光线作用的毛玻璃和具有加强视野亮度作用的聚光镜组成的。
(聚光镜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对焦屏的毛玻璃部分使观景器影像的亮度所受到的损
失大于单镜反光相机的不路系统的任何其他部分,特别是在毛玻璃的边角上。为了减小
毛玻璃的厚度而又要保持它的光学特性,有些制造厂家特地压制上一些同心圆,称为菲
涅而环。)
为了提高对焦屏的亮度,有些厂家已将对焦屏散射光线的能力适当降低,使它能透
过较多的直射光。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特地使蚀刻在对焦屏上的图案更加幼细或更加光
滑。有若干厂家专门生产对焦屏之类的,他们所提供的对焦屏或所采用的加工方法都比
较先进,能够使观景器影像亮度高于相机厂家本身的对焦屏所产生的亮度。
较明亮的观景屏使屏上的对焦设施更显得重要。这是因为对焦屏本身的线纹应该较
少,才不夫阻挡摄影师的视线。最简单的一种设施就是对焦屏上只有一种标志可以作为
对焦时的观察目标。但是,大多数对焦屏上的设施都比较复杂,通常在一片对焦屏上有
几种图案。流行的设计如图三所示,中心有一个裂像对焦图,外围是一个微棱圆环,再
加上外面的整片毛玻璃。
裂像圆实际上是用作测距器的一对棱镜。在对焦不正确时,这对棱镜会使主体的影
像上下错开或截断。裂像分界线通常位于观景屏的水平轴上,因此,是否便于使用将取
决于主全权是否有某一条线或边缘恰好与裂像分界线垂直。依靠裂像圆进行对焦的摄影
师要不时改变相机的方向,以取得最佳的对焦效果。(为了改善这种不便,有些厂家已
改用对角线裂像的观景屏)。尽管裂像对焦非常笨拙,但利用这种方式却可以取得最精
确的对焦。
裂像对焦的缺点是要求景物的亮度较强。如果使用口径较小的镜头(通常是F/5.6或
更小),裂像圆便可能会有半边变黑,尤其是对焦距离较近时,但是,某些流地的单镜
反光相机所附的对焦屏上的裂像对焦圆即使在光圈缩小到f/8时仍能起作用。
微棱环的对焦原理类似于裂像对焦系统。它是以数以百计的微小棱镜组成的。每一
个棱镜都有测距作用,能够使焦点以外的影像细节分裂,从而产生一种闪烁效应。当影
像进入焦点时,微棱区便变为清晰透明,亦有些厂家的对焦屏将微棱区设计成填满整个
中央圆。
与裂像对焦圆相似,微棱对焦也是最忌使用小口径的镜头。这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
,当影像停止闪烁时,微棱会显得很粗大,所以很难判断对焦是否精确。(请注意:影
响上述两种对焦设施发挥威力的是对焦时的光圈,而不是拍摄时所用的光圈。)
当裂像对焦或微棱对焦变得难以捉摸或根本无法对准时,便只有依靠外围区,通常
是不加任何图案的毛玻璃。事实上,有些摄影师并不喜欢用裂像或微棱对焦;如果所买
的相机已装有这种标准对焦屏,他们会特地将其改换成平面的毛玻璃/聚光屏,通常是刻
有大方格的一种,既可以用作对焦刻线,又能帮助取景构图。
帮助眼力的方法
为了帮助视力不足的摄影师,许多厂家都已经设法对相机的观景器进行各种的改良
和增添某些附件。例如Nikon在某些机型上改进观景器的“视点”,使得摄影师的眼镜离
开相机的目镜时仍然可以观看到整个图像。实现上述目的的方法只是降低观景器的放大
倍率,使景物的影像稍为缩小。
另外一些厂家,包括Olympus与Pentax在内,则在较高价的机种上使五棱镜能够受到
控制,这样,使用者便可以由此调节取景器的屈光度,以适应自己的视力。不过,此类
方法多数有一定的局限,对于视力缺陷较严重的人士通常不大适用。
对于没有上述调节功能的机种,多数厂家采用视力矫正透镜。这种透镜可以直接安
装在相机的目镜上,而且可以选购各种不同的屈光度(+2,-1等)。此种解决办法乍一
看来似乎十分理想,但是,需要使用矫正透镜的人士多数都离不开眼镜,因此不喜欢猎
影过程中时戴时除。尽管如此,对于视力缺陷较轻微,平时行路参须戴眼镜的人士,在
对焦时反而可能需要这种视力矫正透镜。
对焦放大镜对于获得极精确的对焦可能更有用处。这种放大镜通常设计成活动式,
使用时可以翻上去。其放大作用可以使影像的中心部位放大两倍以上。由于可以放大影
像的细节,看起来更加清楚,所以尤其适合用在广角镜头的对焦上,因为使用广角镜头
时,观景器内的景物影像会更加细小。这种放大镜对其他大多数镜头也同样有帮助;但
是,由于须要不时翻上翻落,对抢拍快照则有所不便。
昔日使用大底机的摄影师的主要对焦方法很简朴。他们都是将整个胖子袋钻进一个
黑布罩内,检查相机后面的毛玻璃。对焦时只是移动这块毛玻璃,直到镜头使物体在毛
玻璃的平面上结出清晰的影像。这一技术一直沿用至今,所有使用大底机的摄影师依然
要靠这种方法。现代的单镜反光相机以及它的大量的镜头早已摒弃这种简单的对焦方式
,改用复杂得多的对焦系统。虽然近年来,摄影的其他方面已经简易得多,但是对焦方
面仍然要十分费心,一如双轮马车的时代。
摘自《相机世界》
--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mol.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34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