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et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ir (骗子), 信区: Poem_ci
标  题: 十九, 采风拾遗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Dec 17 13:08:45 1999), 转信

  
                             十九, 采风拾遗           
  
                                                    
  
  古时候有所谓采诗之官, 搜集了民间的歌谣去给皇上参考, 从而知道民间风俗的变化


, 政绩的得失。这种工作称之为采风, 用心实在是很好的。民间的诗歌创作, 特别是那些


不是为写诗而写的诗, 不是为发表而写的诗, 常常很能表现一个时期的风俗民情, 足以


供决定政策的人参考。

  
  现代社会通讯出版事业发达了, 资料讯息排山倒海而来, 但是真正能称得上"风"的东


西不多。我们每天看报纸、看电视, 常常看过就忘记了, 而有些道听途说, 马路墙头看


来的歌谣, 却会永远记得。
  
      
  
  三十年前, 我在武汉华中工学院的大字报上看到一首诗, 题为《火车厢之歌》, 诗不


长,看一遍就记住了:
  
      
  
   我是火车厢, 
  
   甚么都能装, 
  
   日行千里夜八百, 
  
   喀嚓, 喀嚓, 
  
   拖得汗水淌。
  
       
  
   管他白头黑头, 
  
   都是我的头。
  
   跟著头头跑, 
  
   永远落不了后。

  
       呜──   咔嚓, 
  
   头头转了弯, 
  
   管他是左是右, 
  
   反正我都跟著走。
  
        喀嚓, 喀嚓, 
  
   我又前进了。
  
      
  
  当时正盛行打倒一切, 怀疑一切的思潮, 诗歌讽刺奴隶主义。不知诗人是否想过: 如


果人人都做火车头, 火车不能装人装货, 就不是火车了。 
  
      
  
  在上海人民广场的民主墙上, 有过一首短诗, 也很耐人寻味:
  
      
  
   可以搔搔痒, 
  
   指甲要剪光。
  
       要是搔出血, 
  
   请你坐班房。
  
       
  
  讽刺共产党的民主, 言简意赅, 一针见血。
  
      
  
  还有一首诗, 我是听来的。作者原是一个小报编辑, 中国解放之后, 他失业了, 在街


头卖香烟花生米, 作诗自况道:
  
      
  
   年老犹生产, 
  
   沿街叫且喊。
  
   闹市容易卖, 
  
   警察又来赶。
  
       日已上三竿, 
  
   腹中犹未啖。
  
   行行且回家, 
  
   心灰意更懒。    
  
 
  
  一个晚景凄凉的老报人形像跃然纸上。卖香烟花生米本算不得生产, 解放初期, 提倡


生产劳动, 诗人以新名词入诗, 体现了时代特色。
  
      
  
      生产劳动, 诗人以新名词入诗, 体现了时代特色。
  
  
--
      
--
※ 转寄:.碧海青天 bbs.dlut.edu.cn.[FROM: bbs.ndc.neu.edu.]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dir.bbs@rose.dlut.ed]
※ 修改:.dir 于 Dec 17 13:54:00 修改本文.[FROM: lichengyu.hit.ed]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4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