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et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sdf (变量), 信区: Poem_ci
标 题: 从弹钢琴说到诗的创作
发信站: 紫 丁 香 (Thu Jun 11 19:14:56 1998), 转信
从弹钢琴说到诗的创作 (自《诗刊》 97’12)
沈 仁 康
同一架钢琴,音色,音准,音质是固定的,不同的表演家去弹奏,可以生
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来。钢琴难弹,表演家不仅是有熟练的指法,对音乐作品的
理解水平,还要有自身的音乐素质,音乐修养,对生活的理解等等的综合的素
质。文艺门类有各自的,严格的规则,要求,特点。如果降低了甚至取消了这
些规则,要求,特点,也就取消了这个门类。如果一个人没有钢琴要求的素质,
在钢琴上乱弹一气,美其名曰“突破”“创新”“某某主义”,结果是可想而
知的。
诗歌同样如此。它要求诗人有诗内功夫,懂得精炼语言,懂得节奏感,音
乐性,懂得概括,提炼生活现象等;也要有诗外功夫,要有一定的观察理解生
活的能力,要有诗的气质,要有一定的生活积累等等。过去说,人人可以当诗
人,这实在只能取消诗人和诗。任何一个行当,都不可能是人人都能担当的。
即使人人都会做吃的,也不等于人人是厨师。复杂的,高智商的诗歌创作,更
不可能人人都能做得。我是主张诗歌要有比较严格的规则,要求,特点的。不
如此,诗人太好当,诗歌太好写,还有什么特点可言!
当前诗歌不景气,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诗已非诗,没有存在的价值。诗为
什么失去了自己的特征,失去了存在价值的“诗意”?因为太泛滥了,诗创作
成了人人都可以来一下的,信笔乱来皆是“诗”的姿态。
在世俗化的进程中,诗人失去了时代“代言人”,灵魂的“塑造者”的
桂冠,诗歌也走下了庄严而崇高的的殿堂。但是,作为人民的“朋友”“知
音”,仍要对诗人,诗,有严格的素质要求的。正如对一位钢琴家要求一样。
有些“诗人”不具备这些素质,就轻易否定这些素质,这只是他自身的需要。
诗人应该有一个真善美的灵魂吧!但有不少对某诗人杀人,宣传地比真
善美诗人更起劲。报纸上报道,某诗人因犯罪而被枪决了,灵魂如此污浊,
能是“诗人”吗?鱼龙混杂到如此程度,有时,“诗人”成了普通百姓讽喻
的代名词了。等而次之,公然叫嚣“我要在强奸你一次”的流氓声音有之,
公开挑逗“快来和我同居”的娼妓声音有之;……诗人,首先把自己的灵魂
打扫干净。还诗歌一个净结的形象。
诗人应有丰富的文化素质,对古今中外的诗,诗论有大致的了解,了解
诗歌是怎样一步一步发展下来的,了解什么叫“诗意”?“诗意”是诗的骨
髓,没有“诗意”就不是诗。“诗意”的发现,表达,提炼是诗人的最重要
的才能。“诗才”就是发现和表达“诗意”的才能,它是区别诗与非诗,伪
诗的根本。什么叫“诗意”?过去,何其芳等老一辈诗人,挖空心思想给它
下个定义,都未能成功。它成了一个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的一个东西了。没
有它,只能是分行的,平庸的,凌乱的,味同嚼蜡的文字。有了它,才能给
人以美感,享受,智慧,洞察人生的启示,欣赏世界的灵气,才能给人以热
力,激情,纯正……“诗意”应当与真善美的灵魂相连,与对生活的深刻认
识相连,与飞动的想象,独创的意念形象相连,与智慧的巧思,细腻或澎湃
的激情,惊人的创意,,优美的语言相连……每一首成功的诗,从中都可体
会到上述的某些内容。“诗意”就是诗的含金量。“诗意”的浓度决定了诗
的好坏优劣。“诗意”这东西,虽然说不出它的确切含义,但谁也会感到它
的存在和浓淡,即使是一位老妪,也是如此。只在乱七八糟的内容上折腾,
只在逻辑混乱,语无伦次,分行古怪上打主意,都是白费劲。音乐中有韵味,
绘画中有画意,诗歌中有诗情,都是艺术家才能,素质,灵巧,创造力的表
征。这是掺不了一点假的。人人当诗人——完全是不可能的胡说。真正的大
诗人,中国诗史上多少年才产生一个?外国也不例外。
曾有一段时期,忽地冒出许多“主义”,不见作品只见“宣言”,最后
如退潮般散了。到头来弄坏了诗的声誉和形象。有些人据此,大嚷中国诗歌
如何壮阔地向前发展了,这不过是一厢情愿的说法。我们不看那么多“宣言”
,只看退潮后遗留在海滩上的诗贝壳中,含有多少“诗意”。没有“诗意”
的东西没有可读性,也没有生命力。
有些诗不但没有“诗意”,就语言来说,也是一堆芜杂的垃圾,掌握精
炼,优美,有特色,有韵律美的语言,这也是诗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条件。
掌握了诗化了的语言,语言的诗化,也是诗人才能的表征。语言之于诗,比
语言之于散文小说更为重要。诗(抒情诗)不写故事情节人物,没有很长的
篇幅用来慢慢叙述,象小说或散文那样。诗歌的手段只有语言,诗意,纯情
。如果削弱乃至取消它的基本特征或手段,你再说什么“改造”“创新”也
好,它已不存在了。新的“诗”只能是别的一种什么东西了。
新诗发展已近80年了。诗歌白话化先天不足,新诗的先行者说旧体诗束
缚太多,完全抛弃了它。旧体诗的用典是很讨厌的,平仄也太过拘泥,但它
的音乐性,节奏感,炼意,炼句,不能说完全不好,不宜一概抛弃。不宜在
提倡新诗时,把顺口,押韵,语言的提炼一脚踢开,造成先天不足。因此,
毛泽东说,给二百大洋,他也不看新诗。其实,旧体诗中早有了明白如话,
且有诗情画意和语言美的诗的存在。“床前明月光”“两个黄鹂鸣翠柳”“
慈母手中线”“小荷才露尖尖角”等,都是。胡适最早的白话诗《努力歌》
:“努力,努力,努力往上跑。我头也不回,汗也不擦,我拼命地爬上山去
。半山了,努力努力往上跑。上面已没有路,我手攀着石上的小树,一步一
步地爬上山去。向前跑,向前跑,向前跑,努力努力努力往上跑。”完全是
无味的流水帐,新手拈来的白开水。以它为标准,倒的确人人当得诗人,写
得诗歌。新诗最初是沿着这条不成熟的路子走的。后经几代人努力,进80年
来成绩尚不理想。新诗至少经过三次格律上的探讨:一次是30年代闻一多,
戴望舒等人的新格律化,林庚也提出了九言诗的主张;二次是解放区的民歌
式的格律化,《王贵与李香香》《漳河水》以及后来的《白兰花》《百鸟衣
》等都是;三次是60年代郭小川,贺敬之对新格律的的创新。以上的探讨,
都出现了一些好作品,在新诗发展史上有里程碑的意义。没有规矩,不成方
圆。有严格的特色,有相当的难度,才能有较好的作品。信手而来,水平降
到“人人都会”的程度,那还有什么文学创作可言?
可是,仅这些特点,在世俗化的狂涛之下也被认为要“创新”,要去束
缚,而一起抹去。随之而起的是逻辑混乱,意念分裂,分行古怪,不知所云
的语言,怎么别扭,怎么不合语法,怎么不合常人习惯,就怎么写。“诗意
”当然没有,语言的精炼优秀也没有,更谈不上音乐性,节奏感。诗,完全
没有自己的特点,规律,甚至比市井语言更不如的语言垃圾,那里还是真正
的诗?这样的诗能不为读者所扬弃吗?
我认为,新诗如要发展,还是要继续新格律的探索与实践。新诗史上已
有几次经历了,并且获得了成就。而且又经过近来多年的正反比较,有了更
明晰的认识了。希望应寄予新的一轮的创造。
有的人以反图解政治为由,进一步地反对理念入诗。其实文艺作品不可能
不表现某种思想,某种理念。一幅小品画,几只游动的虾,也是在表现生机勃
勃的理念。“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没有理念吗?“山重水复疑
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没有理念吗?宋代的诗,有说理的倾向,一直为后世
诟病。其实,恰到好处的说理,形象化的理年,正是诗歌所要追求的东西。现
代人,不可能再有无理性的生活了。反对理念入诗,就只能是一堆杂乱的,脱
离生活的,梦呓般的,无理性的,无思维的拼凑了。过去诗话词话中,有景语
,情语之说,景与情在诗歌中也是无法分开的。难道诗歌中只能堆砌写景的或
者胡言乱语的东西?不少人爱说“躁动”,“躁动”也不是无原因的,无内容
的,动物性的。用诗来说理,好比用韵文来教化,当然不好。但是,不能一概
反对,《马赛曲》《国际歌》《国歌》都有说理的成分在。在现代社会,在有
斗争的地方,在激情喷涌的时候,不可能抹去说理,说理的机会,现代比古代
机会不知要多多少倍。问题是要诗化地说理,诗化地以理念入诗。要写得有诗
的特点,要有诗意。诗化了的人生哲理,恰恰是人们最欢迎,最热衷,最入心
的一种内容。“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就是一例。奇怪的是,“我要
再强奸一次”之类倒不是说理?这不是赤裸裸的,弯都不转的小丑暴虐吗?
有人一开口,就说诗歌要个性化。诗与歌,在目前还有些差别,歌中还有许多
受到欢迎的,如《父老乡亲》《长城长》……诗是要个性化,不是个性化的诗不是
好诗。可是艺术个性与某个人的个性,要加以分别。某个人的个性,若是走私者,
贩毒犯,杀人狂,出卖灵魂者,贪赃枉法者……,也都能以其思想,感情,灵魂入
诗?我们要的是艺术个性。艺术只有通过个别的形象,它才能引起人们的审美感受
。古代文艺评论家强调类型化,现代则强调个性化。艺术个性就是创作个性。艺术
个性化在诗歌中更为突出,更为重要,它表现为诗人与众不同的独特性。它是指诗
人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的理解,看法,感受,诗人独特的气质,风格,兴味,用
独有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来。诗歌创作最具个体性质,个体审美性质,独特的创造力
。艺术的根本特征是通过个别,更高,更好地反映生活,从而更有感染力,更有完
整性。所谓艺术个性,就是最能表现事物特征,生活内在的艺术家特有的个性的形
象。它对生活有概括功能,深化功能,提高功能,也就是“以一当十”。舍弃了这
些,只会走向“恶劣的个性化”,这是艺术创作所不取的。目前我们要防止“恶劣
的个性化”,防止用某个人的个性等同于艺术个性。
历史在发展,诗歌在发展,我们不能用现成的框框,去框它的发展;但也不要
扬弃和人民、和土地、和传统的联系。
艺术创作毕竟是极端丰富、极端多样化、极端具有创造力的,所以我以上讲的
也仅属一空之见。
期待着诗歌的真正的再度辉煌。
我国毕竟是一个诗国!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quark.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60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