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dd (平上), 信区: Photography
标  题: 二手相机选择之我见(ZZ from xitek)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6月21日07:28:18 星期四), 站内信件

有物质文明的地方就有二手相机的买卖市场,越文明也就越多,市场也越大,相对的也
就越规范,美国、日本、欧洲等一些发达国家无不如此。二手相机的独立买卖市场,在
中国内陆形成,大约是八十年代中期,在此之前,二手相机只是在杂货寄卖店里有一两
个柜台而已,没有形成气候,更谈不上规范。
二手相机的买卖,是以卖方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卖相机的不外乎以下几类:一是用不上
、二是不适用、三是有毛病、四是等钱用、五是发烧折腾、六是来源不明、七是二手相
机店。有卖的就有买的,买主也不外乎以下几种:一是收藏、二是实用、三是经济有限
、四是图便宜、五是二手相机店主。
购买二手相机具有一定的风险,首先是对看上的相机不知底细,其次是没有合法的保用
保修。个别二手店主承诺的保修、包用期也很短,且不是原厂保修。当然,买新机子也
未必能享受原厂保修。承诺保修的店主不等于包换、包退。邮购二手相机不好说,所报
新旧成色,卖瓜的王婆多、卖炊饼的大郎少,即便给你附张玉照,中看不中试,也只是
外表模糊的一半。就算你去店里亲自挑选,也不那么容易。外行自不必说,请个行家帮
着挑,怕也有真假朦胧眼的时候(不少行家也是二手相机店主的朋友)。
购买二手相机虽有些担心和疑虑,但并不可怕,因为,多数二手相机一般都经过了经营
店家的进货选择和检查,他们大多是摄影器材的行家,有明显毛病的机子,店主不会要
,除非属收藏类或被影友寄卖在店里,良家店主一般都会告知顾客。在二手相机市场,
既可以看见“沙场老将”,也有刚过“集训期”的“新兵”,有的多次“住院手术”,
也有的老态龙钟却“健康”依然。购买二手相机,除请个行家或店主帮助指导选择外,
最好自己也能懂得一些选择之道。否则,很容易上个别非良店主花言巧语的当,听的你
云里雾里找不着北。而规范的二手相机店主,最怕自大的外行,说什么都不懂,说出个
花来也不信,反倒喜欢懂行的用家。以下是笔者积累的经验,供选择二手相机的影友参
考。
一.外观
我以为,选择二手相机,首先要定品牌、类型及型号,掌握其生产、发售年代或停产年
代。你选择什么品牌的相机往往会给今后的延伸配置,带来不同的影响。有的机子和镜
头早、中、晚期通用性好一些,也有的手动和自动干脆不相干,有些机子所用镜头各段
焦距都好找,部分相机镜头的卡口及配件国内就很少见,新旧都不好找。某些店主为了
卖给你某部相机,答应什么什么镜头、配件也给你全包啦,千万不要听信这样的许诺。
想想:店主又不是世界二手相机协会会长,更不是相机制造商,到时候给你解决不了,
你也只能着急干上火。多数厂家早年生产的相机,主要指MF类,不惜工本、精心设计和
制造,今天仍然很适用。而对于近年来生产的有些相机,厂家为了争夺市场、节约成本
,甚至由其他厂家OEM、冒名顶替,其中有大量采用非金属、“高级塑料”和一些设计上
有缺陷的相机,充斥市场,有的只是昙花一现,购买时要格外小心,多加考虑。
二手相机交易过程中,首先碰见的是品相新旧问题,成色的认定,没有绝对的标准和行
规,各家各店的看法虽说不完全一样,但行里多数人,对功能健全的二手相机看法是:

100%全新品=未使用或未长期陈列过。(原始包装新净,一应证、书、附件齐全)
基本全新=使用过几次或长期陈列品。(原始包装新净,一应证、书、附件齐全)
98%新左右=使用过多次,保护良好,无明显划痕。(有包装、证、书、附件齐全)
95%新左右=使用一段时间,有轻微磨损与划痕。(有说明书、附件齐全)
90%新左右=使用次数多,外表有明显的划痕,内部不洁净,无维修历史。
85%成左右=外表有划痕与磨损,内部脏且有不明显修理史。
80%成左右=有相对严重的磨损、小磕碰或小裂痕,明显的维修痕迹。
75%成左右=有严重的磨损、磕碰凹陷或裂痕,机身饰皮缺、裂、开,多次维修痕迹及次
要功能丧失。
75%成以下的旧相机除个别特殊情况如:罕有品、经典品、维修者、收藏者、研究者,二
手市场一般也不流通,属废品回收行业。
以上是对二手相机的大致成色描绘,千万不要对号入座。因为,一架二手相机在不同的
店里也许会有不同的感觉,你看:讲究的店主把机子擦的干干净净、摆的整整齐齐,让
人看着就是好东西、高级物件。遇见个懒哥马大哈,相机落满灰尘、脏乎乎、油腻腻,
堆的乱七八糟,再好的器材也会有“高级垃圾”之嫌。所以,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不
要被干净的表面所迷惑,也不要委屈了丑小鸭。
再有,二手相机的成色好坏,除与不同的使用者、爱惜程度、保存环境有关,还与相机
机身制造材料、表面颜色处理有关,由于制造材料和表面颜色不同,二手相机的实际成
色可能有很大差别,比如:同样金属机身,中等程度爱护与使用,黑色机身一年半就可
以四角磨损见胎,俗称“露黄”,而同样情况的白机身五、六年也不会有反映。非金属
机身的情况就刚好相反了。所以,判断相机外表磨损时,对金属黑身、非金属白身可以
放宽点眼神,而对金属白身、非金属黑身则应多留神。金属白身和非金属黑身一般都是
哑光磨砂处理,检查这类相机时,可以通过观察四角是否已磨光来判断使用时间。还应
注意,不少非金属机身有裂痕,黑色机身的裂痕在弱光下很难发现,只有在明亮的光线
环境下才可以看出,这些裂痕主要出现在有螺丝的周围。另外,对有些经过翻新、打磨
、拼凑的相机,一般来自境外,国内也有些蹩脚的手段。如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翻新过
的相机漆层不平、粗糙,打磨过的相机原品牌、型号、尤其是产地字符粗细不一、字边
毛糙或外表新净内里脏旧。二手相机不论是金属或非金属、黑身、白身,一般都或多或
少的有些划痕与磨损,不必过分挑剔苛求。而对于磕碰过、多次修理过、有裂痕的,甚
至功能不健全者,选择时应三思而定。
对于维修过的二手相机,多数影友比较忌讳,可以理解。判断二手相机有无维修过,可
以从以下几点观察:a、看机身上所有可见螺丝是否花损,进口相机的螺丝一般都比较精
致规矩,上的也较紧,有的丝口甚至加有胶,(俄罗斯、原东德例外) 相机只要经过维修
,螺丝的上口很容易留下残损痕迹,俗称“花口”。b、看螺丝是否一致,有些维修师会
将损伤的螺丝换掉,或将所有的螺丝大换一遍,他们常常收集和保留一些适合的螺丝。
如果你发现螺丝和机身的新旧程度不同(自然磨损和花损不同),或同一部位出现不同
类型螺丝,可以心疑。c、看机身饰皮是否平整,有些螺丝是潜藏在饰皮下的,不揭开饰
皮是无法卸下螺丝,经重新贴过的饰皮是不容易完全平覆还原的。
影友对相机维修过的忌讳心理,主要是不知道修理的什么部分、出的什么故障,如果知
道修理的故障所在,有时会发现多数也并不可怕。因为,大凡相机的修理,多为机械类
问题,而非机械问题均不易修理,包括厂商亦如此,只能更换配件或整组更换。
二手相机的外表检查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查看机身与后背合闭处防露光槽,内有黑色海绵类材料。以及为反光板瞬间抬起而设的
减震海绵,早期或保管不善的机子,海绵体可能已经失效、发粘、脱落或已被更换,更
换的材料一般是用粗孔灰海绵,比较厚,也有使用黑绒线、绒纸。
取景器内、反光板、聚焦屏,这三处只要基本干净、无残损、不影响取景使用,有点灰
尘也不必太在意。
镜头卡座、压片板、胶片仓,这几处相比较而言,卡口不变形、压片板无锈迹、不起翘
,有点磨损、有点脏,不会影响使用。
快门帘、计数器与液晶屏,快门帘的情况要注意,布帘的有无开裂、残损、变型不平整
,钢帘的有无严重磨损、起翘变形、油污甚至更换过。快门帘的两面均应在漫漫拨动卷
片把手的时候察看,并应对着光线,看有无露光现象。计数器失效、不归零是二手机常
见的问题,主要是机械故障。液晶屏一般无法修理,二手相机市场,液晶屏浸过水的、
残损的、黑屏的、信息显示不全的常见,请三思。
各种按键、锁钮、拨杆、拨盘、指示灯、插口等,检查这些部位运作是否正常,手感有
无过紧过松、不作为、挡位模糊、灯不亮、脱落等问题,如果从简单的直观就发现了问
题,也请三思。
以上只是外表的检查,如果发现了一些问题或对外观不满意,你的内心已不准备接受这
部相机了,就请不要往下检查了。经营二手相机的店主,最讨厌个别嘴里说着不满意,
手上还在瞎摆弄,挑了一个遍,最后什么都不要,也讨厌那些二迷儿(地方语:似懂非
懂)把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当成问题,对于过分精细的人(包括本人)有些店家也不欢迎
。当然,千万不要为看店主的脸色而委屈自己,那日后的麻烦和折腾可不是别人的事。

二.功能
二手相机外观成色的良莠,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了满足心理的需求,而相机功能的健全与
实用,才是购买二手相机的真正因素与实惠。据说过去,在日本摄影圈有些新手,把买
的新相机先做旧,磨出铜再使用,以博得老资格的形象,是不是也满“可爱”。
二手相机的功能检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测光
对于一些老式相机,有的连测光电池都找不着了,测光的准确性就更别提了。检查测光
系统应结合感光度调节功能,最好有一架比较熟悉、相对测光准确的相机,或一只良好
的测光表做个参考。不同时期、不同厂家的不同型号相机,所用测光元件不同、模式(
点、矩阵、中央重点)不同,测光结果也不会相同。普通相机只要测光误差在一挡以内
,应该说是可行的,较专业的二手相机不应超过1/2档,成色好的应和新机一样准确。
2.快门
快门是机身中最重要的部分。检查时,一听、二看并结合曝光模式、正负补偿,同时连
带闪光灯、镜头光圈一起检查。首先检查M档,将相机后背打开观察,如打开后背帘幕不
运行的可以摘下镜头,从前面观察,不摘镜头即从光圈收缩来观察。快门速度应依次设
定在不同档位上,仔细查看、细心倾听。如能发现问题的地方,也主要是慢速快门及B门
。有些人说:“低速快门没有问题,高速快门也不会有问题”。我以为这种说法不完整
,因为实际运行的快门,速度超过1/125秒,单靠视觉、听力均不易判断,只有在日后实
拍中比较或去使用专业仪器。程序中的所有P档、A档要在不同光线情况下,结合设定的
光圈变化来检查,听快门速度运行的声音,看快门动作及光圈收缩联动。另外不要忘记
看看补偿后的变化。S档是在不同光线情况下,根据设定的速度,从镜头前侧察看光圈的
变化情况。对于不同相机标称的最高闪光灯速度,可以打开后背,通过瞬间触发的快门
查看有无同步,有些电子类相机,只能摘下镜头或收小光圈,从镜头前方仔细观看,闪
光功能包括闪灯插座及PC插口。这些检查手段并不是100%合用,对有些机子有时也很无
奈。关于相机快门的声音,不同的机子会有不同的感觉,但正常的声音是悦耳的,或清
脆、或柔顺、有轻巧也有低沉。凡听着尖利、刺耳,砂杂、拖泥带水像散了架似的(不
包括主观因素),请多一个心眼。
3.聚焦
这一部分的检查必须有一支正常的镜头,包括准备购买的镜头。FM、AF类相机都应从手
动聚焦检查起,看近距离的实际焦距和标称一致否?无限远处基本合焦否?不要将几百
米处的物体当成无限远,因为那不够远。多数镜头设计在标称的无限远处还保持有余量
,可能和使用地区温差有关,多数变焦镜头的近端到远端都有一些焦点漂移,那不表示
镜头或相机有毛病,不必计较。自动聚焦一般分单次、连续(追踪)两种,单次聚焦相
对简单,主要是连续方式。可先对着近处聚焦,不松手情况下移向中、远距离,测试焦
距有无变化,反映时间快慢,多试几次。焦距系统的检查发现问题,不一定是机身的,
也可能是镜头,但如果是一支你熟悉的放心镜头,那可以肯定机身聚焦有问题。我有一
支新尼康AF80—200 F2.8ED镜头,在我的F4和FM2上很正常,在朋友的FM2上无限远就不
合焦,后来才知道朋友的机子连镜头一起摔过,镜头先着地,机身一点都看不出来摔过
的痕迹。
4.卷片与退片、多次曝光
手动卷片的机子比较容易检查,打开机身后盖,上弦卷片,体会手感,不涩、不卡、柔
顺自然。受片轴用手轻按卷片过程不打滑,设定多次曝光后,卷片轴纹丝不动,推上倒
片钮,用手拨动受片轴可以反向运动,即可以认为基本无问题。自动卷片的相机检查多
数比较麻烦,需安装胶卷实际测试(废胶卷,中途打开后盖察看),日后实拍亦可,否
则只能靠听卷片动作声音判断,并不准确。对于相机的连续卷片,最好将速度设定在1/
250秒以上测试。
5.自拍、记忆、DX编码、自带闪光灯
这一类功能比较容易检查。机械、电子自拍机,只要设定、启动一次即可明白有无。记
忆功能应分别测试亮部、暗处的不同记忆能力。DX编码的检查,需要有不同感光度胶卷
暗盒配合,只要放入胶片仓,扣上后盖并查看液晶屏信息即知,此方法不适合无液晶显
示的机身。机带的闪光灯比较容易出现问题,千万不要忘记试试能弹起么?弹起后能否
闪亮。
6.电源
这是比较为人忽视的地方。如果相机受过流液电池的侵蚀,轻者短路费电,重者日后受
潮损坏机内元件。这些因电池漏液流下的痕迹在可见处,多数影友都能理解,事实上漏
电短路现象,并不是只有这类机子才有,新相机一样。我遇见过全新的美能达XDS、X-7
00,尼康FA、F-801,佳能EOS650,理光什么7等严重漏电,新电池少则一天、多则八天
,管你照不照,电量耗尽。而这类天生漏电的相机,又很容易流入二手相机市场。所以
,对你相中的相机,一定要在包换、包退期内安上电池,用以测试有无短路、严重耗电
情况。对于相机使用电源类型,影友应给予考虑,不要想当然。因为不普及的电池在大
城市也不是三步一铺、五步一店,小地方更何谈,到时候买不上电池,团团转的可不是
别人。
7.其它
其他项目诸如:机顶、机背、取景器内信息显示,为不同功能而设置的LED指示灯、自动
聚焦辅助灯、错误操作报警声响、功能或数据日期后背及一些随机附件等。只要认真检
查,有问题的地方都可以发现。
三.镜头
镜头的选择,功能上没有机身的道道多,外观的检查方法基本和机身一样,只要没有严
重的磕碰痕迹,机械性能正常,镜片无霉无花、无崩裂、无渗油,一般不会有太大的问
题。成像质量只有通过实拍,才能得出结论。
如果你是个细心人,讲究起来镜头也是一大堆的“学问”。首先还是看品牌:生产镜头
的厂家比生产机身的厂家多,有原厂也有专业厂家,技术有强弱、能力有高低,每个厂
家都有自己的羊头同时也有狗头。普通镜头选谁?要我看,哪个长的漂亮选哪个。专业
些的镜头选择可要理智一些,别转了八个圈,最后才找到亲儿子,累得慌。各厂家在设
计专业镜头时的用心、用料、考虑耐用程度上,是和普通镜头有很大区别的。不同厂家
、不同级别的二手镜头,成色好坏对日后的使用也是有影响的。君不见, 有些厂家近年
生产的镜头是:光学在发展、技术在进步、体积在缩小、焦比在加大、材料在减轻、像
质在徘徊、耐用在滑坡、获奖在增多。新镜头尚且如此,二手镜头不便宜个鬼呀。
检查二手镜头有无修理史,除参照机身的检查方法外,应注意有些螺丝是藏在橡胶的调
、变焦环下,也有的在转动、推拉自带遮光罩时才能发现。如果镜头的橡胶环太宽松,
说明被揭起来过。镜头的前方可以观察双口卡环,调、变焦过程中查看内部卡环、螺丝
等。修理过的镜头这些地方多少都会留下足迹。对有些成色一般,内部却干净异常,调
、变焦阻尼偏大的镜头要小心,指不定是修过、擦过的。对于修理过的镜头,只要不是
太糟,说实话本人并不是一概拒绝,尤其是口碑良好的头。我接触过一些修理的头,定
焦多变焦少,实际使用都和同样的新头,在像质上没有多大或根本没区别。(注:多数
适马、AF腾龙、业余性质及杂牌不在其例)相机镜头内的光学镜片,可以说是一个箩卜
一个坑,错不了,错了也安不上,即便安上,一架到机子上就露陷。将镜头越修越糟的
事有,聋子治成哑巴。镜片划伤、甚至装反、焦距标尺不相符等。我想:那个修理工的
前世,不是“修地球”的就是买过狗皮袜子来着。
挑选二手镜头,对光圈叶片应认真检查,有锈斑、变形、油腻等问题,可能会使叶片运
行迟滞,影响日后使用。多数MF镜头可以通过光圈收缩拨杆,检查光圈叶片,看是否灵
活、自然,每次拨动都能迅速回位否,部分AF镜头需装着机身测试。镜头的光圈调节档
位,应清晰可辩。焦距精度是结合机身一起检查的(可参照机身部分)。变焦环、调焦
环阻尼手感,MF镜头大于AF镜头是正常的。个别变焦镜头的变焦环(推拉式、双环旋转
式均有)严重松旷滑脱,会给实际使用带来麻烦,请注意。
关于灰尘、气泡、镀膜划伤这类问题,检查时应该尽量对着户外强光,并改变焦距、旋
转调焦环,前后认真的查看。发现灰尘、气泡,如果很严重,当然不好。一般二手镜头
95%新以下的,多少都有点灰尘或镀膜细小划伤,不必计较,因为那不会影响成像素质。
气泡问题也不是二手镜头的专利,娘胎里带来的,专业点的镜头不会多,一般都出现在
杂牌或业余镜头里。嫌弃不嫌弃不好说,自己看着办。
霉斑、花雾乃镜头之大忌,任何镜头上的霉、雾对成像都有影响,即使当时面积不大,
滋生蔓延起来却很快。易生霉的镜头,主要是早期的单层镀膜镜头和九十年代前的部分
镜头,也包括现今个别镀膜技术不高的厂家。南方和近海地区的气候有时稍不留意,十
几天下来,一支镜头就能爬满“松枝”,北方的影友也不要掉以轻心。我的一位朋友前
年冬天添了儿宝,室内需要保暖,暖气片上烤尿布,出了月子想照相,发现镜头上的“
小松枝”和儿宝一样茁壮成长起来。
至此,镜头和相机都选的差不多了,看上了吧!别忙掏钱。相机和镜头买回家如果发现
问题,是比较麻烦的,店家一般都不愿意退货。所以你这时就要和店家协商,争取和店
家达成一个尽可能长的“保退、保用期”协议。多数店家都会说:“一星期之内,拍个
卷试试,有问题拿回来”。这个有问题的“问题”可要事先讲好,不要含糊,以免今后
打嘴仗。良好的店家,一般在事先讲好的问题上,是不会“黏牙”的。拿到手的机子和
镜头抓紧测试,机身的每个功能,镜头的每个段位、每个光圈,都要认真的测试和记录
。镜头的测试最好架上三角架,选择良好的胶卷、高水平的冲扩店,以获得准确公正的
结论。不要使用太高感光度及劣质胶卷,手持随意拍摄,廉价冲扩,那可能会委屈本属
很好的镜头,而看不出真正的素质。也千万不要拿非原厂和原厂、变焦和定焦、很旧的
和新的攀比,那不公平也不现实。
最后,告诉购买二手相机的影友,买到手的相机和镜头在达成的协议期内,尽量多摆弄
,最好没毛病。如果发现问题或镜头的成像不佳,请带着所谓“证据”,迅速通知或直
接找店家予以解决,不要只通知了一声,就放着跟“没事人”一样。因为过了协议期或
拖的太久,对自己对店家都不好,很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或损失。

--
┏━━━━━━━━━━━━━━━━━━━━━━━━━━━━━━━━━┓    
┃       二 ┌─┐      乡 喜 炒 亲 菜 人 买 到      简 为          ┃
┃       ○ │平│  ┋  菜 欢 几 自 , 喜 点 菜      单 幸          ┃
┃       ○ │上│  ┋  。 的 个 下 然 欢 儿 市 亲   ¨ 福 我       ┃
┃       一 └─┘  ┋     家 最 厨 后 的 家 场 自      很 认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che.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57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