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yangoo (风清旸), 信区: Photography
标 题: 大梦一场(G2大作,转自无忌)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6月03日10:32:58 星期二), 站内信件
一个人总要有什么比别人好,肯定自己的方法有很多,摄影是其中比较容易一点。玩摄影
的,如果器材不够好,就只好花点时间把照片拍好,反过来也一样。
网络摄影界有很多英雄和神化人物,严格的意义来讲,能不能成功的重要因素和照片拍的
好不好没什么关系。当然,这是很正常的,只要你明白ID和背后的那个人不是一码事就可
以了。
所以网上的摄影高手多数不存在与现实的摄影生活中,这也是正常的。
当然,偶尔的例外也是有的。
网中人,不是对一类人的称呼,而是对一个ID的称呼。这个叫“网中人”的家伙过去曾经
长期执掌新浪摄影论坛,对镜头的了解之精只有logo_yu可以和他有一拼;另外和他们俩
有一拼的家伙叫JURA,天才中的天才,不过他的造诣主要在摄影上,他觉得嗓门大的狗都
不是咬人的,所以不怎
么愿意跟我们罗嗦。
在巴黎拍过照片的人都觉得自己跟布勒松有点什么关系,比别人都强。我教书的小镇霍格
沃茨离巴黎不远,坐老款的光轮2000一会就到,所以我和布派的人也难免有些瓜葛。当然
,在国内我也并非浪得虚名,和上面的几位DX也都有些渊源。
我有时候觉得自己也挺不错的。
刚刚接触相机是24年前,那时候文革刚完,我还在秦始皇小学校里面读书,和所有那个时
代喜欢摸相机的人一样,都经历过双反相机入门、用国产旁轴机拍留影、从家门口的照相
馆买裁边放大纸打显影液的过程。这段历史经常在各种场合有老摄影家痛说革命家史,我
就不罗嗦了。
80年代是我烧器材的时候,不管世界摄影有什么风云变幻,我就低头忙着试验各种相纸和
药水。那时候可以拿来烧的机器不多,主要就是CANON的A-1、F-1和NIKON
FM2之类的。其实从现在的角度来看,CANON的A-1、F-1都是特别好的相机,但是那时候有
很多有很多人跟我说CANON的镜头不好,所以我后来就改投了FM2,烧呗。
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听从别人的建议换机器,也是唯一的一次。几乎在我一开始学摄影,
别人告诉我的其他镜头几乎永远都是:反差小,锐度和NIKON不在一个档次上之类。等过
了很多年我才明白那时候的中国摄影师多数是拍新闻的,当候杂志印刷又差,他们当然喜
欢的都是反差大、锐的
东西。
FM2的宣传册印的也好啊,说明书还是镀金的,体面!让人心动!!好在FM2也是非常好的
机器,直到现在我还在怀念刚刚摸到它时心中的激动以及它利落的快门声。
90年代初,我接着读书,那时候开始出现各种各样怪七怪八的自动相机,有些形状很鬼,
有些功能很怪。但是我那时候有一个很好的老师,叫刘福军,他不仅教给我很多技术,还
告诉我,用很少的器材就能拍出足够多的好照片,所以我就没投入很多精力去琢磨器材。
我那时候还做了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买了一台KONICA的HEXAR。在青藏路上有一次碰到
一批摄影发烧友,还有人拍着我的肩膀语重心长的跟我说:“那镜头能好吗,要是真的好
,我们还用NIKON干什么?”
毫无疑问,学摄影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因为身边总有好为人师的师兄。
我冲他傻笑,不知道说什么好,然后郁闷了半天,再然后用它拍出了很多好片子,而且还
又买了3部巧思。
然后就要说到90年代中期中国摄影界的“换相机”大潮了,那时候我经常能听到有人(当
然还有杂志报纸)大声疾呼:“换120吧”“买4X5吧”“用金环镜头吧”等等。我那时候
基本能保持清醒的态度,主要是那时候我还没有接触太多的图片市场,没怎么从摄影上挣
钱,觉得用其他收入养
摄影是件挺蠢的事情。
不过,我那时候就确定了买机器的原则:同类机器里我只要最高端的,镜头我也要最
好的,这样就省得老换了。
我没在大机器上花太多力气,国内很多摄影媒体说什么图片社只要120和大画幅的片子的
时候,我改去了霍格沃茨当摄影老师,所以没上当。
人家国外的图片社根本就不管你用120还是4X5。因题材和拍摄方向而定,很多国外的职业
摄影师压根就不拍120的片子,一水135,一样卖的好。
当时手边的机器主要是NIKON的FM2和801S,配7、8只头;断断续续也用NIKON其它机身,
F4当然很好,不过它太大太重,对我不是很适用;后来也试过F90X,不过在西藏它经常死
机;F70是我用过的最古怪的机器,操控非常的不方便。直到后来有一次我的
nokkor50/1.4的光圈在藏北无人区冻
住,我就放弃了NIKON。
CANON那时候也没有给我多少好印象,我当时试了EOS5,因为太轻,老怕把它弄坏了。
那时候还用莱卡的M5和M6,配35/1.4和75/1.4;哈苏的503CXI和40、80、150头;当然还
有巧思。
我原来一直很喜欢LEICA的M系列,虽然我一直喜欢可以狂风骤雨拍照的机器,但M系列是
个例外,最近几年慢慢放弃黑白图片了,才少用它。
哈苏503CXI有一点我一直不习惯,它拍完一张照片之后的一片漆黑,不适合抓拍东西,而
我又特别喜欢抓拍。不过ZEISS的镜头真的是好,尤其标头和我用的40/4。还有就是正方
的构图很难用,老是要裁,也比较麻烦。
因为没有适合的机器,我又想到了CONTAX,因为也是用ZEISS镜头嘛。原来在国内有很多
关于CONTAX机身故障的传言,幸好我从来没有遇到过。那时候我的标准配置是是21/2.8、
85/1.4和300/4。当然,它的28/2、35/1.4和60微距也都是我心仪的镜头。那时候我用的
机身是RX和S2B,黄铜和
钛的机身,非常结实。操作上老的CONTAX是个问题,我永远适应不了用左手调快门。
97年的时候我第一次看到了CONTAX G2上市的消息,那之前我注意G系列的相机很久了,G2
的出现让我立刻意识到这是我真正需要的器材,于是我买了一个机身和21/2.8,35/2和
90/2.8三只镜头。后来我越来越发现G2是台好机器,个头小,声音轻,ZEISS镜头无与伦
比的好。
99年那年我坐出租车的时候丢了一个器材箱子,里面有全套的CONTAX G2机身和镜头;哈
苏503cxi的一身仨头俩背;一台巧思和一只NIKON的AF80-200/2.8D。
哦,这时候,我们前面提到的“网中人”又出现了,他立刻幸灾乐祸的发了个帖子,说什
么:“G2小衰神附体,丢失一半卡片”云云。老的摄影网友或许还记得。
刚丢器材的头两年,我还经常留意有没有从出租司机成长起来的摄影师,好找到一点我的
器材的踪迹。最近两年才死了心,因为大量的出租汽车司机都成长成为摄影大师了,有获
金奖的,有出画册的,最一般的也在我们隔壁的荷赛上露把脸什么的。我哪知道他们里头
到底是谁啊。
那次丢器材对我当时是一个大的打击,因为那段时间我接了几个很重要的专题。为此,我
不得不使用了我的很多怪怪的相机,包括我收藏的24K镀金的HEXAR,LEICA
M5,一台617,mamiya7以及哈苏的903SWC。朋友也帮忙借了我很多器材,让我度过难关,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logo_yu借我的NIKON FM2T加NIKKOR AF28/1.4D。NIKKOR
AF28/1.4D是我用过的最满意的镜头之一,尤其因为我喜欢用现场光拍照片。它的成像非
常非常的好,连NIKON自己的设计师都认为这是他们最用心做的4只镜头之一。如果nikon
的所有产品都有这个水准,再生产好一点的机身,我会考虑换系统的。
之后我开始考虑重新买照相机的问题。通过这么多年来的摄影工作,我已经明白了,好的
机器并不一定是适合你的机器,而决定到底你买哪一部一定要根据你的实际拍摄需求。中
国很多摄影师对于器材的困惑来自于他们不知道自己拍什么,多数人为了挣更多的钱(当
然是应该的)想什么都
拍,所以老想找万能的机器。结果肯定会失望。
我很快重新买了G2,慢慢配齐了从16毫米到90毫米的6只镜头。
我没再买哈苏,而且后来我还变得对哈苏很有偏见,认为哈苏技术保守,考虑经典多,考
虑摄影师实际使用的方便性少。这种看法直到最近几年它推出XPAN、H1之后才改变。
有一度我使用禄来的6008I。我觉得好象中国的摄影师特别推崇哈苏,其实欧洲人自己并
不太服哈苏,什么机器都用。6008的操作非常的便利,镜头当然比哈苏的选择更多,除了
ZEISS以外Schneider(施耐德)的几只镜头也极其出色。从哈苏改禄来的人很多,反过来
的则很少。不过中国的
摄影师爱道听途说,也不谁传出来的,说禄来6008的故障率高,反正我身边用6008的人没
听说有什么抱怨的,倒是老听说用哈苏的新手把机器捣鼓出问题的。
有很长时间我是很迷信机械相机的,直到我后来认识了很多国外拍人文地理或专题报道的
同行,发现他们很多都在用CANON,终于也诱惑我想试试AF相机。这样,我正式的跌入了
EOS的陷阱。从此,把EF专业镜头从14/2.8L到600/4LIS慢慢用了一个够,连诸如tse移轴头
也不放过。在拍摄任务
最重的时候,我曾经同时使用过4台EOS-1N。CANON也有无数的好镜头,当然多是L系列的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24/1.4L,85/1.2L,200/1.8L这几只。200/1.8根据哈苏实验室的MTF
测评是世界上得分最高的一只镜头,魅力非凡啊。85/1.2成像也非常的好,尤其如果你是
NIKON的85/1.4,那千万
别去试EF85/1.2L,你八成会觉得后悔买了NIKON;85/1.2L唯一的缺点是玻璃片太重,AF
速度慢。
另一个我受国外同行受影响的是机器是PENTAX67,非常实用而且经济的相机。听到的唯一
非议是它不能换后背,不过,一卷只能拍10张,通常也就是一、两个画面,似乎也不用再
换后背了。
后来有段时间流行用中画幅拍纪实报道,所以我买了PENTAX645N,当然就它的价位来说,
很出色,但是对于它广角镜头的质量,我还是不够满意,所以后来换成了CONTAX645。
那时候我拍照片没有经济压力,所有从摄影挣来的钱都用来买器材、买胶片、旅行。
我也很喜欢实验新的机器。其实这和我的拍摄工作没什么关系,我主要是拍纪实和专题报
道的,并不需要很多新的怪的器材。通常只有年轻一点商业摄影师才应该有这样的需求和
压力。不过我还是很喜欢新机器,我想这和我喜欢新技术有关。
虽然经常给杂志写器材文章,但我从来看不明白测评报告。
说到测试报告,有一点要说。
如果你想找一个好女人做太太,你觉得你先需要“了解”女人,但是你不能去找妇科大夫
咨询。
一定不要相信器材专家说的话。他们多数说的是“什么相机好”,而跟你要拍出好照片根
本就不是一码事儿。
如果我意识到某台器材或镜头可能适合我,通常会去看看周围的摄影师有没有人买,如果
有人买,就借来用一两个月,好做判断。遇到特别心仪的,我也会买来,用一段时间,如
果好,就留下来,不好,赶紧卖掉。
不过,这几年我认为好的机器多了—点。
哈苏XPAN肯定是一部绝好的机器,我周围很多摄影师朋友看了我拍的片子买了XPAN。这事
上哈苏应该给我奖的,可他们没给我,这很可疑。
另外,我认为对于ALPA的赞誉无论如何都是不过分的。虽然完全由手工操作,但是我用它
拍照片非常的快,而且它的成像质量是任何其它同类相机无法比拟的。用过它,会对什么
是好相机有新的认识。虽然价格贵,但是有所值。
CONTAX645也是非常好的系统,同时它还得到了CONTAX N系列和数码技术的支持,非常实
用。
我还特别喜欢另类的相机,比如好的袖珍机,我经常用好的袖珍机做主力机拍东西,原来
用的多的是KONICA的HEXAR和理光的GR1V,现在主要用CONTAX
T3。甚至拿它们来拍杂志的时装大片,开始编辑们还有意见,看到图片后她们也很满意。
当然,袖珍机的主要用途还是拍摄旅游照片和野外摄影上,现在各个时尚杂志都在花很多
钱在找好的旅游图片。
喜欢小机器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可以随时拍摄图片,可以跟自己说那是因为做所谓“影像
探索”。
没卖过片子的摄影发烧友或者卖不出价钱的摄影师理论爱好者都看不起在经济压力下拍摄
照片的工作,而实际上,这世界上能安慰我们的只有自己。我的血淋淋的教训表明,在任
何地方,想做一个纯粹的有责任的报道摄影师,又不依附于任何一个机构或公司,光想拍
自己喜欢的所谓有意义
的题材,还想天天泡咖啡馆坐飞机四处玩吃好的住公寓换笔记本买新机器谈着美貌的女朋
友,实事求是的说,这个,基本上,很难。
前两天的时候,我故伎重演,又把家里的机器丢了个一干二净。正在难过的时候,突然接
到我们邓布利多校长的电话,他告诉我,我可以现在就去“锐意”相机行,随便点机器,
要什么拿什么,他们已经替我垫了支票。
于是赶紧飞奔到器材城,看着杨老板高老板身后堆积如山的相机盒子,我暗暗盘算:
肯定先来台XPAN;
我还是会买CONTAX G2,当然, G-digital也是一定要拿的。ZEISS镜头又便宜又好,6只
定焦头都应该配齐。
另外,虽然有点雷同,但LEICA有更大光圈的镜头和更轻的快门,最新出来的MP我依然会
将其收至麾下。镜头我会选择28/2,35/1.4和75/1.4(或者APO的90/2也可以)。不过只
用一台LEICA机身会被人误以为只是器材发烧的菜鸟,碍于面子,我会再多买一两台M6或
M7来当备机。当然,如果
有了G2,M系列用的机会可能不多,但是在临界状态下,LEICA的M系列依然是唯一的选择
。
如果从投资回报以及实用来说35毫米单反相机最值的还是canon。EOS1V是现在世界上最“
劲”的相机,其优异的防水防尘性是我的最爱。镜头只要16-35/2.8,70-200/2.8LIS加一
只200/1.8L就好。
哈苏905SWC当然是非常好的,但很显然ALPA更胜一筹,但是ALPA比905SWC要贵两倍,一台
差不多要10万,算了不管,反正是有人出钱。
我依然倾心于ZEISS镜头的魅力,所以CONTAX N1是没办法放弃的,镜头只要17-35/2.8和
85/1.4就够了,镜头在精不在多。通过转接器中画幅和35毫米的镜头可以共享,所以
CONTAX645也是要买一套的,但是买什么镜头是个问题,因为它有不少镜头都非常好……
正在这时候突然手机响了,不过声音有点怪,有点吵,我正不耐烦的浑身摸手机,听见身
后有个熟悉的声音跟我说什么。我转过来,迷迷糊糊的看见我家领导一只手拎着闹钟,另
一只手摸着我的头发,温柔地跟我说:“睡的好不好?……”
唉,我心里一声长叹,叫早了,我还有台CONTAX T3的傻瓜机没定呢,下次去登山的时候
没机器带了……
--
*********以学习为生活方式*********
*********以欣赏为观察方式*********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9.147]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57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