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zx (化石), 信区: cnLiterate
标 题: [转载] 齐民要术8/32
发信站: 紫 丁 香 (Thu Jul 8 11:27:17 1999),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 原文由 khl 所发表 】
发信人: trajan (笨), 信区: History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Thu Apr 8 15:02:31 1999), 转信
【二】 「咸淡二菹」,见卷九《作菹藏生菜法》篇「
葵、菘、芜菁、蜀芥咸菹法」条。
【三】 芥菜栽培在我国以中南部为最盛,因其冬季气
温较暖,可以安全越冬。北方较寒,一般秋播冬收,作
为冬菜。收子时则春种夏收。
【四】 「茹」是「菜」的泛称,「生茹」犹言生菜、
鲜菜。
种胡荽【一】第二十四
胡荽宜黑软青沙良地,三遍熟耕。树阴下,得;禾
豆处,亦得。春种者用秋耕地。开春冻解地起有润泽【
二】时,急接泽种之。
种法:近市负郭田,一亩用子二升,故【三】□种
,渐锄取,卖供生菜也。外舍无市之处,一亩用子一升
,疏密正好。六、七月种,一亩用子一升。(一)先燥
晒,欲种时,布子于坚地,一升子与一掬湿土和之,以
脚蹉令破作两段。多种者,以□(二)瓦蹉之亦得,以
木砻砻之亦得。子有两人,人各著【四】,故不破两段
,则疏密(三)水□而不生。著土者,令土入壳中(四
),则生疾而长速。种时欲燥,此菜非雨不生,所以不
求湿下也。于旦暮润时,以耧耩作垄,以手散子,即劳
令平。春雨难期,必须藉泽,蹉跎失机,则不得矣。地
正月中冻解者,时节既早,虽浸,芽不生,但燥种之,
不须浸子。地若二月始解者,岁月稍晚,恐泽少,不时
生,失岁计矣;便于暖处笼盛胡荽子,一日三度以水沃
【五】之,二三日则芽生,于旦暮时接润漫掷之,数日
悉出矣。大体与种麻法相似。假定十日、二十日未出者
,亦勿怪之,寻自当出。有草,乃令拔之。
菜生三二寸,锄去□者,供食及卖。十月足霜,乃
收之。
取子者,仍留根,间古苋反拔令稀,□即不生。以
草覆上。覆者得供生食,又不冻死。又(五)五月子熟
,拔取曝乾,勿使令湿,湿则□郁。格柯打出【六】,
作蒿●【七】盛之。冬日亦得入窖,夏还出之。但不湿
,亦得五六年停【八】。
一亩收十石,都邑粜卖,石堪一匹绢。
若地柔良,不须重加耕垦者,于子熟时,好子稍有
零落者,然后拔取,直【九】深细锄地一遍,劳令平,
六月连雨时,□【一0】音吕生者亦寻满地,省耕种之
劳。
秋种者,五月子熟,拔去,急耕,十馀日又一转,
入六月又一转,令好【一一】调熟,调熟(六)如麻地
。即于六月中旱时,耧耩作垄,蹉子令破,手散,还劳
令平,一同春法。但既是旱种,不须耧润【一二】。此
菜旱种(七),非连雨不生,所以不同春月要求湿下。
种后,未遇连雨,虽一月不生,亦勿怪。麦底地亦得种
,止须急耕调熟。虽名秋种,会【一三】在六月。六月
中无不霖,遇(八)连雨生,则根强科大。七月种者,
雨多亦得,雨少则生不尽,但(九)根细科小,不同六
月种者,便十倍失矣。
大都不用触地湿入中(十)。生高数寸,锄去□者
,供食及卖。
作菹者,十月足霜乃收之。一亩两载,载直绢三匹
。若留冬中食者,以草覆之,尚得竟冬中食。
其春种小小供食者,自可畦种。畦种者一如葵法。
若种者,□生子【一四】,令中破,笼盛,一日再度以
水沃之,令生芽,然后种之。再宿即生矣。昼用箔盖,
夜则去之。昼不盖,热不生;夜不去,虫栖(十一)之
。
凡种菜,子难生者,皆水沃令芽生,无不即生矣。
作胡荽菹法:汤中渫【一五】出之,著大瓮中,以
暖盐水经宿浸之。明日,汲水净洗,出别器中,以盐、
酢浸之,香美不苦。亦可洗讫,作粥清、麦●【一六】
末(十二),如●芥菹法,亦有一种味。作裹菹(十三
)者,亦须渫去苦汁,然后乃用之矣。
(一) 「六七月种,一亩用子一升」,各本同。这是
在谈到春种用种量时,附带提一下秋种的用种量,严格
说来,应该放在下面谈秋种的一段中。《辑要》删去「
一亩用子一升」,将「六七月种」属上句,非是。
(二) 明抄、湖湘本作「□」,津逮本作「□」,字
同,本书统一作「□」。
(三) 「疏密」,不可解。就文句的构造来说,此二
字应当是「不生」的原因,而不是「不生」的结果。若
解释为由于有的不发芽,因而出苗有疏有密,实和原意
不符。胡荽的果实是复子房果,每一子房中有一粒种子
,种孔连接在原来的果柄上,被果柄堵塞住。果实开裂
为两半后,不但果壳的阻碍消除了,更重要的是两个分
果脱离果柄,种孔露出,幼芽才容易生长出来。如果不
把果实分开为两个分果,种孔封闭著,即使水分可以渗
过果壳进入种子,幼芽很难伸展出来,形成本篇所谓被
水窝坏而不生,所以这裹「疏密」二字当是「紧密」或
「绵密」的误写。
(四) 「令土入壳中」,黄校、张校、明抄同;《辑
要》引及湖湘本、《津逮》本、渐西本等「土」均作「
注」,误。按「著土者」不是指种子入土,而是正文「
与一掬湿土和之」的申说,即说明为什么要和土蹂踩的
道理。如果是「注」,那只能指水注,不但没有用水,
也和怕「水□」抵触,字应作「土」。
(五) 「又」,虽可作「第二个」讲,即第二年的五
月,仍疑是「
及」字之误。
(六) 「调熟」,黄校、张校、明抄、湖湘本均重文
,《津逮》本、渐西本等不重。按《要术》中反复说明
和重文的例子极多,重文如卷八《八和兖》篇「苦汁,
苦汁」,《脯腊》篇「急火,急火」,卷九《煮胶》篇
「不彻底,不彻底」等等,都和这里「调熟,调熟」相
类似,故从黄校。
(七) 「旱种」,明抄、湖湘本、《津逮》本均作「
早种」,误;据《辑要》引及《学津》本、渐西本改正
(日译本引劳季言校宋本亦作「旱」)。
(八) 《辑要》引作「遇」,《学津》本、渐西本从
之;明抄、湖湘本、《津逮》本作「望」。
(九) 「但」,各本同,在这里不好解释,日译本疑
「且」之误,有可能。
(十) 「触地」,明抄误作「触池」,他本不误。「
入中」,明抄、湖湘本、《津逮》本均有,指不要在地
湿时进到地里去,必须有;《辑要》引无,《学津》本
、渐西本从《辑要》删去,非。
(十一)明抄、湖湘本、《津逮》本作「耧」,《学津
》本、渐西本从《辑要》引作「栖」。这里指夜里如果
仍然将箔盖著,容易招惹虫类,「耧」勉强可以解作「
爬行」,不如「栖」好,兹从《辑要》。
(十二)「作粥清、麦●末」,原作「作粥津、麦●味
」,不可解,误。按卷九《作菹藏生菜法》篇「葵、菘
、芜菁、蜀芥咸菹法」条说:「其芜菁、蜀芥二种,…
…粉黍米作粥清,□麦●作末」,作为腌酿材料,正是
这里所指的「如●芥菹法」。「清」,因近形讹作「津
」;「末」,袭下文「一种味」错成「味」,兹改正。
(十三)「裹菹」,《要术》中菹法很多,但没有「裹
菹」的名称。下面《荏蓼》篇作蓼菹是用「绢袋盛,沈
于酱瓮中」,颇像「裹菹」,未知是否指这一类。存疑
。
【一】 胡荽,□形科,一、二年生草本,又名芫荽、
香荽、香菜。其叶作为香菜供生食。在华北在生食外,
兼亦煮食或盐渍。种子可作香料调味,亦供药用。《艺
文类聚》卷八五「豆」引《邺中记》:「
石勒讳胡,胡物改名。名……胡绥曰『香绥』。」
【二】 「润泽」,冬季土壤下层水分蒸发上升,遇冷
凝结为冰,所以春季冻解时,土壤比较湿润。
【三】 「故」,特为,特地。
【四】 「著」有穿著的意思,如说著衣,吃著不尽。
「人各著」,指胡荽果实中的两粒种子,在一个果壳内
又各自有皮壳包裹著。「人」即「仁」字。
【五】 「沃」,浇,淋,灌。
【六】 「格」,击;「柯」,枝条。「格柯打出」,
意即击其枝条,打落种子。
【七】 「●」,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一二《长阿含
经》引《字林》:「判竹为之,盛谷者。」《要术》卷
二《水稻》篇有「草●」,是草□之类编成的容器。这
里「蒿●」,则是用蒿茎编成。卷二《大小麦》篇有「
蒿、艾箪」,卷四《插梨》篇有「蒿箪」,也是用蒿茎
作成的。●音遄,又音垂。
【八】 「停」,保存不坏,即保管,保藏。酿造各篇
则指陈酿。
【九】 「直」,仅仅,只需。
【一0】「□」,也写作「□」,指落粒自生。《后汉
书.光武帝.纪》:「野谷旅生。」李贤注:「旅,寄
也,不因播种而生,故曰『
旅』。今字书作『□』,音吕,古字通。」
【一一】「好」,有「甚」的意思,如很大叫「好大」
,很快叫「好快」,在戏曲道白中也常用,如「好快活
人也」等。《要术》中也常这样用,兼有「很好地」的
意思,如「好馏」、「好熟」、「好净」、「好消」等
等。
【一二】「耧润」,于润湿时耧耩下种。
【一三】「会」有时机的意思,如说「适逢其会」,这
里兼有选定、会合的意思,卷七《法酒》篇有「会以偶
日□之」等,用法相同。
【一四】保持原状未变质叫做「生」,「生子」,意即
未经□坏的好种子。
【一五】「渫」,借作「□」字,音插,同「●」,即
在汤中暂沸即出,以去其苦涩乃至腥恶的气味,现在群
众还广泛地保留著这个口语。参看卷八《八和兖》篇注
释【五】。
【一六】「麦●」,即「黄衣」,将小麦整粒蒸熟后罨
黄了的一种麴,卷八有专篇记载。
种兰香【一】第二十五
兰香者,罗勒【一】也;中国为石勒讳,故改,今
人因以名焉。且兰香之目,美于罗勒之名,故即而用之
。
韦弘《赋.叙》曰(一):「罗勒者,生昆仑之丘
,出西蛮之俗。」
按今世大叶而肥者,名朝兰(二)香也。
三月中,候枣叶始生,乃种兰香。早种者,徒费子
耳,天寒不生。治畦下水,一同葵法。及【二】水散子
讫。水尽,□【三】熟粪,仅得盖子便止。厚则不生,
弱苗故也。昼日箔盖,夜即去之。昼日不用见日,夜须
受露气。生即去箔。常令足水。六月连雨,拔栽之。掐
心著泥中,亦活。
作菹及乾者,九月收。晚即乾恶。作乾者,大(三
)晴时,薄地【四】刈取,布地曝之。乾乃□取末,瓮
中盛。须则取用。拔根悬者,□烂,又有雀粪、尘土之
患也。
取子者,十月收。自馀杂香菜【五】不列者,种法
悉与此同。
《博物志》曰(四):「烧马蹄、羊角成灰,春散
著湿地,罗勒乃生。」
(一) 韦弘,《汉书》韦玄成兄名弘,未知即其人否
。各家书目无韦弘著述记载,此条类书亦未引。
(二) 明抄作「兰」,黄校刘录、张校作「阑」,黄
校陆录讹作「
闼」,湖湘本讹作「膊」。末一字明抄作「也」,他本
作「矣」。
(三) 「大」,明抄、湖湘本、《津逮》本同;《学
津》本、渐西本从《辑要》作「天」。
(四) 《博物志》「春」作「春夏」,「罗勒乃生」
作「生罗勒」,馀同。
【一】 罗勒,唇形科,也叫兰香,又叫香菜。在本草
书上,始收于《嘉佑本草》,说有三种:「一种堪作生
菜;一种叶大,二十步内闻香;一种似紫苏叶。」
【二】 「及」,趁,赶上。
【三】 「□」,同「筛」,这里指将熟粪直接筛在上
面。
【四】 「薄」,迫近;「薄地」,迫地,即贴近地面
。
【五】 胡荽、罗勒、香薷都有「香菜」的名称。现在
所称香菜,一般指胡荽。在《要术》本文,则是泛指。
「杂香菜」指胡荽、罗勒以外的香菜,下面《种□荷芹
●》篇的「马芹」,就是其中一种。
荏、蓼【一】第二十六
紫苏、姜芥、薰□,与荏同时,宜畦种。
《尔雅》曰(一):「蔷,虞蓼。」注云:「虞蓼
,泽蓼也。」「苏,桂荏。」「苏,荏类,故名桂荏也
。」
《本草》曰(二):「芥□(音祖)(三),一名
水苏。」
《吴氏》曰(四):「假苏,一名鼠□,一名姜芥
。」
《方言》曰(五):「苏之小者谓之穰□。」注曰
:「薰□也。」
三月可种荏、蓼。荏,子白者良,黄者不美。荏性
甚易生。蓼尤宜水畦种也。荏则随宜,园畔漫掷,便岁
岁自生矣。
荏子秋未(六)成,可收蓬于酱中藏之。蓬,荏角
【二】也,实成则恶。其多种者,如种谷法。雀甚嗜之
,必须近人家种矣。收子压取油,可以煮饼。荏油色绿
可爱,其气香美,煮饼亚胡麻油,而胜麻子脂膏。麻子
脂膏,并有腥气。然荏油不可为泽【三】,焦人发。研
为羹□【四】,美于麻子远矣。又可以为烛。良地十石
,多种博谷【
五】则倍收(七),与诸田不同。为帛煎油【六】弥佳
。荏油性淳,涂帛胜麻油【七】。
蓼作菹者,长二寸则剪,绢袋盛,沈于酱瓮中。又
长,更剪,常得嫩者。若待秋,子成而落,茎既坚硬,
叶又枯燥也。取子者,候实成,速收之。性易凋零,晚
则落尽。五月、六月中,蓼可为兖(八)以食苋。
崔□曰:「正月,可种蓼。」
《家政法》曰:「三月可种蓼。」
(一) 「蔷,虞蓼」,「苏,桂荏」,并《尔雅.释
草》文。馀均注文,与郭璞注相同,惟均无「也」字。
(二) 《太平御览》卷九七七「苏」引作《本草经》
,但《重修政和证类本草》所录《本草经》无此说法,
只有《名医别录》在「水苏」下说:「……一名芥□(
原注:「音祖」)。」
(三) 「芥□」,原作「芥●」,但《种蜀芥芸薹芥
子》篇引《吴氏本草》作「□」,《名医别录》同,兹
据改。「音祖」,黄校、张校、明抄作「音粗」,□有
祖、租二音,无「粗」音,亦从《名医别录》作「音祖
」。
(四) 「《吴氏》曰」,出吴普的《吴氏本草》。本
条假苏和上条「《本草》曰」的水苏是二种,本条不是
上条的注文,而《太平御览》卷九七七「苏」引《本草
经》「芥□一名水苏」下面引列本条作双行小注,误(
极可能即据《要术》文而误列)。《神农本草经》等本
草书原均分列「假苏」和「水苏」为二品,孙星衍、孙
冯翼辑《神农本草经》即将《御览》引《吴氏》的这条
移列在「假苏」条下是正确的。《蜀本草》注引《吴氏
本草》说:假苏「名荆芥,叶似落藜而细,蜀中生□之
。」《唐本草》注也说:「此药(指假苏)即菜中荆芥
是也,『姜』、『荆』声讹耳(按假苏一名「姜芥」)
。……今人食之。」说明吴普本人并没有混荆芥为水苏
。
(五) 引《方言》文在卷三,「穰□」作「●□」。
郭璞注,《四部丛刊》本作「堇□也」,但他书引《方
言》注均作「薰□」,同《
要术》,《四部丛刊》本似误。据各家解释,「薰□」
即香薷,也叫「香□」,也是唇形科的辛香植物。《名
医别录》陶弘景注:「家家有此,惟供生食。」
(六) 「未」,原作「末」,误。这里是指成熟前的
穗子,注文明说「实成则恶」,《四声本草》也说「欲
熟」时采食之,故改正。
(七) 湖湘本作「收」,《辑要》引同;明抄作「取
」,当误。
(八) 湖湘本作「兖」;明抄作「●」,俗讹字。本
书统一作「兖」。卷八有「八和兖」专篇。
【一】 荏,即白苏。「桂荏」即紫苏,烹饪各篇,用
得很多。紫苏、荏和水苏、「假苏」(即荆芥,)、「
薰□」(即香薷),同属唇形科的辛香植物,古时都供
食用(参看有关各条校记)。
蓼有多种。《图经本草》记载有紫蓼、赤蓼
、青蓼、香蓼、马蓼、水蓼、木蓼七种,除木蓼是猕猴
桃科的木天蓼外,其馀六种均属蓼科。古时常食者三种
。《神农本草经》「蓼实」陶弘景注:「
人所食,有三种:一是紫蓼,相似而紫色;一是香蓼,
亦相似而香,并不甚辛而好食;一是青蓼,人家常有,
……所用(按指本经的蓼)即是此。」吴其浚《植物名
实图考》卷十一「蓼」:「古以为味,即今之『家蓼』
也,叶背白。有红、白二种。俗以其叶裹肉,煨食之,
香烈。……《齐民要术》有种蓼法,故云『家蓼』矣。
魏、晋前皆为茹……。今皆野生,而俗称犹有『家蓼』
,古语尚未堙也。」据其所绘的图,很像香蓼,是吴其
浚指《要术》所种的蓼为香蓼。又《要术》引《尔雅》
注的「泽蓼」,当是水蓼。
【二】 「角」,在《要术》中所指有不同:卷二《小
豆》篇「豆角」指豆荚,现在也还有「角」的名称。卷
五种《槐柳楸梓梧柞》篇梓楸「有角」,亦指荚果。本
卷《芜菁》篇「芦菔……其角」,指萝卜的角果。这里
「荏角」,则指荏的穗状花序在成熟前的穗子,《重修
政和证类本草》卷二七「荏子」引唐萧炳《四声本草》
:「欲熟,人采其角食之,甚香美。」
【三】 「泽」,指润发油。卷五《种红蓝花栀子》篇
有「合香泽法」,就是用芝麻油加香料熬制成的芳香的
润发油。
【四】 卷八《羹□法》等篇,没有用到荏子或荏油。
卷九《素食》篇「□」法各条多处提到用「苏油」(或
简称「苏」),当即指荏油,未必是紫苏油。
【五】 「博」有换取的意思,如说「博取」,「以博
一笑」。「多种博谷」指多种荏以换取谷子。这里上下
文都是谈荏油的效用和利益,所以「多种博谷则倍收」
,也应是从利益上著眼,指收益加倍,不是指荏的每亩
产量加倍。
【六】 「帛煎油」,煎成涂油布用的油。现在工业上
常在乾性油中加入氧化剂共煮,制成油漆用油。当时没
有氧化剂,则利用日晒。《
名医别录》陶弘景注:「笮(即榨字)其子(指荏子)
作油,日煎之,即今油帛及和漆所用者」。唐韩鄂《四
时纂要》「六月」篇有造衣油的详细记载,也是「日煎
」,即日晒;如果错过伏天日晒,才用隔汤煎煮的办法
。
【七】 「麻油」,指大麻油。植物性油中,大麻油、
亚麻油、桐油等都是乾性油。乾性油都由不饱和的乾性
油酸所构成,很容易和氧结合,氧化而变为固体,所以
涂在物体上,就会在被涂物体的表面生成一层坚固的膜
。我国很早就利用来涂帛和调漆。
种姜第二十七
《字林》曰:「姜,御【一】湿之菜。」「茈(音
紫),生姜也。」
潘尼曰(一):「南夷之姜。」
姜宜白沙地,少与粪和。熟耕如麻地,不厌熟,纵
横七遍尤善。
三月种之。先重耧耩,寻垄下姜,一尺一科,令上
土厚三寸。数锄之。六月作苇屋【二】覆之。不耐寒热
(二)故也。九月掘出,置屋中。中国多寒,宜作窖,
以谷●(三)合埋之。
中国土不宜姜【三】,仅可存活,势不滋息。种者
,聊拟药物小小耳。
崔□曰:「三月,清明节后十日,封生姜。至四月
立夏后,蚕大食,牙生,可种之。九月,藏茈姜、□荷
。其岁若温,皆待十月。「
生姜,谓之茈姜。」」
《博物志》曰(四):「妊娠不可食姜,令子盈指
。」
(一) 据《太平御览》卷九七七「蒜」所引,此句是
潘尼《钓赋》文。
(二) 姜虽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而畏寒,但在这里「寒
热」应作「暑热」。
(三) 黄校刘录作「褥」,黄校陆录作「耨」,明抄
作「●」,均讹;字应作「●」,此从张校。参看本卷
《种蒜》篇校记(十一)。
(四) 《博物志》卷二载有此条,「盈」作「多」,
指歧指。
【一】 「御」是辟除,祛却;「御湿」意即祛湿。
【二】 「苇屋」,指苇箔覆盖的矮棚。姜性畏强烈的
阳光,现在江浙一带常于刈麦后在姜畦上搭矮架,架上
薄盖麦秆,以避强烈日光。
【三】 我国以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及云贵一带比较温
暖多湿的地区,姜的栽培为最盛,产量也高,并且有优
良品种。这里所谓「中国土不宜姜」,只是指北方气候
寒冷且较乾旱的地区,姜的栽培没有像南方那样适宜。
贾氏所谓「中国」,是指后魏当时疆域大略而言。
种(一)□荷、芹、●【一】第二十八堇、胡葸附出(
二)
《说文》曰(三):「□荷,一名□□。」
《搜神记》曰:「□荷,或谓嘉草。」
《尔雅》曰(四):「芹,楚葵也。」
《本草》曰(五):「水□【二】,……一名水英
。」
「●,菜,似蒯。」(六)
《诗义疏》曰(七):「●,苦菜,青州谓之『芑
』。」
□荷宜在树阴下。二月种之。一种永生,亦不须锄
。微须加粪,以土覆其上。
八月初,踏其苗令死。不踏则根不滋润。九月中,
取旁生根为菹;亦可酱中藏之。十月中,以谷麦糠(八
)覆之。不覆则冻死。二月,扫去之。
《食经》藏□荷法:(九)「□荷一石,洗,渍。
以苦酒【三】六斗,盛铜盆中,著火上,使小沸。以□
荷稍稍投之,小萎便出,著席上令冷。下苦酒三斗,以
三升盐著中。乾梅三升,使□荷一行。以盐酢浇上【四
】,绵覆罂口。二十日便可食矣。」
《葛洪方》曰:「人得蛊,欲知姓名者,取□荷叶
著病人卧席下,立呼蛊主名也。」
芹、●,并收根畦种之。常令足水。尤忌潘【五】
泔及咸水。浇之则死。性并易繁茂,而甜脆胜野生者。
白●【六】,尤宜粪,岁常可收。
马芹子【七】,可以调蒜兖(十)。
堇【八】及胡葸【九】,子熟时收子(十一),冬
初畦种之。开春早得,美于野生。惟□为良,尤宜熟(
十二)粪。
(一) 原无「种」字,据卷首总目加。
(二) 原无「堇、胡葸附出」的附注,据明抄卷首总
目补。「堇」,明抄原误作「芹」,据篇末附记的「堇
及胡葸」改正。
(三) 《说文》是对「□」字作注解,作:「□,□
荷也,一名□□。」
(四) 见《尔雅.释草》,无「也」字。
(五) 「□」,《要术》讹作「靳」,《神农本草经
》菜部下品有此条,兹据以改正。
(六) 篇首的名物考释,《要术》引证各书,原均接
写不分段,因此此条迳接在「《本草》曰」的下面,很
像也是引自《本草》的。其实《本草经》三百六十五种
药中,只有「苦菜」,没有「●」,其他本草书,自《
名医别录》以至《本草纲目》,也只有「白苣」、「苦
苣」等,没有「●」,怀疑此条是本草书的注文,或者
是字书文而脱其书名。《说文》有:「●,菜也,似苏
者」,颇与《要术》所引相似。
「似蒯」,按「●」是菊科莴苣属或苦苣
菜属的植物,不可能和莎草科的蒯相像,而菊科的蓟,
却和苦苣菜属的某些种很相像,字形也很相似,「蒯」
疑是「蓟」字之误。至于《说文》说「似苏」,苦苣菜
一类也不和唇形科的苏、荏相像,如果「苏」不是「蓟
」字之误,《说文》所指的「●」,当是另一种植物。
(七) 卷九《作菹藏生菜法》篇「●菹法」条引《诗
义疏》是:「
●,似苦菜,……青州谓之『芑』。」说明「●」不等
于「苦菜」,本篇所引脱「似」字。《诗经.小雅.采
芑》(音起)孔颖达疏引陆玑《疏》云云,与「●菹法
」引《诗义疏》大致相同,而「芑」、「
●」名称的不同,是其最大差别。
(八) 「糠」,各本均作「种」,壅菜根不可能用谷
麦的种粒,讹,唐韩鄂《四时纂要》「三月」篇采《要
术》作「糠」,兹改正。
(九) 本条自「□荷一石」以下至「便可食矣」,原
作双行小字,兹改为大字。
(十) 黄校、张校、明抄、湖湘本作「●」,是异写
字,本书统一作「兖」。
「蒜兖」是捣蒜为兖,《重修政和证类本
草》卷二九「
葫」引《食医心镜》:「蒜□,著盐酱□食之」。《要
术》卷八《八和兖》篇正是用马芹子作为捣兖的和料。
王祯《农书》卷八「芹●」引作「蒜薤」,已自误引,
而刘寿曾竟据以改湖湘本的「●」为「薤」,渐西本竟
依著刘校作「薤」而不采用吾点校改的「兖」,殊非。
这样的例子,在渐西本中是相当多的。
(十一)「收子」下原有「收又」二字,费解,应有衍
误,兹删去。
(十二)「熟」,明抄误作「热」,他本不误。
【一】 □荷,姜科(即□荷科),多年生草本,地下
茎供食用,也供药用。
「芹」,这里似指□形科的水芹。
「●」即「苣」字,《玉篇》:「●,苦□
菜也。」《广韵》:「□,吴人呼苦●。」《本草纲目
》卷二七「苦菜」:「苦菜即苦□也,家栽者呼为苦苣
,实一物也。」但《嘉佑本草》分「苦苣」、「苦□」
为二种。《植物名实图考》卷三以《要术》的「●」,
当该书所记的「苣□菜」。按古所称「苦菜」、「苦苣
」、「苦□」等名,随地异称,颇为纷杂,但记述有茎
叶有白汁和开黄花的共同点,不出菊科莴苣属和苦苣菜
属的植物。在《要术》中,卷六《养鹅鸭》篇提到用「
苦菜」喂鹅、鸭雏,但本篇未提及。
【二】 「□」是「芹」的本字。
【三】 「苦酒」,即醋,参看卷八《作酢法》篇注释
〔二三〕。这是《食经》的名称,在贾氏则称「酢」或
「醋」。
【四】 「下苦酒三斗,以三升盐著中」,这是在另一
容器中调好盐醋。「乾梅三升,使□荷一行」,则是每
一层□荷,用乾梅三升,铺在又一容器中。「以盐酢浇
上」,然后再用原先调好了的盐、醋液汁浇在上面。《
食经》文往往简省得不易明了,卷七、八、九酿造、烹
饪各篇,它的行文特点,就是这样,和《要术》迥异。
「乾梅」是「
白梅」一类,即盐渍日晒而成的青梅乾(卷四《种梅杏
》篇有「作白梅法」)。
【五】 「潘」,《说文》:「淅米汁也」,即淘米水
。宋赵令□《
侯鲭录》卷一:「潘、渖二字,皆汁也,但潘字不通用
耳。」《要术》亦多用「渖」字,「潘」字仅见。
【六】 唐陈藏器《本草拾遗》:「白苣,如莴苣,叶
有白毛。」嘉佑本草「苦苣」:「今人家常食,为白苣
。江外岭南、吴人无白苣,尝植野苣,以供厨馔」。《
本草纲目》卷二七「白苣」:「似莴苣而叶白色,折之
有白汁。正二月下种,四月开黄花,如苦□,结子亦同
。」《要术》所称「白●」,应是莴苣属的植物。
【七】 《尔雅.释草》:「茭,牛蕲。」郭璞注:「
今马蕲,叶细锐,似芹,亦可食。」据陆德明《经典释
文》:「蕲,古芹字。」是「马蕲」即「马芹」。郑樵
《通志》卷七五说马芹「俗谓胡芹」。《
要术》烹饪各篇引《食经》、《食次》用「胡芹」极多
。《唐本草》:「马芹子,……调味用之,香似橘皮,
而无苦味。」注:「生水泽傍,苗似鬼针、□菜等,花
青白色,子黄黑色,似防风子。」贾氏本文如卷八《八
和兖》篇正是用其子以代替橘皮。《本草纲目》卷二六
说马芹子就是「野茴香」。
【八】 「堇」,音谨,从□从●,和黏土的「堇」(
从革从土,音勤)不同。《尔雅.释草》:「啮,苦堇
。」郭璞注:「今堇葵也,叶似柳,子如米,□食之滑
。」《说文》作「□」,解释说:「□也,根如荠,叶
如细柳,蒸食之甘。」从披针形的叶推测,可能是堇菜
科的紫花地丁一类植物。另一种,《唐本草》著录有「
堇」,注:「
此菜野生,非人所种,俗谓之堇菜,叶似蕺,花紫色。
」所称「叶似蕺」,应是堇菜科的堇菜。《要术》的「
堇」,没有描述,未知何指,但不出堇菜属植物。李时
珍以为「堇」即是「旱芹」,恐非《要术》所指。
【九】 「胡葸」,即□耳,菊科,亦名苍耳。其种子
,古时作饭食,有「苍耳饭」,并供榨油和药用。
种苜蓿【一】第二十九
《汉书.西域传》曰(一):「□宾有苜蓿。」「
大宛马,武帝时得其马。汉使采苜蓿种归,天子益种离
宫别馆旁。」
陆机《与弟书》曰:「张骞使外国十八年,得苜蓿
归。」
《西京杂记》曰(二):「乐游苑(三)自生玫瑰
树,下多苜蓿。苜蓿,一名『怀风』,时人或谓『光风
』;光风在其间,常肃然自照其花,有光彩,故名苜蓿
为(四)『怀风』。茂陵【二】人谓之『
连枝草』。」
地宜良熟。七月种之。畦种水浇,一如韭法。亦一
剪一上粪,铁杷耧土令起,然后下水(五)。
旱种者,重耧耩地,使垄深阔,窍瓠下子,批契曳
之。
每至正月,烧去枯叶。地液辄耕垄,以铁齿●楱●
楱之,更以鲁斫【三】□其科土,则滋茂矣。不尔瘦矣
。
一年三刈。留子者,一刈则止。
春初既中生□,为羹甚香。长宜饲马,马尤嗜。此
物长生,种者一劳永逸。都邑负郭,所宜种之。
崔□曰:「七月,八月,可种苜蓿。」
(一) 见《汉书》卷六六上《西域传》。「□宾」、
「大宛」是《
西域传》中二国名,《要术》所引,分别记载在各该国
项下。《要术》是掇引其意,不是原文。又如「武帝时
得其马」,原文没有,而是《要术》概括汉武帝时得大
宛马经过的一句话。
(二) 见《西京杂记》卷一,作:「乐游苑自生玫瑰
树,树下多苜蓿。苜蓿一名『怀风』,时人或谓之『光
风』。风在其间,常萧萧然,日照其花,有光采,故名
苜蓿为『怀风』。茂陵人谓之连枝草。」较《要术》所
引为完整、明顺,而《要术》「肃然自照」,显有脱讹
。
(三) 「苑」,明抄作「宛」,误,此从他本。
(四) 原无「为」字,必须有,据《西京杂记》加。
(五) 「水」,黄校刘录、张校、明抄误作「米」,
黄校陆录不误,《学津》本、渐西本从《辑要》引亦作
「水」。湖湘本、《津逮》本则此注全脱。
【一】 苜蓿有紫花和黄花二种。《植物名实图考》卷
三「苜蓿」说:「西北种之畦中,……夏时紫□颖竖,
映日争辉,《西京杂记》谓花有光采,不经目验,殆未
能作斯语。」「怀风之名,信非虚矣。」这就是张骞通
西域后传自西域的紫花苜蓿。现在北方栽培作绿肥和牧
草。黄花苜蓿,一名南苜蓿,亦名「金花菜」、「母荠
头」,南方有大量栽培,现在逐渐向徐淮地区推展。《
要术》所种的苜蓿,也是比较耐寒、耐旱的紫花苜蓿。
据所记述,主要还是作为牧草,还没有作为绿肥。
【二】 茂陵,在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以汉武帝陵墓
所在得名。汉宣帝时置茂陵县。
【三】 「鲁斫」,即「□」,见王祯《农书》卷十三
,有图。
杂说第三十
崔□《四民月令》曰(一):「正旦,各上椒酒于
其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上除若十五日,合诸膏
、小草续命丸、散、注药。农事未起,命成童以上,入
太学,学五经。「谓十五以上至二十也。(二)」砚冰
释,命幼童入小学,学篇章。「谓九岁以上,十四以下
。篇章谓六甲、九九、《急就》、《三仓》之属。」命
女工趋织布,典馈酿春酒。」
染潢【一】及治书法(三):凡打纸欲生【二】,
生则坚厚,特宜入潢。凡潢纸灭白便是,不宜太深,深
则年久色□【三】也。人浸蘖(四)熟,即弃滓,直用
纯汁,费而无益。蘖熟后,漉滓□而煮之,布囊压讫,
复□煮之,凡三□三煮,添和纯汁者,其省四倍【四】
,又弥明净。写书,经夏然后入潢,缝不绽解【五】。
其新写者,须以熨斗缝缝熨而潢之,不尔,入则零落矣
。豆黄【六】特不宜□,□(五)则全不入黄矣。
凡开卷读书,卷头首纸【七】,不宜急【八】卷;
急则破折,折则裂。以书带上下络首纸者,无不裂坏;
卷一两张后,乃以书带上下络之者,稳而不坏。卷书勿
用鬲带【九】而引之,非直带湿损卷,又损首纸令穴;
当衔(六)竹引之。书带勿太急,急则令书腰折。骑蓦
书上过者【一0】,亦令书腰折。
书有毁裂,●(七)方纸而补者,率皆挛拳【一一
】,瘢疮硬厚。瘢痕于书有损。裂薄纸如□叶以补织,
微相入,殆无际会【一二】,自非向明举而看之,略不
觉补。裂若屈曲者,还须于正纸上,逐屈曲形势裂取而
补之。若不先正元理【一三】,随宜裂斜纸者,则令书
拳缩。
凡(八)点书、记事【一四】,多用绯缝(九),
缯体硬强,费人齿力,俞(十)污染书,又多零落。若
用红纸者,非直明净无染,又纸性相亲,久而不落。
雌黄治书【一五】法:先于青硬石上,水磨雌黄令
熟;曝乾,更于瓷□【一六】中研令极熟;曝乾,又于
瓷□中研令极熟。乃融好胶清【一七】,和于铁杵臼中
,熟□。丸如墨丸【一八】,阴乾。以水研而治书,永
不剥落。若于□中和用之者,胶清虽多,久亦剥落。凡
(十一)雌黄治书,待潢讫治者佳(十二);先治入潢
则动【一九】。
书厨中欲得安麝香、木瓜,令蠹虫不生。五月湿热
,蠹虫将生,书经夏不舒展者,必生虫也。五月十五日
以后,七月二十日以前,必须三度舒而展之。须要晴时
,于大屋下风凉处,不见日处。日曝书,令书色□【二
0】。热卷,生虫弥速。阴雨润气,尤须避之。慎书如
此,则数百年矣。
「二月。顺阳习射,以备不虞。春分中,雷且发声
,先后各五日,寝别内外。「有不戒者,生子不备。」
蚕事未起,命缝人浣冬衣,彻复为袷。其有嬴帛,遂供
秋服。凡浣故帛,用灰汁则色黄而且脆。□小豆为末,
下绢□,投汤中以洗之,洁白而柔□【二一】,胜皂荚
矣。可粜粟、黍、大、小豆、麻、麦子等。收薪炭。」
炭聚之下碎末,勿令弃之。□、□,煮淅米泔溲之,更
□令熟。丸如鸡子,曝乾。以供笼(十三)炉种火【二
二】之用,辄得通宵达曙,坚实耐久,逾炭(十四)十
倍。
漱【二三】素钩反生衣绢法:以水浸绢令没,一日
数度回转之。六七日,水微臭,然后拍出【二四】,柔
□洁白,大胜用灰。
上犊车篷(十五)□【二五】及糊屏风、书□令不
生虫法:水浸石灰,经一宿,挹(十六)取汁以和豆黏
【二六】及作面糊则无虫。若黏纸写书,入潢则黑矣。
作假蜡烛法:蒲熟时,多收蒲台【二七】。削肥松
【二八】,大如指,以为心。烂布缠之。融羊、牛脂,
灌于蒲台中,宛转于板上,□令圆平。更灌,更展,□
细足,便止。融蜡灌之(十七)。足得供事。其省功十
倍也。
「三月。三日及上除,采艾及柳絮。「絮,止疮痛
。」是月也,冬谷或尽,椹麦未熟,乃顺阳布德,振赡
穷乏,务施九族,自亲者始。无或蕴财,忍人之穷;无
或利名,罄家继富:度入为出,处厥中焉。蚕农尚闲,
可利沟渎,葺治墙屋;修门户,警设守备,以御春饥草
窃之寇。是月尽夏至,暖气将盛,日烈□燥,利用漆油
,作诸日煎药。可粜黍。买布。
「四月。茧既入簇,趋缲,剖绵;具机杼,敬经络
。草茂,可烧灰。是月也,可作枣□,以御宾客。可籴
□及大麦。收弊絮。
「五月。芒种节后,阳气始亏,阴慝将萌;暖气始
盛,蛊蠹并兴。乃弛角弓弩,解其徽弦;□竹木弓弩,
弛其弦。以灰藏旃、裘、毛毳之物及箭羽。以竿挂油衣
,勿辟藏。「暑湿相著也。」是月五日,合止痢黄连丸
、霍乱丸。采葸耳。取蟾蜍「以合血疽疮药。」及东行
蝼蛄。「蝼蛄,有刺;治去刺,疗产妇难生,衣不出。
」霖雨将降,储米谷、薪炭,以备道路陷滞不通。是月
也,阴阳争,血气散。夏至先后各十五日,薄滋味,勿
多食肥□;距立秋,无食煮饼及水引饼。「夏月食水时
,此二饼得水,即坚强难消,不幸便为宿食伤寒病矣。
试以此二饼置水中即见验;唯酒引饼,入水即烂矣。」
可粜大、小豆、胡麻。籴□、大、小麦。收弊絮及布帛
。至后籴□●,曝乾,置□中,密封,「使不虫生。」
至冬可养马。
「六月。命女工织缣□。「绢及纱□之属。」可烧
灰,染青、绀杂色。
「七月。四日,命治麴室,具箔槌,取净艾。六日
,馔治五谷、磨具。七日,遂作麴,及曝经书与衣裳。
作乾糗。采葸耳。处暑中,向秋节,浣故制新,作袷薄
,以备始凉。粜大、小豆。籴麦。收缣练。
「八月。暑退,命幼童入小学,如正月焉。凉风戒
寒,趣练缣帛,染彩色。」
河东染御黄法(十八):碓□地黄根【二九】令熟
,灰汁和之,搅令匀,搦取汁,别器盛。更□滓,使极
熟,又以灰汁和之,如薄粥,泻入不渝釜【三0】中,
煮生绢。数回转使匀,举看有盛水袋子,便是绢熟。抒
出【三一】,著盆中,寻绎【三二】舒张。少时,捩出
【三三】,净搌【三四】去滓。晒极乾。以别绢滤白淳
汁【三五】,和热抒出,更就盆染之,急舒展令匀。汁
冷,捩出,曝乾,则成矣。治釜不渝法,在「醴酪」条
【三六】中。大率三升地黄,染得一匹御黄。地黄多则
好。柞柴、桑薪、蒿灰等物,皆得用之。
「擘绵治絮,制新浣故,及韦履贱好,预买以备冬
寒。刈萑、苇、刍茭。凉燥,可上角弓弩,缮理,檠正
,□徽弦,遂以习射。弛竹木弓、弧。粜种麦。籴黍。
「九月。治场圃,涂□仓,修箪、窖。缮五兵,习
战射,以备寒冻穷厄之寇。存问九族孤、寡、老、病不
能自存者,分厚彻重,以救其寒。
「十月。培筑垣墙,塞向、□户。「北出□,谓之
『向』。」上辛,命典馈渍麴,酿冬酒。作脯腊。农事
毕,命成童入太学,如正月焉。五谷既登,家储蓄积,
乃顺时令,敕丧纪,同宗有贫窭久丧不堪葬者,则纠合
宗人,共兴举之,以亲疏贫富为差,正心平敛,无相逾
越,先自竭以率不随。先冰冻,作凉饧,煮暴饴。可析
麻,缉绩布缕。作白履、不借。「草履之贱者曰『不借
』。」卖缣帛、弊絮。籴粟、豆、麻子。
「十一月。阴阳争,血气散。冬至日先后各五日,
寝别内外。砚冰冻,命幼童读《孝经》、《论语》、篇
章、小学(十九)。可酿醢。籴□稻、粟、豆、麻子。
「十二月。请召宗族、婚姻、宾、旅,讲好和礼,
以笃恩纪。休农息役,惠必下浃。遂合耦田器,养耕牛
,选任田者,以俟农事之起。去猪盍车骨「后三岁可合
疮膏药。」及腊日祀炙□【三七】,「□,一作□。烧
饮,治刺入肉中,及树瓜田中四角,去□虫。」东门磔
白鸡头。「可以合注药。」」
《范子计然》曰:「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
。故无道之君及无道之民,不能积其盛有馀之时,以待
其衰不足也。」
《孟子》曰(二十):「狗彘食人之食而不知检,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言丰年人君养犬豕,使食人食,
不知法度检敛;凶年,道路之旁,人有饿死者,不知发
仓□以赈之。(二一)」原孟子之意,盖「常平仓」之
滥觞也。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
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三八】也。』」「人死
,谓饿、役(
二二)死者,王政使然,而曰:『非我杀之,岁不熟杀
人。』何异于用兵杀人,而曰:『非我杀也,兵自杀之
。』」
凡籴五谷、菜子,皆须初熟日籴,将种时粜,收利
必倍。凡冬籴豆、谷,至夏秋初雨潦之时粜之,价亦倍
矣。盖自然之数。
鲁秋胡曰(二三):「力田不如逢年,丰者(二四
)尤宜多籴。」
《史记.货殖传》曰(二五):「宣曲【三九】任
氏为督道仓吏【四0】。秦之败,豪杰皆(二六)争取
金玉,任氏独窖仓粟。楚汉相拒荥阳,民不得耕,米石
至数万,而豪杰金玉,尽归任氏。任氏以此起富。」其
效也。且风、虫、水、旱,饥馑荐臻【四一】,十年之
内,俭【四二】居四五,安可不预备凶灾也?
《师旷占》五谷贵贱法:「常以十月朔日,占春粜
贵贱:风从东来,春贱;逆此者,贵。以四月朔占秋粜
:风从南来、西来者,秋皆贱;逆此者,贵。以正月朔
占夏粜:风从南来、东来者,皆贱;逆此者,贵。」
《师旷占》五谷曰:「正月甲戌日,大风东来折树
者,稻熟。甲寅日,大风西北来者贵。庚寅日,风从西
、北来者,皆贵。二月甲戌日,风从南来者,稻熟。乙
卯日,稻上场,不雨晴明,不熟。四月四日雨,稻熟;
日月珥【四三】,天下喜。十五日、十六日雨,晚稻善
;日月蚀。(二七)」
《师旷占》五谷早晚曰:「粟米常以九月为本;若
贵贱不时,以最贱所之月为本。粟以秋得本,贵在来夏
;以冬得本,贵在来秋。此收谷远近之期也,早晚以其
时差之。粟米春夏贵去年秋冬什七,到夏复贵秋冬什九
者,是阳道之极也,急粜之勿留,留则太贱也。」
「黄帝问师旷曰(二八):『欲知牛马贵贱?』『
秋葵下有小葵生,牛贵;大葵不虫,牛马贱。』」
《越绝书》曰(二九):「越王问范子曰:『今寡
人欲保谷,为之奈何?』范子曰:『欲保谷,必观于野
,视诸侯所多少为备。』越王曰:『所少可得为困,其
贵贱亦有应乎?』范子曰:『夫知谷贵贱之法,必察天
之三表,即决矣。』越王曰:『请问三表。』范子曰:
『水之势胜金,阴气蓄积大盛,水据金而死,故金中有
水,如此者,岁大败,八谷皆贵。金之势胜木,阳气蓄
积大盛,金据木而死,故木中有火。如此者,岁大美,
八谷皆贱。金木水火更相胜,此天之三表也,不可不察
。能知三表,可以为邦宝。』……越王又问曰:『寡人
已闻阴阳之事,谷之贵贱,可得闻乎?』答曰:『阳主
贵,阴主贱。故当寒不寒,谷暴贵;当温不温,谷暴贱
。……』王曰:『善!』书帛致于枕中,以为国宝。」
「范子曰(三十):『……尧、舜、禹、汤,皆有
预见之明,虽有凶年,而民不穷。』王曰:『善!』以
丹书帛,致之枕中,以为国宝。」
《盐铁论》曰(三一):「桃李实多者,来年为之
穰。」
《物理论》曰:「正月望夜占阴阳,阳长即旱,阴
长即水。立表【四四】以测其长短,审其水旱,表长丈
二尺:月影长二尺者以下,大旱;二尺五寸至三尺,小
旱;三尺五寸至四尺,调适,高下皆熟;四尺五寸至五
尺,小水;五尺五寸至六尺,大水。月影所极,则正面
也【四五】;立表中正【四六】,乃得其定。」又曰:
「正月朔旦,四面有黄气,其岁大丰。此黄帝用事,土
气黄均,四方并熟。有青气杂黄,有螟虫。赤气,大旱
。黑气,大水,正朝占岁星,上有青气,宜桑;赤气,
宜豆;黄气,宜稻。」
《史记天官书》曰(三二):「正月旦,决八风:
风从南方来,大旱;西南,小旱;西方,有兵;西北,
戎菽为,「戎菽,胡豆也。为,成也。(三三)」趣兵
;北方,为中岁;东北,为上岁;东方,大水;东南,
民有疾疫,岁恶。……正月上甲,风从东方来,宜蚕;
从西方,若旦黄云,恶。」
《师旷占》曰(三四):「黄帝问曰:『吾欲占岁
苦乐善恶(三五),可知否?』对曰:『岁欲甘,甘草
先生;「荠。【四七】」岁欲苦,苦草先生;「葶苈【
四八】。」岁欲雨,雨草先生;「藕。」岁欲旱,旱草
先生;「蒺藜【四九】。」岁欲流(三六),流草先生
;「蓬。【五0】」岁欲病,病草先生。「艾。」』」
(一) 《要术》节引《四民月令》文,参校现有《四
民月令》残存文献,颇有错字、脱字和衍文(《要术》
各本以讹传讹,错脱多相同)。关于错脱字的校补和内
容注释,均另见《四民月令辑释》,这里从略。
(二) 凡《四民月令》原有注文,均加引号(「 」
)以示区别。下同。
(三) 「染潢及治书法」全文,原系顶格书写,但这
是《要术》在引文中间附带插进去的方法介绍,为了眉
目清醒,现改为低一格排印。以下有相同情况,仿此。
又全文除「染潢及治书法」的标目是大字外,馀均作双
行小字,现亦一并改为大字。下文「雌黄治书法」、「
漱生衣绢法」、「上犊车篷□及糊屏风书□令不生虫法
」及「作假蜡□法」,除标目原是大字外,馀均作小字
,亦一并改为大字。
(四) 「蘖」,各本均作「□」,经典亦多以「□」
为「蘖」。其实这二字有分别,清邵瑛《说文解字群经
正字》:「今经典作『□』,……以『□』为『檗』,
相传写刻讹。」按「□」同「□」,指芽□、分□。「
蘖」同「檗」,音伯,《说文》:黄木也,从木辟声。
」字应从辟,兹改正。黄木即芸香科的黄蘖,也写作「
黄柏」,其茎的内皮可以染黄色。
(五) 这里两个「□」字,黄校、张校及渐西本均作
「●」,明抄均作「●」,字书无此二字,应是「□」
字之讹,兹从湖湘本、《津逮》本、《学津》本作「□
」。
(六) 「衔」,黄校、明抄作「□」,湖湘本、《津
逮》本、《学津》本作「御」。按「□」即「衔」的俗
写,「衔竹引之」,指绕著竹轴卷书,兹从张校作「衔
」。
(七) 各本作「郦」,误;渐西本据洪汝奎校改作「
●」,是,音丽,作撕、割解释。
(八) 黄校、明抄作「足」,误;他本作「凡」,较
胜,但存有未洽。上文有「人浸蘖熟」,最合适是「人
」字。兹姑从他本作「凡」。
(九) 「缝」,各本同,误。下文既称「缯体硬强」
,应即系「缯」字之讹。
--
天地不仁 诸行无常
※ 修改:.coco 于 Jul 7 20:38:38 修改本文.[FROM: 202.96.]
--
※ 转寄:.The unknown SPACE bbs.mit.edu.[FROM: 202.96.]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coco.bbs@bbs.mit.edu]
--
※ 转载:.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heart.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4.65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