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nalan (光荫), 信区: Photography
标 题: 自动对焦相机发展史1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11月18日14:07:23 星期天), 转信
自动对焦照相机发展史
照相机自动聚焦系统的研制历史最早要追溯到60年代。1963年,CANON公司曾在原西
德的
科隆博览会(P HOTOKINA)上展出了一架自动聚焦照相机的样机;1974年,NIKON公司也
在这一个博览会上展出了一架样品;由于这些样机结构复杂和体积过大等原因,未能成
为商品。直至1975年,美国的亨尼威尔(HONEYWELL)公司才发表了具有实用价值的自动
聚焦组件VISITRONICS YSTEM,称为双象对称式光电自动聚焦系统(简称VA F系统)。亨
尼威尔当时并未生产出照相机,但在近20年后,却因为此技术而给公司带来一笔意想不
到的收入,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日本小西六写真工业公司(于1987年10月20日改名为柯尼卡有限公司,KONICA)于
1977年元月开始研制,并于同年11月率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架35毫米自动聚焦袖珍照相
机柯尼卡C35 AF,这是第一架作为实用商品出售的AF照相机。它采用了亨尼威尔公司生
产的自动聚焦组件。该机的AF系统是通过两个测距窗后面的反光镜把影像反射到AF传感
器来工作的,传感器把两个影像的反差进行比较,并改变其中一块反光镜的位置,当两
个影像的反差完全一致时,AF组件内部的集成电路即可操纵照相机进行调焦,从而实现
了自动聚焦。由于这一系统获得了成功,所以后来有许多公司都采用VISITRONIC自动聚
焦组件来生产自己的AF相机。由于该系统是接受外来光线的,属于“被动型”AF系统,
所以C35 AF的不足之处是当光线暗和被摄体反差低时无法工作,更重要的是聚焦的精度
不高(从1.1米至无穷远分 11级聚焦),由于该袖珍照相机的镜头焦距短(38/2.8),
加上拍摄时大多是选择小光圈,聚焦不准的不足可以由景深来补救。该系统在约80毫秒
时间内完成聚焦过程。
1978年,美国宝丽莱公司(POLAROID)推出了超声波自动聚焦一次成像照相机SX-7
0 SONAR AF。这种照相机采用了所谓的“主动型”AF系统,由照相机本身发出超声波信
号,并测量从被摄体返回来的信号。超声波自动聚焦系统属“主动型”,其优点是不受
光线条件的影响,能在完全黑暗的情况下工作。但不能透过玻璃进行工作,对吸收超声
波的物体也会给出不正确的测距结果。该机的自动聚焦过程所用时间约60毫秒。
1979年11月,佳能推出了第一架采用红外线测距的自动聚焦照相机AF35M,其工作原
理与超声波AF系统类似,其优缺点也是类似的。由于该系统结构简练和精度较高,许多
公司纷纷采用这类系统。
由于自动聚焦在袖珍相机上成功地得以实现,作为单反机主要生产厂的日本各大公
司,试图在单反机上实现自动聚焦。佳能和理光(RICOH)两家公司则是从镜头入手,以
研制AF镜头为主攻方向。这类AF镜头与现在的不同,它们只能用于常规的手动聚焦单反
照相机上,镜头本身装有AF伺服马达和AF检测装置。佳能于1980年推出了一支35-70/ 4
的AF变焦镜头;理光则推出一支50/2的AF标准镜头。这两支镜头的特点是在镜身上装有
聚焦系统和聚焦驱动马达及电池,所以也称外光式AF系统。从外观上看显得很笨重。在
圆形的镜筒上附加了一个方型的大包,不甚美观。佳能的镜头采用了自己研制开发“固
态三角测量”系统(SST,Solid State Triangulation),在镜头里排列有数百只检测
传感器,用于接收来自被摄体的两束光线。来自被摄体的光线分别经过固定反光镜和可
动反光镜后,再反射到两个透镜及一个三角棱镜,分别照射在检测传感器上,使之变换
成电信号。通过比较这两束光线的差别,电子线路计算出被摄体与照相机之间的距离,
并指示驱动马达将镜头内活动的光学元件旋转至所需的位置。使用这类镜头拍摄时,操
作者要将照相机对准被摄体,然后按下镜头上的一个按钮启动自动聚焦系统。
2
1981年,佳能采用“固态三角测量”系统,生产了一架具有被动型自动聚焦系统的袖珍
相机AF35ML,采用了240个CCD组成的测距组件;日本奥林巴斯光学有限公司(OLYMPUS)
则采用了日本精工研制的FCM系统推出了C-AF袖珍相机。同年11月,日本潘太克斯(PEN
TAX,即旭光学有限公司)以ME-SUPER为原型,加装了自动聚焦组件和聚焦指示系统,推
出了与后来机身一体化自动聚焦单反机最为接近的、具有自动聚焦指示(即辅助聚焦系
统)的ME-F单反机。配用特制的SMC AF35-70/2.8自动聚焦镜头时具有自动聚焦功能;而
用手动聚焦镜头时,取景框下有快速聚焦指示信号。这可以称是世界上第一架AF单反机
,也是第一部实现TTL AF方式的单反机。
1982年3月,佳能在原AV-1的基础上,推出了一架具有快速聚焦指示(QF,Quick F
cous)的单反机AL-1,与潘太克斯ME-F的辅助聚焦系统类似。而奥林巴斯亦于同年随其
OM-30一同推出了一支35-70 /4的AF镜头。该镜头同佳能和理光的AF镜头一样,有一个方
形的大包,内装有焦点检测装置和聚焦马达。该镜头的特点是有三种聚焦方式,除了单
次和连续自动聚焦方式外,还首次实现了“陷井”聚焦。
尼康也于1983年在其大受欢迎的专业照相机F3的基础上推出了具有自动聚焦功能的
F3AF,尼康的做法与其他公司的不太一样,虽然在镜头内装入AF马达,但焦点检测装置
是装在特制的DX-1自动聚焦取景器中。也属TTL A F系统。当时只生产了80/2.8和200/3
.5ED IF两款AF镜头,原手动聚焦镜头则要配用增距镜TC-16 才能实现自动聚焦,并在原
F3的机身上多加了一个触点。由于DX-1取景器内置有AF检测装置和两节七号电池,使得
其体积很大。并且因该机的AF检测装置的性能未过关,而且价格偏高,配套镜头少,所
以在市场上并没有获得很大的成功。
在此期间,不太出名的日本企能工业公司(CHINON)也推出了两支AF镜头50/1.7和
35-70/3. 5-4.5。这两支镜头与其他公司的AF镜头不一样,所采用的是红外线主动型AF
系统,可用于其CE-5单反机上。理光也推出了具有电子辅助聚焦系统的单反机XR-F。
1983年,MINOLTA公司在原X-500的基础上,推出了带TTL相位检测辅助聚焦系统的X
-600,其基本指标与X-500差不多,只是增加了电子辅助聚焦系统。上述所有涉及自动聚
焦单反机的研究工作,基本的出发点均是在原有的单反机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企图将自
动聚焦作为一项附属功能添加到原有的单反机上,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是不成功的。直
至1984年,日本各照相机主要生产厂家都推出了自己的自动聚焦产品,唯一例外的是美
能达,作为日本照相机制造业“五巨头”中的一分子,它除了生产出带电子辅助聚焦的
X-600和一些AF袖珍相机之外,在AF单反机的研制方面并无出色表现。
当时尽管市场上已有柯尼卡C35AF、佳能AF35M和AF35ML、美能达AF-C、尼康L35AF、
理光 AF2和FF3-AF等一批自动聚焦袖珍照相机;单反机中有潘太克斯ME-F、奥林巴斯OM
-30和尼康F3AF等以及一些AF镜头,但是并未对整个照相机制造业带来深刻的影响,当时
的大多数AF单反机产品都是将AF马达和电路装在镜头内,因此镜头的外形不美观,而且
重量大,最为重要的是AF性能偏低。至此,真正的、具有实用性的、价格适中的AF单镜
头反光照相机仍未出现,它依旧是许多人的梦想。同时,不少公司仍在努力探索。潘太
克斯和奥林巴斯两公司分别在研制新型AF传感器;各公司正在尽量使马达微型化,以便
能装入机身中,而又不使机身的体积过于庞大;美能达则与原西德莱兹( LEITZ)公司
一起,于1978年开始研制莱卡LEICA R3的样机。由于这两家均对照相机机电系统有独到
之处的公司联合起来,所以后来美能达在AF单反机研制方面得取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也就
不足为奇了。
--
3
任何一件大事发生之前,总是被许多未经证实的传言所笼罩,照相机行业也不例外。19
84年,在日本照相机制造业中就有传言称,美能达不久将推出一款新相机,美能达对此
既不承认也不否认。许多人猜测这款新相机可能是X-900,将比原来的X-700功能更强,
是供专业人士使用的相机。
层层迷雾终于被驱散,传言终于被证实。1985年2月,美能达向市场推出了世界上第
一架机身一体化的AF单反机α7000,但它并不是X系列的相机,也不是专业相机,而是一
架全新的单反机。该单反机不仅第一次使自动聚焦实用化、而且还代表了至1985年为止
,35毫米单反机设计的最高水平。它的诞生为新一代的35毫米AF单反机的设计制定了一
个基准(如同当年尼康的NIKONF为35毫米单反机定下基准那样)。这一切都是其他几家
著名照相机生产厂家数年来苦苦探索的。随后出现的不少AF单反机从外形和功能设置上
,基本上是以α7000来作为参照。
美能达α7000的研究开发始于X-700设计完毕之后,前后历时4年,共耗资20多亿日
元,是一项具有一定风险的革新。在此同时,尼康、佳能、潘太克斯、奥林巴斯等公司
也在进行AF单反机的研究,而且还生产出不少产品,但没有一家公司能对AF单反机的前
途作出肯定的回答。广大用户对于这类新一代的照相机持何态度不可得知,若稍有不慎
,就有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各大公司采取了谨慎的做法,不敢贸然行事。当
时在美能达公司内部,亦因已经成为拳头产品之一的办公机器的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而
照相机生产的利润只占全公司总利润的一小部分,从而有放弃照相机生产的苗头。但公
司里的年青设计师们坚持主张开发自动聚焦型全自动单反机。经过激烈的争论,他们占
了上风。在当时全世界单反机市场萧条的黯淡气氛下,美能达似乎处于背水一战的境地
,也正因为如此,使得美能达的照相机生产先置于死地而后生。
美能达α7000的出现,立即在整个摄影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使其他照相机生产厂
家大吃一惊。从某种意义上讲,美能达是代表了整个日本的照相机制造业来研制自动聚
焦单反机的,它首先推出α7000,实际上是投石问路,看看公众对自动聚焦这一新生事
物的反应如何,究竟这类自动聚焦单反机是否会受到摄影爱好者的欢迎?原有的用户会
不会放弃旧有的装备而改用AF单反机?
美能达α7000一投放市场,首先倍受中老年人的欢迎。他们因年事渐高,眼力不济
,觉得对焦是很麻烦的事。而用了α7000,只要按动快门,就能拍出清晰精彩的照片,
又使他们回到摄影爱好者的行列中。其次从高龄人中开始的“自动聚焦”热迅速扩展到
年轻人中,因此该机的销售势头如同破竹。由于α7000性能高,价格合理,所以在短短
的半年内就销售了50多万架,从而使美能达当年的照相机销售量超过了连续八年保持销
量第一的佳能公司,而雄居日本第一,该公司的当年利润也陡升了70%。美能达并没有
想到会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而其他一些厂家则因持谨慎态度,痛失良机。因为从技术
上来讲,当时已经出现了较为成功的AF系统(如TTL相位检测系统等),剩下的问题是将
聚焦马达微型化和放于何处,与1985年出现的机身一体化AF单反机只有一步之遥了。α
7000的出现,标志着实用化AF单反机的诞生,并使萎缩的单反机市场得以复苏。美能达
α7000是一架全新设计的单反机,它与其他公司的改良做法不同,采用了完全革新的方
法,从镜头卡口入手,放弃了沿用数十年的MD卡口,启用了完全新型的AF卡口。
在外型上,也与当时的大多数常规的单反机不同,在机身顶上装有一块液晶显示面
板(LCD),用来显示如各种参数,代替了原来的刻度盘。α7000还一反过去的所有单反
机调整光圈是在镜头上完成的作法,将光圈调节也改在机身上了。整个机身上看不到一
个旋钮,全部由按钮来代替。
美能达α7000拥有数个世界第一。(1)世界上第一台机身一体化AF单反机;(2)
第一次实现多曝光程序自动选择(其实在此之前,于1983年推出的FA上就实现了双曝光
程序自动选择,α7000只是将其拓广了);(3)第一次实现快速程序偏移;(4)第一
次能在全黑的场合可实现自动聚焦和TTL闪光控制。在推出α7000的同时,美能达还推出
了一系列的AF镜头和相应的闪光灯。最为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是它的AF系统。以现在的标
准来衡量美能达α7000 ,它的AF速度的确是慢的,但在当时,它确实是最优秀的。例如
用35-70/4镜头从1米处向无穷远处聚焦,整个行程只要0.45秒,可见其聚焦速度是一般
人所不能相比的。
尽管美能达摒弃了它原有的MD卡口,在新一代的AF单反机上启用了新卡口(该卡口
与MD卡口完全不兼容,这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是很危险的),但由于它不仅具有自动聚
焦功能,机身上的其它功能也比一般的相机要多(如四种曝光方式等),加上美能达是
按系统机型来设计α7000的,在推出机身的同时也推出了一批AF镜头和相应的附件,美
能达不仅仅是设计了一架新型单反机,而是将一整套全新的单反机系统奉献给用户,所
以销路一直很好。直至1989年,在4年中就售出了250万架,确实是令人刮目相看了。在
此之前,日本照相机制造五大厂家的排列中(尼康、佳能、潘太克斯、美能达和奥林巴
斯),美能达常常处于最后一位。随着α7000的推出,美能达的名声愈来愈响,终于使
美能达年轻的设计师们松了一口气。同年,美能达α7000一举夺得了1985至1986年度“
欧洲相机”(European Camera)的和1985年“日本相机大奖”(Camera Grand Prix)
的称号。
美能达在对这一划时代新产品的命名上,也煞费苦心(7000是在西欧市场的名称,
在日本市场为α7000,在北美市场则为MAXXUM 7000)。“7000”这一数字早已确定,因
为“7”对美能达公司的照相机生产来说,是充满希望和幸运的数字。从以往照相机生产
的历史来看,1962年2月20日美能达Himatic相机被美国宇宙飞船F riendship 7(友谊7
号)的飞行员约翰·格林(JohnGlenn)带入太空;而美国的最初五架载人宇宙飞船均有
数字“7”:自由7号、解放钟声7号、友谊7号、曙光女神7号和西格玛7号。从此,美能
达与数字“7”结下了不解之缘,随后大受人们欢迎的“XD-7”、“X-7”、“X-70”和
“X-700”,无一例外地使用了数字“7”。而打头的字母采用了“α”。α是希腊字母
表中的第一个字母,而夜空中最明亮的星取名为α星,它具有事物初始的意义,对于这
架开创照相机生产新纪元的机种来说,用α最贴切不过了。如今α成为了美能达AF单反
机的代名词。在美国,最高级的商品的命名往往冠以“MAXXUM”,美能达也当仁不让、
照此办理。
--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mol.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0.07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