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zx (化石), 信区: cnLiterate
标  题: [转载] 齐民要术6/32
发信站: 紫 丁 香 (Thu Jul  8 11:26:58 1999),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 原文由 khl 所发表 】
发信人: trajan (笨), 信区: History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Thu Apr  8 15:01:59 1999), 转信



【一八】「遂」是田头第一道小沟,即农渠或毛渠。从
灌溉渠系支分下来的水,通过「遂」才直接配水到田。
凡有渠系,灌溉用水必须有制度。史籍上记载著定有「
水令」的渠系,最早见于汉武帝时关中的六辅渠(见《
汉书》卷五八《儿宽传》)。其后,汉宣帝时召信臣在
南阳大兴水利,立有「均水约束」(见《汉书》卷八九
《召信臣传》)。这里「以遂均水」,反映著灌溉水通
过田头小沟均平地配水到田的一定制度。

【一九】「列」是田埂;「舍」是止住。「以列舍水」
是说水通过「
遂」灌溉到田,藉田埂蓄住稻田水层。

【二0】「写」是「泻」的本字,即泄去馀水。这是排
水系统。「浍」是大沟,仅小于「川」。这里是省去中
程所流经的中小排水沟,举其泄水尾闾而言。

      从以上一系列的渠系布置中,反映著颇为
完整而合理的灌排系统:以修筑水库或筑拦河坝作为水
源工程(「以猪畜水」);筑堤修建总渠(「以防止水
」);总渠分出支渠,平缓而安流(「以沟荡水」);
订立均水制度,由支渠均平地配水到田头小沟(「以遂
均水」);然后由小沟灌水到田,四围筑起田塍关住稻
田水层(「以列舍水」)。有馀水和发大水时,则通过
大小沟排水入川(「以浍写水」)。其间大小堰闸斗门
之制,不言自在其中。

【二一】《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掩书土田,……
规偃猪,町原防。」杜预注「偃猪,下湿之地,规度其
受水多少。」「防,堤也。堤防间地,不得方正如井田
,别为小顷町。」据孔颖达疏,「原」亦堤防间馀地。

【二二】《方言》卷五:「刈钩,……自关而西谓之钩
,或谓之镰。」「芟」音衫,是刈草。「芟钩」即「刈
钩」,也就是镰刀。

【二三】《左传》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
之务去草焉,芟夷、蕴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则
善者信矣。」杜预注:「芟,刈也;夷,杀也;蕴,积
也;崇,聚也。」「蕴」同「□」。

【二四】「莱地」,《诗经.小雅.楚茨.序》孔颖达
疏:「田废生草谓之莱。」

【二五】「剃氏」这段文字:「剃」音替,剪剃的意思
。「萌之」,杜子春释为「耕反其萌牙」,即耕翻初生
杂草;郑玄释为「以『兹其』(按指锄类)斫其生者。
」「夷之」,郑玄注:「以钩镰迫地芟之也。」「绳」
音孕,「含实曰绳,芟其绳,则实不成熟」。「耜之,
以耜测冻土,□之。」即铲去杂草。「水火变之」,即
指《月令》本段所说的火烧、水泡改良土质的方法。

     旱稻第十二

  旱稻用下田,白土胜黑土。非言下田胜高原,但夏
停水者,不得禾、豆、麦,稻田种(一),虽涝亦收,
所谓彼此俱获,不失地利故也。下田种者,用功多;高
原种者,与禾同等也。凡下田停水处,燥则坚□,湿则
污泥,难治而易荒,□□(二)而杀种【一】□□其春
耕者,杀种尤甚□□故宜五六月□之,以拟□麦。麦时
水涝,不得纳种者,九月中复一转,至春种稻,万不失
一。春耕者十不收五,盖误人耳。

  凡种下田,不问秋夏,候水尽,地白背时,速耕,
杷、劳频烦令熟。过燥则坚,过雨则泥,所以宜速耕也


  二月半种稻为上时,三月为中时,四月初及半为下
时。

  渍种如法,□令开口。耧耩●种之,●种者省种而
生科,又胜掷者。即再遍劳。若岁寒,早种虑时晚【二
】,即不渍种,恐芽焦也。其土黑坚强之地,种未生前
遇旱者,欲得令牛羊及人履践之;湿则不用一迹入地(
三)。稻既生,犹欲令人践垄背。践者茂而多实也。

  苗长三寸,杷、劳而锄之。锄唯欲速。稻苗性弱,
不能扇草,故宜数锄之。每经一雨,辄欲杷劳。苗高尺
许则锋。天雨无所作,宜冒雨薅之。科大,如□者,五
六月中霖雨时,拔而栽之。栽法欲浅,令其根须四散,
则滋茂;深而直下者,聚而不科。其苗长者,亦可捩(
四)去叶端数寸,勿伤其心也。入七月,不复任栽。七
月百草成,时晚故也。

  其高田种者,不求极良,唯须废地【三】。过良则
苗折【四】,废地则无草。亦秋耕、杷、劳令熟,至春
,黄□纳种。不宜湿下。馀法悉与下田同。

(一) 「但夏停水者,不得禾、豆、麦,稻田种」,
《辑要》所引及明清刻本多有窜误,兹从张校作如上文
(金抄「田」误作「四」,明抄「豆」误作「且」)。

(二) 「□」,明抄误作「□」。

(三) 黄校、张校、明抄作「地」,金抄及《辑要》
引作「也」,湖湘本脱。「地」更明切,兹从黄校。

(四) 明抄作「捩」,音丽,掐去、断去的意思;金
抄作「□」,他本作「拔」,均讹。

【一】 「杀种」,不出苗,出苗也长不好。

【二】 「早种虑时晚」,指天寒播下发芽的稻种,恐
被冻死,错过时宜,不如不发芽种下去,可避免这个损
失。

【三】 「废地」指原先种过稻现在不种稻的地。

【四】 「苗折」,指倒伏。

     胡麻第十三

  《汉书》(一),张骞外国得胡麻。今俗人呼为「
乌麻」者,非也。

  《广雅》曰(二):「狗虱、胜茄,胡麻也。」

  《本草经》曰(三):「胡麻,一名巨胜,一名鸿
藏。」

  按今世有白胡麻、八棱胡麻【一】。白者油多,人
可以为饭,惟治脱之烦也(四)。

  胡麻宜白地种。二、三月为上时,四月上旬为中时
,五月上旬为下时。月半前种者,实多而成;月半后种
者,少子而多秕也。

  种欲截雨脚。若不缘湿,融【二】而不生。一亩用
子二升。漫种者,先以耧耩,然后散子,空曳劳。劳上
加人,则土厚不生。耧耩【
三】者,炒沙令燥,中半和之(五)。不和沙,下不均
。垄种若荒,得用锋、耩。【四】

  锄不过三遍。

  刈束欲小。束大则难燥;打,手复不胜。以五六束
为一丛,斜倚之。不尔,则风吹倒,损收也。候口开,
乘车诣田斗薮【五】;倒竖,以小杖微打之。还丛之。
三日一打。四五遍乃尽耳。若乘湿横积,蒸热速乾,虽
曰郁□,无风吹亏损之虑。□者,不中为种子,然于油
无损也。

  崔□曰:「二月、三月、四月、五月,时雨降,可
种之。」

(一) 张骞通西域后引种进来的植物,见于《汉书.
西域传》的只有葡萄和苜蓿二种(不见于本传)。此外
见于各书引称《博物志》所记的,尚有大蒜、安石榴、
胡桃、胡葱、胡荽、黄蓝诸种,但都没有胡麻。

(二) 《广雅.释草》作:「狗虱、钜胜、●宏,胡
麻也。」但《
图经本草》引《广雅》作:「狗虱,巨胜也;藤□,胡
麻也。」《要术》所引的「胜茄」,应有脱误。

(三) 「一名鸿藏」,见于《名医别录》,不见于《
神农本草经》。

(四) 「人可以为饭,惟治脱之烦也」,仅张校如文
,但缺一「惟」字。黄校、明抄作「人可以为版,柱治
脱之烦也」,《辑要》引作「而又可以为饭」,无下句
。按《神农本草经》「胡麻」陶弘景注:「八谷之中,
惟此为良。」古时以芝麻作羹、饮或饭,称「胡麻羹」
、「胡麻饮」或「胡麻饭」。宋寇宗□《本草衍义》引
古诗说:「松下饭胡麻」。据此,「版」是「饭」字之
讹;「柱」应是「惟」字形近而讹,故存张校原文,补
「惟」字。「人」同「仁」。「惟治脱之烦也」,指脱
皮出仁麻烦。

(五) 各本均作「中和半之」,《辑要》引作「中半
和之」,《学津》本、渐西本从之,兹据改。

【一】 芝麻有四棱(子房二室,分成假四室)、六棱
(三室分成假六室)或八棱(四室分成假八室),随品
种而不同。《唐本草》注记载有「八棱胡麻」说:「此
麻以角作八棱者为巨胜,四棱者名胡麻,都以乌者良,
白者劣尔。」以棱的多少分名「巨胜」或「胡麻」。关
于这个分名,陶弘景又称「茎方名巨胜,茎圆名胡麻」
,葛洪则以「
胡麻中有一叶两荚者为巨胜。」「巨」是「大」和「多
」的意思,八棱多于四、六棱,两角(或以上)多于一
角,以多为胜,名为「巨胜」,亦自成理。至于黑优白
劣,是本草书药用上的说法;而「白者油多」,现在群
众还有这个经验。又黄芝麻含油量也多。

【二】 「融」是消融的意思,指种子失去发芽力,不
能出土而自然消失。

【三】 「耧耩」,这里指耧种。

【四】 「垄种若荒,得用锋、耩」,初看这是中耕锄
草,应作正文与下文「锄不过三遍」相连贯,其实不然
。这是指耧种有进行锋、耩的优点,但撒播就不能,所
以作此注说明。从这里也充分证明锋、耩都是畜力拉的
中耕农具。

【五】 「斗薮」,现在写作「抖擞」。据郭璞注《方
言》卷六「秦晋言抖薮」说:「谓斗薮,举索物也。」
《周易》「震卦」:「震索索」。「索」有震动的意思
。「举索物」即用手把它举起来,抖动它,震落所需要
的东西。这正是这里倒竖芝麻秆轻打并抖落芝麻的情况


     种瓜【一】第十四茄子附(一)

  《广雅》曰(二):「土芝,瓜也;其子谓之●(
三)力点反。瓜有龙肝、虎掌、羊□、兔头、●音温●
大真(四)反、狸头、白□、秋无馀、缣瓜,瓜属也。


  张孟阳《瓜赋》曰(五):「羊□、累错,□子、
庐江。」

  《广志》曰:「瓜之所出,以辽东、庐江、炖煌之
种为美。有乌瓜、缣瓜、狸头瓜、蜜□瓜、女臂瓜、羊
髓瓜。瓜州【二】大瓜,大如斛,出凉州。□须、旧阳
城(六)御瓜【三】。有青登瓜,大如三升魁(七)。
有桂枝瓜,长二尺馀。蜀地温良,(八)瓜至冬熟。有
春白瓜,细小小瓣【四】,宜藏,正月种,三月成;有
秋泉瓜,秋种,十月熟,形如羊角,色黄黑。」

  《史记》曰(九):「召平者,故秦东陵侯。秦破
,为布衣,家贫,种瓜于长安城东。瓜美,故世谓之『
东陵瓜』,从召平始。」

  《汉书.地理志》曰(十):「炖煌,古瓜州,地
有美瓜。」
  王逸《瓜赋》曰(十一):「落疏之文。」

  《永嘉记》曰:「永嘉美(十二)瓜,八月熟。至
十一月,肉青瓤(十三)赤,香甜清快,众瓜之胜。」

  《广州记》曰(十四):「瓜,冬熟,号为『金钗
瓜』。」

  《说文》曰(十五):「●,小瓜,瓞也。」

  陆机《瓜赋》曰:「栝楼、定桃,黄□、白抟(十
六),金钗、蜜□,小青、大斑,玄□、素腕,狸首、
虎蹯(十七)。东陵出于秦谷,桂髓起于巫山」也。

  收瓜子法:常岁岁先取「本母子」瓜【五】,截去
两头,止取中央子。「本母子」者,瓜生数叶,便结子
;子复早熟。用中辈瓜子者,蔓长二三尺,然后结子。
用后辈子者,蔓长足,然后结子;子亦晚熟。种早子,
熟速而瓜小;种晚子,熟迟而瓜大。去两头者:近□子
,瓜曲而细;近头子,瓜短而□【六】。凡瓜,落疏【
七】、青黑者为美;黄、白及斑,虽大而恶。若种苦瓜
子,虽烂熟气香,其味犹苦也。

  又收瓜子法(十八):食瓜时,美者收取,即以细
糠拌之,日曝向【八】燥,□【九】而簸之,净而且速
也。

  良田,小豆底佳;黍底次之。刈讫即耕。频烦(十
九)转之。

  二月上旬种者为上时,三月上旬为中时,四月上旬
为下时。五月、六月上旬,可种藏瓜【一0】。

  凡种法:先以水净淘瓜子,以盐和之。盐和则不笼
死【一一】。先卧锄耧却【一二】燥土,不耧者,坑虽
深大,常杂燥土,故瓜不生。然后掊【一三】坑,大如
斗口。纳瓜子四枚、大豆三个于堆旁向(
二十)阳中。谚曰:「种瓜黄台头【一四】。」瓜生数
叶,掐(二一)去豆。瓜性弱,苗不独生,故须大豆为
之起土。瓜生不去豆,则豆反扇瓜,不得滋茂。但豆断
汁出,更成良润;勿拔之,拔之则土虚燥也。多锄则饶
子,不锄则无实。五谷、蔬菜、果(二二)□之属,皆
如此也。

  五六月种晚瓜。

  治瓜笼法(二三):旦起,露未解,以杖举瓜蔓,
散灰于根下。后一两日,复以土培其根,则迥无虫矣。

  又种瓜法:依法种之,十亩胜一顷。于良美地中,
先种晚禾。晚禾令地腻【一五】。熟,劁刈取穗,欲令
茇方末反长。秋耕之。耕法:弭缚(二四)犁耳【一六
】,起规逆耕【一七】。耳弭则禾茇头出而不没矣。至
春,起复顺耕,亦弭缚(二四)犁耳翻之,还令草头【
一八】出。耕讫,劳之,令甚平。

  种□(二五)谷时种之。种法:使行阵整直,两行
微相近,两行外相远,中间通步道,道外还两行相近。
如是作次第,经四小道,通一车道。凡一顷(二六)地
中,须开十字大巷,通两乘车,来去运辇。其瓜,都聚
在十字巷中。

  瓜生,比至【一九】初花,必须三四遍熟锄,勿令
有草生。草生,胁瓜无子。锄法:皆起禾茇,令直竖。
其瓜蔓本底,皆令土下四厢高【二0】,微雨时,得停
水。瓜引蔓,皆沿茇上。茇多则瓜多,茇少则瓜少。茇
多则蔓广,蔓广则歧多,歧多则饶子。其瓜会是歧头而
生;无歧而花者,皆是浪花,终无瓜矣。故(二七)令
蔓生在茇上,瓜悬在下。

  摘瓜法:在步道上引手而取,勿听浪人踏瓜蔓,及
翻覆之。踏则茎破,翻则成细,皆令瓜不茂而蔓早死。
若无茇而种瓜者,地虽美好,正(二八)得长苗直引,
无多盘(二九)歧【二一】,故瓜少子。若无茇处,竖
乾柴亦得。凡乾柴草,不妨滋茂。凡瓜所以早烂者,皆
由脚蹑及摘时不慎,翻动其蔓故也。若以理慎护,及至
霜下叶乾,子乃尽矣。但依此法,则不必别种早、晚及
中三辈之瓜。

  区种瓜法:六月雨后种□豆,八月中犁●杀之;十
月又一转,即十月中种瓜。率两步为一区,坑大如盆口
,深五寸。以土壅其畔,如菜畦形。坑底必令平正,以
足踏之,令其保泽。以瓜子、大豆各十枚,遍布坑中。
瓜子、大豆,两物为双,藉(三十)其起土故也。以粪
五升覆之。亦令均平。又以土一斗,薄散粪上,复以足
微蹑之。冬月大雪时,速并力推雪于坑上为大堆。至春
草生,瓜亦生,茎叶肥茂,异于常者。且常有润泽,旱
亦无害。五月瓜便熟。其掐(三一)豆、锄瓜之法与常
同。若瓜子尽生则太□,宜掐去之,一区四根即足矣。

  又法:冬天以瓜子数枚,内热牛粪中,冻即(三二
)拾聚,置之阴地。量地多少,以足为限。正月地释即
耕,逐●布之【二二】。率方一步,下一斗粪,耕土覆
之。肥茂早熟,虽不及区种,亦胜凡瓜远矣。凡生粪粪
地无势(三三);多于熟粪,令地小荒矣。

  有蚁者,以牛羊骨带髓者,置瓜科左右,待蚁附,
将【二三】弃之。弃二三,则无蚁矣。

  泛胜之区种瓜:「一亩为二十四科。区方圆三尺,
深五寸。一科用一石粪。粪与土合和,令相半。以三斗
瓦瓮埋著科中央,令瓮口上与地平。盛水瓮中,令满。
种瓜,瓮四面各一子。以瓦盖瓮口。水或减,辄增,常
令水满。种常以冬至后九十日、百日,得戊辰日种之。
又种薤十根,令周回瓮,居瓜子外。至五月瓜熟,薤可
拔卖之,与瓜相避。又可种小豆于瓜中,亩四五升,其
藿【二四】可卖。此法宜平地。瓜收亩万钱。」

  崔□曰:「种瓜宜用戊辰日。三月三日可种瓜。十
二月腊时祀炙□【二五】,树瓜田四角,去□。」「胡
滥反。瓜虫谓之□。」

  《龙鱼河图》曰:「瓜有两鼻【二六】者杀人。」

  种越瓜【二七】、胡瓜【二八】法:四月中种之。
胡瓜宜竖柴木,令引蔓缘之。收越瓜,欲饱霜。霜不饱
则烂。收胡瓜,候色黄则摘。若待色赤,则皮存而肉消
也。并如凡瓜,于香酱中藏之亦佳。

  种冬瓜法:《广志》曰:「冬瓜,蔬●(三四)。
」《神仙本草》(三五)谓之「地芝」也。傍墙阴地作
区,圆二尺,深五寸。以熟粪及土相和。正月晦日种。
二月、三月亦得(三六)。既生,以柴木倚墙,令其缘
上。旱则浇之。八月,断其梢,减其实,一本但留五六
枚。多留则不成也。十月,霜足收之。早收则烂。削去
皮子,于芥子酱中,或美豆酱中藏之,佳。

  冬瓜、越瓜、瓠子,十月区种,如区种瓜法。冬则
推雪著区上为堆。润泽肥好,乃胜春种。

  种茄子法:茄子,九月熟时摘取,擘破,水淘子,
取沈者,速曝乾裹(三七)置。至二月畦种。治畦下水
,一如葵法。性宜水,常须润泽。著四五叶,雨时,合
泥移栽之。若旱无雨,浇水令彻(三八)泽,夜栽之。
白日(三九)以席盖,勿令见日。

  十月种者,如区种瓜法,推雪著区中,则不须栽。

  其春种,不作畦,直如种凡瓜法者,亦得,唯须晓
(四十)夜数浇耳。

  大小如弹丸,中生食,味如小豆角。

(一) 原无「茄子附」的附注,据卷首总目加。

(二) 《广雅.释草》作:「水芝,瓜也;其子谓之
●。龙□、虎掌、羊□、兔头、桂支、蜜□、●●、狸
头、白□、无馀缣,瓜属也。」「●」音廉,瓜子。「
□」是「蹄」的本字。「□」音巧,足胫。「●●」,
音温屯。「□」音便平声。「水芝」和《要术》作「土
芝」不同;又多「桂支、蜜□」二种;而「无馀缣」亦
异。太平御览卷九七八引晋嵇含《甘瓜赋.序》:「世
云三芝,瓜处一焉,谓之『
土芝』。」又引《本草经》也说:「瓜一名『土芝』。
」但《艺文类聚》卷八七引《本草经》则称:「水芝者
是白瓜,甘瓜也。」「水芝」、「土芝」都是甜瓜的大
名,各书所引,传抄互异。

(三) 「●」,明抄误作「歉」。

(四) 「●□」,金抄作「●□」,黄校、张校、明
抄、湖湘本等作「●□」,均误,据《广雅》改正。「
大真反」,金抄作「大豆反」,黄校、明抄等作「大具
反」,均误。按《广雅》隋曹宪音注作「
徒昆」切。黄麓森校记:「『大具反』乃『大真』之讹
。」「大真」与「徒昆」同切,音屯,兹据改。

(五) 张孟阳,名载,晋人。《艺文类聚》卷八七「
瓜」、《太平御览》卷九七八引张载《瓜赋》均作:「
羊□、虎掌,桂枝、蜜□。玄表丹里,呈素含红。丰肤
外伟,绿瓤内酿。」王念孙《广雅疏证》引张载《瓜赋
》则作:「羊□、虎掌,桂枝、蜜□,累错、□子,温
屯、芦江。」

(六) 黄校、张校、明抄误作「赋」,兹从金抄作「
城」。上文「
□须」二字,金抄、黄校、张校、明抄同,湖湘本作「
状须」,均不可解,当有误。《初学记》卷二八「瓜」
及《艺文类聚》卷八七、《
太平御览》卷九七八引《广志》均无此二字(其他亦多
有不同)。「
□」即「厌」字,古县有厌次,在今山东惠民县东。「
须」可能是「
次」之误。

(七) 「魁」是「羹斗」,见《说文》。「三升魁」
,《太平御览》引《广志》同,《初学记》及《艺文类
聚》引《广志》均作「三斗魁」。

(八) 「良」,各本及《艺文类聚》、《太平御览》
引《广志》均作「食」,属下句;《初学记》引作「良
」,渐西本同,较胜,兹从之。

(九) 见《史记.萧相国世家》。「从召平始,」作
「从召平以为名也。」明抄、湖湘本作「邵平」;金抄
、张校作「召平」,同《史记》。所有「秦」字(连陆
机《瓜赋》的「秦谷」),金抄均讹作「
泰」。

(十) 《汉书.地理志下》「敦煌」下面有这样的小
注:「杜林以为古瓜州,地生美瓜。」下接颜师古注:
「其地今犹出大瓜,长者狐入瓜中食之,首尾不出。」

(十一)王逸,东汉桓帝时人。《隋书.经籍志》:「
梁有《王逸集》二卷,《录》一卷,亡。」《唐书.经
籍志》再著录。以后亡佚。所引《瓜赋》,类书未见。

(十二)明抄、湖湘本作「襄」,兹据金抄作「美」。

(十三)黄校、明抄作「瓠」,张校作「□」,金抄空
格,湖湘本脱。按《艺文类聚》卷八七引刘桢《瓜赋》
有「素肌丹瓤」,和这里所称的「肉青瓤赤」相同。「
瓠」系「瓤」之误,兹改正。

(十四)《太平御览》卷九七八引有裴渊《广州记》是
:「有瓜冬熟,号曰『金钗』,味乃甜美。」

(十五)《说文》作:「●,小瓜也。」「瓞,●也。
」又「●,小瓜也。」意思相同而释例不一。「●」音
营,「瓞」音迭。

(十六)明抄作「抟」,抟有圆义,和「□」相对,并
和「斑」、「
蹯」协韵;金抄作「搏」,湖湘本作「传」,并非。

(十七)各本均作「蹯」,《艺文类聚》、《初学记》
、《太平御览》引陆机《瓜赋》同;明抄、湖湘本作「
蟠」。「虎蹯」即广雅所称的「虎掌」。上文「□」音
干。

(十八)金抄脱「法」字,据明抄、湖湘本补。又法字
下面的全段文字(即从「食瓜时」至「净而且速也」)
,原系双行小字,兹改作大字。

(十九)「频烦」,金抄、黄校、张校、明抄同,是重
复多次不厌其烦的意思,《要术》常用语;湖湘本等作
「频频」,还没有大问题;渐西本从《辑要》改作「频
翻」,大误。

(二十)金抄作「南」,兹从明抄、湖湘本及《辑要》
引作「向」。

(二一)「掐」,金抄作「指」,明抄、湖湘本等作「
掏」,均讹。「掏」音叨,引取、刺击的意思;「掐」
音恰,是用指甲切断它:二字形似义别。《学津》本、
渐西本作「掐」,是。

(二二)「果」,明抄误作「栗」。

(二三)「治瓜笼法」下面「旦起」至「迥无虫矣」一
段,原系双行小字,兹改为大字。

(二四)「缚」,从金抄、湖湘本;明抄作「□」,音
篆,与「缠」同义,虽亦可通,但实是「缚」字误写。

(二五)「□」,明抄误作「植」;此从金抄、湖湘本


(二六)「顷」,金抄误作「顿」。

(二七)各本作「故」,金抄作「欲」。

(二八)「正」,各本同,疑应作「止」。

(二九)「盘」,原作「盘」,字同。《要术》中二字
互见,本书统一作「盘」。

(三十)「藉」,明抄误作「籍」。「两物为双」指瓜
子与大豆成对地播放下去,藉大豆来起土。

(三一)「掐」,明抄误作「稻」,下文「掐去之」,
则误作「掏」;湖湘本二处均误作「掏」。

(三二)金抄、湖湘本等均作「即」,明抄作「则」。
这里是一种种子变温处理的办法,将牛粪冻结后就拿来
积聚在阴地,「则」亦作「
即」字用(二字古互用),兹从金抄。

(三三)「势」,金抄误作「熟」。

(三四)《广志》此句,类书未见。「●」,据金抄;
他本均作「●」。但二字字书均未收,「蔬●」或「蔬
●」均有误。《广雅.释草》有「冬瓜,●也」,「●
」和「●」相像,可能形近而讹,则此句似是「《广雅
》曰:『冬瓜,●也』」之误。

(三五)《神仙本草》,各书未见,宋唐慎微《证类本
草》引用书目中有《神仙芝草经》,可能是这一类书,
但也可能是《神农本草》之误。

(三六)「得」,明抄误作「传」。

(三七)「裹」,金抄误作「里」。

(三八)各本均作「澈」,《辑要》引作「彻」。「澈
」是水清见底,「彻」是透彻,卷三《种葵》篇两见,
均作「彻」。「彻泽」即湿透、涨透,兹从《辑要》。

(三九)金抄、湖湘本等作「白日」,黄校、张校、明
抄等作「向日」。

(四十)金抄、黄校、张校、明抄均作「晚」,兹从明
清刻本作「晓」(《辑要》引亦作「晓」)。

【一】 古代通称甜瓜为瓜。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长
编》明白表明瓜即甜瓜。《要术》本篇一般所说的瓜,
也是指甜瓜。篇中所说侧蔓结瓜的习性,正是甜瓜的特
徵。本篇别有越瓜、胡瓜、冬瓜,也说明这里一般所谓
瓜,不是用作瓜类的总称的。

【二】 炖煌出美瓜,古名瓜州。

【三】 阳城,春秋时楚地。又汉有阳城县,在今河南
登封县东南。「御瓜」即进贡的瓜。

【四】 「瓣」指瓜子。「小瓣」的「小」字,与「少
」字通用。

【五】 「本母子」瓜,指最先结出的瓜。为什么称为
本母子瓜?本是本末之本,指茎蔓的近根部。甜瓜在主
蔓上不结瓜,支蔓上的雌花才结瓜。主蔓可称为母蔓,
支蔓可称为子蔓,子蔓的分支可称为孙蔓。因此,「本
母子」瓜可能是取意于母蔓近根处所生子蔓上最先结出
的瓜。

【六】 「□」同「呙」,读若●音,嘴歪的意思。这
里指瓜形歪斜。

【七】 「落疏」,指瓜上的条纹稀疏开朗。王逸《瓜
赋》:「落疏之文。」「文」作「纹」解,也是这个意
思。

【八】 「向」,指趋向,「向晚」是将晚,「向熟」
是将熟,这里「向燥」,也是快燥的意思。

【九】 「□」,两掌揉搓。

【一0】「藏瓜」,指宜于腌藏的瓜。

【一一】现在苏南农民有称毒素病为「笼」的,但盐拌
种子不能防除毒素病。下文又有「治瓜笼法」,在瓜根
附近撒灰,可以治虫。看来这里所谓「笼」,可能是泛
指茎叶萎缩现象,其原因可能由于病害,也可能由于虫
害。

【一二】「卧锄」,指把锄侧过来,使锄的侧边和地面
贴平。「耧」有耙动的意义,「耧却」即耙去。

【一三】「掊」,即今「刨」字。朱骏声《说文通训定
声》:「掊,杷也,亦作刨。」「掊坑」即刨坑、挖坑
。据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一二《贤愚经》,作「刨」
始于唐。

【一四】《新、旧唐书.承天皇帝□传》:「种瓜黄台
下,瓜熟子离离。」这里「黄台头」,也就是「黄台下
」的意思。刨坑时把刨出的土堆积在北面,成为土堆,
这就是「黄台」。把瓜子种在坑内,这就是种在台下或
台头。这种办法略同现在所谓阳畦。

【一五】「腻」,肥润细致。

【一六】犁耳即犁壁。「弭」是止的意思。「弭缚犁耳
」指不缚上犁耳,也就是解掉或去掉犁壁。去掉犁壁,
则耕起的土□只能稍微翻动而不会翻转,谷茬上端仍旧
露在地面。

【一七】《通俗文》:「量圆曰规。」「起规逆耕」指
在田的右边耕起,到头后向左转耕,这样兜圈子地耕到
田的中部,如现在耕作方法上所说的「外翻法」。下文
所说「顺耕」,指循著和原来逆耕相反的方向去耕。所
谓顺逆,当是指循著钟表指针走向旋转的为顺,反之为
逆。而现在所谓「外翻法」,正是违反这种走向的逆耕
。所以这里所说「起规逆耕」,除因去掉犁壁,不把土
□翻转外,耕的走向完全和「外翻法」相同。

【一八】「草头」,指谷茬上端。

【一九】「比」,音避,「及」的意思。「瓜生比至初
花」,指自瓜出芽到开始开花的期间。

【二0】「瓜蔓本底,皆令土下四厢高」,瓜根所在处
的土要低陷一些;四围的土高起,形成一个盆形,以便
承受雨水。

【二一】相互连结称为「盘互」,回还曲折称为「盘纡
」。又「盘」通「蟠」,即所谓「蟠曲」。「盘歧」,
指蟠回曲折的歧头。

【二二】「逐●布之」,即抢墒播种。「●」即《黍□
》等篇的「□」字。

【二三】「将」,持取,拿来。

【二四】「藿」,豆叶。

【二五】「炙□」,指炙脯,即烧腊,说详《四民月令
辑释》「十二月」篇校记。

【二六】「鼻」指瓜□。李善注《文选》张衡《西京赋
》:「《声类》曰:『□,果鼻也。』」

【二七】越瓜亦名菜瓜。但实际是两种瓜,越瓜成熟后
肉脆汁多,菜瓜则肉坚实而汁少,但自古混淆不清。越
瓜和菜瓜都是甜瓜的变种。

【二八】「胡瓜」即黄瓜。

     种瓠第十五

  《卫诗》曰(一):「匏有苦叶。」毛云:「匏,
谓之瓠。」《
诗义疏》云(二):「匏叶,少时可以为羹,又可淹煮
,极美,故云(三):『瓠叶幡幡,采之亨之。』河东
及扬州常食之。八月中,坚强不可食,故云:『苦叶』
。」

  《广志》曰:「有都瓠子,如牛角,长四尺。有约
腹瓠,其大数斗,其腹窈挈【一】,缘带(四)为口【
二】,出雍县【三】;移种于他(五)则否。朱崖【四
】有苦叶瓠,其大者受斛馀。」

  《郭子》曰(六):「东吴有长柄壶楼【五】。」

  《释名》曰(七):「瓠畜,皮瓠以为脯,蓄积以
待冬月用也。」

  《淮南万毕术》曰:「烧穰杀瓠,物自然也。」

  《泛胜之书》种瓠法:「以三月耕良田十亩。作区
,方深一尺。以杵筑之,令可居泽。相去一步。区种四
实。蚕矢一斗,与土粪合。浇之,水二升;所乾处,复
浇之。

  「著三实,以马□●其心,勿令蔓延;多实,实细
。以□荐其下,无令亲土多疮瘢。度可作瓢,以手摩其
实,从□至底,去其毛;不复长,且厚。八月微霜下,
收取。

  「掘地深一丈,荐以□,四边各厚一尺。以实置孔
中,令底下向。瓠一行,覆上土,厚三尺。二十日出,
黄色好,破以为瓢。其中白肤,以养猪致肥;其瓣,以
作烛致明。

  「一本三实,一区十二实,一亩得二千八百八十实
。十亩凡得五万七千六百瓢。瓢直十钱,并直五十七万
六千文。用蚕矢二百石,牛耕、功力,直二万六千文。
馀有五十五万。肥猪、明烛,利在其外。」

  《泛胜之书》区种瓠法:「收种子须大者。若先受
一斗者,得收一石;受一石者,得收十石。先掘地作坑
,方圆、深各三尺。用蚕沙与土相和,令中半,若无蚕
沙,生牛粪亦得。著坑中,足蹑令坚。以水沃之。候水
尽,即下瓠子十颗,复以前粪覆之。既生,长二尺馀,
便总聚十茎一处,以布缠之五寸许,复用泥泥之。不过
数日,缠处便合为一茎。留强者,馀悉掐去,引蔓结子
。子外之条,亦掐去之,勿令蔓延。留子法:初生二、
三子不佳,去之;取第四、五、六子,留三子即足。旱
时须浇之:坑畔周匝小渠子,深四五寸,以水停之,令
其遥润,不得坑中下水。」

  《崔□》曰:「正月,可种瓠。六月,可畜瓠。八
月,可断瓠,作蓄(八)瓠。瓠中白肤实,以养猪致肥
;其瓣则作烛致明。」

  《家政法》曰:「二月可种瓜、瓠。」

(一) 这是《诗经.邶风.瓠有苦叶》的一句。毛《
传》作:「匏,谓之瓠;瓠叶苦,不可食也。」邶、□
均属卫地,故亦泛称为《卫诗》。

(二) 《瓠有苦叶》孔颖达疏引陆玑《疏》与《诗义
疏》基本相同,「故云」作「故《诗》曰」,「河东」
作「河南」。

(三) 「故云」二句,引自《诗经.小雅.瓠叶》。
「瓠叶幡幡」作「幡幡瓠叶」。「亨」即「烹」字,金
抄误作「亭」,明抄、湖湘本误作「享」,黄校作「烹
」,兹从《诗经》原文。

(四) 明抄、湖湘本作「带」,金抄、《津逮》本作
「□」,兹从明抄。说见注释【二】。

(五) 金抄、黄校、张校作「他」,明抄作「佗」,
二字同,兹从金抄。

(六) 《隋书.经籍志》有《郭子》三卷,注说「东
晋郭澄之撰」。书已佚。《要术》所引,或即此书。本
条类书未引。

(七) 见《释名.释饮食》。「畜」作「蓄」。

(八) 金抄作「蓄」,明抄、湖湘本等误作「□」。

【一】 「窈」同「□」。孙星衍注玄应《一切经音义
》卷五《太子须大□经》「凸髋」:「《汉书》:『□
□桂华』。苏林:『□音□□之□』。是以□□为凹凸
。」说明「□」(窈)即凹字。「□□桂华」,见《汉
书.礼乐志》。「挈」通「□」,是缠束;又通「□」
、「契」,是刻削成缺口。「约腹瓠」即所谓「细腰葫
芦」,「窈挈」是说腹部深陷好像束著的细腰,也好像
刻著一道缺口。

【二】 「缘带为口」,是说沿著腰间束带处(承上文
「其腹」为喻)开著一道凹陷的缺口。金抄作「缘□为
口」,「□」应作「带」。

【三】 雍县,汉置,故城在今陕西省凤翔县南。

【四】 朱崖,西汉朱卢县,东汉为朱崖县,故治在今
海南岛海口市。

【五】 葫芦,古写作「壶楼」或「壶卢」。

     种芋第十六

  《说文》曰(一):「芋,大叶实根骇人者,故谓
之『芋』【一】。」「齐人呼芋为『莒』。」

  《广雅》曰(二):「渠【二】,芋;其茎谓之●
。」公杏反(
三)「藉姑,水芋也,亦曰乌芋【三】。」

  《广志》曰:「蜀汉既繁芋,民以为资。凡十四等
:有君子芋,大如斗,魁【四】如杵●【五】。有车毂
芋,有锯子芋,有旁巨芋,有青边芋:此四芋多子。有
谈善芋,魁大如瓶,少子;叶如散盖【六】,绀色;紫
茎,长丈馀;易熟,味长,芋之最善者也;茎可作羹(
四)□,肥涩,得饮乃下。有蔓芋,缘枝生,大者次【
七】二三升。有鸡子芋,色黄。有百果芋,魁大,子繁
多,亩收百斛;种以百亩,以养彘。有早(五)芋,七
月熟。有九面芋,大而不美。有象空芋,大而弱,使人
易饥。有青芋,有素芋,子皆不可食,茎可为菹(六)
【八】。凡此诸芋,皆可乾腊,又可藏至夏食之。又百
子芋,出叶俞县【九】。有魁芋,无旁子,生永昌县【
一0】。有大芋,二升,出范阳、新郑【一一】。」

  《风土记》曰:「博士芋,蔓生【一二】,根如鹅
、鸭(七)卵。」

  《泛胜之书》曰:「种芋,区方深皆三尺。取豆萁
内区中,足践之,厚尺五寸。取区上湿土与粪和之,内
区中萁上,令厚尺二寸,以水浇之,足践令保泽。取五
芋子置四角及中央,足践之。旱,数浇之。萁烂。芋生
子,皆长三尺。一区收三石。

  「又种芋法:宜择肥缓土近水处,和柔,粪之。二
月注雨,可种芋。率二尺下一本。芋生根欲深,□其旁
以缓其土。旱则浇之。有草锄之,不厌数多。治芋如此
,其收常倍。」

  《列仙传》曰:「酒客为梁【一三】,使□民益种
芋(八):『
三年当大饥。』卒如其言,梁民不死。」按芋可以救饥
馑,度凶年。今中国多不以此为意,后至(九)有耳目
所不闻见者。及水、旱、风、虫、霜、雹之灾,便能饿
死满道,白骨交横。知而不种,坐致泯灭,悲夫!人君
(十)者,安可不督课之哉?

  崔□曰:「正月,可菹(十一)芋。」

  《家政法》曰:「二月可种芋也。」

(一) 《说文》作:「芋,大叶实根骇人,故谓之『
芋』也。」下一条见「莒」字下,作:「莒,齐谓芋为
『莒』。」

(二) 《广雅.释草》作:「蕖,芋也;其茎谓之●
。」「●」音耿,现在一般口语中还称「茎」为「梗」
,和「●」同音。《要术》引原作「其叶谓之●」,「
叶」显系误字,吾点引「景」校改作「茎」,是。兹据
《广雅》改正。下一条《广雅.释草》则作:「□菇、
水芋,乌芋也。」「□」音昨。《要术》引有「亦曰」
,王念孙、王引之《广雅疏证》认为:「《广雅》之文
,无言『亦曰』者,盖误引。」按古人引书,重在徵引
明事,往往对原文有删约,或在不违反原义下有加添,
或前后倒置。这样的引法,见于引《广雅》文的,在《
要术》他人所引中不乏实例,例如卷十「胡□〔五九〕
」郭璞引《广雅》就有:「□耳也,亦云胡□」;「郁
〔二五〕」《诗义疏》引《
广雅》,「一名」、「又名」还多至五个。说明这里是
《要术》加添,不是误引。

(三) 黄校、张校、明抄、湖湘本作「必杏反」,金
抄作「分杏反」,均误。按「●」,《玉篇》:「公杏
反」,「必」、「分」均系「公」字形近而讹,兹改正


(四) 明抄作「美」,金抄「美」上有「善」字,均
讹;他本作「
羹」,是。据《太平御览》卷九七五「芋」引《广志》
作「茎可作羹□」,金抄「善美」二字,显系「羹」字
被割裂后错成两个,而且这种羹□「肥涩」得不易下咽
,也并不「美」,兹改正。「□」,金抄讹作「●」。

(五) 各本均作「旱」,兹从金抄作「早」。七月熟
的芋是相当早的。

(六) 「菹」,金抄、黄校、张校作「□」,字同;
明抄作「●」,俗讹字(古书刻本、抄本上这一写法很
多)。此字在他处各本也有这三种写法,本书统一作「
菹」。

(七) 金抄、黄校、湖湘本作「鹅鸭」,明抄作「鹅
鸡」,《太平御览》卷九七五引《风土记》作「鸡鸭」
,兹从金抄。

(八) 「酒客为梁,使□民益种芋」,金抄、明抄、
湖湘本均如文;《辑要》引作「酒客为梁丞,使民益种
芋」,《学津》本、渐西本从之。

(九) 金抄作「后至」,是;黄校、张校、明抄作「
后生」,湖湘本、《津逮》本添作「后生中」,《学津
》本从《辑要》引作「后生至」,《渐西》本又添作「
后生中至」,均出后人予夺。「后至」作「后来至于…
…」讲,《要术》是指责不作防患未然准备的「有耳不
闻」的昏聩官吏,不是什么「后生」,故从金抄。说详
《宋以来齐民要术校勘始末述评》第二节第二目。

(十) 「君」,明抄讹作「居」,据金抄、湖湘本改
正。

(十一)「菹」,应是「种」字之误,参看《四民月令
辑释》「正月」篇校记。

【一】 徐锴《说文系传》:「芋,犹言吁也。吁,惊
词,故曰『骇人谓之芋』。芋状如蹲鸱,故骇人。」

【二】 王念孙、王引之《广雅疏证》:「蕖者,巨也
,……或谓之莒。……渠,大也。……芋之大根名渠,
又名魁也。渠、莒古同声,故又名莒;莒之为言犹渠也
。」

【三】 「藉姑」即慈菇。「乌芋」,一般指荸荠;但
也有指为慈菇的(如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无论
所指为何种,本条所引,均与芋无关。

【四】 「魁」指「芋魁」,即芋的块茎的主干,俗称
「芋头」。

【五】 「杵●」,即所谓「去●」(音旅),是用竹
柳之类编成的圆形盛饭容器。《方言》卷十三:「●,
南楚谓之筲,赵魏之郊谓之去●。」郭璞注:「盛饼□
也。」《仪礼.士昏礼》郑玄注作「●芦」;《说文》
作「凵卢」,并说:「饭器,以柳为之。」

【六】 古时称雨伞为「盖」,「散盖」即张开如伞盖
。王念孙、王引之《广雅疏证》引《要术》作「□盖」
,则指「罗伞」(俗呼「黄凉伞」),但「□」字是王
氏改的。

【七】 「次」是相及、相比的意思。《史记.酷吏列
传.杜周传》:「内深次骨」。《索隐》:「次,至也
。」《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有「次比」。这里
「次二三升」,意即差不多有二三升大。

【八】 「菹」有菜菹和肉菹二类。这里指菜菹,即渍
藏生菜,就是现在的腌菜、酸泡菜。《要术》中经常提
到,卷九并有《作菹藏生菜法》专篇。

【九】 叶俞县,「俞」,《太平御览》卷九七五引《
广志》作「榆」。叶榆县,汉置,故治在今云南大理县
东北。

【一0】永昌县,三国吴置,故治在今湖南祁阳县。又
南朝宋置,在今成都附近。「魁芋」是蜀地十四种芋以
外的芋,而且郭义恭是晋人,所称「永昌县」,非指宋
置之县。

【一一】范阳,县名,故城在今河北定兴县。又郡名,
三国魏置,隋废,郡治即今河北涿县。新郑,县名,秦
置,即今河南新郑县。

【一二】古有以山药一类的植物为芋类的,如《南方草
木状》卷上:「甘●,盖薯蓣之类,或曰芋之类。」这
里「蔓生」和上文引《广志》的「蔓芋」,应是指山药
一类的蔓性草本植物。和「乌芋」同样,都只有「芋」
名而实际和芋无关。

【一三】梁,县名,汉置,故治在今河南省临汝县。梁
郡是南北朝时才有的。《列仙传》旧题汉刘向撰,故梁
应指梁县,否则其书为伪托。

齐民要术校释



     齐民要术卷第三

        后魏高阳太守贾思勰撰

种葵第十七
蔓菁(一)第十八菘、芦菔附出
种蒜第十九泽蒜附出(二)
种□第二十
种葱第二十一
种韭第二十二
种(三)蜀芥、芸薹、芥子第二十三
种(三)胡荽第二十四
种(三)兰香第二十五
荏、蓼第二十六
种姜第二十七
种□荷、芹、●第二十八堇(四)、胡葸附出
种(三)苜蓿第二十九
杂说第三十

(一) 各本作「蔓菁」,明抄作「芜青」。又「菘、
芦菔附出」的附注,仅明抄有,他本无。

(二) 原无「泽蒜附出」这个附注,卷内篇题下也只
有明抄有,兹据补。

(三) 原无「种」字,均据卷内篇题补。

(四) 「堇、胡葸附出」的附注,仅明抄有,他本无
。但「堇」,明抄原作「芹」,篇题已有「芹」,误;
篇内附记的是「堇及胡葸」的种法,字应作「堇」,兹
改正。

     种葵【一】第十七

  《广雅》曰(一):「□,丘葵也。」

  《广志》曰:「胡葵,其花紫赤。」

  《博物志》曰(二):「人食落葵【二】,为狗所
啮,作疮则不差【三】,或至死。」

  按今世葵有紫茎、白茎二种,种别复有大小之殊。
又有鸭脚葵也。

  临种时,必燥曝葵子。葵子虽经岁不□【四】,然
湿种者,疥(
三)而不肥也。

  地不厌良,故墟弥善,薄即粪之,不宜妄种。

  春必畦种、水浇【五】。春多风、旱,非畦不得。
且畦者地省而菜多,一畦供一口。畦长两步,广一步。
大则水难均,又不用(四)人足入。深掘,以熟粪对半
和土覆其上,令厚一寸,铁齿杷耧【六】之,令熟,足
踏(五)使坚平;下水,令彻泽【七】。水尽,下葵子
,又以熟粪和土覆其上,令厚一寸馀。葵生三叶,然后
浇之。浇用晨夕,日中便止。每一掐(六),辄杷耧地
令起,下水加粪。三掐更种,一岁之中,凡得三辈【八
】。凡畦种之物,治畦皆如种葵法,不复条列烦文。

  早种者,必秋耕。十月末,地将冻,散子劳之,一
亩三升。正月末散子亦得。人足践踏之乃佳。践者菜肥
(七)。地释【九】即生。锄不厌数。

  五月初,更种之。春者既老,秋叶未生,故种此相
接。

  六月一日种白茎秋葵。白茎者宜乾【一0】;紫茎
者,乾即黑而涩。秋葵堪食,仍留五月种者取子。春葵
子熟不均,故须留中辈。于此时,附地剪却春葵,令根
上□【一一】生者,柔软至好,仍供常食,美于秋菜。
留之,亦中为榜簇【一二】。

  掐秋菜,必留五六叶。不掐则茎孤;留叶多则科大
。凡掐,必待露解。谚曰:「触露不掐葵,日(八)中
不剪韭。」八月半剪去,留其歧(九)。歧多者则去地
一二寸,独茎者亦可去地四五寸。□生肥嫩,比至收时
,高与人膝(十)等,茎叶皆美,科虽不高,菜实倍多
。其不剪早生者,虽高数尺,柯叶坚(十一)硬,全不
中食;所可用者,唯有菜心。附叶【一三】黄涩,至恶
,煮亦不美。看虽似多,其实倍少。

  收待霜降。伤早黄烂,伤晚黑涩。榜簇(十二)皆
须阴中。见日亦涩。其碎者,割讫,即地中寻手纠【一
四】之。待萎而纠者必烂。

  又冬种葵法(十三):近州郡都邑有市之处,负郭
良田三十亩,九月收菜后即耕,至十月半,令得三遍。
每耕即劳,以铁齿杷耧去陈根,使地极熟,令如麻地。
于中逐长穿井十口。井必相当,斜(十四)角【一五】
则妨地。地形狭长者,井必作一行;地形正方者,作两
三行亦不嫌也。井别作桔槔、辘轳【一六】。井深用辘
轳,井浅用桔槔。柳□【一七】,令受一石。□小,用
则功费。

--
  天地不仁               诸行无常
※ 修改:.coco 于 Jul  7 20:38:36 修改本文.[FROM: 202.96.]
--
※ 转寄:.The unknown SPACE bbs.mit.edu.[FROM: 202.96.]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coco.bbs@bbs.mit.edu]
--
※ 转载:.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heart.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0.02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