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etry 版 (精华区)


明散曲
散曲在元代经历了它的兴旺时期以后,到了明代,作家和作品的数量远远超过元代,内容
和形式也具有这一时期的特点。清代对散曲不大重视,创作虽仍有一定的数量,个别作
品也反映出反民族压迫、反外国侵略的时代精神,但艺术上缺乏明显的特色,逐渐成为
诗词的附庸,走向衰亡。
 清朝的统治稳定以后,散曲的创作又走上了雕琢的老路。尤侗、绮、沈谦、朱彝尊、
徐旭旦、厉鹗、蒋士铨、吴锡麒、赵庆熺、许光治等,或喜南词,或好北曲,或尚绮丽
,或尊骚雅;表现虽各有不同,但大多数不是摹仿元代的乔吉、张可久,就是效法明代
的梁辰鱼、沈璟;内容不脱闲适、艳情,富有社会意义的作品不多。随着昆腔的衰落,散
曲逐渐脱离音乐而成为徒诗的一种艺术形式。朱彝尊、厉鹗等人的一味崇雅,把作词的
方法带到散曲中来,使散曲逐渐丧失亢爽激越的风格;新兴的民歌时调,也不时对散曲
有所影响;终于使它的特点日渐消失,生命力越来越弱了。
  道光、咸丰以后,国难当头,散曲的内容有了一些变化。谢元淮、黄荔、藐庐等人
的作品,对统治者的昏聩腐败,殖民者的侵略凭陵,有所揭露,表现了较浓的民族意识
和爱国热情。针砭时弊的题材也有所扩大。但终因艺术上的平庸,特色不多,曲味不浓
,没有引起社会的更多注意。散曲的发展至此已接近尾声。  明人对散曲比较重视,
重要作家几乎都有专集流传下来。散曲的选集也很多,有些兼收元人作品,有些和戏曲合
在一起。《雍熙乐府》、《乐府群珠》、《词林摘艳》、《南词韵选》、《南北宫词纪
》、《吴歈萃雅》、《南音三籁》、《太霞新奏》、《吴骚合编》等,都是比较重要的
。清人对散曲不大重视,专集不多,曲选也少。近人凌景埏、谢伯阳编《全清散曲》,
由齐鲁书社出版。
主要作家:谢元淮、黄荔、藐庐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90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