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etry 版 (精华区)

清词中兴考据
  
  
  
  清词中兴之说,据我所知,是在近代人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中有过这样的论
述。而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自序》中,以为:唐之诗,宋之词,皆所谓一代之文学,
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按照王氏的观点,清词当然不能继宋词,事实是不是这样呢?一
代之文学,后世真是莫能继吗?
  
  事实上并非如此,清词的中兴,是对词的初、盛期“唐、五代、两宋”以及词的相
对衰落期“元、明两代”相比较而说的。中兴,意味着不可能超越。然而,从文学发展
的观点考察,如果不能超越,甚至不过是初、盛期词作的简单继承。那么,这个“中兴
”就没甚意义,可有可无。
  
  在我认为清词是有超越宋词的!宋词之美,在于韵律、艺术之精。然就素质而论,
《全宋词》前言明确指出:“从思想内容的角度说,宋词的成就不如唐诗,也不如宋诗
。其致命的弱点,就在于反映的社会生活过于狭窄。”我们只须观察一下,宋词所表现
的,很多是同家个人“小己”的生活,局限于相思、欢会、饮宴、伤春等内容,大抵用
以消遣有闲阶级的光阴,用以粉饰封建王朝的“太平”。苏拭虽拓大了词境,而其自身
亦难免杂厕消沉颓废之作。我们看到虽然南宋爱国词人辈出,而更多的是醉生梦死于销
金锅中的人物。
  
  我们不妨拿清词来和宋词比较一下。如发扬爱国精神,则邓廷帧、林则徐为民族英
雄,岂在岳飞、文天祥之下。而客观上林、邓的爱国性质已属于中华民族反对帝国主义
列强侵略的范畴,已不同于抗金抗元那种中华民族内部矛盾的性质。而自屈大均、王夫
之、金堡等反映民族内部斗争的词作到清后期张景祁、王鹏运、文廷式、朱祖谋、黄遵
宪。秋谨等表现反帝斗争的词作,以及其它大量的爱国词篇,以视南宋十余家屈指可数
的作品,倍蓰而不止。这是评价清词最基本的一条,并不是说清词不存在宋词所有的毛
病,但是较量一下大量精英的方面,则弊病便退居于次要。
  
  在开拓诗词境界方面,清词也胜过宋词一筹。文廷式在《云起轩词钞自序》中说:
“词家至南宋而极盛,亦至南宋而渐衰,其衰之故。可得而言也。其声多啴缓,其意多
柔靡,其用字则风云月露、红紫芬芳之外,如有戒律,不敢稍有出入焉。迈往之士,无
所用心。沿及元、明,而词遂亡,亦其宜也。有清以来,此道复振。国初诸老,颇能宏
雅。逛来作者虽众,然论韵遵律,辄胜前人,而照天腾渊之才,溯古涵今之思,磅礴八
极之志,甄综百代之怀,非窘若囚拘旨所可语也。”何况清词开拓的境界至为阔大,突
出体现在陈维崧、文廷式等射雕手的创作上,它们内容之真、善。美,颇不易企及。这
是清词承宋之绪而后来居上。
  
  文廷式以为词之境界至清方开拓,朱祖谋以为清词独创之处,虽宋人亦未必能及。
(俱见叶恭绰“全清词钞”序)。文、朱二家,是清末词坛尊宿,其论断如此,无疑是
犁然有当于人心。
  
  清词有别于宋词的一点是清代词人之主盟坛者或以词著称者,颇多是学人。王夫之
是清学开山的顾、黄、王三大宗师之一;朱彝尊是顾炎武赞服的人,撰《经义考》巨著
的经学家;洪亮吉是经学、史学、地理学的专家;张惠言是《周易》虞氏学的专家;张
琦是舆地学家;周济是史学家;龚自珍是公羊学家、佛学大台宗专家;陈澧是声韵学、
算学等学问广博, 汉、宋兼采的通儒;谭献是浙东学派专家;李慈铭是多面博学的名家
;王阎运是经学、史学专家;沈曾植是兼精音韵、西北地理、辽金元史。律法、版本、
佛学、道藏,为王国维所钦服的大师;文廷式是兼通经学、纬候、玄学、宋元儒学、史
学各方面,为沈曾植赞誉为“有清元儒、东洲先觉”的学者;梁启超通史学、佛学;张
尔田是史学家;王国维是兼通西方哲学、殷商古史、甲骨文,开创现代治学新风气、新
道路的大师。这些是最著名的,即使如厉鹗,也是辽史专家,王鹏运、朱祖谋也是词籍
版本专家,郑文焯是词律研究专家。
  
  清人惩明代文人空疏不学之弊,昌明实学,迈超唐、宋。陈衍论晚清诗,有“学人
之诗与诗人之诗合”的说法,一代词苑,也可以说是学人之词与词人之词合。回头来看
宋词,情况便不是这样。周敦颐、二程、张载、陆九渊不写词,朱熹词仅存十三首,叶
适不过一首,比较清词苑学人云集的盛况,宋词莫逮于清词!
  
  清词能高于宋词者,重要的一点还在于清词流派的众多,词学理论丰厚。而且清词
较之于宋词,能变而益上,在于有丰富的词学理论,给词人启迪。浙派论“醇雅”,常
州派论“意内言外”,论“比兴”,论“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以及刘熙载论流
变,况周颐论词境词心,王国维论境界,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论理想与写实等等,
都深入奥姿,发前人所未发。其它,还有大量的清人词话,其中蕴有宝贵的理论矿藏,
也是有很多精辟之论。较之宋人李清照“词别是一家”说之断简,张炎《词源》之论乐
律和作品赏鉴者,其精粗广狭的程度,大不相同。
  
  清词流派众多,其中已经约定俗成,有开派的宗师,有共同的审美倾向,有一定理
论纲领,有丰硕的创作成果的,可以列举如下:
  
  一、云间派:这派的领袖是几社的倡导人陈子龙、李雯、宋征舆以及陈子龙弟子夏
完淳。标举的宗旨是以南唐、北宋为法。此派形成于明末崇侦年代,活动延及清顺治朝
,余辉远蔼及康熙年代。
  
  二、阳羡派:这派的领袖是宜兴陈维崧,形成于顺治中期,极盛于康熙二十年,余
波及于康熙后期。万树、蒋景祁、陈维岳等部属此派。主要倾向在学习辛弃疾、蒋捷,
并能融会南北宋词家的长处。多感叹沧桑、关心民生的作品,兼“跋扈”、清扬”两种
特色,而以前者为主。
  
  三、浙派:此派分前后两期。前期领袖是朱彝尊,宗尚南宋,以姜蘷、张炎为师法
,标举“清空”风格与“醇雅”宗旨,对明词的颓靡风气有廓清的作用。此派作者有李
良年、李符等人。后期的领袖是厉鹗,其创作活动,后于朱氏约二三十年,时己在雍正
朝及乾隆前期,文字狱繁兴,士大夫处于窒息的情况下,故在厉鹗词中,已听不到朱氏
词中微弱的时代现实感,而大量的出现了写景咏物之作,佳者似乎不食人间烟火。后来
继厉氏而起执浙派词坛牛耳的是吴锡麟,其活动年代已在乾隆后半期和嘉庆时期。以后
姚蘷、黄蘷清,下迄晚清李慈铭、王诒寿等,法乳未曾断绝。
  
  阳羡、浙西两派,对树旗帜,影响所及,不仅嘉庆以前为陈、朱二家牢笼者十居八
九。(谭献《箧中词》语),下迄清末民国,还有冒广生为其尾声。
  
  四、常州派:这派始于嘉庆二年常州张惠言、张琦兄弟编选《词选》。它的宗旨,
一是揭经学家所谓“意内言外谓之词”(《说文》:“词,意内而言外也。”)的说法
,强调词主要有“意”;二是重视比兴寄托,认为“《诗》之比兴,变风之义,骚人之
歌”是作词的典范。这是常州派所谓“尊词体”,是为了纠正浙派“清空”词风的缺点
而发,传这派衣钵的,有张惠言的外甥董上锡。中坚人物为周济,他提出了一套词的创
作理论:“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
  
  五、疆村派,这派的中心领袖是朱祖谋,影响从清末直至民国二十年以至朱的身后
,这派的领导人物和成员,朱氏外包括王鹏运、郑文焯、况周颐、张尔田、陈锐等,他
们并不是湖州人,王鹏运、况周颐是临桂人,早期同官京师,切磋词学,时人有“临桂
派”之称。但王、况词风并不相近,二人说不上派。朱氏之所以成为派的中心领袖,一
则他先在京师时与王鹏运共同探讨词学,趋向基本一致,再则朱氏晚年居苏州,郑、张
、陈诸人都聚集于吴下,形成风气。朱氏继王鹏运精刻四印斋善本词籍之后,校辑刊行
《疆村丛书》总别集合一百七十九种,还辑“溯州词征”、“国朝湖州词征”、和“沧
海遗音集”等扩大影响。因此,许多词家,围绕在朱氏周围,成了“疆村派”的群体,
陈曾寿、夏敬观也是声气相应求,况氏在词学理论上更有建树,提倡“重、拙、大”,
与朱氏词作相契合。朱氏门弟子众多,宣传标榜,其声势超过常州派。
  
  还要进一步说明的,清代杰出词人,并非限于此五大派。清代的杰出词人屈大均、
王夫之、曹贞吉、顾贞观、满族词人纳兰性德,清中期项鸿祚、周之琦。蒋春霖、龚自
珍以迄晚清的张景祁、文廷式、王国维、黄人、金天羽,都没有派。不以词家出现的郑
蘷,以及女词人徐灿、吴藻、顾春、秋谨、吕碧城。都不属于何派。但五大派却在纵深
与横贯方面,使清词呈现了众流归海的大观。
  
  回头来看宋词,所谓“豪放”、“婉约”,不过词论家区别风格特征之名,在宋代
并不称派,二晏不是派,苏、辛不是派,姜、张不是派,二窗不是派,不象宋代诗家明
白标出“江西诗派”“续派”之名,列为宗派图,刊为宗派集。由此可见宋词在词学流
派,词学理论方面是望尘莫及清词的!
  
  复次,词人总数量之多,宋也非清敌。《全宋词》收作者仅一千三百余人,清词仅
以《全清词钞》初选作者计,已达四千余家,这还不过是选录而已,比宋已多出三倍。
将来《全清词》问世,则其数无疑要多得多。
  
  综上所述,可知词至于清,生命力还旺盛,光芒还是万丈,并不象“一代有一代文
学论者”断言宋词莫之能继。《庄子。养生主》说:“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
也。”火传之得以绵延无尽,由于生命力的存在。生命力在,便能发展。文学作品生命
之火所以不至于熄灭,其本身的关键在于变。“穷则变,变则通。”就词来说,宋代,
比如人的少壮期,生命力正当旺盛,但也未必没有疾病。清代,比如人已在中年以后日
趋于老。老当益壮,原因在于生命之火未到衰竭,光焰还是万丈。这是善变的效果。
  
  清词,超越元明,上继两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二百六十余年间,伴随着清王朝
的兴盛衰亡,词坛上呈现了万紫千红、争奇斗妍的新貌。从提倡气节的遗民词人奏起序
曲,到号召推翻帝制的民主主义革命词人降下帷幕,其间重大政事如前期南明抗清、三
藩兵事、科场大案直至近代鸦片战争、中法战役、甲午之战、戊戌变法、八国入侵。辛
亥革命等等,无不成为词人们从正面、侧面、大的、小的进行歌咏的题材,表现了作者
对国事的正确认识与褒贬,凝聚了作者的血泪。清词的优秀篇章,植根于社会现实生活
的土壤,其思想内容的进步性和艺术技巧的独创性,都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远胜过宋
词!由此可见,清词不光是中兴,而且已经有超越宋词之气象,这个是我的观点!
  
  
  毛天哲(海天一色)写于归园
   2000年8月28日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42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