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第四十回 入仙山撒手弃凡尘 走瀚海牵肠归故土

------------------------------------------------------------------------
--------

  话说二人游玩多时,唐敖道:“我们前在东口游玩,小弟以为天下之山,无出
其右:那知此山处处都是仙境。即如这些仙鹤麋鹿之类,任人抚摩,并不惊走。 

  若非有些仙气,安能如此?到处松实柏子,啖之满口清香,都是仙人所服之物
。 
  如此美地,岂无真仙?原来这个风暴,却为小弟而设。”多九公道:“此山景
致虽佳,我们只顾前进,少刻天晚,山路崎岖,如何行走?今且回去。明日如风大
不能开船,仍好上来。林兄现在有病,我们更该早回才是。”唐敖正游的高兴,虽
然转身,仍是恋恋不舍,四处观望。多九公道:“唐兄:要象这样,走到何时,才
能上船?设或黄昏,如何下得山去?”唐敖道:“不满九公说:小弟自从登了此山
,不但利名之心都尽,只觉万事皆空。此时所以迟迟吾行者,竟有懒入红尘之意了
。”多九公笑道:“老夫素日常听人说:读书人每每读到后来入了魔境,要变成‘
书呆子’。尊驾读书虽未变成书呆子,今游来游去,竟要变成‘游呆子’。 
  唐兄快些走罢,不要斗趣了。”唐敖听罢,仍是各处观望。忽见迎面走过一个
白猿,手中拿著一枝灵芝,身长不满二尺,两只红眼,一身朱砂斑,极其好看。多
九公道:“唐兄:你看白猿手中那枝灵芝,必显仙草。我们何不把他捉住,将灵芝
分吃,岂不是好?”唐敖点头。都向白猿赶来,登时赶到跟前,刚要用手去捉,那
白猿连撺带跳,却又跑远。一连数次,总未捉住。好在白猿所去之路,就是下山旧
路。正在追赶,路旁有个石洞,白猿跑了进去。唐敖赶至跟前,恰好此洞甚浅,毫
不费力,用手捉住,将灵芝夺过,给多九公吃了。多九公十分欢喜,把白猿接过,
抱在怀中,急急下山。 
  到了船上,林之洋因身上不爽,业已睡了。婉如听见捉住白猿,向多九公讨来
,用绳缚住,与兰音、若花一同撺耍。唐敖吃了晚饭,将衣囊收拾安置。次日转过
顺风,众人收拾开船,唐敖却早早上山去了。等候到晚。吕氏不见唐敖回来。 
  甚不放心,林之洋病在床上,听见此事,也甚著急,次日,托多九公同众水手
分路去找。多九公因吃了灵芝,只觉腹泻,不能前去。众水手寻访一日,毫无消息
。 
  林之洋病体略好,也支撑上去。一连找了几日,那有踪影。这日多九公肚腹已
好,因向林之洋道:“我看唐兄此番来至海外,名虽游玩,其实并不为此,大约久
有修行了道之意。前者林兄有病,老夫同他上山游了多时,他竟懒于下山。后来因
我再三催逼,明知不能脱身,就借赶捉白猿同老夫回来。到了次口,并不约我,却
一人独往。岂非看破红尘,顿开名缰利索么?况他久已服了肉芝,又食朱草,并非
毫无根基之人。我们三人一路同游,这些肉芝、朱草,独他一人得去,岂是等闲?
而且前在东口、轩辕等处,口中业已露意;兼之林兄前在女儿国又有异梦; 
  那歧舌通使又闻异人有唐氏大仙之称,以此看来,此人必是成仙而去。今已数
日,岂有回来之理?我劝林兄不必找了。你就再找两月,也是枉然。”林之洋听了
,虽觉有理;但至亲相关,何能歇心?仍是日日寻找。众水手也小知催过几十遍,
要想回去,无奈林之洋夫妻务要等唐敖回来,才肯开船。 
  这日众水手因等的心焦,大家约齐,来至船中,向林之洋道:“这座大岭既无
人烟,又多猛兽,我们每夜提著器械,轮流巡更,还不放心,何况唐相公一人独往
?今已去了多日,即不遭猛兽之害,就是饿也饿死了,何能等到今日?我们再不开
船,徒然耽搁。趁著顺风不走,一经遇了逆风,缺了水米,只顾等他一人,大家性
命只怕都要送在此处了。”众人说之再再,林之洋只管搔首,毫无主意。 
  吕氏在内说道:“你们众人说的也是。但俺们同唐相公乃骨肉至亲,如今不得
下落,怎好就走?倘唐相公回来不见船只,岂不送他性命?你们既要回去,俺们也
不多耽时日,就以今日为始,再等半月,如无消息,任凭开船就是了。”众人无可
奈何,只得静静等候,每日怨声不绝。林之洋只作不知,仍是日日上山。不知不觉
,到了半月之期,众水手收拾开船。林之洋心犹不死,务要约了多九公再到山上看
看,方肯开船。多九公只得同了上山,各处跑了多时,出了几身大汗,走的腿脚无
力,这才回归旧路。行了数里,路过小蓬莱石碑跟前,只见上面有诗一首,写的龙
蛇飞舞,墨迹淋漓,原来是首七言绝句: 

  逐浪随波几度秋,此身幸未付东流。 
  今朝才到源头处,岂肯操舟复出游! 

  诗后写著:“某年月日,因返小蓬莱旧馆,谢绝世人,特题二十八字。唐敖偶
识。” 
  多九公道:“林兄可看见了?老夫久已说过,唐兄必是成仙而去,林兄总不相
信。 
  他的诗句且不必讲,你只看他‘谢绝世人’四字,其余可想而知。我们走罢,
还去痴心寻找甚么!”回到船上,将诗句写出,给吕氏诸人看了。林之洋无可奈何
,只得含著一把眼泪,听凭众人开船。兰音望著小蓬菜惟有恸哭;婉如、若花也泪
落不止。登时扬帆往岭南而来。一路无话。 
  走有半年之久,于次岁六月到了岭南。多九公各自交代回去。林之洋同妻女带
著兰青、若花回家,见了江氏,彼此见礼。众水手将行李发来。再细细查点唐敖包
裹,所有衣履被褥都在行囊之内,惟笔砚不知去向。林之洋夫妇睹物伤情,好不悲
感。江氏问知详细,也甚叹息,因说道:“姑娘那边这两年不时著人问信,并嘱如
有回来之期,千万送个信去,以免悬望。”林边洋不觉顿足道:“这事教俺怎对妹
子!他埋怨还是小事,倘悲恸成病,又送一条性命,这便怎处?”吕氏道:“此时
莫若暂且隐瞒。俺们见了姑娘,就说姑爷已上长安,等赴试后,方能回来。如此支
吾,且保眼下清静。俟过几时,再作商量。”林之洋道:“你身上有孕,不便前去
。明日俺去见见妹子,只好权且扯谎。但妹夫包裹须要藏好,惟恐妹子回来看见,
不大稳便。” 
  吕氏道:“刚才兰音甥女要去见他寄母,明日就便把他带去。”林之洋道: 

  “论理自应把他送去;倘他口角不稳,露出话来,那便怎好?也罢,俺同九公
商量,且把兰音、若花暂寄九公家内,同他甥女且去作伴,俺们慢慢再议氏久之计
。” 
  当时同多九公议定,把兰音,若花送了过去。二人摸不著头脑,又不敢违拗,
只得暂且住下。喜得多九公把两个甥女也接来作伴,一名田凤翾。 
  一名秦小春,幼年都跟多九公读书,生得品貌俊秃,诗书满腹,而且都是一手
好针黹,兰音、若花就使跟著习学。好在四人年纪相仿,每逢闲暇,谈谈文墨,倒
也消遣。林之洋谆托多九公一切照应。回到家中,嘱付丈母女儿千万不可露风。 

  次日,雇了小船,带了水手,把女儿国听送银子发到船上,向唐家而来。 
  那唐敖妻子林氏自从得了唐敖降为秀才之信,日日盼望。后来得了家书,才知
丈夫虽回岭南,因郁闷多病,羞归故乡,已同哥嫂上了海船,飘洋去了。林氏听了
此信,恐丈夫受不惯海面辛苦,不时焦心,常与女儿小山埋怨哥嫂不了;就是唐敏
夫妇,也是时常埋怨。不知不觉,过了一年。这日,唐小山因想念父亲,闷坐无聊
,偶然题了一首思亲诗,是七言律诗一首: 

  梦醒黄梁击唾壶,不归故里觅仙都。九皋有路招云鹤。 
  三匝无枝泣夜乌。松菊荒凉秋月淡,蓬莱缥缈客星孤。 
  此身虽恨非男子,缩地能寻计可图。 

  小山写完,只见唐敏笑嘻嘻走来,把诗看了,不觉点头道:“满腔思亲之意,
句句流露纸上,不意侄女诗学近来竟如此大进!末句意思虽佳,但茫茫大海,从何
寻访?大约不久也就同你母舅回来了。”小山侍立一旁道:“今日叔父为河满面笑
容?莫非得了父亲回来之信么?”唐敏道:“刚才我在学中见了一道恩诏,乃盛世
矿典,自古罕有。欣逢其时,所以不觉欢喜。”小山说:“是何恩诏?莫非太后把
天下秀才赏了官职,叔父从此可以作官么?”唐敏笑道:“若把天下秀才都去作官
,那教书营生倒没人作了。你道此诏为何而发?原来太后因女后为帝。 
  自古少有:今登极以来,十有余年,屡逢大有,天下太平;明年恰值七旬万寿
; 
  因此特降恩旨十二条。至于百官纪录,士子广额,另有恩旨十余条,不在此诏
之内。此十二条专指妇女而言,真是自古未有旷典。”小山道:“叔父可曾把诏抄
来?”唐敏道:“我因这诏有十二条之多,兼之学中众友都要争看,未曾抄来。 

  喜得逐条我都记得。你且坐了,听我慢慢细讲: 

  第一条:太后因孝为人之根本,凡妇女素有孝行,或在家孝敬父母,或出嫁孝
敬公姑,如贤声著于闺阃,令地方官查奏,赐与旌表牌匾。 
  第二条:太后因‘求悌’二字皆属人之根本,但世人只知妇女以孝为主,而不
言悌;并且自古以来,亦无旌奖。殊不知‘悌’之一字,妇人最关紧要,其家离合
,往往关系于此,乃万不可缺的。苟能姒娣相睦,妯娌同心,互相敬爱,彼此箴规
,即是克尽悌道,查明亦赐旌奖。 
  第三条:太后因‘贞节’二字自古所重,凡妇女素秉冰霜,或苦志守节。 
  或被污不屈,节烈可嘉者,俱赐旌表。 
  第四条:太后因寿为五福之首,凡妇人年届古稀,家世清白者,赐与寿杖牌匾
。 
  第五条:太后因大内宫娥,抛离父母,长处深宫,最为凄凉。今命查明,凡入
宫五年者,概行释放,听其父母自行择配;嗣后采选释放,均以五年为期。其内外
臣民人等,凡侍婢年二十以外尚未婚配者,令其父母领回,为之婚配;如无父母亲
族,即令其主代为择配。 
  第六条:太后因贫寒老媪,肩不能担,手不能提;既无六亲之靠,又乏薪水之
资,每逢饥寒,坐以待毙,情实堪伤。今命天下郡县设造养媪院。凡妇人四旬以外
,衣食无出;或残病衰颓,贫无所归者,准其报名入院,官为养赡,以终其身。 

  第七条:太后因贫家幼女,或因衣食缺乏,贫不能育;或因疾病缠绵,医药无
出;作弃之道旁,即送入尼庵,或卖为女优。种种苦况,甚为可怜。 
  今命郡县设造‘育女堂’。凡幼女白襁褓以至十数岁者,无论疾病残废,如贫
不能育,准其送堂,派令乳母看养;有愿领回抚养者,亦听其便。其堂内所育各女
,俟年至二旬,每名酌给妆资,官为婚配。 
  第八条:太后因妇人一生衣食莫不倚于其夫,其有夫死而孀居者,既无丈夫衣
食可恃,形只影单,饥寒谁恤。今命查勘,凡嫠妇苦志守节,家道贫寒者,无论有
无子女,按月酌给薪水之资,以养其身。 
  第九条:太后因古礼‘女子二十而嫁’。负寒之家,往往二旬以外,尚未议婚
;甚至父母因无力妆奁,贫图微利,或售为侍妾,或卖为优娼,最为可悯。今命查
勘,如女年二十,具家实系贫寒,无打妆奁,不能婚配者,酌给妆奁之资,即行婚
配。 
  第十条:太后因妇人所患各症,如经癸带下各疾,其症尚缓;至胎前产后以及
难产各症,不独刻不容缓,并且两命攸关。故孙真人著《千金方》,特以妇人为首
,盖即《易》基乾坤,《诗》首《关睢》之义,其事岂容忽略。 
  无如贫寒之家,一经患此,既无延医之力,又乏买药之资,稍为耽延,逐至不
救。妇人由此而死者,不知凡几。亟应广沛殊恩,命天下郡县延访名医,各按地界
远近,设立女科;并发御医所进经验各方,配合药料,按症施舍。 
  第十一条:太后因《内则》有‘不涉不撅’之训,盖言妇人不因涉水则不蹇裳
,是妇女之体,最直掩密,其尸骸尤不可暴露。倘贫寒之家,妇女殁后,无力置备
棺木,令地方官查明,实系赤贫,给与棺木殡葬;如有暴露道途者,亦即装殓掩埋
。 
  第十二条:太后因节孝妇女生前虽得旌表,们殁后遽使泯灭无闻,未免可惜。
特沛殊恩,以光泉壤,命各郡县设立‘节孝祠’。凡妇女事关节孝,无论生前有无
旌表,殁后地方官查明,准其入祠,春秋二季,官为祭祀。 

  你道这十二条恩诏可是旷古未有之事么?谁知此诏甫经颁发,大后因见苏蕙织
锦回文《璇玑图》,甚为喜爱,时刻翻阅,竟于八百言中,得诗二百余首,欢喜非
常,即亲自作了一篇序文。恰好就从这个《璇玑图》上生出一段新闻,却是你们闺
中千载难逢际遇。你道奇也不奇?”说罢,把序文取了出来。 
  未知如何,下回分解。 

  ------------------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73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