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et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zx (化石), 信区: Poem_ci
标  题: 蹒跚中前行的新诗
发信站: 紫 丁 香 (Mon Sep 28 20:26:27 1998), 转信

                        蹒跚中前行的新诗

                                             98.9.28


      新诗的出现本身就是对古典诗歌的一次背叛。它摈弃了古诗
  所津津乐道、所孜孜以求的格律、对仗、平仄押韵等规定。这使
  得众多古诗的爱好者和拥护者无法再从新诗中品味到他们已经习
  惯了的诗句音律和节奏的美感。

      新诗抛开了古诗表层字句方面的束缚,获得了思想、情感和
  意境等方面表达的自由。然而,任何自由都是有代价的。当新诗
  的倡导者们在为这种争得的自由而欢呼的时候,他们未必意识到,
  对音律的放弃,意味着他们必须在其它方面做出加倍的补偿。今
  天,回头看看新诗鼻祖们的作品,会不难发现,他们并没有做到
  这一点,大量开山之作如白开水般浅露而无味。显然,遭受古诗
  爱戴者们的奚落是在所难免的了。要知道,许多优秀的古典诗人
  在古诗音律与节奏的框架下依然表达出了深刻的思想、动人的情
  感和优美的意境。

      新诗字句的口语化使得许多人以为,新诗的创作可以信马由
  缰,随口诌来。谁都可以攒两句,这种格局造成了白开水式无病
  呻吟作品的泛滥。正是由于这一点,自新诗的诞生之日起,对它
  的冷嘲热讽就从来也没有间断过。据说毛主席就从来不看新诗,
 “给我一百块大洋也不看”。

      新诗失去了表层音律与节奏的美感,而更关注人的心灵、情
  感方面的内容。它更多地反映着在现代社会中人的心灵与情感所
  承受的痛苦与重负。也许可以这样说,古诗更善于表现美,而新
  诗则更擅长表现美所遭受的摧残。众多新诗无法再像古诗那样可
  以令人一摇三叹、玩味不已;无法被裱成中堂字画,供跨入家门
  的客人们品评称赞;古人多借诗言志,而今天的新诗则更多表现
  了心灵面临的挤压与拷问。一首典型的新诗绝不应该出现在一个
  万众欢庆的朗诵会上。我无法想象,下面这首作品若被拿到春节
  文艺晚会去诵读,会是一种什么场景?


                        麦地中的一种情形

                                    傅天琳

                我们麦苗, 青青
                青青的一片女性感情

                镰刀闲了一冬又一春
                想试试口锋, 想尝尝
                我们的成熟

                它钻进麦地
                它亲吻四月, 拥抱五月
                它左右逢源, 游刃有余
                它快活极了
                毫无歉意
                我们齐刷刷倒下
                我们女性的血, 绿得发黑
                它正好蘸来写诗



--
※ 修改:.fzx 于 Sep 28 20:42:45 修改本文.[FROM: heart.hit.edu.cn]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heart.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88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