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et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oco (缥缈公主), 信区: Poem_ci
标  题: [词学名词释义]雅词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Sep 13 15:29:29 1999), 转信


雅词

  词本来是流行于民间的通俗歌词,使用的都是人民大众的口语。《云谣集》
是我们现在可以见到的一部唐代流行于三陇一带的民间曲子词集,这里所保存
的三十首曲子词,可以代表民间词的思想、感情和语言,这种歌词,渐渐为士
大大的交际宴会所采用,有些文人偶尔也依照歌曲的腔调另竹一首歌词,交给
妓女去唱,以适应他们的宴会。这种歌词所用的语言文字,虽然比民间曲子为
文雅,但在士大夫的生活中,它们还是接近口语的。《花间集》里所收录的五
百首同,就代表了早期的上大夫所作曲子词。我们可以说:《云谣集》是民间
的俗文学,《花间集》是知识分了的俗文学。
  直到北宋中叶,黄庭坚为晏殊的《小山词》作序,说这些词“嬉弄于乐府
之余,而寓以诗人之句法。清壮顿挫,能动摇人心”。又说:“其乐府可谓狎
邪之大雅,豪士之鼓吹。”晁无咎也称赞晏叔原的词“风调闲雅”。这里出现
了一个新的信息,它告诉我们:词的风格标准是要求“雅”。要做得怎么样才
算是“雅”呢?黄庭坚举出的要求是“寓以诗人之句法”。曾慥编了一部《乐
府雅饲》,其自序中讲到选词的标准是“涉谐谑则去之”。这表示池以为谐谑
的词就不是雅词。詹傅为郭祥正的《笑笑词》作序。他以为“康伯对之失往诙
谐,辛嫁轩之失在粗豪”,只有郭祥正的词“典雅纯正,清新俊逸,集前辈之
大成,而自成一家之机轴”。 这里是以风格的诙谐和粗豪为不雅了, 黄升在
《花庵词选》中评论柳永的词为“长于纤丽之词,然多近俚俗,故市井小人悦
之”。又评万俟雅言的词是“平而工,和而雅,比诸刻琢句意而求精丽者,远
矣”,他又称赞张孝祥的词“无一字无来处,如歌头、凯歌诸曲,骏发蹈厉,
寓以诗人句法者也”。这里又以市井俚俗语为不雅,琢句精丽为下雅,词语不
典为不雅,而又归结于要求以诗人的句法来作词。从以上这些言论中,我们可
知在北宋后期,对于词的风格开始有了要求“雅”的呼声。
  《宋史·乐志》云:“政和三年,以大晟府乐插之教坊,颁于天下。其旧
乐悉禁。”这是词从俗曲正式上升而为燕乐的时候,“雅词”这个名词,大约
也正是成立于此时。王的《碧鸡漫志》云:“万俟咏初自编其集,分为两体,
曰雅词,曰侧艳,总名曰《胜萱丽藻》。后召试入官,以侧艳体无赖太甚,削
去之。再编成集,周美成目之曰《大声》”从这一记录,我们可以证明,“雅
词”这个名词出现于此时。又可以知道,“雅词”的对立名词是“侧艳词”或
曰“艳词”,曾慥的《乐府雅词》序于绍人十六年,接着又有署名鲖阳居十编
的《复雅歌词》,亦标榜词的风格复于雅正。此后就有许多人的词集名自许为
雅词,如张孝祥的《紫薇雅词》、赵彦端的《介庵雅词》、程正伯的《书舟雅
词》、宋谦父的《壶山雅词》,差不多在同一个时候,蔚成风气,从此以后,
词离开民间俗曲愈远,而与诗日近,成为诗的一种别体。“诗余”这个名词,
也很可能是由于这个观念而产生了。
  词既以雅为最高标准,于是周邦彦就成为雅词的典范作家《乐府指迷》、
《词源》、《词旨》诸书,一致地以“清空雅正”为词的标准风格,梦窗、草
窗、梅溪、碧山、玉田诸词家,皆力避俚俗,务求典雅。然而志趣虽高、才力
不济,或则文繁意少,或则辞艰义隐,非但人民大众不能了解,即在士大夫中,
也解人难索。于是乎词失去了可以歌唱的曲子词的作用,成为士大夫笔下的文
学形式。在民间,词走向更俚俗的道路,演化而为曲了。
  这时候,只有陆辅之的《词旨》中有一句话大可注意:“夫词亦难言矣,
正取其近雅而又不远俗。”这个观点,与张炎、沈伯时的观点大不相同。张、
沈都要求词的风格应当雅而不俗。陆却主张近雅而又不远俗。“近雅”,意味
着还不是诗的句法;“不远俗”,意味着它还是民间文学。我以为陆辅之是了
解词的本质的,无奈历代以来,词家都怕沾俗气,一味追求高雅,斫伤了词的
元气,唐五代词的风格,不再能见到了。
 
--

           天涯若比邻  冷月可有情  流水痴侣意  浮云侠客行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03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