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nalan (光荫), 信区: photography
标 题: 十大摄影谬误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1月15日16:45:38 星期一), 转信
摄影之奥秒,就是它包含了很多元素,您可把它看待成一种艺术,同时也是一种科
学,用相机去创作,某程度上跟画家用油彩画笔创作一样,但摄影却又很重视器材的摄
影师必须了解相机和镜头的特点。 可是,正因为摄影那么的博大精深,涉及的元素又多
,不少人都会对之产生很多误解和谬见,有不少初学摄影的朋友更不知不觉被误导了。
因此,我们特地炮制了这篇文章,与大家一同分享一些常常被人误解的摄影问题。
误解一:镜头反差越高,解像度就越高
有些拍友,当使用某镜头拍摄时,会发觉所拍摄出来的影像有很高的反差(一般称为
较「硬」),又或者看起来很鲜明,便冲口而出说某某镜头解像一流。一旦看反差弱的照
片时(即常称作为较柔时),便声声道镜头解像不良。这一种说法,似乎有点武断,其实
解像度和反差是两样东西来的,不应一概而论,当然又有些相关的地方。 甚么是解像度
? 解像度(Resolution)其实是经过一些标准的测验得来的数据,是利用一张黑白的线条
图表,在不同的光圈下用镜头拍摄,然而最标准的数据理应是由机器读出,但某些杂志
或试验所用菲林显像作人眼判断,这似乎会带有一些客观因素,如菲林的处理过程或人
眼的限制等,但一般都可接受,因为至少可找出同一支镜头在不同情况下(不同光圈或焦
距)的解像表现,毋须与其它镜头比较便成。一般来说,越能在同一范围分析出越多线条
的数目就越有解像力,即是较锐利的镜头。 甚么是反差? 反差(Contrast)虽不代表解
像度,但也不无关系,但不能说反差高,解像便高。反差其实是指镜头将暗位层次表达
的能力,一个影像必须有光和暗两个对比,反差高是指光与暗之间明显分隔,而中间可
能没有太多渐层(gradation);而反差低则指光与暗之间不够明显或不够鲜明,但有较多
的层次,看起来可能会使人觉得较呆板。 对于彩色或黑白的影像,反差的定义也是一样
的。一般人误会反差高是好的,没错,反差高确是较鲜明和调子轻快,但是没有丰富的
层次,刚才的高解像度便失去了意义,令整体的仔细表现会有阻碍。惟反差确是很主观
的东西,未必有一个标准,但具体上一支全面一点的镜头会较受欢迎,何况现今的菲林
也有很好的反差及层次,也有不同的选择,如专为拍人像而设的,又有专为还原准确色
彩而设的菲林,拍友们也毋须太过盲目追求。
误解二:加1B天光镜好过UV滤镜
每当买新镜头时,都会考虑买一块保护镜头的滤镜,一般1B SKYLIGHT和UV两种,前
者比后者昂贵,有人说UV只是一块玻璃,而1B拍人像会靓些又或者拍摄的色彩会准确些
,所以会偏选1B,但这种说法似乎并不太合适。 1B skylight滤镜正式来说是一块有颜
色的颜色滤镜,是其中一块标准化的矫色滤镜,可隔除360nm或以下的光波(属于较蓝色
的光线至UV),并同时可轻度吸收约550nm的光波(即绿色光线),总括是用作减轻于山区
或海边拍摄时的偏蓝现象和树叶的绿色反光,在绿油油草地上拍摄人像就可能用得着。
可是,在直接的阳光下拍摄,这块1B滤镜是全废武功,换句话说,也仅是一块玻璃。 U
V滤镜则是用来隔除肉眼看不见的紫外光,因此在色彩上(一般彩色菲林乳膜上根本无法
对UV显现色彩)是全无影响,但据厂方的建议,它的最大作用是将拍摄无限远的模糊情况
改善,但老实说,天气才是最终决定因素,要是空气中尘粒多或湿度高,加多少块UV也
是徙然的。 既然是这样,甚么滤镜都不加又是否最好呢?对的,光学上是绝对是好的,
因为加上了一块玻璃,可能会弄巧反拙,但这又未必可以由肉眼察觉得到,再仔细衡量
之下,买一片玻璃保护前组镜片,似乎比起一丁点儿的光学损失来得重要。但是1B还是
UV,那就悉随尊便。但花钱买一块有多层涂膜的UV已很足够了,既可保护镜头,又可减
少光学的损失,较为值得。
误解三:专业菲林靓过业余菲林
有一些拍友常有一错觉,以为专业菲林的影像质素一定比业余菲林好,但往往发觉
事实又不是那么明显,就归究所用的相机、镜头、测光表等等不够好,甚至是自己,这
看来有点可怜。 专业菲林确有比业余菲林优胜的地方,但不代表业余菲林一定是差些,
其实我们只想道出专业菲林是专为专业摄影师而设,要用得它们出色,办法很简单,学
学怎样去当一个专业摄影师便行了,所需要的不一定是专业器材,反而是技巧,尤其是
处理菲林的技巧。 各位不妨去尝试买些专业幻灯片来试用,您会发觉陈列的地方都会有
一个雪柜,再留心菲林上的说明,除了使用限期外,还有一个建议储存温度,一般约为
十二、三度。专业菲林靓在够新鲜,若能在保存时依足所建议的环境,菲林会得到预期
的效果,但随意处理菲林,一时又到甲店,一时又到乙店冲晒,敢保证每次没有不同的
色彩表现才怪哩。当然,还有很多处理菲林的方法,例如曝光因素、倒易率等,或可参
考说明书的指示。 业余菲林就不同了,除了expire date外,也没有其它的指示了,而
一般都有较长较稳定的储存期,而且宽容度高,对一般用家来说似乎较为可靠。
误解四:闪光拍摄一定要用X同步快门
有不少中外摄影书籍也曾提及过X同步快门这东西,甚至有最快闪光同步快门这一名
词。但有不少初学摄影的朋友误解以为闪灯拍摄时要硬性使用某一档快门。 其实,所谓
闪光同步快门或最快闪光同步快门是泛指可作闪光拍摄的快门,最快的意思是在那快门
速度以上的快门不能作闪光同步,否则会拍不到全格菲林清晰的影像,这问题是存在于
镜后快门的相机上,而每部相机都有独立的设计,故最高同步快门都不是全部一样的。
使用闪光灯时,只要在最高同步快门下任何一档,均可拍摄到有闪灯效果的照片,只是
快门越慢,现场光之曝光时间较长而己。举例在室内拍摄,若以最高同步快门闪光拍摄
,背景未必可有足够曝光,这使主体前景雪白光亮,而后景则昏暗漆黑;若以慢快门(甚
至便摄机中所谓Slow Sync或夜景人像模式等)同步闪光拍摄,便能获得较具现场气氛的
照片。 除此之外,利用较慢快门时,甚至可选择前或后帘的同步闪光,你可调较快门一
开启便闪光,又可以在快门关闭前闪光,均可创造特别的拍摄效果。
误解五:微距镜只能作近摄?
微距镜是专为拍摄极近距而设的,但有人说它于正常拍摄时会有质素的下降或迷信
只能用在翻拍或微距拍摄用途上。其实,根据一些光学测试,无论是以1:1或1:2和1:50
比例拍摄时,微距镜头的解像在大部份光圈下都有极优异的表现;而1:49或1:50时的测
试,解像度比其它同等焦距的非微距镜头高很多。 然而微距镜头最大的问题是对焦设计
是专为近距而设的,故此在数十厘米至无限远的距离可能只须转动对焦环不足45o,在精
确度上可能大打折扣,但现今的AF 镜头已非常准确了,或可弥补这种问题。 故此,以
微距镜头拍摄正常距离的景物,甚至人像是绝无问题的,f/2.5或f/2.8光圈或许不能尽
用,因为常会有四角失光的情况,这是难免的,但收一级光圈已能解决,相反,拍摄微
距时,细的光圈容易造成绕射现象,因而f/8到f/11都会较为适合。 但一些微距镜用家
会知道,微距镜解像非常高,照片看下去好象有点「硬蹦蹦」,但各人有各自的喜好,
选择众多,随阁下所好吧!
误解六:入射式测光表比反射式准
这种说法不够全面,客观来说,其实两者都一样准确,但对只用单一种测光方式的
人来说,相信某一种较为可靠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两种均有各自的操作方式及量度方法
。但以反射式测光表来说,就稍比入射式麻烦,因为往往要考虑18%灰度的限制,而入射
式可直接量度投在主体上的光度,直接获得光圈值。 可是,我们相机上内置的均是反射
式测光表,好处是胜在够方便,因为不用每每走在主体面前测度,而且多是TTL(Throag
h the lens),镜头的失光、滤镜等曝光因素也直接包括在内,减低错误发生,比入射式
容易及可靠。但主体及背景的色彩(如黑或白)都会造成测度错误,惟一方法是作曝光补
偿,只要多练习,要获得正确曝光并不是那么艰难。 而入射式本身已有比反射式优胜的
地方,但使用上是较为麻烦,若不介意多带一个测光表,这也没有问题,但千万要紧记
将镜头前的滤镜等因素计算在内。 还有,如NikonF5已设有3D RGB的反射式测光表,这
意味着反射式测光还有可跳出柜框的地方,只要解决18%灰度的限制,根本不用怀疑其准
确性。
误解七:密封防潮最可靠
每逢到了雨季,拍友心情就最忧愁,因为心爱的器材随时受潮报销,有些人就疯狂
购买各类防潮用品,诸如吸湿器,抽湿机等。一旦下雨,就宁愿把相机镜头藏起,变成
湿度过敏狂,这样子,整个夏天可能连一筒菲林也拍不完,可说是非常可悲。 老实说,
香港这里的气候,要待RH低过60%的日子可谓少之又少,何况是在雨季。然而关上所有器
材亦未必能完全防潮,很多人都会有经验,放在密封盒里的「陈年」镜头也会不知何解
生了霉菌。其实要防止镜头发霉,防的不是湿应是菌。要制止镜头发霉,首要是了解为
何会发霉,潮湿和黑暗皆是霉菌的至爱,然而菌在空气中四散,根本防不胜防,若在密
封的防潮箱里,一样有霉菌,若加了防潮珠(一般都会用silica gel),便能有一定的抽
湿作用(但不是永久的,一当饱和便效力全失),市面有些可将水份吸进盒内的防潮器,
虽然吸水效果好明显,但笔者建议大家要小心,应勤一点检查是否已满或破漏,更要避
免放在过度高温的地方,因为水份一样有可能被蒸腾出来。所以,很多人宁愿有空拿镜
头出来把玩或者使用,见一见光已可大大减少发霉的机会。而一般放在冷气开放的房间
,只要空气流通,加上湿度低,镜头发霉的机会已非常低了。 若真的要把器材藏起一段
颇长的时间,最好是在湿度低的环境下,放进适量的防潮物料,以密封的箱盛载,记紧
要把镜头清洁干净,以免细菌滋长。据说有些电子防潮器也有一定的作用,但价钱却非
常昂贵。
误解八:要经常抹拭镜片
市面有很多专为清洁镜头的器具甚至抹镜药水,究竟镜头应否经常需要抹拭的呢?
一般拍友自然是疼爱自己的器材,看见镜上沾了一粒尘已惊惶不已,急着买东西来清洁
镜头。 有一些人会用有扫的气泵把尘粒扫走或吹走,甚至用抹镜纸及药水擦拭,但这是
不太好的,除非镜面上所沾的污渍如手指模较难清洁,否则不要贸然用东西擦拭镜头表
面,因为此举可能会弄花镜面,也可能令部份涂膜脱落,但现今的涂膜已相当稳固,然
而此举始终太危险了。 建议为镜头加装一块UV或IB skylight滤镜作保护,就算弄污了
也可随意抹,甚至换一块新的,怎也比弄花镜头的镜片化算得多。 若真的需要,购买镜
头纸或镜头清洁剂时要小心,避免使用有酒精成分的清洁剂,因为这等会令镜头有所损
伤,用时不要将清洁剂滴在镜面上,若流进镜头内或镜片的边缘,亦会弄坏镜头。 因此
,最好的方法是尽量避免弄污两端的镜面,若沾了尘应用气泵轻力吹走,若是沾了手指
模或油渍可用高密度布料或已打磨的皮革抹拭。若是内部生了霉菌或有水气凝结(如出入
冷气场所)时,最好交回原厂保养中心代为处理。
误解九:50mm焦距等于人眼
人们常说50mm焦距是标准镜,又称与人眼的视觉效果相近,常说用50mm拍的影像就
最真最写实。但若细心从观景器望出去,与肉眼相比,可能所见到的影像大小又不是如
此,会发现50mm镜头下的影像会比大脑所接收的更广阔。若论视角(Angle of View),5
0mm镜头只有46o,然而人眼可有接近120o,但为何人眼看到的又总不够50mm镜头广阔呢
?问题其实是出现在影像的平面大小上和镜片与人眼内的晶体之分别。 人眼所感光的地
方是在视网膜(Retina)上,而感光细胞所聚集的地方也只限于一点,即黄点(yellow sp
ot),感应色彩的锥形细胞(cone cells)比黑白视觉的棒形细胞(Rod cells)少和更集中
。于是乎,您会发现看东西(如看书)的时候,只能习中看见中央部分,而其它圆周外的
字未必能够看清,但菲林就不同,只要镜头视角涵盖,而主体又是平面的话,整个平面
都会清晰,因为菲林面(24X35mm)都有相等的感光药物。 另一方面,用50mm拍摄出来的
影像,比例上与实物无分别的,只要将影像放大至与实物原大小一样放在眼前,与你在
实物前看其实是一样,但这并非只有50mm镜头可以做到,80mm、100mm、180mm……都可
做到。 究竟50mm真在哪里?或许从观景器里看比较接近人眼所见到的,但这要视乎主体
的距离,要记着:人眼看到是1:1的Life size,然而从观景器看的是有缩细的效果。还
有,50mm镜头的焦点或清晰平面分布是与人眼有别,因此,说50mm与人眼接近似乎可能
有点儿那个,但说50mm镜头没有严重变形和取景范围适中是「真」的表现也还是可以的
。
误解十:镜头焦距会影响透视
有些拍友常常说某某20mm镜头很有透视感,又话某某300mm镜头很有压迫感,说这些
全都因为不同焦距有不同的透视感。 事实上,透视与焦距是没有关系的,而透视是指光
线的收缩效果,如用广角镜从地下拍摄整座大厦时,建筑物两边的线会向上收缩,而并
不是平行的。 一般来说,共有三个主要影响透视的因素:
不变的距离 假若保持在同一位置、同一角度,与主体保持不变角度,但以不同焦距
拍摄同一主体时,拍出来的照片将有不同的视场大小(Field of View),而主体也会有不
同的放大率,用长些焦距的会有大一些的放大倍数;然而,透视是一点也不变的,不信
可将多张用不同焦距拍摄的照片放大或缩小至同一放大倍数来看,主体与背景之比例是
非常相近的,即是说透视也相近。 改变相机与主体之距离 透视与镜头焦距无关,但同
一支镜头与同一个焦距,若以不同的主体与相机距离拍摄,便会有不同的透视效果。 或
是,有多支不同焦距拍摄同一主体时,为了拍到接近相同大小的主体时,便更改拍摄的
距离,结果20mm的会摄到更多的背景,而100mm会有接近人眼视觉的效果,而200mm又可
能拍到背景与主体「压缩」或接近了的照片。 相机与主体之角度 另一个影响透视的因
素便是取景时的相机角度,若以广角镜拍摄时,从低角度拍摄站立着的人像时,看起来
便会是上身短、下身长,而从高角度拍摄时,则会有相反的效果。若以水平向着主体拍
摄,这种透视的变形便不会出现。 以后大家或不会再对以上各项摄影问题而存有误解了
,但摄影始终是非常变化多端的玩意,当中还有很多事项是值得讨论的,日后有机会的
话,或会再与读者分享。
--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mol.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78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