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zx (化石), 信区: cnLiterate
标  题: [转载] 齐民要术5/32
发信站: 紫 丁 香 (Thu Jul  8 11:27:13 1999),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 原文由 khl 所发表 】
发信人: trajan (笨), 信区: History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Thu Apr  8 15:01:43 1999), 转信



(一) 「去」,明抄误作「云」,据金抄、湖湘本改
正。

(二) 湖湘本作「荷钱」,金抄、明抄作「倚钱」。
荷叶刚长出时形小如钱,称为「荷钱」,兹从湖湘本。

(三) 黄校、张校作「禾」,误;兹从金抄、明抄、
湖湘本作「未」。

(四) 各本均作「难」,明抄误作「虽」。

【一】 「谷下」,前作为谷子,即谷底。

【二】 「三伏」,始于秦德公二年(公元前六七六年
)(见《史记.秦本纪》)。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
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即夏至
后第六个庚日)为末伏。

     「断手」犹言「断止」,指初伏终了前要播
种完毕。《周易.说卦》:「艮以止之。」又说:「艮
为手。」孔颖达疏:「艮既为止,手亦能止持其物,故
为手也。」可知「手」有「止」意。

【三】 上面比较著三种不同播种法的优劣:第一种,
地经过整熟后,耧种最好;如果泽多时,耧耩撒播也可
以。第二种,不耕翻就撒播,跟著用犁浅串(「浅●」
)一遍,像上篇种茭豆的办法,次之。第三种,不耕翻
,也不浅●,就这样耩沟条播或点播,称为「●种」,
最差。

【四】 「丛」是簇聚,「笼丛」就是分堆、分蓬地攒
聚在一起。

     种麻【一】第八

  《尔雅》曰(一):「□,□实。□,麻。别二名
」「●(二),麻母。」孙炎注曰(三):「□,麻子
。」「●(二),苴麻盛子者。【二】」

  崔□曰:「牡麻,无实,好肌理,一名为□也。」

  凡种麻,用白麻子。白麻子为雄麻。颜色虽(四)
白,啮破枯燥无膏润者,秕子也,亦不中种。市籴者,
口含少时,颜色如旧者佳;如变黑者,□(五)。崔□
曰:「牡麻子(六),青白,无实,两头锐而轻浮。」

  麻欲得良田,不用故墟【三】。故墟亦(七)良,
有点丁破反(
八)叶夭折之患,不任作布也。地薄者粪之。粪宜熟。
无熟粪者,用小豆底亦得。崔□曰:「正月粪畴。畴,
麻田也。」

  耕不厌熟。纵横七遍以上,则麻无叶(九)也。田
欲岁易。抛子种【四】则节高。

  良田一亩,用子三升;薄田二升。□则细而不长【
五】,稀则□而皮恶。

  夏至前十日为上时,至日为中时,至后十日为下时
。「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亦良候也。谚曰:「夏至
后,不没狗。」或答曰:「
但雨多,没橐驼。」又谚曰:「五月及泽,父子不相借
。」言及泽急,说非辞【六】也。夏至后者,非唯浅短
,皮亦轻薄。此亦趋时不可失也。父子之间,尚不相假
借,而况他人者也?

  泽多者,先渍(十)麻子令芽(十一)生,取雨水
浸之,生芽(
十一)疾;用井(十二)水则生迟。浸法:著水中,如
炊两石米顷(
十三),漉出。著席上,布令厚三四寸,数搅之,令均
得地气。一宿则芽(十一)出。水若滂沛,十日亦不生
。待地白背,耧耩,漫掷子,空曳劳。截雨脚即种者,
地湿,麻生瘦;待白背者,麻生肥。泽少者,暂浸(十
四)即出,不得待芽(十一)生,耧头中下之。不劳曳
挞。

  麻生数日中,常驱雀。叶青乃止。布叶而锄。频烦
再遍止。高而锄者,便伤麻。

  勃如灰【七】便收。刈,拔,各随乡法。未勃者收
,皮不成;放勃不收而(十五)即骊。●【八】欲小,
●【九】欲薄,为其易乾。一宿辄翻之。得霜露则皮黄
也。

  获欲净。有叶者喜(十六)烂。沤欲清水,生熟合
宜。浊水则麻黑,水少则麻脆(十七)。生则难剥,大
烂则不任(十八)。暖(十九)泉不冰冻,冬日沤者,
最为柔□(二十)也。

  《卫诗》曰(二一):「□麻如之何?衡从其亩。
」《毛诗》注曰:「□,树也。衡猎之,从猎之【一0
】,种之然后得麻。」

  《泛胜之书》曰:「种□太早,则刚坚、厚皮、多
节;晚则皮不坚。宁失于早,不失于晚。获麻之法,穗
勃勃如灰,拔之。夏至后二十日沤□,□和如丝。」

  崔□曰:「夏至先后各五日,可种牡麻。」「牡麻
,有花无实。(二二)」

(一) 见《尔雅.释草》,文同。「别二名」是郭璞
注文,《要术》照原样夹注在这里,和他处引郭注不同
,疑系后人添注。

(二) 「●」,黄校、张校、明抄作「苎」(渐西本
作「●」),湖湘本、《津逮》本、《学津》本作「莩
」,均误;仅金抄作「●」,同《尔雅》,是唯一正确
的字。按「●」,《说文》作「□」,指大麻雌株,《
尔雅》所称「麻母」,即指此,非指苎麻。

(三) 孙炎注的「苴麻盛子者」,与郭璞注同。

(四) 「虽」,明抄、湖湘本误作「雄」,据金抄及
《辑要》引改正。

(五) 金抄作「●」,无此字;湖湘本及《辑要》引
讹作「衰」;兹从黄校、张校、明抄作「□」。

(六) 各本均无「子」字,当系脱文,兹补入。下文
「无实」即「
不实」(「无」同「毋」,作「不」解);但也可能是
衍文。详见《
四民月令辑释》「五月」篇校记。

(七) 明抄、湖湘本作「亦」,金抄作「太」。「亦
」本字作「●」,易误为「太」,兹从明抄。

(八) 金抄、明抄及黄校作「点」,张校及《辑要》
引作「夥」,音注相同,均作「丁破反」。按《集韵》
去声「个」韵收有「点」字,读「丁贺反」,解释是:
「草叶坏也。故墟种麻,有点叶夭折之患,贾思勰说。
」即是根据《要术》就文义作推解的。《辑要》因据以
加上「草叶坏也」的注解。所谓「点叶」,可能是指麻
叶的一种病害,但也可能是误字。古称麻秆为「●」,
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七《阿毗昙毗婆沙论》「麻□
」注:「麻茎也。……字宜作『●』、『
□』二形,音皆,今呼为麻●是也。」此二「●」字原
均误作「●」,说明「●」、「点」形近,极易残烂致
误,怀疑《要术》的「点」,也可能竟是「●」字之误
,那「●叶」就好解释了。芝麻连作几年,茎叶也会发
生病害长不好,终至萎死。

(九) 「麻无叶」,各本同。唐韩鄂《四时纂要》「
五月」篇采《
要术》亦作「无叶」。但地耕得怎样熟,也不能使麻只
长茎不长叶,或者是《要术》故作此说,以强调熟耕地


(十) 「渍」,黄校、明抄讹作「溃」,据金抄、湖
湘本改正。

(十一)湖湘本等作「芽」,金抄、明抄作「牙」。「
牙」古通「芽」。《要术》中二字互用,本书统一作「
芽」。

(十二)各本均作「井」,黄校、明抄误作「升」。

(十三)「两石米顷」,金抄作「雨石米填」,黄校、
张校、明抄作「两百步顷」,「雨」、「填」、「百步
」均误;湖湘本、《津逮》本等及《辑要》引均作「两
石米顷」,唐韩鄂《四时纂要》「五月」篇采《要术》
亦作「二石米久」,兹据以改正。

(十四)「浸」,金抄误作「漫」,他本不误。

(十五)「而即骊」,金抄、黄校、明抄同;湖湘本、
《津逮》本作「即驱」,《学津》本、渐西本从《辑要
》引作「即晒」,均误。「
骊」是黑色马,这里指麻株如果在放勃后还不收割,麻
纤维会变得黯黑不清白。

(十六)金抄作「喜」,明抄作「□」,他本作「易」
。「喜」、「
□」在这里意义相同,作「容易」解释,《要术》中常
用,惟他处概作「喜」,本书一律作「喜」。

(十七)「脆」,金抄作「肥」,黄校、明抄作「●」
均系「□」字之误;湖湘本等作「脆」,兹改正。《要
术》中「脆」、「□」二字互用,本书统一作「脆」。

(十八)「不任」,唐韩鄂《四时纂要》「五月」篇采
《要术》作「
不任持」,《辑要》引《要术》作「不任挽」。其实「
不任」犹言「
不堪」,包括多面的坏因素,故仍其旧。

(十九)「暖」,金抄误作「晓」,湖湘本误作「挽」
,据黄校、明抄改正。

(二十)「□」,金抄、明抄、张校作「明」;《辑要
》引作「韧」;《四时纂要》「五月」篇采《要术》作
「□」,是「□」的习俗借用字。「韧」在《要术》中
概写作「□」,很容易错成「明」字,兹改正。

(二一)此诗见《诗经、齐风、南山》,非出《卫诗》
,《要术》误。《诗》句及毛《传》并同《要术》。「
□」即「艺」字,明抄作「
□」,误。又明清刻本均无毛《传》小注。

(二二)注文崔□《四民月令》原有,故加引号。以下
仿此。

【一】 「麻」,指桑科的大麻。

【二】 大麻,雌雄异株。其雌株,古称为「●」(音
字),子实称为「□」(音汾),雄株称为「□」(音
喜)。这是分名。不分时,通称为「□」或「□麻」。
雌株又称为「苴」或「苴麻」,因亦称其子实为「苴」
或「●」。反过来,「□」既是麻子,因亦称其雌株为
「□」(如下篇引崔□文)。此外,麻子又称「□」或
「蕴」。

【三】 「故墟」,大概指连作地。

【四】 「抛子种」,针对麻田要每年轮换作注解,意
思和卷一《种谷》篇的「●子」相反。大概当时的俗语
,称重茬为「●子」,称不重茬为「抛子」;「抛」指
母子相离,「●」指母子同地。

【五】 「长」读作成长的「长」,指长得粗壮。

【六】 「说非辞」,说不合情理的话(指「父子不相
借」)。

【七】 粉末叫做「勃」。这里指花粉。「勃如灰」就
是花粉放散如灰末。「勃」的另一意思指泡沫(由粉末
引申而来),在《要术》中见于卷七《白醪麴》篇的「
茗渤」和卷九《煮●》篇的「勃」。

【八】 「●」,音茧,《说文》:「小束也。」这里
指捆缚成小把。

【九】 「●」,也写作「●」,音敷,这里意思和「
铺」相同,指铺积要薄。

【一0】「衡从」即横纵。据孔颖达解释,「猎」指耕
后的「践蹑概摩」。「概」原是括平斗面的器具,这里
即指耙平土块;「摩」即●●;「践蹑」指播前镇压。
「衡猎之,从猎之」,指纵横多次耕翻耙●,整地极熟
,再结合播前镇压,保墒标准高,然后下种,作物生长
旺盛是必然的。这一套极为重要的增产经验,虽是汉唐
人的解释,但《诗经》已明确指出「衡从其亩」是种麻
的重要措施,播前整地的重要关键,当时已有所认识。

     种麻子第九

  崔□曰(一):「苴麻,麻之有蕴者,●(二)麻
是也。一名□。」

  止取实者,种斑黑麻子。斑黑者饶实【一】。崔□
曰:「苴麻子黑,又实而重,□治作烛,不作麻。」

  耕须再遍。一亩用子三升(三)。种法与麻同。

  三月种者为上时,四月为中时,五月初为下时。

  大率二尺留一根。□则不科(四)。锄常令净。荒
则少实。既放勃,拔去雄。若未放勃去雄者,则不成子
实。

  凡五谷地畔近道者,多为六畜所犯,宜种胡麻、麻
子以遮之。胡麻,六畜不食;麻子啮头,则科大。收此
二实,足供美烛之费也。慎勿于大豆地中杂种麻子。扇
地两损,而收并薄。六月间,可于麻子地间散芜菁子而
锄之,拟收其根。

  《杂阴阳书》曰:「麻『生』于杨或荆。七十日花
,后六十日熟。种忌四季□□辰、未、戌、丑【二】□
□戊、己。」

  《泛胜之书》曰:「种麻,豫调和田。二月下旬,
三月上旬,傍雨种之。麻生布叶,锄之。率九尺一树。
树高一尺,以蚕矢粪之,树三升。无蚕矢,以溷中熟粪
粪之亦善,树一升。天旱,以流水浇之,树五升。无流
水,曝井水,杀其寒气以浇之。雨泽时适,勿浇。浇不
欲数。养麻如此,美田则亩五十石,及百石,薄田尚三
十石。获麻之法,霜下实成,速斫之;其树大者,以锯
锯之。」

  崔□曰:「二、三月,可种苴麻。」「麻之有实者
为苴。」

(一) 引崔□此段文字,湖湘本等均如此式,金抄、
明抄均列在篇标题下面,与其他各篇不一致。兹从湖湘
本提行另列。

(二) 「●」,仍仅金抄如字,他本均误作「苎」。

(三) 各本均作「二升」,金抄作「三升」(王祯《
农书》「麻子」引《要术》同),兹从金抄。

(四) 「科」,各本均作「耕」,误;《辑要》引作
「成」,《学津》本从《辑要》,差可,但义有未周。
按「科」指分□、分枝,这里是种雌麻收子,针对「二
尺留一根」作注,字应作「科」,「耕」是「科」的形
近之讹,兹改正。后读唐韩鄂《四时纂要》「三月」篇
「种麻子」条采《要术》正作「稠即不成科」。

【一】 《图经本草》:「农家种麻法,择其子之有斑
黑文者,谓之雌麻,云用此则结实繁,它子则不然。」

【二】 不可能四季都种麻子,这里「四季」不是指春
夏秋冬,而是指迷信说法的「忌日」,即下面《水稻》
篇引《杂阴阳书》所说的「
四季日」。《淮南子.天文训》:「甲乙寅卯,木也;
丙丁巳午,火也;戊、己、四季,土也;……」则所谓
「四季」是指地支中属土的辰、未、戌、丑,因以逢此
四日支的四个日子为「四季日」。这是由四季月的「月
建」而来的。古历律家以十二地支配十二个月,称为月
建,而辰、未、戌、丑恰好是四季中四个「季月」的月
建,即季春三月建辰,季夏六月建未,季秋九月建戌,
季冬十二月建丑,因转以称这四个日支之日为「四季日
」。这里所谓「四季辰、未、戌、丑」,实际上已指明
「辰、未、戌、丑」即是「四季」。又本篇和《水稻》
篇的「戊、己」,各本多「己」、「巳」混淆,从这里
可以校正确为「己」字。

     大小麦第十瞿麦附

  《广雅》曰(一):「大麦,□也;小麦,●也。


  《广志》曰:「虏水(二)麦,其实大麦形,有缝
。●(三)麦,似大麦,出凉州。旋麦【一】,三月种
,八月熟,出西方。赤小麦,赤而肥,出郑县【二】。
语曰:『湖猪肉,郑稀熟。』山提(四)小麦,至黏弱
;以贡御。有半夏小麦,有秃芒大麦,有黑□麦【三】
。」

  《陶隐居本草》云(五):「大麦为五谷长,即今
□麦也,一名□麦,似□麦,唯无皮耳。□麦,此是今
马食者。然则大、□二麦,种别名异,而世人以为一物
,谬矣【四】。」

  按世有落麦者,秃芒(六)是也。又有春种□麦也


  大、小麦,皆须五月、六月□地【五】。不□地而
种者,其收倍薄。崔□曰:「五月、六月(七)□麦田
也。」

  种大、小麦,先●,逐犁●种者佳。再倍省种子而
科大【六】。逐犁掷之亦得,然不如作●耐旱。其山田
及刚强之地,则耧下之。其种子宜加(八)五省【七】
于下田。凡耧种者,非直土浅易生,然于锋、锄亦便。

  □麦,非良地则不须种。薄地徒劳,种而必不收。
凡种□麦,高、下田皆得用,但必须良熟耳。高田借拟
(九)禾、豆,自(十)可专用下田也。八月中戊社前
【八】种者为上时,掷者,亩用子二升半。下戊前为中
时,用子三升。八月末九月初为下时。用子三升半或四
升。

  小麦宜下田。歌曰:「高田种小麦,●□【九】不
成穗。男儿在他乡,那得不憔悴。」八月上戊社前为上
时,掷者,用子一升半也。中戊前为中时,用子二升。
下戊前为下时。用子二升半。

  正月、二月(十一),劳而锄之。三月、四月,锋
而更锄。锄麦倍收,皮薄面多;而锋、劳、锄各得再遍
为良也。

  令(十二)立秋前治讫。立秋后则虫生。蒿、艾箪
【一0】盛之,良。以蒿、艾蔽(十三)窖埋之,亦佳
。窖麦法:必须日曝令乾,及热埋之【一一】。多种久
居【一二】供食者,宜作劁才雕切麦【一三】:倒刈,
薄布,顺风放火;火既著,即以扫帚扑灭,仍打之。如
此者,经(十四)夏虫不生;然唯中作麦饭及面用耳。

  《礼记.月令》曰(十五):「仲秋之月,……乃
劝人种麦,无或失时;其有失时,行罪无疑。」郑玄注
曰:「麦者,接绝续乏之谷,尤宜重之。」

  《孟子》曰(十六):「今夫□麦,播种而□之,
其地同,树之时又同;□然而生,至于日至【一四】之
时,皆熟矣。虽有不同,则地有肥、硗,雨露之所养,
人事之不齐。」

  《杂阴阳书》曰:「大麦『生』于杏。二百日秀,
秀后五十日成。麦『生』于亥,『壮』于卯,『长』于
辰,『老』于巳,『死』于午,恶于戊(十七),忌于
子、丑。小麦『生』于桃。二百一十日秀,秀后六十日
成。忌与大麦同。虫食杏者麦贵。」

  种瞿麦【一五】法:以伏为时。一名「地面」。良
地一亩,用子五升,薄田三四升。亩收十石。浑蒸,曝
乾,舂去皮【一六】,米全不碎。炊作飧【一七】,甚
滑。细磨,下绢□【一八】,作饼,亦滑美。然为性多
秽,一种此物,数年不绝;耘锄之功,更益劬劳。

  《尚书大传》曰(十八):「秋,昏,虚星【一九
】中,可以种麦。」「虚,北方玄武之宿;八月昏中,
见于南方。」

  《说文》曰:「麦,芒(十九)谷。秋种厚埋(二
十),故谓之『麦』【二0】。麦,金王而生,火王而
死。」

  《泛胜之书》曰:「凡田有六道,麦为首种。种麦
得时,无不善。夏至后七十日,可种宿麦。早种则虫而
有节,晚种则穗小而少实。

  「当种麦,若天旱无雨泽,则薄渍麦种以酢且故反
浆并蚕矢;夜半渍,向晨速投之,令与白露俱下。酢浆
令麦耐旱,蚕矢令麦忍寒。

  「麦生黄色,伤于太稠。稠者锄而稀之。

  「秋锄以棘柴耧之,以壅麦根。故谚曰:『子欲富
,黄金覆。』『黄金覆』者,谓秋锄麦、曳柴壅麦根也
。至春冻解,棘柴曳之,突绝其乾叶。须麦生,复锄之
。到榆荚时,注雨止,候土白背复锄。如此则收必倍。

  「冬雨雪止,以物辄蔺麦上,掩其雪,勿令从风飞
去。后雪,复如此。则麦耐旱、多实。

  「春冻解,耕和土,种旋麦。麦生根茂盛,莽锄【
二一】如宿麦。」

  泛胜之区种麦:「区大小如上农夫区。禾收,区种
。凡种一亩,用子二升。覆土厚二寸,以足践之,令种
土相亲。麦生根成,锄区间秋草。缘以棘柴律土壅麦根
。秋旱,则以桑落时浇之。秋雨泽适,勿浇之。春冻解
,棘柴律之,突绝去其枯叶。区间草生,锄之。大男、
大女治十亩。至五月收,区一亩,得百石以上,十亩得
千石以上。

  「小麦忌戌,大麦忌子,『除』日不中种。」

  崔□曰:「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种薄田;
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唯□,早晚无常。正
月,可种春麦、□豆,尽二月止。」

  青稞麦【二二】。特(二一)打时稍难,唯映(二
二)日用碌碡【二三】碾。右(二三)每十亩,用种八
斗。与大麦同时熟。好收四十石;石(二四)八九斗面
。堪作饭(二五)及饼□(二六),甚美。磨,总尽(
二七)无麸。锄一遍佳,不锄亦得。

(一) 见《广雅.释草》,「●」作「□」。「广雅
」,各本误作「尔雅」,据金抄、渐西本改正。渐西本
是依据吾点引「景」的校记「尔改广」改正的。

(二) 「水」,《太平御览》卷八三八「麦」引《广
志》作「小」。

(三) 「●」,金抄、黄校刘录、张校、明抄、渐西
本及《初学记》卷二七「五谷」、《太平御览》卷八三
八「麦」引《广志》并同。此字字书未收,疑误。湖湘
本、《津逮》本、《学津》本作「税」。郭璞注《方言
》卷七「发、税」说:「税,犹脱也。」李善注《文选
》陆机《招隐诗》:「脱与税,古字通。」

(四) 「山提」,未详。渐西本从吾点校改作「朱提
」。朱提,郡名,见前《大豆》篇注释【一】。

(五) 《陶隐居本草》,书已佚。本条所引见于《重
修政和证类本草》所录存的《名医别录》和陶弘景(隐
居)注中。《名医别录》所记是:「大麦,……为五谷
长。」陶弘景注是:「今稞麦,一名□麦,似□麦,惟
无皮尔。」《名医别录》「□麦」下陶弘景注是:「此
是今马所食者。」大、□二麦,始著录于《名医别录》
,「然则」以下,应是陶弘景本人的辨说。下文按语,
才是贾氏本文。

(六) 「芒」,金抄误作「芸」。

(七) 「六月」,金抄、明抄误作「一曰」,湖湘本
及《辑要》引作「六月」,卷一《耕田》篇引《四民月
令》亦作「六月」,兹改正。

(八) 「加」,金抄误作「如」。

(九) 「借拟」是「假使准备作」的意思,指高田如
果准备作为禾、豆田,自然可以专用低田种□麦。金抄
作「惜枞」,误。

(十) 「自」,明抄误作「目」。

(十一)「二月」,黄校、张校、明抄误作「三月」,
据金抄、湖湘本等改正。

(十二)金抄作「令」,各本作「今」。唐韩鄂《四时
篡要》「六月」篇作「须在立秋前」,「今」明系「令
」字之误,兹从金抄。

(十三)金抄、明抄作「蔽」,是;他本作「闭」,实
误;湖湘本作「闲」,尤误。

(十四)「经」,明抄误作「无」;他本均脱。据金抄
补正。

(十五)《月令》无「人」字。《郑玄》注无「宜」字
。馀同。

(十六)见《孟子.告子上》篇。末句作:「……雨露
之养,人事之不齐也」,馀同。

(十七)金抄及《辑要》引作「戊」,韩鄂《四时纂要
》「正月」篇引《泛胜之书》同,凡「恶」皆在日干,
明抄、湖湘本等作「戌」,误。

(十八)《隋书.经籍志》等著录郑玄注《尚书大传》
三卷,今已亡佚。清陈寿祺有辑校本,颇为完善。该辑
本除辑录《要术》此条外,并辑有自经典注疏及类书所
引者,此句作:「主秋者虚,昏中,可以种麦。」下面
注文,陈氏厘定为郑玄所注。

(十九)「芒」,明抄、湖湘本误作「芸」,据金抄及
《说文》原文改正(渐西本已从吾点校改正)。

(二十)「秋种厚埋」,《说文》作「秋□厚□」,「
种」或「□」,「埋」或「□」,均同字异写。

(二一)黄校、明抄作「特」(金抄、张校误作「持」
),他本作「
治」。按下文小注「锄一遍佳,不锄亦得」,对于正文
毫不相干,疑应在「特打时稍难」前,则作「特」尤为
顺适。

(二二)金抄、黄校、张校作「快」,误;《学津》本
从《辑要》引作「映」;明抄、湖湘本等作「伏」。「
映日」是在强日照下曝晒,「伏日」不一定每天见日,
而且「快」、「映」形似,故据《辑要》参照金抄作「
映」。

(二三)「右」,各本同。按「右」是古人指说或总结
上文的习用字,但在《要术》中这样的用法绝少(只卷
八《八和齑》篇有「右件」),而且在这里也不太合适
。下文「石八九斗面」的「石」字,金抄、黄校、张校
、明抄均脱,怀疑就是这个「石」字窜越在这里而又错
成「右」字。即使如此,此条来源,仍有可疑。用种量
以十亩为单位,收获也以十亩计算,注文不针对正文,
都和《要术》惯例违反,而「总尽」的用词与卷前《杂
说》「尽总」相同,重经营规划,亦与《
杂说》相合,可能竟不是贾氏本文,而出后人所附益。

(二四)「石」,金抄、黄校、张校、明抄脱,据明清
刻本补。

(二五)「饭」,金抄、黄校、明抄、渐西本同,他本
及《辑要》引作「□」。「□」指炒麦面。燕麦可以作
□,但亦供炊饭煮粥,故存金抄之旧。

(二六)「饼□」,除《学津》本、渐西本从《辑要》
引改作「□□」外,他本均同。《方言》卷十三:「饼
谓之□」。「饼□」是面食的泛称,「□□」只是「汤
饼」,兹存金抄之旧。

(二七)「总尽」,金抄、明抄等同;《辑要》引无「
总」字(渐西本从之)。「总」字在这里似乎多馀,其
实不然。卷前《杂说》:「
半已下黑子,尽总落矣。」王羲之《题笔阵图后》:「
且作馀字总竟,然后安点。」「总尽」即「尽总」、「
总竟」,意即全部磨完。《
辑要》以意删,故不从。

【一】 「旋」,随即,不久。「旋麦」即春麦。春麦
当年种,当年收,故称为「旋」。而冬麦要越冬,因此
别称为「宿麦」。

【二】 郑县,秦置,故治在今陕西华县北。下文「湖
」,应指湖县,汉置,故治在今河南灵宝县西,与郑县
邻近。

【三】 □麦颜色多种,有黄白、棕、黑等色。

【四】 「□麦」,即裸大麦,苏北等地又称「元麦」
。大麦是有稃大麦和裸大麦的总称。现在通常称有稃大
麦为大麦,而别称裸大麦为裸麦、□麦或元麦,青海、
西藏地区又称青稞。但按照本段内陶弘景(隐居)所辨
别的,恰恰和这个相反:陶所指「大麦」是现在的裸麦
(「□」同「裸」),而所指「□麦」却是现在的大麦
,即内外颖与果皮相互胶紧不易分离的通常大麦。

【五】 「□」也写作「□」。《晋书食货志》:「太
兴元年诎曰:『徐扬二州,土宜三麦,可督令□地,投
秋下种。』」即夏耕晒□,晒后再耕耙收●,入秋下种
。「三麦」指小麦、大麦、□麦,晋时已有此名。

【六】 「再倍省」,即省两倍,也就是只用到三分之
一的种子。「
科大」这里指分□多。

【七】 「加五省」是省一半。

【八】 「社」,这里指秋社,在立秋后第五个「戊」
日。「八月中戊」指八月中第二个戊日,但与秋社日不
一定在同一日。这里「八月中戊社前」的精神是要赶在
社前下种,即最迟不得迟于中戊的社日。下文「上戊社
前」,同此解释。陈□《农书.六种之宜篇》:「八月
社前,即可种麦。……麦经两社,即倍收而子颗坚实。
」以后吴怿《
种艺必用》、王祯《农书.播种篇》都照抄陈□。《要
术》这里是要求「经两社」的最早记载。

【九】 「●□」,音廉衫,义同「●●」(音廉纤)
。《集韵》:「禾草不实,●●之貌。」

【一0】「箪」,音单,竹、苇之类编制的圆形容器。
王祯《农书》卷十五有「种箪」图,并说:「盛种竹器
也。其量可容数斗,形如圆瓮,上有●口。农家用贮谷
种,庋之风处,不至郁□,胜窖藏也。」《要术》卷三
《种胡荽》篇有「作蒿●盛之」,这里「蒿、艾箪」,
似是用蒿、艾茎干编制的箪。

【一一】小麦具有热进仓密闭保管的特性。经过这样处
理后,由于在密闭状态中高温的延续,能将日晒时尚未
死去的害虫完全消灭。《要术》「必须日曝令乾,及热
埋之」,就是趁热密闭保藏法的最早记载。以后《四时
纂要》进一步在烈日下地面最热时上晒,并且做到快晒
快收,可使麦温更高,效果更好。近年来许多粮库采用
了这一趁热密闭保管的经验,基本上解决了小麦保管中
的虫害问题。《要术》「令立秋前治讫」,除利用伏日
高热外,还含有赶在小麦休眠期终了前完成,避免影响
种子发芽率的作用。

【一二】「久居」即久积,久藏。

【一三】《广雅.释诂一》以「断也」释「劁」,《玉
篇》释为「刈获也」,都没有特别的意思。但这里以割
下放火烧过称为「劁麦」,是否和「劁」字从火有关,
其义未详。又卷一《收种》篇:「选好穗纯色者,劁刈
高悬之。」卷二《种瓜》篇:「先种晚禾,熟,劁刈取
穗。」则「劁刈」是指割穗,和一般的刈获有分别。

【一四】「日至」这里指夏至。

【一五】「瞿麦」,未详。《尔雅.释草》:「大菊,
蘧麦。」郭璞注:「一名麦句姜,即瞿麦。」邢□疏:
「案《本草》……陶注云:『今出近道。一茎生细叶,
花红紫赤,可爱,子颇似麦,故名瞿麦。』」这颇像石
竹科的瞿麦。《救荒本草》卷上有「石竹子」,据说就
是瞿麦,但「蒴内有小黑子,味苦辛」,是采叶不采子
的。《本草纲目》指为即是石竹。这些,都不是《要术
》所称可以作飧作饼食的瞿麦。从文中采用「浑蒸,曝
乾,舂去皮」的脱壳办法和「多秽」的特性看来,似是
一种在半栽培过程中的野生燕麦。

【一六】「浑蒸」,整粒地蒸(连颖壳一起)。「舂去
皮」,舂去颖壳,因燕麦除裸燕麦外,内外颖紧包著子
粒不易分离。

【一七】「飧」,音孙。《释名.释饮食》:「□,散
也,投水于中解散也。」即所谓「水和饭」,也就是带
汤的饭。卷九《飧饭》篇记载著多种的「飧」。

【一八】「□」,也写作「□」,即今「筛」字。

【一九】「虚星」,二十八宿之一,玄武七宿的第四宿
。《礼记.月令》虚星「昏中」在九月,和这里所说「
八月」不同。

【二0】《说文》「埋」作「□」,字同。徐锴《说文
系传》:「麦之言幕也,埋之意。」王煦《说文五翼》
解释说:「许氏以□训麦,义以音起也。古麦音如『□
』,……淮南谓麦曰『昧』,故史从音为文。」由冬麦
壅埋土中而得「麦」(埋)的音,所以说:「秋种厚埋
,故谓之麦。」

【二一】据陕西省佳县杨志贵同志提出意见,「莽锄」
指快锄,抓紧时机,来势要猛,要迅速锄完。因春麦种
得迟,等到可锄时,已经过一段时间,而天气已转暖,
降雨又陆续增加,对春麦生长发育极为有利,如果不抓
紧时机快锄,春麦已封垄,就无法锄了。

【二二】「青稞麦」指裸大麦,亦指燕麦,这里是指后
者。如果「瞿麦」亦指燕麦,则此条为重出,因此此条
的来源,颇为可疑。

【二三】「碌碡」,也写作「□碡」、「●碡」,音六
独,是辊碾田间土块和场上谷物的器具,用木制或石制
,有有棱道的和浑圆的,用畜力挽行。王祯《农书》卷
一二有图。

     水稻第十一

  《尔雅》曰(一):「□,稻也。」《郭璞》注曰
:「沛国【一】今呼稻为□。」

  《广志》云(二):「有虎掌稻、紫芒稻、赤芒稻
、白米稻(三)。南方有蝉鸣稻,七月熟。有盖下白稻
,正月种,五月获;获讫,其茎根复生,九月熟。青芋
稻,六月熟;累子稻,白汉(四)稻,七月熟:此三稻
,大而且长,米半寸(五),出益州。□有乌□、黑□
、青函、白夏之名。」

  《说文》曰(六):「●,稻紫茎不黏者。」「□
,稻属。」

  《风土记》曰:「稻之紫茎(七),●【二】稻之
青穗,米皆青白也。」

  《字林》曰:「□(力脂反)(八),稻今年死,
来年自生曰『
□』(九)。」

  按今世有黄瓮稻、黄陆稻、青稗稻、豫章青稻、尾
紫稻、青杖稻、飞蜻稻、赤甲稻、乌陵稻、大香稻、小
香稻、白地稻;菰(十)灰稻,一年再熟。有秫稻。秫
稻米,一名糯(奴乱反)米,俗云「乱米」,非也。有
九●(十一)秫、雉目秫、大黄秫、棠秫、马牙秫、长
江秫、惠成秫、黄般秫、方满秫、虎皮秫、荟柰秫,皆
米也(十二)。

  稻,无所缘【三】,唯岁易为良。选地欲近上流。
地无良薄,水清则稻美也。

  三月种者为上时,四月上旬为中时,中旬为下时。

  先放水,十日后,曳陆轴【四】十遍。遍数唯多为
良。地既熟,净淘种子;浮者不去(十三),秋则生稗
。渍经三(十四)宿,漉出;内草●【五】市规反中□
之。复经三宿,芽生,长二分。一亩三升(十五)掷。
三日之中,令人驱鸟。

  稻苗长七八寸,陈草复起,以镰侵水芟之,草悉脓
死。稻苗渐长,复须薅【六】。拔草曰薅。虎高切。薅
讫,决去水,曝根令坚。量时水旱而溉之。将熟,又去
水。

  霜降获之。早刈米青而不坚,晚刈零落而损收。

  北土高原,本无陂泽。随逐隈曲【七】而田者,二
月,冰解地乾,烧而耕之,仍即下水;十日,块既散液
【八】,持木斫【九】平之。纳种如前法。既生七八寸
,拔而栽之【一0】。既非岁易,草、稗俱生,芟亦不
死,故须栽而薅之。溉灌,收刈,一如前法。

  畦●【一一】大小无定,须量地宜,取水均【一二
】而已。

  藏稻必须用箪。此既水谷,窖埋得地气则烂败也。
若欲久居者,亦如「劁麦法」。

  舂稻必须冬时积日燥曝,一夜置霜露中,即舂。若
冬舂不乾,即米青赤脉起【一三】。不经霜,不燥曝,
则米碎矣【一四】。

  秫稻法,一切同。

  《杂阴阳书》曰:「稻『生』于柳或杨。八十日秀
,秀后七十日成。戊、己、四季日为良。忌寅、卯、辰
。恶甲、乙。」

  《周官》曰(十六):「稻人,掌稼下地【一五】
。「以水泽之地种谷也。谓之稼者,有似嫁女相生。」
以猪【一六】畜水,以防止水,以沟荡水【一七】,以
遂均水【一八】,以列舍水【一九】,以浍写水【二0
】,以(十七)涉扬其芟,作田。」「郑司农说『猪』
、『防』:以《春秋传》曰:『町原防,规偃猪』。【
二一】『以列舍水』:『列者,非一道以去水也。』『
以涉扬其芟』:『以其水写,故得行其田中,举其芟钩
【二二】也。』杜子春读『荡』为『和荡』,谓『以沟
行水也。』玄谓偃猪者,畜流水之陂也。防,猪旁堤也
。遂,田首受水小(十八)沟也。列,田之畦●也。浍
(十九),田尾去水大沟。作,犹治也。开遂舍水于列
中,因(二十)涉之,扬去前年所芟之草,而治田种稻
。」

  「凡稼泽,夏以水殄草而芟夷之。「殄,病也,绝
也。郑司农说『芟夷』:以《春秋传》曰:『芟夷、□
崇之。【二三】今时谓禾下麦为『夷下麦』,言芟刈其
禾,于下种麦也。』玄谓将以泽地为稼者,必于夏六月
之时,大雨时行,以水病绝草之后生者,至秋水涸,芟
之,明年乃稼。」泽草所生,谓之芒种。」「郑司农云
:『泽草之所生,其地可种芒种。』芒种,稻、麦也。


  《礼记.月令》云:「季夏……大雨时行,乃烧、
剃、行水,利以杀草,如以热汤。郑玄注曰:「剃,谓
迫地杀(二一)草。此谓欲稼莱地【二四】,先剃其草
,草乾,烧之,至此月,大雨流潦,畜于其中,则草不
复生,地美可稼也。『剃氏,掌杀草:春始(二二)生
而萌之,夏日至而夷(二三)之,秋绳(二四)而芟之
,冬日至而耜之。若欲其化也,则以水火变之。(二五
)』【二五】」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强(二六)。」
注曰:「土润,溽暑(二七),膏泽易行也。粪、美,
互文。土强,强●之地。」

  《孝经.援神契》曰(二八):「污、泉宜稻。」

  《淮南子》曰(二九):「蓠(三十),先稻熟,
而农夫薅之者,不以小(三一)利害大获。」高诱曰:
「蓠,水稗。」

  《泛胜之书》曰:「种稻,春冻解,耕反其土。种
稻,区不欲大,大则水深浅不适。冬至后一百一十日可
种稻。稻地美,用种亩四升。始种稻欲温,温者缺其□
,令水道相直;夏至后大热,令水道错。」

  《崔□》曰:「三月,可种□稻。稻,美田欲稀,
薄田欲稠。五月,可别稻及蓝,尽夏至后二十日止。」

(一) 见《尔雅.释草》,无「也」字。郭璞注作:
「今沛国呼□。」「□」音徒。

(二) 《初学记》卷二七「五谷」引《广志》「赤芒
稻」作「赤□稻」,脱「讫」字,「白汉稻」作「白漠
稻」,无「出益州」,馀见校记(五)。《太平御览》
卷八三九引《广志》「赤□稻」同《初学记》,「白汉
稻」同《要术》,「大而且长」以下多有窜误。关于「
□」的「青函」《初学记》引作「青幽」,《太平御览
》引作「幽青」。

(三) 各本均作「白米」,无「稻」字;金抄作「白
米稻」,《初学记》引同。按在这里无论有无「稻」字
,都是一个品种的名称,浙东从前就有「白米」的品种
,金抄有「稻」字更明确。

(四) 「汉」,各本同;黄校、张校作「漠」,同《
初学记》引。

(五) 「……米半寸」,各本同。《初学记》卷二七
引《广志》作:「此三种,大且长,三枚长一寸半。」
虽所说长度相同,但前者指米,后者指谷。据矩斋《古
尺考》,魏杜夔律尺合今零点二四一八五公尺,晋后尺
合今零点二四五三二公尺。魏晋的「半寸」,折成今尺
,在三分六七厘之间。

(六) 《说文》作:「●,稻紫茎不黏也。从禾●声
,读若靡。」各本均作「●」,兹改从《说文》作「●
」。又:「□,稻属。」「
□,□或从更。」则「□」是「□」的重文,和《要术
》直接引作「
□,稻属」不同。

(七) 「稻之紫茎」,各本同。「稻」上当有脱字。
《太平御览》卷八三九「稻」引《风土记》作「穰稻之
紫茎」,虽多一「穰」字,仍有未协。日译本将此脱字
补为「●」字。惟以《说文》「●,稻紫茎」参验之,
「●」当又系「●」字之讹。如确系脱「●」字,则此
二句应读成:「●,稻之紫茎;●,稻之青穗」。

(八) 明抄作「力脂反」,与《广韵》同;黄校、张
校作「力□反」,金抄作「力□反」,第二字一空一残
;湖湘本、《津逮》本脱第二字,将第一、第三二字误
合成「●」字。黄麓森校记:「以□音推之,校宋本空
字当补脂字」,与明抄合。

(九) 「□」,音尼(据音注,同《广韵》,音梨)
。《字林》,晋吕忱撰。《说文》已先《字林》收有此
字,解释是:「稻今年落,来年自生谓之□。」这就有
差异。死而来年自生,变为宿根生长;落子自生,那是
很平常。也许《吕忱》是笼统地称「落」为「死」,也
可能「死」是「落」字之误。另外,湖湘本始误「□」
为「●」,明杨慎《丹铅续录》卷四因有「刈稻明年复
生曰●」的说法,实为湖湘本所误。

(十) 各本均作「孤」,兹从金抄作「菰」。

(十一)金抄、黄校、张校、明抄、渐西本均作「●」
。按「●」,音涸,《广韵》:「似黍而小。」这也许
是指这种秫的子实有九粒「
●」那末大。湖湘本、《津逮》本、《学津》本作「格
」,非。

(十二)「皆米也」,各本同,义有未周。所记既均系
秫稻,「米」上似脱「糯」字。

(十三)金抄、明抄、湖湘本、《津逮》本均作「浮者
去之」,则下句应有「不尔」一类字;《辑要》引作「
浮者不去」(《学津》本、渐西本同),意义明允,兹
从之。

(十四)各本均作「三」,唐韩鄂《四时纂要》「三月
」篇采《要术》亦作「三」;明抄作「五」,当系误字


(十五)「升」,各本同;金抄作「斗」,韩鄂《四时
纂要》「三月」篇采《要术》亦作「斗」。据《要术》
所记,种水稻系采用直播法,没有说到预作秧田,则以
作「升」为是。

(十六)见《周礼.地官》「稻人」,文字同。文内小
注,均郑玄注,文句亦同。

(十七)金抄、明抄无「以」字,他本均有,《周礼》
原文亦有(注文所重复的「以涉扬其芟」,金抄、明抄
亦有「以」字),显系脱漏,兹据补。

(十八)郑玄注周礼地官「遂人」:「遂,广深各二尺
。」「遂」在遂、沟、洫、浍、川的灌排渠系中是直接
引水到田的最小农渠。这里「小」字,明抄作「大」,
误;金抄作「卜」,显系漏脱一点。兹据他本及《周礼
》原注改正。

(十九)「浍」,明抄误作「合」。

(二十)「因」,明抄误作「田」。

(二一)金抄、明抄作「杀」;湖湘本作「芟」,同《
月令》郑注。

(二二)金抄、湖湘本作「始」,同《月令》郑注及《
周礼》「剃氏」原文;黄校、张校、明抄作「草」。

(二三)「夷」,各本同。《月令》郑注作「剃」。周
礼「剃氏」原文作「夷」。

(二四)「绳」,金抄作「终」,黄校、明抄作「●」
(无此字),均误;兹据湖湘本等及《周礼》「剃氏」
原文改正(参看注释【二五】)。

(二五)「剃氏,掌杀草,……水火变之。」这段是《
周礼.秋官》「剃氏」原文,文字同。但今本《月令》
郑注只针对正文引其中的二句作注,全文是:「剃人掌
杀草职,曰:『夏至日而剃之。』又曰:『如欲其化也
,则以水火变之。』」《要术》引郑注直抄「剃氏」全
文,恐有问题。

(二六)金抄作「土强」,同《月令》,指强●的土;
各本作「土疆」,误。

(二七)《月令》郑注作「土润溽」,无「暑」字。

(二八)《太平御览》卷八三九「稻」引《孝经援神契
》同《要术》。「污」是低洼停水的地,明抄讹作「汗
」,据湖湘本等改正(金抄先脱后补,字迹不显,像「
污」)。

(二九)见《淮南子.泰族训》,作:「离,先稻熟,
而农夫耨之,不以小利伤大获也。」注文在「耨之」下
,作:「稻米随而生者为离,与稻相似。耨之,为其少
实。」此注《四部丛刊》本《淮南子》题作「许慎记上
」的是这样,他本题作高诱注的也是这样,《太平御览
》卷八三九「稻」引《淮南子》这条注文还是这样,均
与《要术》所引高注大异,说明今本此注应出许慎,今
本中混有许、高二注,而其混淆在隋杜台卿以后宋以前


(三十)「蓠」,明抄误作「篱」,他本不误。

(三一)金抄脱「小」字。

【一】 东汉改沛郡为沛国,晋因之,故治在今安徽宿
县。

【二】 《说文》:「●,稻不黏者。」音廉。

【三】 「缘」,因沿,凭藉。「无所缘」,指前作后
作今年对上年没有什么可以凭藉,只要不重茬就行。

【四】 「陆轴」,亦名「□●」(音历宅),用牛牵
挽辊压水田的农具,有木制和石制的。王祯《农书》卷
一二有「□●」图,并说:「与□碡之制同,但外有列
齿,独用于水田,破块滓,溷泥涂也。」

【五】 「●」,音垂,盛谷的圆形容器,有草编和竹
打的。「内」同「纳」,《要术》中除个别用「纳」外
,概用「内」字。

【六】 「薅」,音蒿,《说文》:「拔去田草也。」
和这里注文相同。卷三《种韭》篇:「薅令常净」,注
:「数拔为良。」也是指拔草。现在有些地方的口语泛
指锄草为「薅草」。

【七】 「隈曲」,指溪谷、河流婉蜒曲折稍加工事易
于截水拦蓄以及低洼容易得水灌溉等地方。

【八】 「散液」,土块泡散化开。

【九】 「木斫」是一种大木椎。王祯《农书》卷一二
:「□,槌块器,……又谓木斫。」

【一0】「拔而栽之」,据注文是为了杂草多,又说「
既非岁易,……故须栽而薅之」,显然是连作地,则其
拔栽,当是拔后经过除草仍栽在原田上。所以这里的拔
栽,不是先作秧田移栽。

【一一】「●」即「埒」字。《广雅.释宫》:「埒,
……堤也。」「畦●」,「畦」指田面,「●」即田埂
。晋郭象注《庄子.天地》篇引李云:「埒中曰畦。」
《要术》下文引《周礼》「稻人」郑玄注「列,田之畦
●也。」所指均同。「畦●大小」,即指水田田丘的大
小。

【一二】「水均」,田面平坦,水层深浅均匀。田丘大
小,据此决定。

【一三】「青赤脉起」,疑指稻谷含水量较高,舂成米
后,在储藏过程中容易引起自热、霉变,为青赤霉菌所
侵害。

【一四】舂稻,通常稻晒燥的,米粒完整;带潮的稻,
米易碎,折耗大。稻晒燥后,经一夜霜露立即舂,只外
壳带潮,最多潮到米粒表面,那就容易出糠,舂白快,
省力,同时米粒也较完整。

【一五】「稼」,指种植。「稼下地」,指种水稻的田
。下文「稼泽」,意思相同。

【一六】「猪」通「潴」,意谓水所聚积。这里指人工
修筑的蓄水陂塘或引河灌溉的拦河坝。

【一七】「荡」,杜子春解释为「和荡」,「和」是平
缓,「荡」是流动,「和荡」意即缓流。「以沟荡水」
,就是水从「沟」里缓流入「遂」。「沟」是大于「遂
」的第二道斗渠。

--
  天地不仁               诸行无常
※ 修改:.coco 于 Jul  7 20:38:35 修改本文.[FROM: 202.96.]
--
※ 转寄:.The unknown SPACE bbs.mit.edu.[FROM: 202.96.]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coco.bbs@bbs.mit.edu]
--
※ 转载:.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heart.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5.19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