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et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zuresea (楚些), 信区: Poem_ci
标 题: 近体诗格律之我见 [作者:幽谷听泉人]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3月06日19:11:13 星期二), 站内信件
近体诗格律之我见 [作者:幽谷听泉人]
----------------------------------------------------------------------------
----
近体诗讲对仗,讲平仄,还讲压韵,故而构成了其在美学上的和谐、节奏感和整齐的建
筑美。因此,现代人可以说写诗,但要说写近体诗就必须讲格律;现代人可以写七字一
句,四句一首的诗,但不能就说这是近代诗,除非真的符合其格律。至于,有人应酬式
的作品,连二三联对仗都对不上地胡捏了八句就说是七律,除了遗笑大方之外,至多靠
过去一点小名气或现在一点大权力,乱发一通,赚点稿费。
那么近体诗讲格律是否就是指象某些老先生们那样,先是声律启蒙,后是诗韵、词韵地
背得昏天黑地。我认为不应该如此,时代是变化的,诗词的格律也应相应地变化。当然
,这种变化并不是指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把近体诗写成新诗。而是应该根据“为什么诗
词的格律会定成这样?”这个最根本的问题出发,抓住诗词格律形成的原则和方法,根
据现行的具体情况对原来的格律加以斟别、发展。这是近体诗能否在现代社会的变化中
生存的至关重要的一点。
首先是平仄,诗词之所以要有平仄,其根本原因在于传唱的朗朗上口。后来,由于时代
的变化,诗词渐渐失去了其传唱的功效。但平仄的存在使人在朗诵时显得抑扬顿挫,“
清浊通流,口吻调利”。但以什么来确定用字的平仄呢?读音的平上去入,是古人定平
仄的标准。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对偶的声律。但随着时代的变化,有很多字的古音和今
音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是否还要依照古人定的平仄来写诗填词呢?如是,那么声律平
仄的存在不但未能起到理想中的效果,反而有时让人读起来诘屈聱牙。因此,平仄之分
应根据现在的读音来区分,即用普通话的四声取代平上去入,第一声、第二声为平,第
三声、第四声为仄。读古代诗词时,固可以用古音,但现在写诗填词却必须以今音为准
,定其平仄。
其次是声韵。说到声韵,其中的明堂就多了。《诗韵》、《词韵》又臭又长,让人看了
就倒胃口,除了几个饶有兴趣地“生死书丛似蠹鱼”的老先生外恐怕没几个人爱看。更
为奇怪的是,《诗韵》、《词韵》之类的在唐、宋却没什么听说,甚至于宋人填词的时
候就根本没有什么《词韵》,要用韵也是从诗韵里倒腾一点。后人却兴致勃勃地编上了
,编上了也没什么要紧的。要命的是,编出来了还非要大家遵守。一首诗词到手后,还
没看内容如何,就说什么用韵不对,四声八病之类的。除了把大家都框在一个笼里之外
,还真看不出什么其他的功效。压韵的诗词读起来的确美,但什么是“韵”?韵母相同
就是韵。其实古人编《诗韵》、《词韵》的时候也没有错,在古音中同韵的字在一起就
是压韵。如“雨”和“舞”,在古音中都念“WU”,自然是压韵的。但在今音里却各自
东西,相似的例子举不胜举。如果仍是依照原来留下的什么什么韵来写诗,早已违背了
用韵的初衷。因此,必须以今天的普通话为准,以韵母是否相同为标志,对诗词用韵重
新进行取舍。
即便如此,也只是说了两个大的方面,其余格律小的方面的规矩、禁忌多如牛毛,如要
一一道来,只有让人先别写诗,光格律就够大伙研究上三、五十年的。如此一来,发展
现代文化下的近体诗词无异于痴人说梦。这毛病早在研究声韵最起劲的南北朝就有人提
到了。钟嵘在《诗品》的序言中就说“务为精密,襞积细微,专相陵架”“故使文多拘
忌,伤其真美”。
今天近体诗词的发展最大的阻碍不是格律,而是食古不化的老先生们,死死地认为“祖
宗之法不可变”,吓跑了一个又一个在门口徘徊的年青人。“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曾被人改成“曲径幽处通,禅房花木深”,对是对上了,诗却改坏了。连一代诗词大
家苏轼都曾被人认为不合声律,但那些合声律的人有几个比的上?
若不改革近体诗繁琐的格律规矩,尤其是其依古不依今的规矩。老先生们也就只有在阴
暗的角落里说着律诗是郑孝胥的最好,哲学是程朱理学最棒,字字合规,句句中律。诗
词也者,只好削头跺脚,死在老棺材中发臭了
----------------------------------------------------------------------------
----
本版作品版权为幽谷听泉人所有,请进入文学社区参与评论
月光书屋——幽谷听泉人 站长:寿旻涣[网名:慕容逸]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170.228]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90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