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et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ache (卡车), 信区: Poem_ci
标  题: 《唐诗宋词里的情----侠骨柔肠两相谐》
发信站: 紫 丁 香 (Sat Jun  5 07:51:54 1999), 转信


  第二回、侠骨柔肠两相谐

    前面我们说过,美有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这两种美固然有所偏重,
但是又互相渗透,而形成了一种刚柔并济之美。

    情也是一样,固然有豪情柔情之分,但是两情往往和二为一,融为一
体,所谓“侠骨柔肠两相偕”是也。一个是慷慨的剑气,一个是幽婉的
箫心;诗人和词人们多的却是剑气箫心合一,侠骨柔肠并重。《射雕英雄
传》里,黄药师的桃花岛上有一幅对联:“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按
玉箫。”桃花对碧海,剑气对箫心,便是学文习武之人,所追求的最高境
界,能够有刚有柔,刚柔并济,侠骨和柔肠两相谐。其实也不仅是那些
吟诗作赋的文人们有着侠骨和柔肠,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豪放的一面和婉
约的另一面。一个看似马虎大意、不知小节的男孩子,其实他的内心里
可能有着极其细腻和温柔的一面,只是你没有走近他,没有发现他的好
处而已。一个男孩子,就算是他豪情万丈,胸襟似海,他也一定喜欢那
种柔情似水的温柔。女孩子我不了解,不敢妄加评论;不过我知道,女
孩子的最高理想应该是赵四小姐——爱英雄,也被英雄所爱,这是她们柔
情的一面;她们也有刚强的一面,轻易最好不要惹恼她们,女人要是和
你较上了劲儿,你的下场一定会很惨的,因为女人要是刚强起来,她的
父亲也管不了她。这说到哪儿去了,咱们书归正传。下面我们就几个中
国历史上有影响的诗人,看一看他们究竟是怎样的一番“侠骨柔肠两相
谐”!

    中国的十大古典名曲里有一首叫做《阳关三叠》,歌词是王维的《送
元二使关西》:“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由于歌曲的最后,“西出阳关”反复咏唱三遍,所以
此曲被称为《阳关三叠》。全诗毫无“天下谁人不识君”的那份豪迈与洒
脱,只是一种对友人的眷恋和担忧之情,不可谓不婉约。就是这样的一
个诗人,可是他还写出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样雄浑悲壮的
大漠奇观和“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这样慷慨纵横的英雄
豪情。没有剑胆,他是不会写出这么阳刚的诗句的;没有琴心,他也不
会写出“西出阳关无故人”那样让人柔肠百转的柔情来。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情和理都曾在文学中占有过主导地位。最初,
人们强调的是“诗言志”,强调文学要“发乎情,而止乎礼仪”,文人们
不敢越雷池一步。所以很多原本抒发真情的诗篇也都被冠之以“托之男
女,义实关乎君臣朋友”的高帽,就像文革时候有思想有境界的革命者,
喜欢上纲上线,其实不过是迂腐不堪的陈词滥调。李白的很多诗就被这
样曲解了。他的《长相思》:“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
思,催心肝。”就被理解成,以美人比喻君王,抒发自己不得志的痛苦。
如果此诗还勉强可以如此说的话,那么他的《怨情》:“美人卷珠帘,深
坐颦娥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还有《长干行》:“妾发初覆额,
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东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闲猜。”,
倘若还依然当作是政治诗的话,恐怕就过于牵强附会了。李白虽然性格
豪迈,放浪不羁,但是他也总不会洒脱到看破红尘的境界吧。“举头望明
月”之时,却又忍不住“低头思故乡”,也是李白一怀柔肠的真实写照。
李白还写过很多著名的送别诗,比如说“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
扬州。孤帆远景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还有“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浮云游子
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写的都是情真意切,感
人至深,李太白的重情重义跃然纸上。同时,他也有很多像“长风破浪
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仰天大笑
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这
样让人倍感侠骨嶙峋,笑傲江湖的豪情之作。堪称“侠骨柔肠两相谐”
的,李太白应是古今第一人。

    在重理的时代,人们也不敢把自己的感情过多的借助于诗歌来抒发。
而随着社会的开化和发展,情在诗中的作用和地位,逐渐提高。人们对
诗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不仅是文以载道的说教作用,对于诗这一独特
的文学体裁,人们逐渐更多的用以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来。尤其在宋词
阶段,叙事的词,变的很少,大多的词都是写情的。那些大文学家,大
英雄的儿女之态,也在词中,有了很大程度的暴露。

    开创一代豪放词风的苏东坡,诗词文都堪称大家。虽然他一生仕途较
为坎坷,但是他胸怀宽广,性格洒脱,是个拿的起,放的下的大英雄。
就是这样的一个文坛领袖,写出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样“曲终,让人觉天风海雨逼人”的大文
豪,却也有着和平常人一样的温柔情怀。苏轼十九岁的时候,娶了十六
岁的王弗。王弗温柔贤惠,夫妻恩爱情深。可惜恩爱夫妻不到头,王弗
二十七岁的时候就得病死了。他的父亲对他说,你的妻子跟着你不容易,
你不能把她忘了。后来,十年以后,苏东坡来到了密州,正月二十,他
梦见了他的死去的妻子王弗,醒来之后,写了一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江
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
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我每
次读这首词的时候,都有一种想哭的感觉。我觉得宋词几万首,这曲《江
城子》是最让人感动的一篇。作者抒胸臆,诉悲苦,真挚纯情,感人肺
腑。那些“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安慰人的话,此时此刻全没
有了用处。这份亡妻丧偶的悲痛是怎样也难以按捺的住的。金庸在他的
《神雕侠侣》里引用了这首词。其中,杨过在小龙女落入悬崖底下,空
等了她十六年的时候,禁不住想起了这首词。感叹自己连苏东坡都不如,
苏轼有一个心上人的地址。可是自己连小龙女在哪里都不知道。怀念起
和小龙女相聚的日子,悲从中来,不胜感慨。正是“欢乐趣,离别苦,
就中更有痴儿女。”再回过头来说苏轼。从这首深情如水的悼亡词里,您
或许可以看出尽管苏轼才高八斗,名满天下,他依然有他的温柔的一面。
侠骨柔肠两相谐,苏东坡仅凭这曲“十年生死两茫茫”和“大江东去”
就足够了。词,不仅是苏轼,对任何词人来说都一样,需要有情,情至
则词亦至。不论是豪放恣肆之情,还是缠绵深切之情。

    图书馆里有这么一本书《梅祭》,梅祭就是梅花的祭奠。写的是南宋
爱国诗人陆游的一生,其实取名《陆游传》,也可以和书里的内容吻合。
但是,取名“梅祭”却更有深层的含义。陆游一生坚持抗金主战,在朝
廷却屡遭陷害排挤。但是壮志难酬的愤慨没有减少半点陆游“气吞残虏”
的雄心大志,至死他依然是斗志昂扬,爱国激情荡人心肠,正如他的绝
笔诗写的“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生平以梅花自喻,用梅花表达自己高
洁正直的气节,宁死也不与投降派同流合污。他的《卜算子-咏梅》一
词便是托物言志之作:“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
有香如故。”陆游像岳飞、辛弃疾这些人一样,朝朝暮暮渴望的是收复失
地,还我河山。可是他在《梅祭》一书里,却有这么一段自白:“此身为
父母所生,社稷所用,岂可为一时儿女情长,而坠我青云之志。”他为什
么会说出这么一番话来呢?是这样的一个爱情悲剧:陆游最初娶的是表
妹唐婉,夫妻感情很好;可是陆游的母亲不喜欢唐婉,所以逼着陆游休
了自己的爱妻。陆游为人至孝,迫于母命难违,不得已只好和唐婉分开。
本来陆游想就此了断一生,后来听从朋友劝说才打消了自杀的念头,决
定报效祖国,放下个人的感情。就是这样一位纵横天下,谈笑沙场的爱
国英雄,虽然以“莫要儿女情长,英雄气短”自慰,但是他也终究难以
逃出儿女的情网恢恢。后来,陆游另娶,唐婉另嫁,两个人再无续缘的
可能了。但是,陆游和唐婉的心里却始终没有忘记对方,两个人其实还
是爱着的。有一次,陆游春游沈园,想起当年和唐婉一起在这里的情景,
心中不胜感慨和惆怅。这时候,又偏偏遇见了也来游沈园的唐婉,而陪
伴唐婉的不是他陆游,却是另外一个男人。陆游悲不能胜,心痛至极,
等不见了昔日的爱妻,挥笔写下了一首《钗头凤》:“红酥手,黄腾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
难托。莫,莫,莫!”全词通过对别后重逢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前妻深
沉而真挚,怅惘而凄苦的爱。词风缠绵悱恻,充满了深情,前人称此词
“无一语不天成”,评价是中肯的。如果你不知道陆游的这段爱情经历,
你会想到那个“铁马冰河入梦来”的陆放翁会有这份温柔情怀吗?侠骨
柔肠,看似冰火不容的两种感情,其实,真正的大英雄,真男儿,都是
侠骨柔肠两相谐。

--
==============================================================================
                         豪饮千杯为伊醉,停杯两行清泪。红尘一时缘,一世心儿碎!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9.8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1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