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Michael (晓风), 信区: photography
标 题: 《生命啊》日本照相机工业三十年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4月08日19:15:01 星期天), 站内信件
《生命啊》日本照相机工业三十年--张明龙提供
本文试图把日本照相机产业发展的三十年历史介绍给我国照相机行业的各方面人员
,以便从中吸取有益的东西,当然,由于两个国家的情况不同,我国的照相机工业
发展不一定会和日本有完全相同的过程,但是从相机设计、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
来讲,仍然可从文章中获得一些有意义的东西。例如,日本东京大学小仓磐夫教授
在分析日本一些能成为长期畅销的照相机时说:“从根本上讲,这些都是设计出色
的相机,但是设计出色的相机不一定都能获得成功,选型和设计要出色,质量要稳
定,同时还必须确立能够廉价而且大量生产的批量生产技术,另外还必须要有比什
么都重要的强大的销售能力和资金能力,否则费心的设计也不能有效地利用。”值
得我们注意的是另一个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即无论哪个日本相机公司,当该公司一
出现一个或几个畅销相机之后,其本身往往会使该公司技术发展堕入一个停滞期。
成功的途径是马上改变设计和取销售为守势的立场。
本文是根据日本东京大学小仓磐夫教授来西安的讲学资料,进行部分修改与汇编而
成的。是由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译成中文资料。特此说明。
一、考派尔的快门能用吗?
三十年前,即一九五二年,对日本照相机产业来说是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一年,在
这一年里,日本开始发刊《写真工业》;同年,日本通产省当时的咨询机构之一的
“产业合理化审议会”成立了照相机产业的分科会,并且开始强调照相机的三化即
“标准化”,“产业化”,“单纯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立了照相机快门,机
身,镜头三部件各自的三化专业体制,形成了照相机生产的一个支柱。
一九五四年日本成立了照相机工业会。
作为照相机出口大国的日本,当时(一九五二年)在世界上的声名狼籍,因为当时
通产省这个机构的机能尚未发挥作用。在这以后,虽然情况好了一些,但还不能说
完全按通产省的意志发展,具体说如镜头和机身还没有形成专业化生产。唯一得到
彻底改变的是快门生产状态(这里所指的快门是镜头快门)。当时,小西六、美能
达为首的一些照相机公司,开始停止自己进行快门的生产而委托专门公司生产,并
以各自的积蓄资金给予快门生产以很大支持,具体分工是:康帕型快门由精工舍生
产;普隆多型快门由考派尔生产,第二年即一九五三年,另一家公司西铁城也承担
了普隆多型快门的生产。
在快门专业生产竞争中,精工舍处于领先地位,但考派尔的势力也很强。当时在能
实省的林信太朗曾这些描述快门生产的情况:精工舍的钟表、技术、实力双全,一
般来说没有问题……。而考派尔工厂是板桥的大杂[院,决定把这个工厂作为一个
快门专业生产的样板。……要把考派尔的大杂院作为开发银行的货款对象,曾遭到
了严厉的批判。……但兴业银行认识到了这个必要性,给了特别货款。这就是开端
,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社会性的信用基础。考派尔终于无可否认地完成了世界第一的
快门公司。”当然,这种情况的出现,也有通产省起的指导作用,不过按当时日本
的技术水平,对快门生产感到棘手的公司并不少,这也是事实。
快门集中专业生产以后,产生的效果表现在:1952年日本各公司生产的成本是
4000-4800日元,而一九六O-一九六一年降到了800日元,并且质量有明显提高。
但是转为集中专业生产的当时,美能达认为象考派尔那样的大杂院企业是靠不住的
。当时美能达公司的一位经理说:“停止快门的(本公司)生产,可是大杂院的产
品不行。”并且主张培育西铁城快门技术。确实,看一下美能达镜头快门照相机系
列,美能达备忘录上记载的几乎都是自制快门。从一九五七年的美能达超级A型到
一九六四年的美能奇纳都是西铁城的快门;一九六五年以后是精工快门。美国最早
的人造卫星装载的被收藏在斯密生博物馆的哈伊玛蒂克相机,也是精工的程序快门
式EE相机。但是一九七四年出售的蔡司技术协力的美能达XE单反相机,则是采用考
派尔-蔡司纵走式幕帘快门,这是莱卡福莱公司R3相机的原型,人们普遍认为这个
XE的快门片工作性能很好。在这以前,由现任FC制作所经理谷提出的纵走式幕帘快
门,就是在考派尔公司达到企业化生产的。一九六零年发表了考派尔快门平面快门
能分别作为独立部件设计。最早装有考派尔快门的照相机是柯尼卡FS,但这些相机
都是一九六零年开始销售的。过了十五年以后,直到一九七五年出现了精工MF快门
,并且装配到潘太克斯K2机上,而在这之前,纵走式快门的这一领域一直被考派尔
所独占。总而言之,这个日本独特的纵走式幕帘快门的使用,使得单镜头反光相机
生产变得更容易了,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
二、瞬时复位反光镜和五棱镜
一九五二年,对于照相机技术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诞生了35毫米旭光相
机“Asahifpel Ⅰ型”,这是旭光学公司开发最早的相机,它具有瞬时复位反光镜
,但这时的旭光相机上还未使用五棱镜。五棱镜的使用在米兰达之后。旭光学公司
是最早完成在单反机上装上瞬时复位机构的,从其Ⅱ型开始就装有瞬时复位机构,
这自然有惊人的预见性。但这个瞬时复位机构没有正式早请专利,只是停留在注册
实用新技术上。这对旭光学公司业说是一个不幸,然而却可以说对整个相机产业界
有利。因为这样一来,其它各公司就很容易采用这种瞬时复位的机构了。
旭光学公司的单反机到了潘太克斯(AP)用上了五棱镜(注:最早在单反机上引入
屋脊五棱镜是战后一九四七年-一九五零年由德国人Contax S型相机上实现的),
终于完成了现代单反机的初型。后来到了旭光学公司的KS系列,特别是光敏元件用
了CdS的TTL方式的SP型达到了一个顶点。这种光圈收缩测光的SP相机促成光圈开放
测光机的滞销。一九七一年开始出售的电子化潘太克斯ES,使用了分立电路元件,
作为商品虽然未成功,但是在技术上确是必须引起重视的。
在五棱镜部分配置了测光系统,如果反光镜上升,视场就会转暗,出现不能测光问
题,利用光敏元件输出为电容器充电,这种记忆方式是在一九六三年提出专利申请
的。作为电路技术与瞬时复位反光镜并用,其实际意义得到了确认。这种记忆方式
使单反相机走上了AE化道路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很久以来在相机产业中享有小型,重量轻的旭光学公司的这方面权威受到了奥林巴
斯OM系列和卡侬低成本电脑相机AE-1的很大冲击。旭光学公司的K2、KX、KM等所
有的K系列相机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迫使旭光学公司采取相应的对策,同样是K系
列相机的机构,旭光学公司推出了小型化的ME、MX系列。实现了AE化的ME型相机发
挥了作用,以自动复位按钮的型式使得手动性能得以复活。ME-F型机是单反相机
中最早的TTL-AF机型。作为旭光学公司经理的松本三朗给整个相机产业留下的遗
产是公开了K型卡口机构在相机上的使用。传说这原来是与蔡司合作时规划的机构
,是国王(King)这个词的大写第一个字母K。现在使用K型卡口机构的照相机公司有
理光、启农、东京光这、考西娜、玛基纳等。
三、十五年来一直畅销的尼康F
一九五九年日本光学公司卸下了测距式尼康S系列相机上的测距仪,取而代之采用
了瞬时复位机构及五棱镜的型式,这就是该公司单反机的基本型尼康F相机,其基
本结构保持到尼康F2、F3相机,没有大的改变。追溯到莱卡相机,采用所谓单轴快
门的单反机现在只有尼康,机身的左侧看起来比右侧长。
分离式五棱镜,可交换的对焦板、反射镜提升机构,名义100%视场率等所有高级性
能都得到了具体化,另外,还最早实现了镜头交换,使摄影镜头系列化。尼康F不
仅是一九五九年起连续十五年的畅销机型,而且其基本特性也被后来的F2及世界上
公认的最高级机种F3所继承。这最初的规划有如此长远目光,真是令人生叹。但是
,也正是由于这种“畅销”支撑日本公司,产生了付作用,使得该公司后来的照相
机规划受到束缚,特别是在电子化上落后了。
四、奥林派斯向相机小型化进军
一九五八年前后,在樱井荣一带领下,奥林派斯开始了小型相机的研制规划。生产
小型相机本来的目的就是空话用或者拍下旅行中有纪念意义的镜头,“就是口袋也
能很容易装进去的相机”,这句话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小型相机的本质。为了大幅度
缩小相机的外形尺寸,“从画面尺寸重新考虑”采用所谓的半幅画面。在奥林派斯
公司史中记载着:设计主要由米谷美久担当,并且在正文中谈到:“底片小型化的
照相机镜头性能如果不佳,则只能是玩具。”在设计过程比较了Triplet和Tessar
型镜头,最后决定用Tessar型。当时镜头设计用的是象机关枪一样发出很大噪音的
电动计算机,但是,一直到现在用最新的大型计算机进行自动设计而对当时的设计
数据进行检验,结果得出了完全一样的解,可以说是杰出的设计。
相机的主体具有高级感,而且有可拆卸的后盖,卷片为齿轮方式。
一九五九年开始销售后,相继推出了派恩S、派恩EE、派恩EES、派恩D、派恩W、派
恩F、派恩FT。令人吃惊的是从第一代派恩算起,二十二年后的现今市场上还有EE
-3,哪怕是改变一个螺钉的设计也十分难。在无广告活动下,销售量累计突破一
千万架,出现了月产两万架的数字。回顾一下,这个“派恩”思想的直接继承者,
大概要数XA或XA2相机。在单反相机领域中,奥林派斯OM-1、OM-2系列采用“小
型、轻量”也可以说是出自于“派恩”想法。即要想使OM系列长期成为畅销机,则
要和派恩系列一样具备与机身匹配的“小型、轻量”的镜头系统。更直接地说,只
有最近出售的柯达“DISC(盘式)”相机才能把与第一代派恩系列非常一致的“思
想方法”推向新的高度。
五、卡侬耐特相机在激烈竞争中提供的教益
一九六一年在中级EE照相机史上发生了一件令人难忘的大事,这就是卡侬耐特的出
售。卡侬耐特实现了从1秒到1/500秒的全速EE化,是装有F1.9镜头的高性能EE机,
售价只有一万九千八百日元,当时设想在取景器内产生光圈值的警告信号,该设想
虽作为装置已经完成,但还没有商品化。而在此之前一年(即一九六零年),虽然
德国的中级机几乎全部EE化了,而且日产EE机-奥林派斯自动相机也是一九六零年
出售的,但都只能用特定的快门速度实现自动曝光。以人生无常态为背景的现实主
义大众作家丹羽文雄的名作《生命啊》就是以当时EE照相机生产及“瓦尔兹公司”
的命运为背景而塑造出一批丰富多彩人物形象的连载小说。下面引用小说中的一段
话:“卡侬最近出售了自动中级相机。照相工业会全体会员一致要求禁止它。这是
因为如果象卡侬这样的高级相机公司也出售中级相机,那么其它中级相机将完全被
吃掉。卡侬之存在对其它照相机公司无疑是一种恐怖。卡侬是高级相机的专业公司
。公正交易委员会则拥护卡侬,并宣布没有理由不让卡侬生产便宜的照相机。小说
中描述了为什么卡侬要采取这种低价政策:“卡侬当时把公司的命运赌注到一种同
步读出器上,如果出现了四个亿的赤字。要挽回就要拼命,就要维持股票行市、就
要健全经营管理。为此,对其它公司的搅扰不予理睬。这时,必须把中级照相机市
场控制在手。”关于瓦尔兹公司的命运,在小说中是这样写的:“瓦尔兹公司的命
运,在小说中是这样写的:“瓦尔兹制作了F2.8同规格的相机一瓦尔兹恩宝。这是
瓦尔兹工厂制造的最后一种照相机。……中级相机亚西卡也是F2.8的同规格相机,
差不多是与瓦尔兹恩宝同一个月出售的。瓦尔兹恩宝受到卡侬耐特和亚西卡相机的
夹击。……岂能容忍腹背受敌。”这就是当时瓦尔兹的处境。瓦尔兹照相机的破产
是一九六一年,总公司瓦尔兹商业公司也随着破产。一九五二年起生产唯一的镜头
快门机萨莫卡35系列的三荣产业,也在一九六一年EE化之后一下子破产了,经理自
杀。卡侬耐特取得的成功给予其它同行公司的教益是非同的。奥林派斯公司史中就
有这样的记载:“卡侬……开发卡侬耐特……,表明正式的大量生产方式的确立,
在激烈竞争中是取胜的有效的方法,对我公司的照相机生产的现代化是一个很大的
刺激。”
六、出色的亚西卡电子快门相机
一九六六年亚西卡开始研制Yashica LT系列相机,到了一九六八年十月亚西卡推出
了Yashica TL ElectroX相机。当时,奥林派斯的派恩相机也相继问世。如果发给
照相机爱好者调查卡,结果往往是派恩F相机居上,但无论从生产台数还是从对照
相机产业的影响看,都应该是亚西卡电子相机居上。当时相继开发的电子快门中第
一个问世的是装有考派尔00号电子快门的机构。在这段时间中程序快门曝光控制范
围均在EV10之内,而在E16电子快门相机中已达EV17范围。用户的评价是“即使是
烛光也可拍的照相机”。Yashica TL Electro X的出现,树立了Yashica为电子特
长的光辉形象。亚西卡这类相机,在全世界销售超过了350万台,是亚西卡的黄金
时代机种。在后来的单反程序相机中,有不少继承了亚西卡电子相机的特点。
七、提高曝光和对焦性能的柯尼卡C35AF
日本独特的小型相机应该说是从柯尼卡C35开始。采用焦距38毫米、F2.8的天塞型
物镜,机身外形近似于派恩相机。后来又发展为带内藏闪光灯的C35AF,使得中级
机可以不分昼夜都能使用。一九六九年出售的柯尼卡电子相机,带有自动调光的闪
光连动的光敏元件,这一技术思想发展了小型照相机的性能,例如带内藏闪光灯的
C35EF。乘这个成功的东风,在自动调焦道路上以最快速度前进的还有小西六公司
,利用了霍尼威尔公司斯特伐开发的一种新技术(一种组件)。当时内田康男到德
国访问了霍尼威尔的IC开发部。问题是这一技术收益在高价宝厂和玻璃的盒内,开
一次盖要先付1000美元的现款,可是在询问问题的时候又说:要想询问还得交五万
美元。内田当时拿不出来五万美元,只好立即回国提取五万美元再返回霍尼威尔。
当时就是这么困难。可现在,从小孩到老人,甚至连黑猩猩都能用自动调焦(AF)
相机进行拍照。利用闪光提高曝光性能;利用AF提高调焦性能,使得胶片厂和用户
都很高兴。
八、在大生产跑道上狂奔
日本小型自行车“大战”的结果,胜者和败者都受到了重伤。到了最后,在大街上
的自行车店里,竟有比一万几千日元便宜的价格出售的小型自行车。这到超廉价小
型自行车的惨状,竟达到排列于街头而来往的行人谁也不屑一顾过剩的可怕情景,
是令人难以忘怀的。同样的生产过剩,就连单反相机未能逃脱此命运。比中维机还
便宜的单反机,现在堆满日本新宿、堆满日本街道的那些照相机商店,也堆满了厂
商代理店的仓库。
造成这场大生产跑道上狂奔的罪魁祸首是谁呢?这就是卡侬公司的卡侬AE-1相机
。
卡侬AE-1是世界上第一架电脑相机,它一出世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从一九七六
年问世以来,至今还保持着畅销的局面。当时其它机种的价格(只是机身)、旭光
学公司的潘太克斯K2、奥林派斯OM-2、美能达的XE等是每架七万日元。同时间的
卡侬EF机身也要七万二千日元,可是性能优良的卡侬AE-1售价只有五万日元。由
于这个与其它公司有很大差别的成本的实现,使卡侬AE-1的销售量一跃成为第一
位。当然AE-1被称为电脑相机,但现在很多单反机都带有电脑,所以也就不那么
珍贵了。在这场竞争中,首先倒霉的是米兰达相机,在卡侬AE-1的冲击下而破产
。在米兰达相机的破产报告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述:“卡侬AE-1以出人意料的低价
出售,卷入了所谓单反相机的战国时代。从破产公司的开发能力看,志向单反相机
的电子化、小型化、低价格化,也加入了这场已展开激烈竞争的同产业大宗交易者
的行列,基本上是不可能的,……”紧跟着第二年,派特利照相机也破产了。这个
公司是早在一九一八年就创立起来的,而日本光学工业是一九一七年创立的。由此
可见派特利的资格是很老的。除了小西六,她在日本作为纯粹的光学公司是第二个
,是典型的母亲为公司经理,儿子们为董事同族公司。在派特利经营分析中有这样
的描述:“一九七三年秋派特利照相机的“体质”就有了潜在的毛病,卖钱额减少
,制造原价增高。派特利经营者一直采取用控制货款和外注经费进行经营的方法,
结果到了已经完全崩溃的地步了。这种经营方法是高度成长的根底,却也导致了依
赖这种条件经营的企业的破产。”派特利最后开发的单反相机MF-1连瞬时反光镜
都采取了塑料化。
卡侬AE-1之所以能实现低价格化相机,分析一下其产量即可得到启示。
过去,一提到单反相机都会把高级词汇加在前面,给人印象是以高价少量生产闻名
,通常月产几千架,如果月产一万、二万架是在畅销时期。而AE-1则一下子就提
高一个数量级,月产实现了10万架,这当然称得上是一个革命。从有关的有价证券
报告书中可以得到卡侬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些数据:在一九七五年后半年时间生产出
24万9千架高级相机。把这种高级机理解为单反相机,它的月产量已达到四万一千
五百架;到了AE-1投放市场的第二年即一九七七年,年产量九十二万二千架,月
平均七万六千四百八十架;而到一九七八年,超出了一百万架,达一百一十九万四
千架,月平均产量九万九千五百架;而一九八一年,仅高级相机就达到一百九十九
万七千架,月产量为十六万六千架。卡侬公司一个公司年产相机竟达二百万架的“
可怕”数字。这数字中大部分是AE-1的继承机AE-1P。简单地说,卡侬的单反相
机产量在六年中提高三倍,从而一跃成为整个相机产业中的第一位。
卡侬公司二百万架的惊人数字,正好是十年前一九七一年全日本照相机一年产量的
总和。卡侬的情况,就单反相机生产产值来说,一九七五年当时月额为十六亿日元
左右;一九八一年则急剧上升到八十七亿,成为原来的5.4倍。这里值得注意的是
生产量为原来的4倍,卖钱额是原来的5.1倍,六年之间每台单价相当于提高了35%
。
而看一下潘太克斯销售情况的记录,一九七五年前后月平均四万四千架,到了一九
七六年月平均十二万二千架,提高到当时的2.8倍。但销售额只是当时的2.1倍。但
销售额只是当时的2.1倍,这就意味着单反相机每台的卖钱额下降25%。不仅是潘太
克斯,所有的单反相机厂商都受到AE-1的冲击。
加入这个大增产的赛跑是可怕的,但是停步就会落后,无论如何也不能不猛跑!便
跑下来的结果又是什么呢?米兰达、派特利公司的相继破产是最好的说明。
日本相机产业某公司的一个干部说过:加剧单反相机不景气处境的仍然是AE-1。
如果不是它那可怕的产量,单反相机还不至于会有这样的下场。当然,其中也有跟
着增产的,一切都是如此。但AE-1仍然是罪魁祸首,是单反相机大战中的A级“战
犯”。但也正是托福于它,交换镜头能畅销不衰,从交换镜头厂商来看,应授予
AE-1一级功勋奖章。
AE-1为什么能进入这么大的批量生产呢?这是由于AE-1的生产方式是学习精工手
表自动生产的方式,AE-1是“自动装配”,把相机主要部分分成四块组件,各块
都自动装配,这在日本整个相机产业中还是第一次。卡侬的A系列相机A-1、AE-
1、AE-1P,又至T50都实现了公共的“板块”结构。这样AE-1一出现,在单位成
品率上与同时代的其它相机拉开了距离。值得注意的是AE-1的基本想法与早在一
九六零年起销售的卡侬耐特是同一个构思,从产品设计的继承者来看,几十年无意
外变化,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下图是日本近二十年单反相机、中级EE机、交换镜头
的销售情况图。由图中曲线可以看出,单反机从八一年开始走下坡路,而中级EE机
则继续处于上升的趋势。
--
*** 不以物喜 不以己卑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backpacker.hit.edu.c]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1.71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