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et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zx (化石), 信区: Poem_ci
标  题: 海子、骆一禾作品全集编后
发信站: 紫 丁 香 (Fri Jan 29 10:41:32 1999), 转信

编后

    凭着做人的良知和对艺术的真诚之心,经过半年多的收
集、精选和投资印刷,这本书终于呈献在读者面前。我想,
当您读完这本书后,一定会为中国诗坛曾有过海子、骆一禾
这样两位诗人感到自豪和骄傲,也一定会为他们的英年早逝
深表痛惜。是的,他们杰出的、天才般的才华将在中国当代
诗歌史上留下独特的光芒,因而,你便能理解我们为何毅然
放弃个人出诗集的良机、不惜代价地、及时有效地推出此书
的目的所在。
    你很难想像这本书从收集到推出,我们所遇到的种种困
难,以及只到直到这本书出版后,编者仍为之所承担着万元以上
的经济压力,然而,我们能说些什么呢?我们只想说:“这
是值得的。”同时,我们感到欣慰,为 能最终推出这本书、为
能向广大爱诗者提供一本艺术的真品感到莫大的欣慰。倘若
海子、骆一禾九泉下有知,也一定会感到有幸的。他们怎
会想到,有两位活着的、素不相识的青年诗人会在他们死后
来冒经济风险为之出书呢?应当说是诗的魔力所致,是纯真
的诗歌沟通了我们,诗是能够跨越种种界限、障碍和隔阂
的,何况,海子、骆一禾是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面对他们
留下的大量艺术作品,面对他们奋斗和献身,我们不去为
之出书,为之保存大诗,那么,请活着的诗人扪心自问一
下:诗人何为?!
    当然,探索和写作是我们这一代诗人的重任,但保存和流
传大诗不也理应是我们不可推委的责任吗?如果说《当代青
年诗人自荐代表作选》和《最新诗歌对话》是对当代诗坛
的宏观把握,那么,本书不正是对诗人个体生命的必要展示
吗?
    自新诗潮以来,中国现代诗才真正走上了正统,才有了
走向世界的契机和可能,一代又一代的诗人正不惜为之求索
着,然而,纵观一下目前的诗界,那些三、四流的所谓诗
人,正凭借着他们的非艺术手段,或借名人之名、题字作序,
或仗权得利,拉赞助出个人诗集、甚至借自己得天独厚的传
播媒介掀起一场个人的某某某诗热。然而,那些真正的艺术却
难以得到承认和传播。不少杰出的、优秀的青年诗人至今难
以出诗集、且仍遭受冷遇。想想海子、骆一禾吧,他们生前
不也是受着强大的世俗力量的冷漠和敌视吗?他们的死难道
不也有此各中的因素吗?在海子、骆一禾面前,那些伪诗人们
难道不觉得相形失色吗?!应该清醒了,我们这代人应该走
向自觉状态,去努力用自己的纯粹的艺术摒弃非艺术的东
西,让真正的艺术得到公正的地位和应有的承认。
    朋友,您愿意为本书的传播做点微薄的工作吗?如果
您以为这是一本艺术精品的话,我想您会尽这份努力的。您
会以一个活着的、有艺术良心的人去为两位亡灵--海子、
骆一禾尽一份努力的!我们期待着,并希望您关注和支持我
和韩东正在编辑的《中国新诗歌大全》一书。
    海子、骆一禾死后,《诗歌报》《十月》《上海文学》
《花城》《世界文学》《草原》《人民文学》《文学评论》
《作家》等报刊都为介绍他们的作品做了大量的工作,《倾向》
《对话》《栖》等同仁刊物也尽力为之做了介绍,更多
的诗歌同仁为两位诗人出诗集、尽心尽力,各自贡献了最大
的热忱,这也给我们以百倍信心。在编辑和出版过程中曾得
到王燕生、唐晓波、王家新、蒋维扬、裴泽仁、张子清、刘春福、
程平源、杨克、陈鸣华、洪烛、周翔、章平、戴玉龙、马宝
山、陆根生、陈培元等学者、作家、诗人、画家及其死者的
家属和亲朋挚友的大力支持。
    最好,我们希望有关部门和海子、骆一禾的亲属及生前
的亲朋好友能竭尽全力,早日出版《海子作品全集》和《骆
一禾作品全集》,为此,我们将继续为之尽心尽责、全力配
合,渴望得到广大诗歌同仁的理解和支持。
    愿海子、骆一禾勇敢和圣洁的灵魂安息!
                                    编者
                 1991。6。29夜笔于杭州工人大厦806房间

--
  no one can save you, no hand can approach you
  your face has been ruined so long 
   bbs.hit.edu.cn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heart.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07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