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et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ab (呵!), 信区: Poem_ci
标  题: 添情入趣的题画诗
发信站: 紫 丁 香 (Thu Sep  3 19:53:26 1998), 转信

◇李盛仙◇
    画上题诗,是我国绘画艺术特有的一种民族风格。古
代画家凡“善画者多工书而能诗”,这是我国画史上的一
个特殊的现象。自唐代起,文人骚客便已兴起为画题诗之
风。但真正把诗题在画上,使诗、书、画浑成一体,诗情
画意相得益彰的,却是宋代以后的事。
    宋朝以后,尤其是元朝以来,题画之风大盛。甚至达
到每画必题的地步。题画诗得之不易,欲精而更不易。它
不是简单地用文字描摹画中意,而贵在诗传画外意。
    有些好作品,一经款题,如画龙点睛,柳暗花明,成
为千古绝唱。如明代唐寅的《画竹诗》:“一林寒竹护山
家,秋夜来听雨似麻。嘈杂欲疑蚕上叶,萧疏更比蟹爬沙。
”此诗以生动的比喻,将画面雨竹的形象,扩大到对竹林
萧萧声的感受,有力地丰富了自己的作品的意境,使读者
恍同身受。明人徐渭作《墨葡萄》,单从画面看,几串葡
萄无情可言,但一经题诗,境界大变:“半生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人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这哪里是写葡萄,分明是写自己落魄的遭遇和对现实的愤
懑。这种艺术的构思和效果,如果不是借助诗和诗的想象、
比兴,是很难完成物我与情景交融的。清代画家郑板桥有
一幅送给他女儿的《兰竹图》,画上题诗:“官罢囊空两
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最惭昊隐奁钱薄,赠尔春风几笔
兰。”昊隐就是郑板桥的女儿,当时正待出嫁,板桥弃官
归乡后,以卖画为生,家贫如洗。题画诗的头两句,点出
无力置嫁妆的原因,后两句侧写自己对女儿歉意,倾吐胸
内一片真情,读来催人泪下,感人至深。全诗境界高尚,
由此使人可见画家高尚的人品。
    齐白石老人的《不倒翁》诗:“乌纱白扇俨然官,不
倒原来泥半团。将汝忽然来打破,通体何处有心肝? ”这
首诗既形象地描述了玩具不倒翁的形状特点,又辛辣地讽
刺了贪官污吏的丑态本质,语意双关,振聋发聩,不失为
神来妙笔。
    赏画品诗,能使人赏心悦目,陶冶性情,咀嚼品味,
感到如丝竹谐奏,有余音绕梁之妙,风韵高雅,令人赞赏
不已。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gaea.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0.25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