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etry 版 (精华区)


明解增和千家诗注二卷/(宋)名贤谢叠山(谢枋得)注

  南宋刘克庄是最早用《千家诗》为书名的人,因为他是诗歌鉴赏家、品评家,所以
其文集中收有多篇诗选的序文。清代著名学者阮元,曾挖掘出刘克庄《分门纂类唐宋时
贤千家诗选》,并抄录呈献给皇帝,作为《四库全书》未收书编入"宛委别藏"。然而,
刘克庄的《诗选》并非专为启蒙用的通俗读物。
  世间广为流传的《千家诗》,有七言绝、律的二卷本,多题为南宋谢枋得选注。鉴
于刘氏之《千家诗选》与谢氏之《千家诗》均选有杜牧的“清明”、杜甫的“江村”、
王圭的“上元御赏”;且后者曾于南宋灭亡后,隐姓埋名于刘克庄家乡一带教课授徒,
大概在《千家诗选》的基础上,精选成以《千家诗》命名的启蒙读物,这类读本不外乎
以诗文为媒介,使儿童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接受一些文学熏陶。
  彩绘插图本考证: 北图所藏明彩绘插图本《明解增和千家诗注》开本宏朗,厚皮纸
抄写,边栏界行、版口鱼尾为朱笔手绘。共收七律三十六首,每首有依原韵的和诗。版
式为上图下文,画幅以天然矿物质颜料饰绘,与世俗通行本迥异。黄绫封面,行格疏朗
,朱丝栏格,端楷书字。非坊间之物,乃明代中后期宫中所用,世所罕传。
  首先,后世所传《千家诗》,有五绝、五律者为清王相补选本。该彩绘本仅有七绝
七律,可见早于王相本。且此本装桢有别于俗本,黄绫封面乃皇家气派。中国古代崇尚
黄色,故此色为皇室专用,后虽有佛、道也用,但罕见用于装书。
  其次,该书所用纸张,非明代世上所常用的白绵纸或黄绵纸,更非廉价的竹纸,而
是内府专用的加厚皮纸,类似明嘉靖至隆庆《永乐大典》抄副的用纸。封面则比《永乐
大典》还豪华。
  再者,该书边栏界格、版口鱼尾,皆朱笔手绘,与上文所提抄副的《永乐大典》亦
同。且彩绘插图手法,似出自供奉内廷之画师,除了染料为天然矿物质外,其中金色的
线条、画幅,实用金粉描绘,如此昂贵,非宫中莫属。。此均为该《千家诗》系明代宫
中之物的证据。
  或有以此书为明太子读本者,目前尚未有直接证据,这里仅谈几点看法。
----------------------------------------------------------------------------
----
  宛委别藏: 系嘉庆帝在故宫养心殿的藏书总称。《四库全书》修纂结束后,著名学
者阮元在南方供职时,发现大量《四库全书》未收的精本善本书籍。他除了收集到部分
原版书外,又雇人抄录了部分精品,进呈给皇帝。并仿照《四库全书》每书撰写提要一
篇附于卷首。
  嘉庆对这些书籍十分欣赏,遂在养心殿辟一隅藏之,并钤以"嘉庆御赏之宝",成后
世所传之《宛委别藏》。
  考"宛委"二字源自浙江绍兴(古称会稽)之宛委山。宛委山乃会稽山的支峰,上有
石匮,故亦称石匮山。其山势陡峻,耸入云霄,又称天柱。登者需拾级而上。传说禹曾
得金笥玉字于此地,所以此山又名玉笥。无论石匮抑或玉笥,均与置放书籍的器物有关
,故冠之于藏书。
  江苏古籍出版社于1988年影印出版了《宛委别藏》丛书。
  太子读本: 考使用本书之明太子当为明神宗朱翊钧,他虽为明穆宗的第三子,却被
册封为太子,时年仅六岁,十岁时即位为皇帝。而在嘉靖年间担任王子(后来明穆宗)
讲读的张居正,在穆宗时已晋级太子太傅。朱翊钧十岁登基,倚重张居正,称其"元辅张
少师先生",待以师礼。故北图所藏之明内府彩绘插图本《千家诗》,很可能是张居正为
童年朱翊钧准备的。但万历四年春,张居正遭弹劾获罪,万历五年秋复起用。中间一耽
误,《千家诗》竟然被搁置,没有最后完成。如藏本中“游月陂”的作者程颢、“九日
蓝田”的作者杜甫,均仍付阙如;“新竹”作者当为陆游,而此处却写作黄山谷(黄庭
坚),并且把陆放翁解释为陆龟蒙,都证明此本是个未完成更未行用的传本。
  《千家诗》彩绘: 构图匠心独运,一秉诗意,深入浅出。做到了诗借图解,图借诗
成,图文并茂,相得益彰。由于出自供奉内廷的画师之手,工致有余,而略显洒脱不足
。因中国古代不讲求透视,所以有透视失误之处。然而由于采用天然矿物质颜料饰绘,
赤橙黄绿青兰紫,色彩斑斓,层次协调。故迭经数百年,仍艳美如初,久不褪色。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29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