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zx (化石), 信区: cnLiterate
标  题: [转载] 齐民要术15/32
发信站: 紫 丁 香 (Thu Jul  8 11:27:01 1999),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 原文由 khl 所发表 】
发信人: trajan (笨), 信区: History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Thu Apr  8 14:56:14 1999), 转信



【三二】「□□」是鱼的内脏腌制的食品。除腌制外,
也有蜜渍的。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四:「《宋明帝》
(公元四六五至四七八年)好食蜜渍□□,一食数升。
」《要术.脯腊》篇「鳢鱼脯法」称鳢鱼的内脏「俊美
乃胜逐夷。」但到宋时,沈括就不了解怎样吃法了,他
说:「□□乃今之乌□肠也,如何以蜜渍食之?」

【三三】「石首鱼」一名黄花鱼,即黄鱼,由于头盖骨
内有豆大的骨两颗,坚硬如石,故又名「石首」。「胞
」,指鱼鳔。所谓「鱼肚」即是黄鱼的鳔乾制而成。「
□鱼」有二种解释:一是鲨鱼,亦名□虎,长五六寸至
七八寸,多栖于咸水淡水之交;一是鲛,体形大,性凶
暴,产于海中,种类很多,亦名沙鱼,大者能为人害,
「鱼翅」就是它的鳍。《要术》所称,也许指后者。「
鲻鱼」是,大的长可二尺,栖于海口半咸水中,胃具有
强壮的筋肉,状如算盘珠子。

【三四】单纯一样东西叫做「空」,如卷五《种红蓝花
栀子》篇「作燕脂法」的「空用」酸饭浆及「合面脂法
」的「空用」牛脂。这里「
空著白盐」,就是单单放上白盐,不加其他调味料。

【三五】「倚」是偏倚;「小倚咸」就是稍为偏咸些。
《脯腊》篇「
作□鱼法」的「亦须倚咸」,义同。

【三六】「风里」,犹言「当风」。

  作酢【一】法第七十一(一)凡醋(二)瓮下,皆
须安□石,以离湿润。为妊娠妇人所坏者,车辙中乾土
末(三)一掬著瓮中,即还好。

  作大酢法(四):七月七日取水作之。大率麦●【
二】一斗,勿扬簸;水三斗;粟米熟饭三斗,摊令冷。
任瓮大小,依法加之,以满为限。先下麦●,次下水,
次下饭,直置勿搅之。以绵幕瓮口,拔刀横瓮上。一七
日,旦,著井花水一□。三七日,旦,又著一□,便熟
。常置一瓠瓢于瓮,以挹酢;若用湿器、咸器内瓮中,
则坏酢味也。

  又法(五):亦以七月七日取水。大率麦●一斗,
水三斗,粟米熟饭三斗(六)。随瓮大小,以向满为度
。水及黄衣,当日顿下之。其饭分为三分:七日初作时
下一分,当夜即沸;又三七日,更炊一分投之;又三日
(七),复投一分。但绵幕瓮口,无横刀、益水之事。
溢即加甑【三】。

  又法:亦七月七日作。大率麦●一升,水九升,粟
饭(八)九升,一时顿下,亦向满为限。绵幕瓮口。三
七日熟。

  前件三种(九)酢,例清少淀多。至十月中,如压
酒法,毛袋压出,则贮之。其糟,别瓮水澄,压取先食
也。

  秫米神酢法:七月七日作。置瓮于屋下。大率麦●
一斗,水一石,秫米三斗,□□无秫者,黏黍米亦中用
。随瓮大小,以向满为限。先量水,浸麦●讫;然后净
淘米,炊为再馏,摊令冷,细擘麴破(十),勿令(十
一)有块子,一顿下酿,更不重投。又以手(十二)就
瓮里搦破小块,痛搅令和,如粥乃止,以绵(十三)幕
口。一七日,一搅;二七日,一搅;三七日,亦一搅。
一月日,极熟。十石瓮,不过五斗淀。得数年停,久为
验。其淘米泔即泻去,勿令狗鼠得食。□黍【四】亦不
得人啖之。

  粟米、麴作酢法:七月、三月(十四)向末为上时
,八月、四月亦得作。大率笨麴末一斗,井花(十五)
水一石,粟米饭一石。明旦作酢,今夜炊饭,薄摊使冷
。日未出前,汲井花水,斗量著瓮中。量饭著盆中,或
栲栳【五】中,然后泻饭著瓮中。泻时直倾下,勿以手
拨饭。尖量麴末,泻著饭上,慎勿挠搅,亦勿移动【六
】。绵幕瓮口。三七日熟。美酽少淀【七】,久停弥好
。凡酢未熟、已熟【八】而移瓮者,率多坏矣;熟则无
忌。接取清,别瓮著之(十六)。

  秫米酢(十七)法:五月五日作,七月七日熟。入
五月则多收粟米饭醋浆【九】,以拟和酿,不用水也。
浆以极醋为佳。末乾麴,下绢筛。经用【一0】粳、秫
米为第一,黍米亦佳。米一石,用麴末一斗,麴多则醋
不美。米唯再馏。淘不用多遍。初淘渖汁泻却。其第二
淘泔,即留以浸□,令饮泔汁尽,重装作再馏饭。下,
掸(十八)去热气,令如人体,于盆中和之,擘破饭块
,以麴拌之,必令均调。下醋浆(十九),更搦破,令
如薄粥。粥稠即酢克(二十),稀则味薄。内著瓮中,
随瓮大小,以满为限。七日间,一日一度搅之;七日以
外,十日一搅,三十日止。初置瓮于北荫(二一)中风
凉之处,勿令见日。时时汲冷水遍浇瓮外,引去热气,
但勿令生水入瓮中。取十石瓮,不过五六斗糟耳。接取
清,别瓮贮之,得停数年也。

  大麦酢法:七月七日作。若七日不得作者,必须收
藏取七日水,十五日作。除此两日则不成。于屋里近户
里边置瓮。大率小麦●一石,水三石,大麦细造一石□
□不用作米则利严(二二),是以用造。【一一】簸讫
,净淘,炊作再馏饭。掸令小暖如人体,下酿,以杷搅
之,绵幕瓮口。三日便发。发时数搅,不搅则生白醭【
一二】,生白醭则不好。以棘子彻底搅之:恐有人发落
中,则坏醋。凡醋悉尔,亦去发则还好。六七日,净淘
粟米五升,米亦不用过细,炊作再馏饭,亦掸如人体投
之,杷搅,绵幕。三四日,看米消(二三),搅而尝之
,味甜美则罢;若苦者,更炊二三升粟米投之,以意斟
量。二七日可食,三七日好熟。香美淳严,一盏醋,和
水一□,乃可食之。八月中,接取清,别瓮贮之,盆合
,泥头,得停数年。未熟时,二日三日,(二四)须以
冷水浇瓮外,引去热气,勿令生水入瓮中。若用黍、秫
米投(二五)弥佳,白、苍粟米亦得。

  烧饼作酢法:亦七月七日作。大率麦●一斗,水三
斗,亦随瓮大小,任人增加。水、●亦当日顿下。初作
日,软溲数升面,作烧饼,待冷下之。经宿,看饼渐消
尽,更作烧饼投。凡四五投(二六),当味美沸定便止
。有薄饼缘诸面饼(二七),但是烧●【一三】者,皆
得投之。

  回酒酢法【一四】:凡酿酒失所味醋者,或初好后
动未压者,皆宜回作醋。大率五石米酒醅,更著麴末一
斗,麦●一斗,井花水一石;粟米饭两石,掸(二八)
令冷如人体,投之,杷搅,绵幕瓮口。每日(二九)再
度搅之。春夏七日熟,秋冬稍迟,皆美香。清澄后一月
,接取,别器贮之。

  动酒酢法【一五】:春酒压讫而动不中饮者,皆可
作醋。大率酒一斗,用水三斗,合瓮盛,置日中曝之。
雨则盆盖之,勿令水入;晴还去盆。七日后当臭,衣生
,勿得怪也,但停置,勿移动、挠搅之。数十日,醋成
,衣沈,反更香美。日久弥佳。

  又方:大率酒两石,麦●一斗,粟米饭六斗,小暖
投之,杷搅,绵幕瓮口。二七日熟,美酽殊常矣。

  神酢法:要用七月七日合和。瓮须好。蒸乾黄蒸【
一六】一斛,熟蒸□【一七】三斛:凡二物,温温暖,
便和之。水多少,要使相淹渍,水多则酢薄不好。瓮中
卧(三十)经再宿,三日便压之,如压酒法。压讫,澄
清(三一),内大瓮中。经二三日,瓮热,必须以冷水
浇(三二);不尔,酢坏。其上有白醭浮,接去之。满
一月,酢成可食。初熟,忌浇热食,犯之必坏酢。若无
黄蒸及□者,用麦●一石,粟米饭三斛合和之。方与黄
蒸同。盛置如前法。瓮常以绵幕之,不得盖。

  作糟糠酢法【一八】:置瓮于屋内。春秋冬夏,皆
以穰(三三)茹瓮下,不茹则臭。大率酒糟、粟糠中半
。□糠不任用,细则泥,唯中间收者佳。和糟、糠,必
令均调,勿令有块。先内荆、竹●【一九】于瓮中,然
后下糠、糟于●外,均平以手按之,去瓮口一尺许便止
。汲冷水,绕●外均浇之,候●中水深浅半糟便止。以
盖覆瓮口。每日四五度,以□挹取●中汁,浇四畔糠糟
上。三日后,糟熟【二0】,发香气。夏七日,冬二七
日,尝酢极甜美,无糟糠气,便熟矣。犹小苦者,是未
熟,更浇如初。候好熟,乃挹取●中淳浓者,别器盛。
更汲冷水浇淋,味薄乃止。淋法,令当日即了。糟任饲
猪。其初挹淳浓者,夏得二十日,冬得六十日;后淋浇
者,止得三五日(三四)供食也。

  酒糟酢法(三五):春酒糟则酽,颐酒(三六)糟
亦中用。然欲作酢者,糟常湿下;压糟极燥者,酢味薄
。作法:用石□子辣(三七)【二一】谷令破,以水拌
而蒸之。熟便下,掸去热气,与糟相拌,(三八)必令
其均调,大率糟常居多。和讫,卧于●(三九)瓮中,
【二二】以向满为限,以绵幕瓮口。七日后,酢香熟,
便下水,令相淹渍。经宿,●孔子下之。夏日作者,宜
冷水淋(四十);春秋作者,宜温卧,以穰茹瓮,汤淋
之。以意消息之。

  作糟酢法:用春糟(四一),以水和,搦破块,使
厚薄如未压酒(四二)。经三日,压取清汁两石许,著
热(四三)粟米饭四斗投之,盆覆,密泥。三七(四四
)日酢熟,美酽,得经夏停之。瓮置屋下阴地(四五)


  《食经》作大豆千岁苦酒【二三】法:「用大豆一
斗,熟汰(四六)之,渍令泽。炊,曝极燥。以酒醅灌
之。任性多少,以此为率。【二四】」

  作小豆千岁苦酒法(四七):用生小豆五斗,水汰
(四八),著、瓮中。黍米作□,覆豆上。酒三石灌之
,绵幕瓮口。二十日,苦酢成。

  作小麦苦酒法:小麦三斗,炊令熟,著□(四九)
中,以布密封其口。七日开之,以二石薄酒沃之,可久
长不败也。

  水苦酒法:女麴【二五】、□米【二六】各二斗,
清水一石,渍之一宿,□(五十)取汁。炊米麴饭【二
七】令熟,及热(五一)□(五二)瓮中。以渍米汁随
瓮边稍稍沃之,勿使麴发饭起。土泥边,开中央(五三
),板盖其上。夏月(五四),十三日便醋【二八】。

  卒成苦酒法:取黍米一斗,水五斗,煮作粥。麴一
斤,烧令黄,捶破,著瓮底。以熟好泥(五五)。二日
便醋。

  已尝经试(五六),直【二九】醋亦不美。以粟米
饭一(五七)斗投之,二七日后,清澄美酽,与大醋不
殊也。

  乌梅【三0】苦酒法:乌梅去核一升许肉,以五升
苦酒渍数日,曝乾,□作屑。欲食,辄投水中,即成醋
尔。

  蜜苦酒法:水一石,蜜一斗,搅使调和,密(五八
)盖瓮口。著日中,二十日可熟也。

  外国苦酒法:蜜一升(五九),水三合,封著器中
;与少胡□子【三一】著中,以辟,得不生虫。正月旦
作,九月九日熟。以一铜匕(六十)水添之,可三十人
食。

  崔□曰:「四月四日可作酢。五月五日亦可作酢。


(一) 《要术》各篇篇题下的小注,院刻、金抄、明
抄的格式都是字少时紧接在篇题下书写,字多时另一行
低格书写。这里「凡醋瓮下……」也是另行低格书写。
因此在篇题下就有地位空著。在这个空著的地方,明抄
多了「酢,今醋也」,湖湘本等多了「酢者,今醋也」
的小注,但院刻、金抄没有。很明显,这是南宋以后的
人加注的,兹删去。

(二) 院刻、明抄作「醋」,金抄、湖湘本作「酢」
,字同。

(三) 「末」,院刻、湖湘本同,金抄作「未」,明
抄作「木」,均误。

(四) 本篇自「作大酢法」至篇末「外国苦酒法」二
十一种醋的作法,均仅标目作大字(包括「又法」、「
又方」),内容均系双行小字,兹一律改为大字。

(五) 连下文二条「又法」及「前件三种酢」三段,
原均列在下文「秫米神酢法」条之后,变成了「秫米神
酢」的又法。但这二种「又法」都是粟米醋,不能作为
秫米醋的「又法」,而且「又法」明说「
无横刀、益水之事」,正是针对「大酢法」而言,是和
「大酢」同类的。同时,把这三种粟米醋列在一起,也
正和「前件三种酢,例清少淀多」符合。可见原来的列
法是后人窜乱倒错,故为移前列此。

(六) 「三斗」,从院刻、金抄;明抄、湖湘本作「
二斗」。

(七) 「又三七日」,「又三日」,疑应是「又七日
」、「三七日」。

(八) 院刻、金抄作「粟米」,疑脱「饭」字,明抄
、湖湘本作「
粟□」,「□」是「饭」的俗写,兹从明抄。

(九) 院刻、金抄作「三种」,明抄、湖湘本作「二
种」。按「三种」,包括「又法」二种和「大酢」一种
,这三种醋的麦●、粟饭和水的配合比例大致相近,醋
醅较稠厚,成品醋都是「清少淀多」,院刻等作「三种
」是正确的。但由于这一段和上面「又法」二段原列在
「秫米神酢法」之后,则「三种」就包括了秫米神醋,
可是秫米神醋不但所用原料不同,而且是液体状态发酵
,成品「十石瓮,不过五斗淀」,尤与「清少淀多」不
符,或者因此之故,明抄改为「二种」,可是改错了。
从这个情况,也证明「又法」二种及本段均应次于「大
酢法」之后,所以移列在前。

(十) 「细擘麴破」,「麴」应是「饭」字之误。按
此醋酿法「大率麦●一斗」云云,并未用麴(下文「粟
米、麴作酢法」才用笨麴),而且麴也不易「擘」成「
勿令有块子」,如果是指麦●,麦●更毋庸擘,证之下
文「秫米酢法」的「擘破饭块,……更搦破,令如薄粥
」,「麴」应作「饭」。

(十一)院刻、金抄、湖湘本作「令」,明抄误作「今
」。

(十二)院刻、金抄作「手」,明抄、湖湘本误作「水
」。

(十三)明抄、湖湘本作「绵」,院刻、金抄作「绵」
。下文各「绵」字也是这样。字同。本书统一作「绵」


(十四)院刻、金抄作「三月」;明抄、湖湘本作「二
月」,当非。

(十五)「花」,院刻、金抄作「华」,字同,但下文
「汲井花水」仍作「花」。兹从明抄、湖湘本一律作「
花」。

(十六)「之」,从明抄、湖湘本;院刻、金抄作「也
」。

(十七)「酢」,从院刻、金抄;明抄、湖湘本作「醋
」。

(十八)本卷内各「掸」字,院刻、金抄、湖湘本均如
字;明抄大多作「挥」,此处亦然,讹。按「掸」是铺
开来并且不断翻动的意思。《要术》要使蒸饭温温如人
体,必须接连地翻动,才能使全部温暖均匀。至于「挥
」,则是离空挥动□去热气,意思各别。「挥」不能代
替「掸」。又,「掸」既有铺开的意思,有时也作「摊
」字用,如下篇「作豉法」的「复掸豆令厚三寸」,「
《食经》作豉法」的「又薄掸之」。

(十九)院刻、金抄作「醋浆」;明抄倒错作「浆醋」
,湖湘本又误作「●醋」。

(二十)院刻、金抄作「克」,明抄、湖湘本作「□」
,字同,指醋量减少。

(二一)明抄、湖湘本作「北荫」;院刻作「比荫」,
金抄不清楚,似「比荫」,误。

(二二)金抄作「利严」;院刻、明抄、湖湘本作「科
丽」,误。按「严」是峻烈的意思,唐玄应《一切经音
义》卷二二《瑜珈师地论》卷二一:「酢之甚者曰酽。
」下文「香美淳严」和这里同样,都借作「酽」字用。
兹从金抄。

(二三)「米消」,院刻、金抄同;明抄作「水清」。

(二四)「二日三日」,院刻、明抄同;金抄、湖湘本
作「一日三日」。

(二五)「投」,院刻、金抄、湖湘本同;明抄误作「
搅」。

(二六)院刻、金抄作「四五投」,明抄作「四五度投
」。

(二七)「诸面饼」,连上文「薄饼缘」成句,即指有
薄边的各种饼,明抄作「诸麴饼」,讹,据院刻、金抄
、湖湘本改正。

(二八)「掸」,明抄、湖湘本作「摊」,但明抄的地
位偏在右边,是抄成之后后人据明代刻本添进去的,兹
据院刻、金抄改正。

(二九)院刻、金抄、湖湘本作「每日」,明抄误作「
每杷」。

(三十)院刻、金抄作「卧」,明抄、湖湘本误作「用
」。

(三一)「清」,明抄误作「渍」,院刻、金抄、湖湘
本不误。

(三二)院刻、金抄作「浇」,明抄、湖湘本作「浇之
」。

(三三)「穰」,院刻作「□」,金抄误作「萁」,但
下条「以穰茹瓮」,院刻、金抄仍作「穰」,明抄一律
作「穰」。兹从明抄。

(三四)院刻、金抄、湖湘本作「日」,明抄误作「月
」。

(三五)「法」,院刻、金抄作「者」,兹从明抄、湖
湘本等作「法」。

(三六)卷七《笨麴并酒》篇有「颐酒法」,这里「颐
」字,院刻、明抄、湖湘本正作「颐」,金抄作「顺」
,误。又「酒」,明抄、湖湘本误作「须」,据院刻、
金抄改正。

(三七)「辣」字下明抄有「郎葛切」小字音注(湖湘
本误作「部著切」,又误作正文),院刻、金抄没有,
显然是后人加注的,兹删去(别处也有这种情况,如校
记(一))。

(三八)院刻、金抄、明抄作「半」,兹从明清刻本作
「拌」。

(三九)「●」,院刻、金抄、明抄均作「□」(下文
「●孔」,同),讹。明清刻本此处作「酢」,下一「
●」字,湖湘本《津逮》本、渐西本作「●」,《学津
》本作「醑」,均讹。「□」是「以酒漱口」,「●」
是「以孔下酒」。从「□」字,古也写作「●」,因而
错成「●」,兹改正。

(四十)院刻、金抄作「淋」,明抄、湖湘本作「淋之
」。

(四一)「春糟」,疑应作「春酒糟」。

(四二)院刻、金抄作「酒」,明抄、湖湘本误作「须
」。

(四三)院刻、金抄、湖湘本作「热」,明抄作「熟」


(四四)院刻、金抄作「三七」,明抄、湖湘本作「二
七」。

(四五)「地」字下明抄、湖湘本有「之处」二字,多
馀。但明抄的字形较小(双行小字至「地」字止,适空
一格,二字即写在空格处),显然是后人据明代刻本添
进去的,和校记(二八)是同样的情况,院刻、金抄无
此二字,兹删去。

(四六)「汰」,院刻、金抄同,指淘洗;明抄、湖湘
本作「沃」,非。

(四七)自此条以下至「外国苦酒法」条,均系采自《
食经》文。不但称醋为「苦酒」和《要术》本文不同(
烹调各篇也常称「苦酒」,也是《食经》文),行文用
语及名物称谓亦多有不同(如「□取汁」、「女麴」等
),并且「卒成苦酒法」条有「已尝经试,直醋亦不美
」,尤为明证。

(四八)这个「汰」字,院刻、金抄仍作「汰」,湖湘
本同,明抄仍作「沃」,兹从院刻。

(四九)「著□」,院刻、金抄如文。按「□」,《广
韵》、《集韵》音刚,「瓮也」,也写作「●」。这是
《食经》用语。明抄作「者□」,湖湘本作「者□」,
均误。

(五十)「□」,明抄如文;院刻作「□」,字同;金
抄作「练」,湖湘本、《津逮》本等作「沸」,均误。
按「□」,古文「济」字,《周礼.天官》「酒正」郑
玄注:「清,谓醴之□者」,即押出酒液,这里指隔出
麴汁。卷七《笨麴》《并酒》篇引《食经》文有二处用
「济」字,都是《食经》的特用词。

(五一)院刻、金抄作「及热」,即趁热;明抄作「极
热」,湖湘本等作「极熟」,均误。

(五二)院刻、金抄作「□」,作酢各法,此处仅见,
但明抄、湖湘本仍作「投」。兹从院刻保存《食经》文
的原样。

(五三)「土泥边,开中央」,院刻、金抄如文;明抄
、湖湘本误作「土张边,间中央。」

(五四)院刻、金抄作「夏月」,明抄、湖湘本误作「
下居」。

(五五)「以熟好泥」,有脱误。上篇「卒成肉酱法」
有「熟泥密封」,所谓「熟好泥」,意同「熟泥」,则
「泥」下当脱「密封」一类字。又本条没有交代粥和麴
怎样放在一起,黄麓森校记:「『以熟』,……乃『入
粥』音近之讹」。但《食经》文往往简阙不明,不止此
处,兹仍其旧。

(五六)「已尝经试」这一小段是贾氏依据《食经》所
载「卒成苦酒法」来进行试作的记录,结果醋也并不好
。经改进后,要经过二七日后□变好,已经不是「卒成
」快醋了。

(五七)院刻、金抄、湖湘本作「一」,明抄作「壹」


(五八)院刻、金抄作「密」,明抄、湖湘本误作「蜜
」。又本条上文二「蜜」字,金抄均误作「密」,院刻
、明抄、湖湘本不误。

(五九)院刻、金抄作「升」,明抄、湖湘本作「斤」


(六十)「铜匕」,即铜匙、铜瓢,院刻、金抄误作「
铜上」;湖湘本误作「同七」;吾点校改作「铜匕」,
与明抄合,兹改正。

【一】 「酢」是「醋」的本字。古时酬酢的「酢」,
本作「醋」,而酸醋的「醋」,本作「酢」,后来二字
互易,以「酢」作为酬酢字,「醋」作为酸醋字。一般
说来,《要术》中作名词用时,多作「酢」,而「醋」
多作为形容词的「酸」字用。

【二】 《要术》中二十三种醋,大多用麦●作为糖化
和醋发酵的催化剂,此外也用笨麴、黄蒸等。另外则加
入酒糟、酒醅、醋醅或醋浆等。除水以外不用任何配料
者,有「动酒酢」一例和引《食经》的蜜醋二例。南方
米醋一般不用任何麴类或醋母,光用米和水在高温季节
酿成。此种酿法,《要术》中尚无记载。

【三】 「溢即加甑」,此醋水少料多,下酿后饭粒吸
水膨胀,醋醅上浮,为了不使溢出瓮外,故加甑圈防止


【四】 「□黍」,这里泛指炊熟的饭,即「再溜饭」


【五】 「栲栳」,柳条编制的圆形盛物器。

【六】 「移动」,据下文「移瓮」及「动酒酢法」的
「但停置,勿移动、挠搅之」,是指移瓮。

【七】 一般的醋,含有3□5%的醋酸,最浓的也不
过6□8%,如著名的山西陈醋和四川麸醋。《要术》
此醋醋醅较稠,而成醋「美酽少淀」,说明出醋率和醋
酸含量都相对地高。下文「大麦酢」一盏醋对一碗水才
能吃,酸度很高。

【八】 「已」有「随即」的意思,「已熟」,意即将
熟,快熟。

【九】 「醋浆」,淀粉质的酸化浆液。山西陈醋用一
种特制的醋浆(用粟米、高梁和醋麴混合制成)作为醋
母投入生产。其醋的酿造过程除原料用粟糠并系固态发
酵与《要术》不同外,其调和醋醅专用醋浆不用水一点
与《要术》相似。

【一0】「经用」,曾经实际酿造应用过。

【一一】唐韩鄂《四时纂要》「七月」篇「麦醋」条:
「取大麦一石,舂取一糙」。「一糙」的程度是:「取
一半完人(仁),一半带皮便止。」即一半舂成米,一
半带著外皮。《农事幼闻》:「或一舂即止,谓之大一
□。或筛后再舂,则米愈白净,谓之双糙。他处有三糙
、四糙者。」《广雅.释言》:「草,……造也。」《
要术》的「造」,要求「不用作米」,说明草草不求精
纯,比「一糙」、「一□」还要粗糙些。所谓「细造」
,只是比「造」较细,但仍不要求成米。大麦的外皮是
不容易舂去的。但保存外皮有利于酿醋,使醋「利严」
。所以「细造」决不是舂成细末。「造」、「糙」等都
是舂到某种程度的群众口语。舂的久暂不同,现在也有
各种不同的名称,如浙东称稍舂为「滑」,半舂为「●
」(音惴)。玉篇:「●,半舂也。」音凑。「造」、
「糙」、「□」、「●」、「●」,实际都是半舂或不
到半舂的特用词。

【一二】「白醭」,长在醋醅上面的白色菌醭。

【一三】「●」,同「爆」,《玉篇》:「灼也。」「
烧●」,意即烧烤。

【一四】醋酸菌产生一种特殊的□,会促使乙醇(酒精
)和氧起氧化作用而生成乙酸(醋酸)。由于醇液的天
然氧化现象,使人类很早就知道利用酒来酿醋。「回酒
酢法」就是重新加入麴米的配料,使醋酸菌大量繁殖,
将酸败的酒酿成好醋。

【一五】上条「回酒酢法」是黄酒的发酵醪或成熟醪酸
败改酿成醋的方法,此条是经压榨后的成品酒酸败改酿
成醋的方法。

【一六】「蒸乾黄蒸」,对黄蒸的一种特殊处理法,即
将乾黄蒸重新加蒸。

【一七】「□」,同「麸」。《要术》本文在此条以上
均直接用粮食酿醋,自此条以下四条均用粮食加工的副
产品酿醋。四川各地酿醋亦多用麸皮,其酿造法采用固
态发酵,成熟后加水淋醋,过滤出醋液。

【一八】此酢用酒糟和粟糖酿成,不加其他固体物质的
配料。著名的江苏镇江醋作酒糟、砻糠为原料,加入成
熟醋醅,采用固态发酵的方法酿成。山西醋以粟糠为原
料,和入粟米、高粱和大麦豌豆麴制成的醋浆酿成,亦
采用固态发酵法。这二种醋的酿造过程都比《要术》复
杂进步。

【一九】「●」,音秋,隔糟取酒的长圆形笼子,俗称
「酒笼」。此字作酒笼用始见于《集韵》、《玉篇》、
《广韵》则均作「□」,唐韩鄂《四时纂要》「七月」
篇亦所「□」。

【二0】「糟熟」,糟、糠调制的醋醅,发酵将成熟。

【二一】「辣」,和「造」同样,也是舂、磨到某种程
度的特用口语。「石□子」即石磨。在磨谷物时,由于
在磨眼中一次所添谷物的数量多少不同,其粉碎程度亦
不同。添得愈多,磨得愈粗。再多再多,就仅仅脱壳,
稍稍轧破而已。有时需要这样做,就采用这样的磨法。
这个磨法,正字应作「□」,音辣,《玉篇》及《广韵
》「十二曷」均释为「研破」,意思相符。后见唐韩鄂
《四时纂要》「七月」篇作麦醋法正作「磨中□破」。
现在浙东方言中还有这样的口语,其语音与●相近(有
音无字),实际是「□」的转音。《要术》的「辣」,
亦借音而已。

【二二】「卧于●瓮中」,将醋料投入●瓮中,覆被瓮
口,以利保温发酵。●瓮是近底部的瓮壁上开有孔的瓮
。《要术》中唯此醋为固体状态发酵,故醋醅成熟后采
取「淋醋法」淋取醋液,●孔即为淋醋而设,即上面淋
水,下面●孔中流出醋。下文「夏日作者,宜冷水淋;
春秋作者,……汤淋之」,是淋法的申说。固态发酵的
醋,通常多采取此法,惟孔子内外的装置有不同。其液
态发酵者,则多采用压榨法。

【二三】「苦酒」,即醋。《释名.释饮食》:「苦酒
,淳毒甚者,酢苦也。」《名医别录》「醋」下陶弘景
注:「以有苦味,俗呼为苦酒。」唐梅彪《石药尔雅》
卷上《释诸药隐名》:「酢,一名苦酒。」

【二四】既没有交代酒醅的用量,也没有提到灌醅的稀
稠程度,怎样「任性多少,以此为率」?如无脱漏,过
于疏简,《食经》文常如此。

【二五】「女麴」,《食经》、《食次》地区的习俗名
称,下篇引《
食经》有「秫米女麴」,是指糯米麴,但也可以是麦麴
,见卷九《作菹藏生药法》篇引《食次》「瓜菹法」。

【二六】酿醋原料有大麦、小麦、高粱、粟米、玉蜀黍
、豆类、米、粟糠、谷壳、麸皮、酒、酒糟等。《要术
》各醋自篇首至此条止,所用原料有粟米、秫米、黍米
、大麦、面粉、酒醅、酒、麸皮、酒糟、粟糠、大豆、
小豆、小麦和这里的粗米等,除高粱、玉蜀黍外,已完
全用到。最后二条引《食经》则用蜜酿醋。

【二七】「炊米麴饭」,指女麴和米一起浸过一宿后漉
出来的「米麴」炊成饭。

【二八】本篇《食经》的各种「苦酒」,概用液态发酵
。此一例为米醋,具有南方酿醋的特色。

【二九】「直」,但,仍然,简直。

【三0】「乌梅」,青梅在烟突上熏乾成黑色的。卷四
《种梅杏》篇有「作乌梅法」。

【三一】「□」,音绥,同「荽」。《文选》潘岳《闲
居赋》:「蓼、□芬芳」。「□」,六臣注本即作「荽
」。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二四《阿毗达磨俱舍论》
卷一「香□」:「又作荽,……《韵略》云:『胡□,
香菜也。』……今江南谓胡●。」是「胡□」,即□形
科的胡荽。卷十也有「胡□〔五九〕」,那是□耳,非
《食经》所指。

     作豉法(一)第七十二

  作豉法(二):先作暖荫屋,坎地深三二尺【一】
。屋必以草盖,瓦则不佳【二】。密(三)泥塞屋牖,
无令风及虫鼠入也。开小户,仅得容人出入。厚作□篱
【三】以闭户。

  四月、五月为上时,七月二十日后八月为中时;馀
月亦皆得作,然冬夏大寒大热,极难调适。大都每四时
交会(四)之际,节气未定,亦难得所。常以四孟月【
四】十日后作者,易成而好。大率常欲令温如人腋下为
佳。若等【五】不调,宁伤冷,不伤热:冷则穰覆还暖
,热则臭败矣。

  三间屋,得作百石豆。二十石为一聚。常作者,番
次【六】相续,恒有热气,春秋冬夏,皆不须穰覆。作
少者,唯须(五)冬月乃穰覆豆耳。极少者,犹须十石
为一聚;若三五石,不自暖,难得所,故须以十石为率


  用陈豆弥好;新豆尚湿,生熟难均故也。净扬簸,
大釜煮之,申舒【七】如饲牛(六)豆,掐软便止,伤
热则豉烂。漉著净地掸(七)之,冬宜小暖,夏须极冷
,乃内荫屋中聚置。一日再入,以手刺豆堆中候看:如
人腋下暖,便须(八)□【八】之。□法:以杷□略取
【九】堆里冷豆为新(九)堆之心,以次更略,乃至于
尽。冷者自然在内,暖者自然居外。还作尖堆,勿令婆
陀【一0】。一日再候,中暖更□,还如前法作尖堆。
若热汤【一一】人手者,即为失节伤热矣。凡四五度□
,内外均暖,微著白衣,于新□讫时,便小拨峰头令平
,团团如车轮,豆轮(十)厚二尺许乃止。复以手候,
暖则还□。□讫,以杷平豆,令渐薄,厚一尺五寸许。
第三□,一尺;第四□,厚六寸。豆便内外均暖,悉著
白衣,豉为粗定(十一)。从此以后,乃生黄衣。复掸
【一二】豆(十二)令厚三寸,便闭户三日。自此以前
,一日再入。

  三日开户,复以□东西作垄耩(十三)豆,如谷垄
形,令稀●(
十四)均调。□□法,必令至地□□豆若著地,即便烂
矣。耩遍,以杷耩豆,常令厚三寸。间日耩之。后豆著
黄衣,色均足(十五),出豆于屋外,净扬簸去衣。布
豆尺寸之数,盖是大率中平之言矣。冷即须微厚,热则
须微薄,尤须以意斟量之。

  扬簸讫,以大瓮盛半瓮水,内豆著瓮中,以杷急抨
之使净。若初煮豆伤熟者,急手抨净即(十六)漉出;
若初煮豆微生,则抨净宜小停之。使豆小软(十七)则
难熟,太软则豉烂。水多则难净【一三】,是以正须半
瓮尔。漉出,著筐中,令半筐许,一人捉筐,一人更汲
水于瓮上就筐中淋之,急斗擞(十八)筐,令极净,水
清乃止。淘不净,令豉苦。漉水尽,委著席上。

  先多收谷●【一四】,于此时内谷●于荫(十九)
屋窖中,掊【
一五】谷●作窖底,厚二三尺许,以蘧□蔽窖【一六】
。内豆于窖中,使一人在窖中以脚蹑豆,令坚实。内豆
尽,掩席覆之,以谷●埋【
一七】席上,厚二三尺许,复蹑令坚实。夏停十日,春
秋十二三日,冬十五日,便熟。过此以往则伤苦;日数
少者,豉白而用费;唯合熟(二十),自然香美矣。若
自食欲久留不能数作者,豉熟则(二一)出曝之,令乾
,亦得周年。

  豉法难好易坏,必须细意人,常一日再看之。失节
伤热,臭烂如泥,猪狗亦不食;其伤冷者,虽还复暖,
豉味亦恶:是以又须留意,冷暖宜适,难于调酒。

  如冬月初作者,须先以谷●烧地令暖,勿焦,乃净
扫。内豆于荫屋中,则用汤浇黍□穰(二二)令暖润,
以覆豆堆。每□竟,还以初用黍穰周匝(二三)覆盖。
若冬作,豉少屋冷,穰覆亦不得暖者,乃须于荫屋之中
,内微燃烟火,令早暖,不尔则伤寒矣。春秋量其寒暖
,冷亦宜覆之。每人出,皆还谨密闭户,勿令泄其暖热
之气也。

  《食经》作豉法:「常夏五月至八月,是时月也。
率一石豆,熟澡【一八】之,渍一宿。明日,出,蒸之
,手捻其皮破则可,便敷于地□□地恶者,亦可席上敷
之□□令厚二寸许。豆须通【一九】冷,以青茅覆之,
亦厚二寸许。三日视之,要须通得黄为可。去(二四)
茅,又薄掸之,以手指画之,作耕垄。一日再三如此。
凡三日作此,可止。更煮豆,取浓汁,并秫米女麴【二
0】五升,盐五升,合此豉中。以豆汁洒溲之,令调,
以手抟,令汁出指间,以此为度。毕,纳瓶(二五)中
,若不满瓶,以矫桑【二一】叶满之,勿抑。乃密泥之
中庭【二二】。二十七日,出,排曝【二三】令燥。更
蒸之时,煮矫桑叶汁洒溲(二六)之,乃蒸如炊熟久,
可复排之。此(二七)三蒸曝则成。」

  作家理食豉法(二八):随作多少,精择豆,浸一
宿,旦炊之,与炊米同。若作一石豉,炊一石豆。熟,
取生茅卧之,如作女麴形。【二四】二七日,豆生黄衣
,簸去之,更曝令燥。后以水浸(二九)令湿,手抟(
三十)之,使汁出□□从指歧(三一)间出□□为佳,
以著瓮器中。掘地作□(三二),令足容瓮器。烧□中
令热,内瓮著□中。以桑叶盖豉上,厚三寸许,以物盖
瓮头,令密涂之。十(三三)许日成,出,曝之,令□
□然。又蒸熟,又曝。如此三遍,成矣。(三四)

  作麦豉法:七月、八月中作之,馀月则不佳。●(
三五)治小麦,细磨为面,以水拌而蒸之。气馏好熟,
乃下,掸(三六)之令冷,手□令碎。布置覆盖,一如
麦●、黄蒸法。七日衣足,亦勿簸扬,以盐汤周遍洒润
之。更蒸,气馏极熟,乃下,掸去热气,及暖内瓮中,
盆盖,于□(三七)粪【二五】中燠之。二七日,色黑
,气香,味美(三八),便熟。抟作小饼,如神麴形,
绳穿为贯【二六】,屋里悬之。纸袋盛笼,以防青蝇、
尘垢之污。用时,全饼著汤中煮之,色足漉出。削去皮
粕,还举【二七】。一饼(三九)得数遍煮用。热、香
、美,乃胜豆豉(四十)。打破,汤浸研用亦得;然汁
浊,不如全煮汁清也。

(一) 原无「法」字,据卷首总目加。

(二) 本篇「作豉法」、「《食经》作豉法」、「作
家理食豉法」及「作麦豉法」四条,均仅标目作大字,
内容均系双行小字,兹一律改为大字。

(三) 院刻、金抄、湖湘本作「密」,明抄误作「蜜
」。

(四) 院刻、金抄、湖湘本作「交会」,明抄误作「
文会」。

(五) 院刻、金抄作「须」,明抄、湖湘本作「至」


(六) 院刻、金抄作「牛」,明抄、湖湘本误作「生
」。

(七) 院刻、金抄、湖湘本作「掸」,明抄误作「择
」。

(八) 「便须」,院刻、金抄同;明抄、湖湘本脱「
须」字。

(九) 院刻作「新」,金抄误作「杂」,明抄、湖湘
本误作「心」。

(十) 「豆轮」,各本同。按拨平峰尖后的豆堆虽说
「团团如车轮」,但迳称之为「豆轮」,究竟有些牵强
。黄麓森校记:「豆乃至之讹。」有可能。

(十一)院刻、金抄作「粗定」,明抄、湖湘本作「初
定」。

(十二)院刻、金抄作「豆」;明抄误作「且」,湖湘
本误作「具」。

(十三)「耩」,将平铺著的豆耩成垄形,院刻、金抄
作「●」,字同,但下文「以杷耩豆」仍作「耩」,兹
从明抄、湖湘本一律作「耩」。

(十四)「●」,院刻、金抄作「●」,是「●」的俗
写。「●」是「□」的或体字,稠密的意思,和「稀」
相对。明抄、湖湘本等作「
□」,误。

(十五)院刻、金抄作「足」,明抄、湖湘本误作「是
」。

(十六)院刻、金抄作「即」,明抄、湖湘本作「则」
。《要术》中「则」常作「即」字用。

(十七)「小软」,可以解释为不够软。但就上下文语
气看,「使豆小软」,以连上文为句较顺,则「小软」
应解释为「稍软」。如果这样,下句「则难熟」不成句
,上面应脱「不软」一类字。

(十八)院刻、金抄、湖湘本作「斗擞」,明抄作「抖
擞」,卷二《
胡麻》篇作「斗薮」,「斗」、「抖」古互用,都是颠
动、振荡的意思。

(十九)院刻、金抄作「阴」,但上文仍作「荫」,此
从明抄、湖湘本。

(二十)「合熟」,院刻、金抄同,指成熟合宜;明抄
、湖湘本作「
食此」,误。

(二一)院刻、金抄作「则」,明抄、湖湘本作「取」
。又「则」上「熟」字,金抄脱。

(二二)「穰」,院刻、金抄作「□」,明抄、湖湘本
误作「里」。下文「黍穰」、「穰覆」,院刻、金抄、
明抄均作「□」,湖湘本作「穰」、「襄」。但上文三
处「穰覆」,院刻、金抄、明抄、湖湘本仍作「穰」,
兹一律改作「穰」。

(二三)院刻、金抄作「□」,明抄作「匝」,字同,
本书统一作「
匝」。

(二四)院刻、金抄作「去」,明抄、湖湘本误作「出
」。

(二五)院刻、金抄作「瓶」,明抄、湖湘本作「□」
,字同,兹从院刻作今写。下一「瓶」字,同此情况。

(二六)「洒溲」,院刻、金抄作「洒溲」,明抄倒作
「溲洒」,湖湘本误作「溲漉」,应先洒后溲,兹从院
刻。「洒」、「洒」同字,本书统一作「洒」。

(二七)「此」上疑脱「如」字。

(二八)「作家理食豉法」这条是淡豆豉,仍是《食经
》文(上条是咸豆豉),从「如作女麴形」等可证。但
下条「作麦豉法」是用小麦作原料的麦豉,是另一项目
,仍是贾氏文,从「一如麦●、黄蒸法」等可证。

(二九)院刻、金抄作「浸」,明抄、湖湘本误作「湿
」。

(三十)「抟」,院刻、金抄、明抄、湖湘本误作「投
」,《津逮》本及清刻本作「抟」。按上条亦作「抟」
,兹从《津逮》本。

(三一)院刻、明抄作「岐」,金抄也像,湖湘本作「
歧」。二字古通用。自六朝以后,歧路字多从止,《唐
韵》明白分为二字:「岐,山名」,「歧,歧路」。以
后也就这样分用。《要术》他处多作「歧」,本书统一
作「歧」。

(三二)院刻、金抄作「□」,同「坎」,明抄、湖湘
本讹作「□」(下二处同。金抄下二处及院刻的「烧□
」亦讹作「□」)。这也是《食经》用词,《要术》本
文没有。

(三三)院刻、金抄作「十」,明抄误作「卜」。湖湘
本脱自「瓮头」至「又曝」二十二字。

(三四)「三遍成矣」,院刻如文,明抄、湖湘本脱「
矣」字,金抄误作「三宿成矣」。

(三五)「●」,院刻误作「●」,金抄误作「●」,
明抄误作「●」,湖湘本误作「味」。

(三六)此处及下文「掸去热气」的「掸」,明抄亦均
作「掸」(同院刻、金抄、湖湘本),不作「挥」。

(三七)「□」,院刻、金抄、明抄同,湖湘本误作「
蓑」。

(三八)院刻、金抄有「美」字,明抄、湖湘本脱。

(三九)「饼」,明抄误作「并」,据院刻、金抄、湖
湘本改正。

(四十)「豉」,明抄讹作「●」,据院刻、金抄、湖
湘本改正。

【一】 「坎地深三二尺」,掘地离地面深二三尺,作
成半地下室形的密闭暖屋。

【二】 「瓦则不佳」,瓦屋不如草屋温暖。

【三】 「□篱」,□秆编成的门苫。

【四】 「四孟月」,四季的头一个月,即正、四、七
和十月。

【五】 「温如人腋下」,指罨制豆豉的品温。「若」
有「此」义,「若等」,犹言「这等」,「这样」;「
若等不调」就是说不能掌握到「如人腋下」这样的温度
时。

【六】 「番次」,前番和下次,就是更番相接的意思


【七】 「申舒」,指豆涨开。

【八】 「□」,这里借作「翻」字。下同,他处(如
本卷《蒸□法》篇「净洗羊肚□之」)亦同。

【九】 「杷□略取」,用杷和□同时操作,即先用杷
扒开豆堆外层的一些冷豆,再用□铲聚成一堆,使外层
冷豆在新堆的中心,内层热豆在新堆的外面。「略」,
这里意思同「掠」,即从外层掠取。

【一0】「婆陀」即「陂陀」,指斜面平缓而不陡。《
广雅.释诂二》:「陂、陀……□也。」「□」同「邪
」,今写作「斜」。

【一一】「汤」,现在写作「烫」。

【一二】「掸」,此处作「摊」字用。下文引《食经》
「又薄掸之」,义同。

【一三】「水多则难净」,照理水多容易净,但此处不
同,因水少容易在抨击时摩擦去外层污物,水多则浮荡
不相冲击,污物不易冲去,反使豆豉冲淡冲烂。

【一四】「●」,据字书同「□」(《玉篇》、《广韵
》、《集韵》),是一种植物名,仅此一义,这里当然
不是这个意思。卷前《杂说》有字书不载的「●」字,
「●」可能与「●」同字异写,指谷壳及断茎残叶之类


【一五】「掊」,扒开铺平。

【一六】粗席古名「蘧□」,参看卷七《白醪麴》篇校
记(二)。「
蔽窖」,蔽覆在作为窖底的谷●之上。

【一七】「埋」,用谷●将席埋覆在下面。这个窖罨豆
豉的方法是豆豉的上下二面都用席衬隔著,席的上下二
面都用二三尺厚的谷●垫著或覆蔽著。上文「掩席覆之
」的席,就是原先垫在底下的「蘧□」把它卷覆过来盖
在豆豉上面的。

【一八】「澡」,淘洗。《食经》用词,《要术》本文
无此用例。

【一九】「通」,周遍,统统。

【二0】卷九《作菹藏生菜法》篇有引《食次》作「秫
稻米女麴」法,是一种糯米作的饼麴。这里「秫米女麴
」,即指此麴。《食经》、《食次》内容极相似,所称
「秫米」,是指糯米,和《要术》本文的「秫米」不同


【二一】「矫桑」,未详。《艺文类聚》卷八八「桑」
引陆机《桑赋》有「矫千条而上征,……崇条蔓而增寻
(「增」原误作「曾」,据《太平御览》卷九五五引陆
《赋》改正)」,只是形容桑条长而茂盛,恐未必「矫
桑」即指长条茂盛的高桑,存疑。

【二二】「乃密泥之中庭」,就在院子中泥封。唐韩鄂
《四时纂要.六月》篇「作豆豉」:「密泥于日中。」
其操作相同。

【二三】「排曝」,摊开来晒。

【二四】「取生茅卧之,如作女麴形」,「女麴」的卧
法,据卷九《
作菹藏生菜法》篇引《食次》是:「以青蒿上下奄之,
置床上,如作麦麴法。」「奄」即「罨」字,《食次》
的「罨」,就是《食经》的「卧」。

【二五】「□粪」,指稿秆秕壳等作的堆肥。「粪」是
扫除起来的废物,不是真正的粪屎。

【二六】「为贯」,穿连成一串一串地,作钱贯字解释


【二七】「还举」,依旧挂起来(原系「屋里悬之」)
。卷七《造神麴并酒》篇「又造神麴法」的「任意举、
阁」,卷九《饼法》篇「切麴粥」的「袋盛举置」,「
举」,都是指悬空挂著。

     八和兖【一】初稽反第七十三

  蒜(一)一,姜二,橘三,白梅四,熟栗黄五,粳
米饭六,盐七,酢八。

  兖臼欲重,不则倾动起尘,蒜复跳出也。底欲平宽
而圆。底尖□不著,则蒜有□成。以檀木为兖杵臼,檀
木(二)硬而不染汗(三)。杵头大小,令(四)与臼
底相安可,杵头著处广者,省手力,而兖易熟,蒜复不
跳也。杵长四尺。入臼七八寸圆之;以上,八棱作。平
立,急舂之。舂缓则荤臭。久则易人。舂兖宜久熟,不
可仓卒。久坐疲倦,动则尘起;又辛气荤灼,挥汗或能
洒污(五),是以须立舂之。

  蒜(六):净剥,掐(七)去强根【二】,不去则
苦。尝经渡水【三】者,蒜味甜美,剥即用;未尝渡水
者,宜以鱼眼汤●银洽反(
八)半许半生【四】用。朝歌大蒜【五】,辛辣(九)
异常,宜分破去心□□全心(十)□□用之,不然辣(
九)则失其食味也。

  生姜:削去皮,细切,以冷水和之,生布绞去苦汁
。苦汁(十一)可以香鱼羹。无生姜,用乾姜。五升兖
,用生姜一两,乾姜则减半两耳。

  橘皮:新者直用,陈者以汤洗去陈垢。无橘皮,可
用草橘子;马芹子【六】亦得用。五升兖,用一两【七
】。草橘、马芹,准此为度。姜、橘取其香气,不须多
,多则味苦。

  白梅:作白梅法,在《梅杏篇》【八】。用时合核
用。五升兖,用八枚足矣(十二)。

--
  天地不仁               诸行无常
※ 修改:.coco 于 Jul  7 20:38:47 修改本文.[FROM: 202.96.]
--
※ 转寄:.The unknown SPACE bbs.mit.edu.[FROM: 202.96.]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coco.bbs@bbs.mit.edu]
--
※ 转载:.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heart.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0.21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