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hopeful (希望), 信区: Photography
标 题: 德国的名片---徕卡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6月16日16:06:19 星期一), 站内信件
徕卡诞生
20世纪初,德国中西部的一座名叫威兹勒的小镇静静地矗立在山青水秀之间,这小
镇上的人口不过两三万。
1931年的某一个普通的日子,徕卡的神话就发生在这里。故事的主人是徕兹公司
的首席光学技师奥斯卡·贝那克先生。他不光喜爱拍照,更喜欢用摄影机拍摄短片,所以
熟悉电影里用的35mm胶卷。最初的相机是用来拍摄时测曝光度的,他按人眼视角设计
了24×36mm底片幅度的小型相机,这是电影机片幅的两倍,可提供质素和颗粒都可
以接受的快速照片。这比当时已有的又大又笨的相机要先进的多,并且拍摄效果出色,其
轻便的特点更令贝那克爱不释手,并开始考虑研制便于携带的新一代相机。这台采用42
mm定焦镜头、1/4秒快门速度、可以拍摄40张底片的“测光机”成为世界上第一台
带测距取景器的135相机。
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徕卡相机的许多产品的特性都来自这台“徕卡始祖”。10年
后,徕兹公司在莱比锡博览会上推出了30台徕卡相机,徕卡相机也从此开始了它的摄影
之旅。
今天徕卡的主厂房坐落在一幢占地12000平方米的白色工业建筑物内,此地没有
大规模流水线,没有电子操作的工业机械人。有1/3的徕卡员工在这里工作超过25年
,并且大都是为着徕卡相机的魅力而来到这里的。年近60的海伯特·马丁先生坐在车间
的一角带水池的工作台前,带着老花镜,正一丝不苟地磨镜片,他说:“因为这工作全靠
手指上的感觉,没有满意的机器可以替代。”他在这里工作40年了。如果他看到采访记
者拿出的不是徕卡相机拍照时,他会非常不高兴。
徕卡神话
许多世界顶级摄影大师,他们借助徕卡顶级质素的技术功能来完成他们的不朽之作。
而成千上万离不开徕卡的摄影师们,更信赖的是徕卡几乎坚不可摧的强固机身,在这方面
,徕卡家族亦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佳话。
最让人感叹的是美国航空摄影师MarkMayer的一段惊险经历:当时这位摄影
师正在8000多米的高空战斗机上,用一架徕卡相机俯拍另一架飞机,不料因两架飞机
相距太近,致使飞机突然失控,撞上了被拍的飞机。虽然摄影师与驾驶员还来得及跳伞求
生,但他的徕卡相机却没那么幸运,从8000多米高空直坠入加里福尼亚荒僻的沙漠中
,事后经多次寻找都未能寻到。直到一年后,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此地演习时,一名军官发
现了埋在沙漠里的相机,幸亏机身因受损无法打开,才将它送到一家专业相机店处理,并
冲洗其中的底片。结果躺在炎热沙漠里一年之久的幻灯底片因为机身封闭良好,居然毫发
无伤。当看到底片上的飞机,店主才想起以前读过的有关飞机坠毁,寻找相机的报道。最
后终于找到并归还真正的原主。现在这台历尽凶险的“神话相机”珍藏在徕卡公司的博物
馆内。
另一个有惊无险的故事发生在法国导报摄影师EricValli的身上。这次经受
考验的是一只徕卡镜头,地点是在尼泊尔的高山地区。当时摄影师为了拍摄一组野蜂聚居
地的画面,用绳索攀上一座直立80多米的悬崖。当靠近峰顶时,他将自己悬在空中更换
镜头,这只670克重的大光圈镜头不慎脱手,落入深谷。当他听到镜头与岩石碰撞出的
刺耳声响时,已全然放弃了希望。等回到崖下,找到镜头,他发现除了外面的金属环有损
伤外,里面的玻璃丝毫未损,并仍可以调控拍摄。直到用它拍完整组作品,回到欧洲才将
它送到徕卡公司检验,发现除了镜头中心有肉眼看不到的偏移外,整体质量没有影响。这
位摄影师用该镜头拍完的这套作品还在荷兰摄影大赛上赢得了“WorldPresse
”的自然摄影大奖。
如果说徕卡相机是专业摄影师的理想的装备,那么对于那些摄影发烧友,徕卡相机总
会不期然地为你带来一些意外和感动。
一个故事就发生在一个中国小伙子的身上:他带着心爱的徕卡相机去欧洲旅行,到卢
森堡时,已身无分文。在欧美国家里,使用现金的行为是很少有的,这是银行信用制度完
善的必然结果。因此在这些国家要想提取稍大金额的现金,是要受严格检查的。当他走进
一家银行准备取款时,柜台后面的接待小姐请他出示证件,于是年轻人将挂在胸前的徕卡
相机摘下放在柜台上,正要伸手从外衣内袋中掏护照,那位卢森堡的小姐微笑地敲了一下
柜台玻璃,指了指那台徕卡相机对他说:“这就是你的护照。”他顺利地取出现金,而这
件事却令他感动良久。
徕卡家族
徕卡相机自从30年代出现后,许多国家都争先仿制高素质的徕卡相机。1933年
,苏联的费得相机已经将徕卡仿制得维妙维肖,这也是当时第一家国外公司生产仿徕卡相
机。紧接着,日本的佳能公司也推出了仿制品汉斯·佳能。此后,有着精机光学研究所强
大基地的佳能,便以徕卡为标准,生产了一系列的徕卡拷贝产品,并具有很好的性能。此
外,尼康、苏联的佐尔基都推出了徕卡的仿制品。
中国的徕卡相机仿制品:它们是上海58系列和红旗20,上海58-l是中国徕卡
拷贝中的经典,也是徕卡仿制品中比较成功的作品,产量十分有限,故此已成为收藏品。
红旗20则是仿制徕卡M系列产品的闻名之作,又加上它的特定历史背景,使之在市场上
连连升值。
今天,中国的徕卡仿制相机已成为收藏家们的座上之宾,连同它诞生的那个年代留给
世人的痴狂和伤痛都被小心地陈列于展柜台之中。
徕卡的每一代产品还将继续牵动着徕卡迷的美梦,正如一位多年收藏徕卡相机的中国
老先生,半夜忽从床上爬起,拿出徕卡老相机,轻轻按动快门,在黑暗中听一听那金属机
件发出的依稀可辨的咔嚓声后才安然入睡。正如一个中国摄影记者,在经过中东“死亡之
路”时,手中紧握着徕卡M6相机,每到他感到紧张和恐惧的时候,他总是习惯抓住那台
陪他出生入死的徕卡。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1.93.58.19]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6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