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etry 版 (精华区)
水龙吟 淮河舟中夜闻宫人琴声
鼓鼙惊破霓裳,海棠亭北多风雨。歌阑酒罢,玉啼金泣,此行良苦。驼背模糊,马
头岢匝,朝朝暮暮。自都门宴别,龙艘锦缆,空载得、春归去。目断东南半壁,怅长淮
、已非吾土。受降城下,草如霜白,凄凉酸楚。纷阵红围,夜深人静,谁宾谁主?对渔
灯一点,羁愁一搦,谱琴中语。
【说明】
汪元量是南宋王朝的宫廷乐师,他亲身经历了南宋灭亡的全过程,并伴随宋君臣被
俘北上。他以切身的感受描绘了南宋灭亡的惨痛情景,抒发了他对故国的眷恋之情。
上片写南宋灭亡和君臣被掳。开篇五句用白居易《长恨歌》诗句,揭示南宋王朝醉
生梦死,导致败亡"惊"字虽沿用白居易原诗,但还里却准确地反映了当时从宫廷到下层
人民的普遍的心理情绪。"破霓裳"、"多风雨"、"歌阑酒罢,玉啼金泣",都是这一"惊"
字的具体写照。这是惊心动魄的时代巨变。"惊"字直贯全篇。"驼背模糊"三句是对今后
艰苦生活的猜想,与灭亡前的生活形成强烈对照。这三句承"此行良苦"而来。以下围绕
这一"苦"字,从不同侧面加以发挥。"自都门宴别"三句写北行之"苦"。就字面看,"都门
宴别","龙艘锦缆",仍保持着过去帝王的富丽堂皇,实际上又那里有心"宴别"?元军陷
临安后,宰相陈宜中出逃,拥立端宗赵是于福州,恭帝及太后被掳。作者在《钱塘歌》
中描绘当时的情状:"南人坠泪北人喜,臣甫低头拜杜鹃。""空载得、春归去"是虚实兼
得、极富诗意的词句。"空",说明南宋王朝已失去所有的一切,被载走的只是春天这不
属于任何个人而且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的季节。"春",既是北上出发时的季节,又象征
南宋的灭亡。"归去"二字说得含蓄而又大有深意。南宋爱国诗人、词人大都以送春、伤
春表示国家的灭亡。本篇也是如此。
下片写北行途中的感受。"目断"二句极写对东南半壁河山的眷恋,但,残酷的现实
是:"已非吾土!"既然国家灭亡,被掳北上,未来的命运自然是囚徒生活。所以词中尖
锐地提出了"受降城下,草如霜白,凄凉酸楚"这样的现实问题。由于南宋王朝,苟且偷
安,长期采取妥协投降的错误政策,最后终于导致到"受降城下"去投降这一历史悲剧。
这里,在抒写亡国之痛的同时,还杂有辛辣的讥讽。"粉阵红围'三句,把"凄凉酸楚"的
悲痛落实到北行舟中。太后、宫女,皇帝、侍臣,拥挤在狭窄的"龙艘锦缆"之内,同样
的俘虏生活,使他们之间很难分辨出谁是帝王,谁是使臣。"谁宾谁主"深刻地揭示出时
代的遽变与封建等级的颠倒。等级地位的消失与颠倒是历史大变革的主要标志之一。汪
元量在这首词里客观上触及到了这一实质。结尾三句,写宫女通过琴声谱写出一曲极其
沉痛的挽歌。直应词题;"夜闻宫人琴声。"
词以舟行途中的生活为重点,同时把舟行以前的惊悸和舟行结束后的痛苦生活结合
起来穿插着加以描写,形成贯穿全词的三个不同侧面。例如,开篇至"此行良苦"写行前
,"驼背"三句是舟行结束后痛苦生活的想象。"自都门宴别"三句穹舟行。下片,"目断"
两句写行前,"受降"三句是今后生活的想象,"粉阵红围"六句写舟行途中的生活。这三
个不同的侧面交织起来,就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生活的巨大变化,形象地烘托出亡国的哀
痛。
作者借"龙艘锦缆",把南宋末代的君.臣、后妃、宫女放在一起。实际上,这"龙艘
锦缆"只不过是一具小小的囚笼,在这囚笼里,已分不出"谁宾谁主"。正是这具囚笼,载
着南宋王朝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留下的只是深夜时官女弹奏出的一曲极其微弱的哀
歌。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24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