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etry 版 (精华区)

  郦道元(?—527)字善长,范阳涿鹿(今河北涿县)人。仕北魏,袭父爵为永
宁伯,历任地方官员,又做过御史中尉。后为关右大使,被反叛的雍州刺史萧宝夤所杀

  著有《水经注》。 《水经》是古代一部地理书,记录全国主要水道,文字很简单。
郦道元为之作注, 不仅说明原文,并且根据自己的见闻和众多的资料,对之多有纠正、
补充,还旁及这些 河流两岸的历史故事、名胜古迹、风土景物。后面这些内容,尤其是
风景描写,具有较 高的文学价值。
  河水南迳北屈县故城西。西四十里有风山,风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门山。《山海经
》曰:“孟门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淮南子》曰:“龙门未辟,吕
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
孟门。”故《穆天子传》曰:“北登孟门九河之磴。”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
之巨阸,兼孟门津之名矣。 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
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 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
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 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
鼓若山腾,浚波颓叠,迄于下口。 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河
水注·孟门山》)。
  上段先写龙门的地理位置,而后引古书三种,说明龙门的形成原因,及有关传闻。
  下段着力描绘黄河水流经龙门时冲撞腾扑、汹涌险急的气势,虽着墨不多,却令人
如临其境,大有惊心动魄之感。结束又荡开一笔,深有余味。《水经注》文章的格式、
布局, 大抵如此。
  《江水注·三峡》也是脍炙人口的一节: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迭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
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
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秋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献多生怪柏,悬
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写山写水,写四时景物的不同,文笔清丽,富有情趣。应当说明的是,郦道元一生
足履不及江南,此类文字,大抵别有所据。
  大体从东晋开始,山水文学呈现出高度发达的局面。不但有山水诗,文也以其宜于
描叙之长,大显身手。除前已述及的一些名文,各地还产生了数量众多的风土记。据现
存的书名、篇名和残余的片断来看,可以说涉及全国所有主要区域。这些风土记多少均 
有对山水景物的描写。所以说,不能把《水经注》看作是孤立的存在。这部书作为学术
性的注本,而如此倾心描绘山水风光,既是深受时代风气影响的表现,亦利用了前人的
大量成果。这样说,并不是否定郦道元的功绩,我们所要说明的,乃是这部书的特点与
时代风气的关系。由于《水经注》多山水景物的描写,受到后代文人的喜爱。对于山水
游记的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35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