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etry 版 (精华区)

散曲
兴盛于元代的一种诗歌形式。是在宋、金时的民谣俚歌的音乐基础上,在当时已很发达
的说唱艺术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诗歌形式。早在词十分兴盛的北宋,就产生了与
词不同的俚曲,同时,词调在民间的流传,也会因时因地而异,发生变化。金代初年,北
方涌现了大量具有地方色彩的歌调,结合了中原的兄弟民族音乐而具有新的特色,这对
新的诗歌形式的产生,起了重要影响。
  宋、金之际是散曲的萌芽、发生时期。金末,散曲这一新的诗歌形式已经成熟,在
民间流行的基础上,著名诗人元好问开始创作散曲,这是散曲成为当时新兴的重要诗歌
形式的重要标志。至元代,散曲就进入了全盛时期。
  散曲又被称为“清曲”、“乐府”,它可分为两类:小令与套曲。小令又被称为“
叶儿”,是散曲中最早产生的体制。一般说来,小令是单只曲子,但还包括“带过曲”
与“重头小令”。“带过曲”是三个以下的单只曲子的联合,但必须同一宫调,并且音乐
衔接,同押一韵。“重头小令”是由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尾句法相同的数支小令联
合而成,支数不限,每首可各押一韵。而且各首可以单独成立。套曲的体制有三个主要
特征:①由同宫调的两个以上的只曲组成,宫调不同而管色相同者,也可“借宫”。②
一般说来应有尾声。③全套必须同押一韵。套曲由于篇幅较长,可以包容比较复杂的内
容,因此既可用来抒情,也可以叙事。
  散曲与诗、词相比,在诗歌形式上有以下特点:①它与词一样,是长、短句形式,
但是能在正字之外加衬字,更灵活,更适合使用口语。衬字一般加在句首或句中,不能
加在句尾。②曲韵与诗韵、词韵不同,用的是当时北方话音韵。协韵方法为通押一韵,
不换韵。但是,四声通协,韵字可以复用。③对仗形式比较丰富,除了诗、词的偶句作
对外,三句,四句,皆可对,还有隔句对,联珠对等名目,使散曲在字句参差变化中,
具有端饬严谨的气度。此外,散曲还有“务头”、“俳体”等形式特点。总之,散曲是
有严格格律的倚声填词的诗歌形式,比起诗、词来,它比较自由,但也有些方面更为复
杂了。
主要作家:马致远、张可久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91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