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et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xfzhang (雪融), 信区: Poem_ci
标  题: 词的格律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5月29日21:13:31 星期二), 站内信件

营斑竹要求,献上词的格律,累点就累一点吧。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
乐府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
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又叫长短句,因为通常每句长短不一,但是全篇的字数是一定的,每句的平
仄也是一定的。
  词以字数来分大致可分为三类:⑴小令,⑵中调,⑶长调。有人认为五十八字
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这种分法虽然未免太
绝对了,但是也可以说明大概的情况。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每一种词牌下的格式称为词谱。词总共有一千多
个格式,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
同一个格式有几个名称,那只是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
  ⑴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
》等,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⑵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
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
又叫《秦楼月》。
  ⑶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欸
乃曲》拥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
咏的是夜。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
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是
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一
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
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代号罢了。
词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分别。
单调的词往往就是一首小令。它很象一首诗,只不过是长短句罢了。例如: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双调就是把一首词分为前后两阕,两阕的字数相等或基本上相等。这样,字数
相等的就象一首曲谱配着两段歌词。不相等的,一般是开头的两三句字数不同或平
仄不同,叫做“换头”。双调的词有的是小令,有的是中调或长调。双调是词中最
常见的形式。例如:
踏莎行·郴州旅舍  [宋]秦观
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
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三叠就是三阕,四叠就是四阙。三叠、四叠的词很少见,这里就不举例了。

    词的特点之一就是全部用律句或基本上用律句。最明显的律句是七言律句和五
言律句。有些词,一读就知道这是从七绝或七律脱胎出来的。例如《浣溪沙》四十
二字,就是六个律句组成的,很象一首不粘的七律,减去第三、七两句。这词的后
阕开头用对仗,就象律诗颈联用对仗一样。《菩萨蛮》前后阕末句本来用拗句((仄)
平平仄平),但是后代词人许多人都用了律句。如果前后阕末句都用了律句,那么
整首《菩萨蛮》都是由七言律句和五言律句组成的了。
  不但五字句、七字句多数是律句,连三字句、四字句、六字句、八字句、九字
句、十一字句等,也多数是律句。现在分别加以叙述。
  三字句。——三字句是用七言律句或五言律句的三字尾。即:平平仄,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
  四字句。——四字句是用七言律句的上四字。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六字句。——六字句是四字句的扩展。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
  六字句。——六字句是四字句的扩展。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
  八字句。——八字句往往是上三下五。如果第三字用仄声,则第五字往往用平
声,如“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如果第三字用平声,则第五字往往用仄声,如“莫
等闲白了少年头”。下五字,一般都用律句。
  九字句。——九字句往往是上三下六,或上六下三,或上四下五。一般都用两
个律句组合而成,至少下六字或下五字是律句。如“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十一字句。——十一字句往往是上四下七,或上六下五。下五字往往是律句。
如“不知天上宫阕、今夕是何年”。
  词中还有二字句、一字句、一字豆。
  二字句。——二字句一般是平仄(第一字平声,第二字仄声),而且往往是叠
句。如《调笑令》,《如梦令》。个别词牌也用平平,如辛弃疾《南乡子》:“千
古兴亡多少事,悠悠!……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一字句。——一字句很少见。只有《十六字令》的第一句是一字句。
  一字豆。——一字豆是词的特点之一。懂得一字豆,才不至于误解词的平仄。
有些五字句,实际上是上一下四。例如“望长城内外”,望字是一字豆,“长城内
外”是四字律句。这样,“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和“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就成
为整齐的对仗。
  特种律句。——特种律句主要指的是比较特别的仄脚四字句和六字句。仄脚四
字律句是“(平)平(仄)仄”,但是特种律句则是“(仄)平平仄”(第三字必平);仄
脚六字律句是“(仄)仄(平)平(仄)仄”,但是特种律句则是“(仄)仄仄平平仄”(第
五字必平)。
  拗句。——大多数的词牌都是没有拗句的。但是,也有少数词牌用一些拗句。
例如《念奴娇》前后阕末句(如“一时多少豪杰”,“一樽还酹江月”),都是
“(平)平平仄平仄”,就是拗句。

总之,从律句去了解词的平仄,十之八九的问题都解决了。
词的对仗,有固定的,例如《西江月》前后阕头两句。此类固定的对仗是很少见的
,一般都是可用可不用。凡前后两句字数相同的,都有用对仗的可能,但是用不用
对仗完全是自由的。
词的对仗,有两点和律诗不同。第一,词的对仗不一定要以平对仄,以仄对平。第
二,词的对仗可以允许同字相对。除了这两点之外,词的对仗跟诗的对仗是一样的。
关于词韵,并没有任何正式的规定。戈载的《词林正韵》,把平上去三声分为十四
部,入声分为五部,共十九部。据说是取古代著名词人的词,参酌而定的。从前遵
用的人颇多。其实这十九部不过是把诗韵大致合并,和古体诗的宽韵差不多。现在
把这十九部的名称开列如下,具体的字详见诗韵。
(甲)平上去声十四部
  ⑴平声东冬,上声董肿,去声送宋。
  ⑵平声江阳,上声讲养,去声绛漾。
  ⑶平声支微齐,又灰半;上声纸尾荠,又贿半;去声寘未霁,又泰半、队半。
  ⑷平声鱼虞,上声语麌,去声御遇。
  ⑸平声佳半,灰半;上声蟹,又贿半;去声泰半、卦半、队半。
  ⑹平声真文,又元半;上声轸吻,又阮半;去声震问,又愿半。
  ⑺平声寒删先,又元半;上声旱潸铣,又阮半;去声翰谏霰,又愿半。
  ⑻平声萧肴豪,上声篠巧皓,去声啸效号。
  ⑼平声歌,上声哿,去声箇。
  ⑽平声麻,又佳半;上声马;去声禡,又卦半。
  ⑾平声庚青蒸,上声梗迥,去声敬径。
  ⑾平声庚青蒸,上声梗迥,去声敬径。
  ⑿平声尤,上声有,去声宥。
  ⒀平声侵,上声寝,去声沁。
  ⒁平声覃盐咸,上声感俭豏,去声勘艳陷。
(乙)入声五部
  ⑴屋沃。
  ⑵觉药。
  ⑶质物锡职缉。
  ⑷物月曷黠屑叶。
  ⑸合洽。
这十九部大约只能适合宋词的多数情况。其实在某些词人的笔下,第六部早已与第
十一部、第十三部相通,第七部早已与第十四部相通。其中有语音发展的原因,也
有方言的影响。入声韵的独立性很强。某些词在习惯上是用入声韵的,例如《忆秦
娥》、《念奴娇》等。

平韵与仄韵的界限也是很清楚的。某调规定用平韵,就不能用仄韵;规定用仄韵,
就不能用平韵。只有上去两声是可以通押的。这种通押的情况在唐代古体诗中已经
开始了。

词韵、词的平仄和对仗都是从律诗的基础上加以变化的。因此,要研究词,最好是
先研究律诗。律诗研究好了,词也就容易懂了。
每一词牌的格式,叫做词谱。依照词谱所规定的字数、平仄以及其他格式来写词,
叫做“填词”。具体内容可参看词谱举要。这里就不再举例了。





--

sigh!花谢了,人要走了!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9.16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79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