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etry 版 (精华区)

◎ 自由的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
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消万古愁。
----(唐)李白<<将进酒>>
读李白由衷畅快,他的旷达不拘,灵动飞扬,仿佛横空出世, 在我看来是自由激荡创造精神
的发轫。我想象中的李白怀揣一把短剑在江湖上漂。论语言的直觉美和诗性快感,中国古
代的诗人无人能出其左右。六年前我替<<诗人喜爱的诗>>一书撰文时就说过:“我最初和
最终蒙受的神恩来自中国历代大师。其中我最喜爱的诗人是李白。”
李白爱酒,“斗酒诗百篇”虽是一个传说,但说他是中国第一个把酒和诗的关系变成了一
种写作哲学的诗人,大概不为过。为人为文,喝酒和作诗,都是李白自由心性的显现:他
醉卧长安街市,天子呼来不上船;他把“长流夜郎”当作逍遥游,沿途翻飞“太白遗风”
酒幡;他泛舟湖上,酒后跳进水里捞月亮被淹死;他为杨贵妃写下"云想衣裳花想容"的诗
句,不忧虑有讨好皇帝的嫌疑身后遭谴责;所结识的乡野友人汪伦设宴款待他,他在桃花
潭畔赠诗酬谢,不担心受赠者卑微无名诗被湮灭;黄鹤楼崔颢题诗在上头,他读罢自叹弗
如,弃笔而去,不害怕辱没自己大诗人的名声;就连他自以为是个匡扶正义的侠士,稀里糊
涂跑到叛军里当幕僚,人们也懒得追究,因为在道貌岸然的士大夫群里,李白的灵性太清亮
了,哪怕他再狼狈不堪,也遮不住通体透明的光芒。
天真率性的李白在那个时代是一个十足的异类。要知道,中国古典诗歌多是讲究推敲一
路的,所谓“两句三年得”,“拈断数根须”。大多数人写诗都端着架子,太看重自己的诗
人身份,尚未落笔便以为字字珠玑,句句绝唱,不敢有半点大意,结果,太过独具匠心反而
泄漏了匠气。惟有李白活得自由,写作状态也松弛自在,心无旁鹜,不像其他人那样,老
想着如何用诗的“微言”承担诗之外的“大义”,他把自己举重若轻的自信和精彩更多
地体现在语言中:“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
成雪”。前一句将空间层层放大,后一句把时间紧紧压缩,这绝妙的奇句绝非轻易就能想
出来的,我至今读来仍能感到作者的激动狂喜,然而,诗人仿佛受了自由之神的牵引,偏
偏以轻松随意的“君不见”起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似乎一开口便吟出来,如同
飞流直下一般自然。李白的自如无羁还体现在他的写作敢于遵循生命和身体的指引,他从
来就不惧怕世俗生活:“烹羊宰牛且为乐”,“但愿长醉不愿醒”,那种似乎与生俱来的
狂欢和游戏的酒神精神,可谓把感官释放到了极至,他既不把儒家“立言立德”奉为圭臬
,也不想强装出表情深沉酸腐的名士风度,完全以真示人,这个"真",就是李白的身体,
是生命实实在在活动的场所。我们今天读李白那些奔放的诗歌,之所以会常常想起李白
这个同样奔放自由的人,其中是有联接通道的,这个通道就是李白的身体——他肉身的
身体虽去,但他作为一个人活生生的气味却留在了自己的诗歌中;他的写作不是苍白空
洞的,而是将他自己彻底参与进来的语言活动。时间永在不动声色地流逝,却冲刷不掉自
由滚动的石头,当我们一次次逼近诗歌,便会想起将自己再度置身写作现场的诗人李白。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45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