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et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ir (骗子), 信区: Poem_ci
标 题: 三四, 海外奇书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Dec 17 14:15:46 1999), 转信
三四, 海外奇书
一九九二年, 伦敦的史学家赫丹女士(Innes Herdan}出了一本书: 《笔与剑》, 副标
题是:现代中国的文学和革命。书出版以后, 引起了港台一些学者的批评, 斥之为海外奇谈
。批评文章在我看来不大讲道理, 促使我设法去找原书一读。
我找到了《笔与剑》, 百余页薄薄的一本, 可以当作中国现代文学简史来读。我又知
道出书时作者已经是九九八十一岁的高龄。书很好读, 作者把 "五四" 以来中国的文学
和革命交织起来论述, 读来有一种"照花前后镜, 花面交相映" 的效果。全书直抒己见, 行
文乾净利落, 透露著历史学者的睿智和清醒, 其精当独到的见解, 让人时时掩卷深思。
作者说, 对于旧中国国民的愚昧, 鲁迅的愤怒和老舍的原谅态度标志著两人品格的不
同;作者批评巴金作品的局限和短视, 祗看见现在, 看不见将来; 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
的》写一个地下党员, 为了报答为掩护他献出生命的老工人而娶了老工人的女儿, 引起赫
丹女士发问: 甚么是姑娘的感情? 书中还批评民运人士政治上的幼稚和目标的模糊。
作者最招人非议的, 是她把被千万人斥之为不可思议的文化大革命写成是可思议的,
而且认认真真地思考、议论了一番。她认为文革的动乱和破坏都是事实, 但文革也有它
正面的意义; 而且, 毛泽东将来最让人怀念的也许正是文革的精神。此类观点在今日中
外学术界都绝少市场。作者显然无意去迎合任何时髦的思潮, 她说: "我写的是我的真实
感受, 毫无妥协。"
观点的是非曲直, 将会由历史来印证。但是我很赞赏赫丹女士独立思考的精神和直抒
己见的勇气。香港的牛津出版社出版这本书, 也体现了大方家的眼光和气度。
--
--
※ 转寄:.碧海青天 bbs.dlut.edu.cn.[FROM: bbs.ndc.neu.edu.]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dir.bbs@rose.dlut.ed]
※ 修改:.dir 于 Dec 17 14:18:31 修改本文.[FROM: lichengyu.hit.ed]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13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