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zx (化石), 信区: cnLiterate
标  题: [转载] 齐民要术28/32
发信站: 紫 丁 香 (Thu Jul  8 11:27:21 1999),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 原文由 khl 所发表 】
发信人: trajan (笨), 信区: History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Thu Apr  8 14:59:52 1999), 转信



  《嵩山记》曰(四):「嵩寺中忽有思惟树,即贝
多【四】也。有人坐贝多树下思惟,因以名焉。汉道士
【五】从外国来,将子于山西脚下种,极高大。今有四
树,一年三花。」

(一) 裴渊《广州记》,《太平御览》卷九六○「具
多」(「贝多」之误,下同)条未引,但引有顾微《广
州记》一条,内容全异,可作参考:「具多,似枇杷,
而有光泽耀日。枝柯去地四五丈,作悬根生地,便大如
本枝形,一树亦可有数十根如木形。花白,子不中食。
种于精舍浮图前。」

(二) 宋宋祁《益部方物略记》记述无花果属的天仙
果说:「有子孙枝,不□而实。薄言采之,味埒蜂蜜。
」但这里的「生蜜」,也可能是「生虫」之误,参看「
古度〔一三二〕」注释【二】。

(三) 「十」,疑是「千」之误。

(四) 《太平御览》卷九六○引作《嵩高山记》,「
汉道士」以下引作《魏王花木志》,文句稍异,并有错
字。

【一】 「盘多」,据所描述,应是桑科无花果属的树
,但未知是否即为下条的「贝多」。

【二】 「实从皮中出」,无花果属的果实著生于叶腋
间,因为是隐头状花序,不见开花,忽见结果,好像是
树皮中突然冒出来似的,因此有这个说法。

【三】 「内许」,里面。

【四】 「贝多」,据顾微《广州记》所描述(见校记
(一)),是枝上垂生气根,应是无花果属的菩提树,
又名「思惟树」。椴树科的,由于果实可作念珠,也叫
「菩提树」,和FicusreligiosaL.同名异物,古来往往
混而为一,即吴其浚似亦不免(见《植物名实图考》卷
三七「菩提树」)。

【五】 魏晋南北朝间通称和尚为「道人」或「道士」


            缃一一五

  顾微《广州记》曰(一):「缃【一】,叶、子并
似椒;味如罗勒【二】。岭北呼为『木罗勒』。」

(一) 《太平御览》卷九六一「娑罗」引书二条,第
一条引作《魏王花木志》,是:「娑罗树,缃,叶、子
似椒,味如罗勒。岭北人呼为『大娑罗』。」第二条就
是《要术》「娑罗〔一一六〕」引盛弘之《荆州记》的
一条。疑《御览》误合二条于「娑罗」一目而脱「缃」
目,「木罗勒」又错成「大娑罗」。

【一】 「缃」,未详是何种植物。

【二】 罗勒,唇形科,见卷三《种兰香》篇。

            娑罗【一】一一六

  盛弘之《荆州记》曰(一):「巴陵县【二】南有
寺,僧房床下,忽生一木,随生旬日,势凌轩栋。道人
移房避之,木长便迟,但极晚秀。有外国沙门见之:『
名为娑罗也。彼僧所憩之荫,常著花,细白如雪。』元
嘉【三】十一年,忽生一花,状如芙蓉。」

(一) 《太平御览》卷九六一「娑罗」引盛宏之《荆
州记》,「外国」作「西域」,其馀略同,有个别错字


【一】 「娑罗」是龙脑香科。其木材俗名柳安木,在
印度等地是次于柚木的重要木材。其树脂可作沥青的代
用品。道光《海昌丛载》:「安国寺……有娑罗树两株
,俗名娑婆树。……大逾抱,高六七丈,……皮□黝黑
坚致。枝叶茂密,叶多七片,间亦有四五片者。结子累
累。类数百年物。」「海昌」,今浙江省海宁县。《荆
州记》及《海昌丛载》所记未知是否同属此种。

【二】 巴陵县,晋置,即今湖南省岳阳县。南朝宋改
为郡。

【三】 元嘉,南朝宋文帝年号,十一年是公元四三四
年。

            榕一一七

  《南州异物志》曰(一):「榕木【一】,初生少
时,缘□(二)他树,如外方扶芳藤【二】形,不能自
立根本,缘绕他木,傍作(
三)连结,如罗网相络,然后皮理连合(四),郁茂扶
疏,高六七丈。」

(一) 《太平御览》卷九六○「榕」引有《魏王花木
志》一条,和《南州异物志》所记可说完全一样。

(二) 金抄作「□」,他本作「抟」,《御览》引作
「缚」。按:「扶桑」亦作「□桑」,这里是借作「扶
」字,兹从金抄。

(三) 「傍作」疑是「作傍」倒错,那此句应读作「
缘绕他木作傍,连结如罗网相络」。

(四) 「然后皮理连合」,原作「然彼理连合」,误
。《太平御览》卷九六○引《魏王花木志》作「然后木
理连合」,下一目「杜芳」同出《南州异物志》,作「
然后皮理连合」,这里「彼」是「后」字烂去右半个后
只剩双人旁,而与「皮」字窜合为一错成的,故予改正


【一】 榕树是桑科无花果属。嵇含(?)《南方草木
状》卷中、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中、宋周去非《岭外
代答》卷八、清吴震方《岭南杂记》卷下、清李调元《
南越笔记》卷十三都有榕树的记述。《太平御览》卷九
六○「榕」引有《异物志》一条,和《南州异物志》文
字虽异,内容相同:「榕树栖栖,长与少殊。(原注:
「少时缘木,后乃成树,故为殊也。」)高出林表,广
荫原丘。孰知初生,葛□之俦。」这四言韵文的体裁,
很像陈祁畅《异物志》(《本草纲目》引作陈祁畅《异
物志赞》,参看「摩厨〔一一九〕」校记(一))。又
《岭外代答》卷八「榕」有这样的记载:「禽鸟衔其子
寄生它木上,便郁茂:根须沿木身垂下至地,得土气滋
直(按应是「殖」)盛壮,久则过其所寄,或遂包裹之
。柳州柳侯庙庭前大榕,有桄榔一株生其中,相传以为
异。知者以为本榕子寄生桄榔上,岁久反抱合之,非异
也。」所记也和《南州异物志》相似。初生缠树,长大
后根枝四出,一棵树变成一座树林,原来所缠的树往往
被包围荫蔽枯竭而死。

【二】 「扶芳藤」,见「杜芳〔一一八〕」注释【一
】。

            杜芳一一八

  《南州异物志》曰(一):「杜芳【一】,藤形,
不能自立根本,缘绕他木作房,藤连结如罗网相□,然
后皮理连合,郁茂成树。所托树既死,然后扶疏六七丈
也。」

(一) 《太平御览》无「杜芳」及「扶芳」目,卷九
九五「藤」亦未引此条,《艺文类聚》卷八二「藤」亦
未引到。

【一】 「杜芳」的内容,和上目「榕」的「扶芳藤形
」云云几乎完全相同,而且本目与上目同出一书,疑系
「扶芳」之误。「扶芳藤」可能就是《本草拾遗》所记
的「附枫藤」:「一名『滂藤』。……生吴郡。……藤
苗小时如络石、薜荔,夤缘树木。三五十年渐大,枝叶
繁茂。叶圆长二三寸,厚若石韦。生子似莲房,中有细
子,一年一熟。……一名木莲。打破有白汁,停久如漆
。」则所称扶芳藤就是「木莲」。木莲是无花果属薜荔
的异名(木兰、木芙蓉也有木莲的异名,和这个无关)
。但《本草拾遗》认为「苗小时如……薜荔」,则木莲
又不是薜荔。不过无论如何,扶芳藤仍应是无花果属的
一种,而且是一种大形的蔓性木本。现在的扶芳藤是指
卫矛科的,形态、生态都有不同,不是《南州异物志》
所指的。

            摩厨一一九

  《南州异物志》曰(一):「木有摩厨【一】,生
于斯调国。其汁肥润,其泽如脂膏,馨香馥郁,可以煎
熬食物,香美如中国用油。」

(一) 《太平御览》卷九六○「摩厨」引《异物志》
是:「木有摩厨,生于斯调。(原注:「摩厨,木名也
,生于斯调州。」)厥汁肥润,其泽如膏。馨香馥郁,
可以煎熬。(原注:「泽如脂膏,可以煎熬食物也。」
)彼州之民,仰为嘉肴。(原注:「《花木志》曰:『
煎熬食物,香美如华夏之人用油。』」)」陈藏器《本
草拾遗》「摩厨子」引《异物志》同《御览》,但多错
字,无注文。《本草纲目》卷三一「摩厨子」引《本草
拾遗》转引《异物志》题作「陈祁畅《异物志赞》」,
文同。据此,陈《志》或系晚出,收录《南州异物志》
等的材料,而组织为四字一句的韵文。

【一】 《本草拾遗》记载:「摩厨子,味甘香。……
生西域及南海。子如瓜,可为茹。」唐李□《海药本草
》:「《异物志》云:『生西域。二月开花,四月五月
结实如瓜许。』」李时珍认为唐段成式《
酉阳杂俎》所记的「齐墩果」,就是摩厨子一类。《酉
阳杂俎》卷十八:「齐暾树,出波斯国,亦出拂林国。
……树高二三丈,皮青白。花似柚,极芳香。子似杨桃
,五月熟。西域人压为油,以煮饼果,如中国之用巨胜
(即芝麻)也。」「齐暾」是木本油料植物阿拉伯文的
古代译音,是木樨科的。

            都句一二0

  刘欣期《交州记》曰(一):「都句树【一】,似
□榈。木中出屑如面,可啖。」

(一) 《太平御览》卷九六一「都勾」引刘欣期《交
州记》无「似□榈」句,馀同。引《魏王花木志》转引
《交州记》作:「都勾似□榈。木中出屑如□,可取为
饵食,如桄榔。」「勾」、「句」同字。

【一】 李时珍认为「□木」即「莎木」(见「□木〔
一一一〕」注释【一】),并认为「都句树」可能也就
是□木(见《本草纲目》卷三一「●木□」)。

            木 豆一二一

  《交州记》曰(一):「木豆【一】,出徐闻(二
)。子美,似乌豆。枝叶类柳。一年种,数年采。」

(一) 《太平御览》卷八四一「豆」引《魏王花木志
》转引《交州记》是:「木豆,出徐僮间。子美,似乌
头大。叶似柳。一年种,数年采。」「头」疑「豆」之
误。

(二) 「徐闻」,原作「徐门」。按《太平御览》卷
九四六「□蛆」引有刘欣期《交州记》:「大吴公,出
徐闻县界。取其皮,可以鞔鼓。」徐闻即今广东省海康
县,古属交州,兹改正。

【一】 「木豆」,可能就是豆科的木豆,直立小灌木
,产于广东等地。叶似柳叶,可作饲料。荚果及种子供
食用,种子又可榨油,磨豆腐或作豆蓉。根供药用。

            木堇【一】一二二

  《庄子》曰(一):「上古有椿者,以八千岁为春
,八千岁为秋。」司马彪曰:「木堇也,以万六千岁为
一年,一名『□椿』。」

  傅玄《朝华赋序》曰(二):「朝华,丽木也,或
谓之『洽容』,或曰『爱老』。」

  《东方朔传》曰(三):「朔书与公孙弘借车马曰
:『木堇夕死朝荣,士亦不长贫。』」

  《外国图》曰(四):「君子之国,多木堇之花,
人民食之。」

  潘尼《朝菌赋》云(五):「朝菌者,世谓之『木
堇』,或谓之『日及』,诗人以为(六)『□华』。」
又一本云:「《庄子》以为『朝菌』【二】。」

  顾微《广州记》曰:「平兴县【三】有花树,似堇
,又似桑。四时常有花,可食,甜滑,无子。此□木也
。」

  《诗》曰(七):「颜如□华。」《义疏》曰(八
):「一名『
木堇』,一名『王蒸』。」

(一) 见《庄子.逍遥游》篇。司马彪注,今已散佚
。《庄子》陆德明《音义》引有「司马云」,即司马彪
注,只是:「木,一名□。□,木槿也。」又引李顺说
:「生江南,一云生北户南。此木三万二千岁为一年。
」渐西本据吾点校竟改「万六千岁」为「三万二千岁」
,毫无意思。

(二) 《艺文类聚》卷八九「木槿」引到此条,只有
「朝华,丽木也」一句。《太平御览》卷九九九「□」
引作「傅玄曰」,多「洽容」、「爱老」等异名,末句
作「潘尼以为『朝菌』」。

(三) 《史记.滑稽列传》褚先生补撰《东方朔传》
不载此条。《
汉书.东方朔传》提到借车的书信,但未载其书。《艺
文类聚》卷八九引到此条,文同。

(四) 《艺文类聚》八九引到此条,末了多「去琅耶
三万里」句。其说与慧深说「扶桑」相似,见「椹〔三
九〕」注释【一】。

(五) 引《朝菌赋》是其序文,《艺文类聚》卷八九
正引作「晋潘尼《朝菌赋序》。」引文是:「朝菌者,
盖朝华而暮落。世谓之『木槿』,或谓之『日及』,诗
人以为『舜华』,宣尼以为『朝菌』。其物向晨而结,
建(按应是「迟」)明而布,见阳而盛,终日而殒。不
以其异乎?何名之多也!」

(六) 各本作「以为」,金抄作「谓之」。

(七) 《诗经.郑风.有女同车》的一句,「□」作
「舜」。

(八) 《诗经.有女同车》孔颖达疏引陆玑《疏》是
:「舜,一名『木槿』,一名『榇』,一名曰『椴』,
齐鲁之间谓之『王蒸』,今朝生暮落者是也。五月始华
,故《月令》:『仲夏,木槿荣。』」

【一】 「木堇」,即锦葵科的木槿,花瓣有红、紫、
白等色,朝开午萎,故有「朝华」、「舜华」、「日及
」等异名。宋陆佃《埤雅》卷十七「木槿」:「朝生夕
陨,一名『舜』,盖『瞬』之义取诸此。」「日及」也
是不出当天就萎谢的意思。果实为蒴果,但顾微《广州
记》说「无子」,未详。

【二】 《庄子.逍遥游》篇:「朝菌不知晦、朔。」
陆德明《音义》:「朝菌,……司马云:『大芝也,…
…一名日及。』……潘尼云:『木槿也。』」解释朝菌
是木槿,似乎始于潘尼《序》所称「《庄子》以为朝菌
」的这句话。陆德明因引以注释《庄子》,说明陆氏所
见潘《序》正有此句,同《要术》所引的「又一本」。

【三】 平兴县,南朝宋置,故城在今广东省肇庆市东
南。

            木蜜【一】一二三

  《广志》曰(一):「木蜜【二】,树号千岁,根
甚大。伐之四五岁,乃断取不腐者为香。生南方。」

  「枳,木蜜【三】,枝可食。(二)」

  《本草》曰(三):「木蜜,一名木香【四】。」

(一) 《太平御览》卷九八二「木蜜」引《魏王花木
志》转引《广志》是:「木蜜,树号千岁,树根甚大。
伐之四五岁,乃取木(按是「不」之误)腐者为香。其
根可食。」

(二) 「枳,木蜜,枝可食」,原接写在《广志》文
的下面,但有脱误,并且可能不是《广志》文,而脱去
了另一书名,故予提行。《
唐本草》:「枳□,……一名木蜜。」《本草拾遗》:
「木蜜,味甘平。……树生南方。枝叶俱可□,亦煎食
如饴。今人呼『白石』。木蜜(疑衍,《本草纲目》卷
三一引无「蜜」字,则应「白石木」断句)子名枳□,
味甜。《本经》云木蜜,非此中汁如蜜也。……」枳□
即〔一二四〕目的「枳柜」,也有木蜜的异名,《要术
》这里应是指枳□。《蜀本草》:「字或单作『枸』,
木名,出蜀。近酒能薄酒味。江南人呼之为『木蜜』也
。」即〔一二四〕目引《诗经》的「枸」,近酒味薄,
说与《诗义疏》同。据此,《要术》「枳」,应是「枸
」字之误。据〔一二四〕目引《广志》另有枳□的记述
,疑本条非出《广志》。

(三) 《太平御览》卷九八二引作《本草经》,是:
「木蜜,一名蜜香。味辛温。」名称和《要术》不同。
现存的在《要术》以前的本草书,没有「木蜜一名木香
」的说法,只有《名医别录》有「木香……一名蜜香」
的记载。虽然都只是「木」、「蜜」、「香」在颠来倒
去,但所指有不同,参看注释【二】【三】【四】。

【一】 本目所引三条「木蜜」,实指三种植物,分见
各该条注释。

【二】 这个「木蜜」,指瑞香科的沉香树或白木香树
。《重修政和证类本草》卷一二「沉香」引《南越志》
:「交州有蜜香树,欲取,先断其根,经年后,外皮朽
烂,木心与节,坚黑沉水者,为沉香;浮水面平者为鸡
骨;最□者为栈香。」(《太平御览》卷九八二「栈香
」引《南越志》「浮」作「与」,馀全同。)《图经本
草》:「沉香、青桂香、鸡骨香、马蹄香、栈香,同是
一本。……今惟海南诸国及交、广、崖州有之。其木类
椿、榉,多节。叶似橘。花白。子似槟榔,大如桑椹,
紫色,而味辛。交州人谓之蜜香。欲取之,先断其积年
老木根。经年,其外皮干俱朽烂,其木心与枝节不坏者
即『香』也。细枝紧实未烂者为青桂;坚黑而沉水为沉
香;半浮半沉与水面平者为鸡骨;最□者为栈香。……
」所谓「沉香」,即是沉香树和白木香树的含有多量树
脂的心材。树干或根部被蚂蚁蛀蚀或受损伤处有芳香性
树脂凝结,逐渐由白变黑,由轻变重,一般须经一二十
年的时间,□能转为较好的沉香。人工采制方法则是斫
伤树干,或凿孔(俗称「开香门」),使逐渐分泌树脂
,若干年后削取之。或将大树砍倒,找寻根和干内由于
虫蛀所产生的沉香,但不一定有。由于年份和部位的不
同,因此树脂含量有多寡,品质有优劣,因而有「沉香
」、「栈香」等的分别。但《广志》的叙述很容易读成
:「……根甚大,伐之四五岁乃断」,我们所有断过句
的《要术》各本,都是这样读,这是很大的误会。

     据上引《政和本草》及《图经本草》,沉香
亦名「蜜香」。而「蜜香」或「香蜜」之又名「木蜜」
,见于《本草拾遗》引法华经注。该书称:「按《法华
经》注云:『木蜜,香蜜也。树形似槐而香。伐之五六
年,乃取其香。』」所称「《法华经》注」,唐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六《妙法莲华经》的「木蜜」注有相同
的记载,是:「香木也。其树形似槐而香,极大。伐之
五年始用。若取其香,皆当预斫之,久乃香出。」说明
《广志》的「木蜜」即是「沉香」。

【三】 这个「木蜜」,指鼠李科的枳□,参看「枳柜
〔一二四〕」注释【一】。

【四】 《名医别录》:「木香,……一名蜜香。」《
本草纲目》卷十四:「木香,草类也。本名蜜香,因其
香气如蜜也。缘沉香中有蜜香,遂讹此为木香尔。昔人
谓之青木香。后人因呼马兜铃根为青木香,乃呼此为南
木香、广木香以别之。今人又呼一种蔷薇为木香,愈乱
真矣。」广木香是菊科的,多年生草木,药用部分是其
粗壮的木质化的根,具特异香气。「今人又呼一种蔷薇
为木香」,那是蔷薇科的木香花。至于马兜铃根的青木
香,则是马兜铃科的根。《名医别录》的「木香」,是
指广木香。在本草书上沉香没有「木香」的异名,本条
引《本草》又名「木蜜」的「木香」,也应是指广木香


            枳柜一二四

  《广志》曰(一):「枳柜【一】,叶似蒲柳【二
】;子似珊瑚,其味如蜜。十月熟,树乾者美。出南方
。邳、郯【三】枳柜大如指。」

  《诗》曰(二):「南山有枸。」毛云:「柜也。
」《义疏》曰(三):「树高大似白杨,在山中。有子
著枝端,大如指,长数寸,□之甘美如饴。八九月熟。
江南者特美。今官园种之,谓之『木蜜』。本从江南来
。其木令酒薄;若以为屋柱,则一屋酒皆薄【四】。」

(一) 《太平御览》卷九七四「枳□」引《广志》是
:「枳□,叶似柳,子似珊瑚,其味如蜜。十一月熟,
树乾者益美。出南方,大如指头。」《艺文类聚》卷八
七「枳□」引只是:「《广志》:以珊瑚,树乾者益之
矣。」脱「曰」字,「以」是「似」之讹,「之矣」是
「美」字拆开错成的。

(二) 《诗经.小雅.南山有台》的一句。毛《传》
是:「枸,枳枸。」疑《要术》脱「枳」字。

(三) 《太平御览》卷九七四引《诗义疏》是:「枳
枸,树高大如白杨,所在皆有。子著支端,支柯不直,
□之甘美如饴」,以下除无「本从江南来」句外,馀基
本相同。《诗经.南山有台》孔颖达疏引陆玑《疏》开
头是「枸,树高大」,以下无「在山中」,无「九」字
,无「江南者特美」句,止于「谓之木蜜」,以下无。
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卷上所载,内容特多,比
孔引要多上两倍。

【一】 「柜」,同「枸」,也写作「□」,音矩。「
枳柜」,即鼠李科的枳□。《本草纲目》卷引「枳□」
记载有许多别名,如「木蜜」、「木饧」,因其味甘;
「鸡爪子」、「鸡距子」、「木珊瑚」,因其形像。而
「鸡距子」俗又讹为「鸡橘子」(见「果窳〔七〕」)
;「木珊瑚」据说就是根据《广志》来的。

【二】 「蒲柳」是杨柳科的青杨,但也有指杨柳科的
水杨的。

【三】 邳,今江苏省邳县。郯,音谈,故城在今山东
省郯城县西南,与邳县相邻。

【四】 「……一屋酒皆薄」,《唐本草》最先著录「
枳□」,亦予记载。唐孟诜《食疗本草》:「昔有南人
修舍用此,误有一片落在酒瓮中,其酒化为水味。」《
本草纲目》开始加上「解酒毒」的药效,并列举治疗证
例,如朱丹溪常用以治好病酒的人,《苏东坡集》载有
蜀医生张肱用以治愈中酒毒很深用反了药将死的人(见
卷三一「枳□」)。所谓「鸡距」,指肥大的肉质的果
柄。它和果实,现在也用为利尿和解酒毒的药。

            □(一)一二五

  《尔雅》曰(二):「□【一】,□梅。」郭璞云
:「□树,状似梅。子如指头,赤色,似小柰,可食。


  《山海经》曰(三):「单狐之山,其木多□【二
】。」郭璞曰:「似榆,可烧粪田。出蜀地。」

  《广志》曰:「机(四)木生易长。居,种之为薪
,又以肥田。」

(一) 自本目的正文「《尔雅》曰」这行起,至下文
「韶〔一三0〕」的标目这行止,在明抄恰好是二十行
,即一叶的地位,湖湘本完全脱去,《津逮》本及清刻
本也跟著脱漏。「□」的标目,湖湘本讹作「杭」,《
津逮》本、清刻本也跟著错作「杭」。金抄、明抄完整
不缺,标目亦不误。

(二) 见《尔雅.释木》。郭注「柰」作「□」,馀
同。

(三) 见《山海经.北山经》,文作:「单狐之山,
多机木。」郭璞注是:「机木,似榆,可烧以粪稻田。
出蜀中。音饥。」《太平御览》卷九六一「机」引《山
海经》也是「机」而不是「□」。这是两个字,指两种
植物,而且郭璞注《尔雅》和《山海经》分明是两种树
,《要术》把二者混列了。如果贾氏所见《山海经》原
本作「□」,那是错字。

(四) 这个「机」字,明抄仍作「□」,但金抄作「
机」。照《广志》所记,正是机木,兹从金抄。但《要
术》列在本目,可能贾氏所见《广志》原本又误作「□
」。否则,《要术》原将上条引《山海经》的和本条列
为「机」目,由于字形极相似,后人混乱并入「□」目
。《御览》卷九六一木部「机」没有引《广志》这条。

【一】 「□」,音求;「□」,音计。李时珍认为《
尔雅》的「□,□梅」就是山楂。并说:「其类有二种
,皆生山中。一种小者,山人呼为『棠□子』,……一
种大者,山人呼为『羊□子』」(《本草纲目》卷三十
「山□」)。所指二种是蔷薇科的野山楂和山楂。唐段
公路《北户录》卷三:「杨梅,叶如龙眼,树似冬青,
一名□。」非此所指。

【二】 这个「□」,今本《山海经》作「机」是对的
,和《广志》所称的「机木」是同一种植物。「机」是
「桤」的异写字(见《说文》段注)。宋宋祁《益部方
物略记》:「桤,……民家莳之,不三年,材可倍常。
……疾种亟取,里人以为利。」桤木是桦木科的,落叶
乔木。成都的田垄河岸间颇多。木材轻软,主要供薪柴
用。嫩叶可以代茶。

            夫□一二六

  《尔雅》曰(一):「唐棣,□【一】。」注云:
「白□。似白杨。江东呼『夫□』。」

  《诗》云(二):「何彼□矣,唐棣之华。」毛云
:「唐棣,□也。」《疏》云(三):「实大如小李,
子正赤,有甜有酢;率多涩,少有美者。」

(一) 见《尔雅.释木》。郭璞注无「白□」,但《
诗经.召南.何彼□矣》「唐棣之华」陆德明《经典释
文》引「郭璞云」有,作:「今白□也」,则今本郭注
似脱。「似白杨」以下,陆引同《要术》,并与今本郭
注同。

(二) 《诗经.召南.何彼□矣》句,「□」作「□
」。毛《传》同《要术》。

(三) 「《疏》」,仍应是《诗义疏》。《尔雅》「
唐棣,□」邢□疏引陆玑《疏》是:「奥李也,一名雀
梅,……」(已见「棠棣〔
一0六〕」校记(三))。所指是郁李,和这里引《诗
义疏》迥异。

     《艺文类聚》卷八九「夫□」引有《礼记疏
》一条,是:「夫移,一名□李,一名□(应是「爵」
字)梅,一名车下李,一名郁。」郭璞说唐棣是夫□,
陆玑说唐棣是郁李,这条直指夫□为郁李,将郭璞和陆
玑二说联系起来了。《类聚》又引有《诗经.豳风.七
月》「六月食郁及□」的诗句,下面有双行小注,没有
说明是谁的注,文作:「□,夫□也。音郁。」直指「
□」也是夫□,而且从「音郁」看来,也是指郁李,与
「郁」同物,和一般对《七月》这句的解释以「郁」为
郁李,而以「□」为□□不同。说明古人对于唐棣、常
棣和郁、□的解释,也就是对蔷薇科的郁李和扶□以及
葡萄科的□□的说法很混乱。孔颖达亦以《七月》的「
□」当作郁李类,和上引《
类聚》注相同(参看「□〔二八〕」注释【一】)。明
清以后,渐趋统一(虽然也有例外),即「棠棣」、「
常棣」、「郁」都是郁李,「唐棣」是□□,「□」是
□□。

【一】 「唐棣」、「□」、「夫□」,异名同物,即
蔷薇科的□□。「□」音移。

            ●音诸一二七

  《山海经》曰(一):「前山,有木(二)多●【
一】。」郭璞曰:「似柞,子可食。冬夏青。作屋柱难
腐。」

(一) 见《山海经.中山经》「中次十一经」,文作
:「前山,其木多槠。」郭璞注是:「音诸。似柞,子
可食。冬夏生。作屋柱难腐。或作『储』。」《太平御
览》卷九六一引《山海经》作「●」(标目同)。引郭
注作「冬夏恒青」,无「屋」字,馀同《要术》。这是
常绿乔木,「青」或「恒青」,都比今本《山海经》作
「生」合适。

(二) 「木」,明抄脱,据金抄补。「有」,应是「
其」字之误。

【一】 「●」,同「槠」,是壳斗科的槠,和它的近
亲种,常绿乔木。清郭柏苍《闽产录异》卷二:「锥,
即槠也,又名『柯子』。闽呼子为锥,呼木为槠。……
以其末锐如锥也。」

            木威一二八

  《广州记》曰(一):「木威【一】,树高大(二
)。子如橄榄而坚,削去皮,以为粽(三)。」

(一) 《太平御览》卷九七四「木威」引作顾微《广
州记》,「树高大」作「高丈馀」,馀同《要术》。

(二) 明抄作「丈」,《御览》引同,《本草纲目》
卷三一「木威子」引陈藏器也是「树高丈馀」(《政和
本草》卷二三引陈藏器没有说树的大小),但金抄作「
大」。按木威树高可达十米以上,兹从金抄。

(三) 木威实际就是「橄榄〔三七〕」引《南越志》
东向一衢」的那枝树。「粽」,《南越志》作「糁」,
是「糁」的讹字。此字承讹已久,「古度〔一三二〕」
引顾微《广州记》再见,其他文献所见尚多。玄应《一
切经音义》卷四《金光明经》有「□」字,音「苏感反
」,即「糁」字,俗误写作「粽」。

     《说文》「●」,古文作「糁」。段玉裁注
:「按《广韵》、《集韵》……皆有『□』字,云:『
蜜渍瓜也。桑感切。』盖糁有零星之义,故今之小菜,
古谓之糁,别制其字作『□』。《通鉴》:『卢循遗刘
裕益智□。宋废帝杀江夏王义恭,以蜜渍目睛,谓之鬼
目□。』……俗多改『粽』字。胡三省注《通鉴》:『
四角黍也。』盖误认为送韵之粽字。」说明「□」是「
糁」的异写字,后来错成「
粽」,就变成端午粽的「粽」字,胡三省也不免误认。

【一】 「木威」是橄榄科,也叫「乌榄」,和橄榄同
属。果仁用盐或糖炒食味道很好,又可榨油。吴震方《
岭南杂记》卷下:「乌榄,一名木威子。……土人取其
肉腌为菹,名曰榄豉,色如玫瑰,味颇隽。又可榨油,
调食点灯。其仁则为佳果以致远,然不善收藏,辄油不
可食。」李调元《南越笔记》卷十三「人面子」:「番
禺大石头村妇女,多以□乌榄为业,其核以炊,仁以油
及为礼果。」人面子是漆树科的。

            □木一二九

  《吴录.地理志》曰(一):「庐陵【一】南县(
二)有□树,【二】其实如甘焦(三),而核味亦如之
。」

(一) 本条所引原题作「《吴录》曰《地理志》曰」
,《太平御览》卷九七四「□木」引作「《吴录.地理
志》曰」,前一「曰」字衍,兹据以删去。《御览》引
文除校记(二)及「焦」作「蕉」外,同《要术》。

(二) 「庐陵南县」,《御览》引作「庐陵南部雩都
县」,《要术》脱去「部雩都」三字。

(三) 「甘焦」即甘蕉,连下文「而核味亦如之」,
很难想像,未知「甘焦」是否「焦甘」倒错。类似情况
,尚见于「君迁〔一三一〕」。「焦甘」即「蕉柑」,
是芸香科的。否则,「而核味亦如之」句疑有脱讹。

【一】 汉置有庐陵县。三国吴改为庐陵郡,原庐陵县
改名高昌县,在今江西省吉安县。此句《御览》引作「
庐陵南部雩都县」,应是。雩都县即今同省于都县。

【二】 「□树」,除《吴录.地理志》所记外,《玉
篇》又说:「
木,皮可食者,实如甘焦」,未悉是何种植物。

            韶(一)一三0

  《广州记》曰(二):「韶【一】,似栗(三)。
赤色,子大如栗,散(四)有棘刺。破其外皮,内白如
脂肪,著核不离,味甜酢。核似荔支。」

(一) 标题和引文的「韶」字,原均作「歆」,误,
据《御览》引及各书记载改正。明清刻本标题因脱叶而
讹作「杭」(参看「□〔一二五〕」校记(一)),引
文均讹作「歆」,但渐西本已从吾点校改引文为「韶」
,是。

(二) 《太平御览》卷九六○「韶」引作裴渊《广州
记》,开头是:「韶,叶似栗,黑色」,下文无「散」
字、「外」字,「脂」作「
猪」,馀同。

(三) 《本草拾遗》:「韶子,……生岭南。子如栗
,皮肉核如荔枝。《广志》云:『韶,叶似栗。有刺,
斫皮,内白脂如猪,味甘酸。亦云核如荔枝也。』」《
御览》引《广州记》也是「叶似栗」,《
要术》「似栗」上应脱「叶」字,渐西本从吾校补「叶
」字。下面「
赤色」,指果实,应作「子赤色,大如栗」。

(四) 李调元《南越笔记》卷十三:「山韶子,类荔
支,而鲜丽过之,微有小毫。一名『毛荔支』,亦曰『
毛珧子』。肉薄而酸涩,著核不离。」所指即韶子,果
实红或橙黄色,有钩状的软刺,假种皮与种子密著。这
里「散」,指散被著,不一定是「壳」字之误。但现在
的山韶子,和韶子极相似,惟果味极甜,软刺短而钝,
假种皮较易与种子分离为异。

【一】 「韶」,是无患子科的韶子,产广东、海南岛
。另有刺韶子,木绵科,果实大如人头,熟时呈灰色,
壳生坚刺,不是这里所指。

            君迁一三一

  《魏王花木志》曰(一):「君迁【一】树细似甘
焦(二),子如马乳。」

(一) 《太平御览》卷九六○「君迁」引《魏王花木
志》无「树」字,「焦」作「蕉」(二字古通),馀同


(二) 「树细似甘焦」,君迁子树不能像甘蕉,有脱
误,也许「甘焦」仍是「焦甘」倒错,原文可能是:「
君迁树,叶似焦甘,子细如马乳。」

【一】 「君迁」,即柿树科的君迁子,也就是卷四《
种枣》篇「种●枣法」的「●枣」或「□」。

            古度一三二

  《交州记》曰(一):「古度树【一】,不花而实
。实从皮中出,大如安石榴,正赤(二),可食。其实
中如有『蒲梨【二】』者,取之数日,不煮,皆化成虫
,如蚁,有翼,穿皮飞出。著屋正黑(三)。」

  顾微《广州记》曰(四):「古度树,叶如栗而大
于枇杷。无花,枝柯皮中生子。子似杏而味酢。取煮以
为粽【三】。取之数日,不煮,化为飞蚁。」

  「熙安县【四】有孤古度【五】树生,其号曰『古
度』。俗人无子,于祠炙(五)其乳,则生男。以金帛
报之。」

(一) 引《交州记》,各书未引。惟《文选》左思《
吴都赋》「松、梓、古度」刘渊林注引有「刘成曰:『
古度,树也。不华而实。子皆从皮中出,大如安石榴,
正赤,初时可煮食也。』」其文相似。《
交州记》的作者,各书所引都题作刘欣期,不像《异物
志》有许多人的,未知刘欣期即是刘成否?又《植物名
实图考长编》卷十六「古度」引《交州记》全同《要术
》,只是「著屋正黑」作正文,「取之」下多「为粽」
二字,可能是据顾微《广州记》加上的。

(二) 金抄作「正赤」,他本作「色赤」。《植物名
实图考长编》卷十六引《交州记》及刘渊林引刘成亦均
作「正赤」。

(三) 「著屋正黑」,《学津》本、渐西本作正文,
《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引同,比较合适。

(四) 《太平御览》卷九六○「古度」引有裴渊《广
州记》,大同小异:「古度,叶如栗,无华,枝柯皮中
生子。子似栌而酢,煮以为粽。数日不煮,化为飞蚁。


(五) 各本作「炙」,金抄作「灸」。

【一】 「古度树」,由《交州记》等描述的形态、产
地等看来,当是无花果的一个变种(无花果有四个变种
)。

【二】 黄麓森校记:「梨,当作卢;蒲卢,果蠃也。
」「蒲梨」就是「蒲卢」。《尔雅.释虫》:「果蠃,
蒲卢。」郭璞注:「即细腰蜂也。」说明黄麓森也认为
古度是无花果。因为无花果的果实被无花果蜂的幼虫侵
害时,就有这种情况。「如蚁有翼,穿皮飞出」,就是
幼虫羽化为成虫飞出。

【三】 「粽」,不是粽子,实际是「糁」的讹字,正
字应作「□」,指蜜饯果实,参看「木盛〔一二八〕」
校记(三)。

【四】 熙安县,始置于南朝宋,在今广东省番禺县。
从这个地名,可以推知顾微的时代。

【五】 「孤古度树」,独棵的古度树。「其号曰『古
度』」,当指祠庙名,而有脱误。

            系弥一三三

  《广志》曰(一):「系弥树【一】,子赤,如●
枣【二】,可食。」

(一) 《太平御览》卷九六一「系弥」引《广志》「
●枣」讹作「
糯粟」,馀同。《本草纲目》卷三三附录不知性状的诸
果中有「系弥子」,即引录《广志》此条,但引文有异
,是:「状圆而细,赤,如软枣,其味初苦后甘,可食
。」未知他的根据如何。而所引内容与「
果□〔七〕」引刘欣期《交州记》的「弥子」相同,很
可能是什么人将《要术》引《广志》的这条和引刘欣期
的那条串连作一条,就变成《本草纲目》所引的这样了


【一】 「系弥树」,照《要术》所引,很像〔一二五
〕目的「□,□梅」,即山楂。但《本草纲目》所引,
就不同了。

【二】 「●枣」,即君迁子,参看卷四种枣篇。

            都咸一三四

  《南方草物状》曰(一):「都咸树【一】,野生
。如手指大,长三寸,其色正黑(二)。三月生花色,
仍连著实。七八月熟。里民□(三)子,及柯皮乾作饮
,芳香。出日南。」

(一) 《太平御览》卷九六○「都咸」引有徐衷《南
方记》一条,是:「都咸树,子大如指。取子及树皮,
曝乾作饮,芳香。」《本草拾遗》则引作徐表《南州记
》,文同《御览》(只无「树」字,「芳香」作「极香
美」)。《海药本草》也引作徐表《南州记》,只说:
「生广南山谷。」关于徐表或徐衷,《重修政和证类本
草》是依据唐慎微《证类本草》修订的,其所附载《证
类本草》用书总目中有徐表《南方记》,书中所引,亦
均题作徐表,《本草拾遗》、《海药本草》均唐时书,
所题亦同。因此由本草书的一个系统下来,下至《本草
纲目》,全是徐表。可是类书如《御览》等所引,全是
徐衷。二者必有一误。

     《本草纲目》卷三一「都咸子」引嵇含(?
)《南方草木状》作:「都咸树,出日南。三月生花,
仍连著实,大如指,长三寸,七八月熟,其色正黑。」
所引几乎和《南方草物状》相同,今本《
南方草木物》亦无此条,《草木状》应是《草物状》之
误。这个错误,也是沿袭本草书来的,例如《政和本草
》所载各书转引,均题作《
南方草木物》,而其内容,均与《要术》所引《南方草
物状》相同,并且有多条不见于今本《南方草木状》。

(二) 「如手指大,长三寸,其色正黑」,这是指果
实,「如」上应脱「子」字(《御览》引《南方记》及
《本草拾遗》引《南州记》都有「子」字)。但照《南
方草物状》的记述通例,这整句应在「三月生花色,仍
连著实」的下面,这里是倒错了。这样,缺「子」字的
问题,就不存在了。

(三) 「□子」,连下文「及柯皮……」,有些不顺
当。《本草拾遗》记载:「都咸,子及皮叶,……乾作
饮服之。生南方,树如李。」该书引《南州记》及《御
览》引《南方记》,也都是「取子及树皮」,则「□」
应是「取」字之误。不过《海药本草》有「子食之香,
大小如半夏」的记载,子还是可以直接吃的,故暂仍其
旧。

【一】 「都咸树」,未详是何种植物。

            都桷一三五

  《南方草物状》曰(一):「都桷树【一】,野生
。二月花色,仍连著实。八九月熟。一如鸡卵。里民取
食。」

(一) 《太平御览》卷九六○「都桶」引《魏王花木
志》转引《南方草物状》,「桷」作「桶」,「八九月
熟」以上同《要术》,以下是:「子如鸭卵,民取食之
。其皮核滋味酢,出九真、交趾。」《要术》的「一」
,疑是「子」或「大」的残文错成。《御览》又引有徐
衷《南方记》,是:「都桶树,二月花,仍连实。七月
熟,如卵。」「桶」,都是「桷」字之误。《本草拾遗
》记载:「都角子,味酸涩,……生南方,树高丈馀。
子如卵。徐表《南方记》云:『都角树,二月花,花连
著实』也。」《海药本草》引作徐表《南州记》:「生
广南山谷。二月开花,至夏末结实,如卵。」说明《御
览》的误「桷」为「桶」,正如卷九七二的误「桷子」
为「桶子」一样,而《要术》〔四二〕目的「桶」,也
同样有这个错误,参看该目注释【一】。嵇含(?)《
南方草木状》不载此条。

     《本草纲目》卷三一「都桷子」引有《魏王
花木志》,内容特详:「都桷树,出九真、交趾,野生
。二三月开花,赤色。子似木瓜,八九月熟。里民取食
之,味酢,以盐酸沤食,或蜜藏皆可。」很明显,引文
中串合著《要术》「桶〔四二〕」引《广志》和《南方
草物状》的内容。《本草纲目》所引逸书的内容,往往
较各书所引为全面,可能是经过李氏加工合并的。「桶
〔四二〕」是「三月花色」,这里「都桷」是「二月花
色」,所以合称「二三月开花」,其合并之迹,尤为明
显。严格说来,这在引书上是不合适的。

【一】 「都桷树」,据《御览》所引(见校记(一)
),与「都昆〔一四九〕」引《南方草物状》的内容完
全相同,则都桷就是都昆。《本草纲目》卷三一「都桷
子」称:「桷,音角,《太平御览》作『
桶子』,……盖传写之讹也。亦与楮、构之构名同实异
。」则同时也是〔四二〕目的「桶」(参看该目注释【
一】)。但系何种植物,未详。

            夫编一本作「遍」(一)一三


  《南方草物状》云(二):「夫编树【一】,野生
。三月花色,仍连著实。五六月成子,及握(三)。煮
投下鱼、鸡、鸭羹中,好。亦中盐藏。出交□、武平。


(一) 「遍」,金抄、湖湘本作「编」,与标目相同
,当然是错的;但明抄作「遍」,亦非。《太平御览》
卷九六○有「夫漏」一目,所引徐衷《南方记》与此处
引《南方草物状》相同(见校记(二)),「遍」应是
「漏」字之误。从金抄的笔误习惯上,也可得到证明,
卷六《养牛马驴骡》篇「治驴漏蹄方」的两个「漏」字
,金抄均讹作「编」,卷九《素食》篇「薤白蒸」的两
个「漏」字,均讹作「●」。前者后来校正了,后者没
有校正。说明这里的「编」,在金抄是「
漏」字的误写。

(二) 《太平御览》卷九六○「夫漏」只引有徐衷《
南方记》一条,是:「夫漏树,野生。三月华,五六月
成子,如□有。煮著猪肉、鸡、鸭羹中,好,可食。亦
中盐藏。」与《要术》引《南方草物状》虽有个别异字
,实际是同一条。嵇含(?)《南方草木状》不载此条


(三) 「及握」,可以解作果实的大小「盈握」,但
有些勉强。《
御览》引作「如□有」,按「无漏」果实「如枣」,「
□有」疑是「
枣」字拆开后错成,则「及握」应作「如枣」,其错误
之由,或系由「州树〔一三八〕」的「五六及握」和这
里的「五六」看混了误写在这里。参看注释【一】。

【一】 「夫编树」,据《御览》引即是「夫漏树」,
《本草拾遗》有「无漏子」,当是同一种植物。

     《本草拾遗》:「无漏子,……生波斯国,
如枣。一云波斯枣。」《本草纲目》卷三一及《植物名
实图考》卷三二都记载著「
无漏子」有一个别名,叫做「海枣」。

     嵇含(?)《南方草木状》卷下记载「海枣
」说:「海枣树,身无闲枝,直耸三四十丈(疑应是「
尺」),树顶四面共生十馀枝。叶如□榈。五年一实,
实甚大,如杯□。核两头不尖,双卷而圆,其味极甘美
。」

     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中:「波斯枣,广州
郭内见其树,树身无闲枝,直耸三四十尺,及树顶四向
,共生十馀枝。叶如海□。广州所种者,或三五年一番
结子,亦似北中青枣,但小耳。自青及黄,叶已尽朵朵
著子。每朵约三二十颗。……其核与北中枣殊异,两头
不尖,双卷而圆,如小块紫旷。」《图经本草》也记有
波斯枣,与《
岭表录异》同。

     李时珍认为海枣、波斯枣都是凤尾蕉,并纠
正《南方草木状》「实甚大,如杯□」之说为不正确(
见《本草纲目》卷三一「无漏子」)。凤尾蕉是苏铁科
的,现在中药上还称它的种子为「无漏果」。

            乙树一三七

  《南方记》曰(一):「乙树【一】,生山中。取
叶,□之讫,和□【二】叶汁煮之,再沸,止。味辛。
曝乾,投鱼肉羹中。出武平、兴古。」

(一) 《太平御览》卷九六一「乙木」引作徐衷《南
方记》(书已佚),是:「乙木树叶,□之,和糯(应
是「□」字)叶汁煮之,再沸。味辛。曝乾,可投鱼羹
中。」

【一】 「乙树」,未悉是何种植物。

【二】 《易经》「既济」:「□,有衣□。」王弼注
:「□,宜曰濡;衣□,所以塞舟漏也。」这里「□」
,即借作「濡」字,就是濡合著□出来的叶汁,一起放
在锅里煮。

            州树一三八

  《南方记》曰(一):「州树【一】,野生。三月
花色,仍连著实,五六及握,煮(二)如李子。五月熟
。剥核【二】,滋味甜。出武平。」

(一) 引《南方记》,各书未见引到。

(二) 「及握,煮」,费解。假定「煮」是「著」字
之误,那可以解释为「州树」果实的大小,是五六个「
盈握」;它著生在树上的状态和部位,有如李子。

【一】 「州树」,未知是何种植物。

【二】 古所谓「核」,有时指硬壳。

            前树一三九

  《南方记》曰(一):「前树【一】,野生。二月
花色,连著(
二)实,如手指,长三寸。五六月熟。以汤滴(三)之
,削去核食。以糟、盐藏之,味辛可食。出交□。」

(一) 引《南方记》,各书未见引到。

(二) 「著」,明抄、湖湘本、《津逮》本讹作「青
」,据金抄改正(《学津》本、渐西本同)。

(三) 「滴」,应是「渫」字之误。

【一】 「前树」,未知是何种植物。

            石南一四0

  《南方记》曰(一):「石南树【一】,野生。二
月花色,仍连著实。实如□卵,七八月熟。人采之,取
核,乾其皮,中作肥鱼羹,和【二】之尤美。出九真。


(一) 《太平御览》卷九六一「石南」引《魏王花木
志》转引《南方记》无「色」字,「卵」作「子」,无
「七」字,「乾其皮」以下作「乾取皮,作鱼羹,和之
尤美。出九真。」《图经本草》也有引到,脱「记」字
,见注释【一】。

【一】 「石南」,《神农本草经》已著录。图经本草
说:「江湖间出者,叶如枇杷叶,有小刺,凌冬不凋。
春生白花成蔟。秋结细红实。关陇间出者,叶似莽草,
青黄色,背有紫点,雨多则并生,长及二三寸。根横细
,紫色。无花实。叶至茂密。……入药以关中叶细者良
。」所记是二种。前一种肯定是蔷薇科的石楠,分布在
南方各省。后一种「无花实」,未详,也不是石南科的
石南,《图经本草》又说:《魏王花木记》曰:『《南
方》(应脱「《记》」字):石南木,取皮,中作鱼羹
,和之尤美。』今不闻用之。」《南方记》的这种「石
南树」,就「实如燕卵」和用途来说,又在上述二种之
外。

【二】 「和」,指和味料,《吕氏春秋.本味》篇有
「和之美者」。

            国树一四一

  《南方记》曰(一):「国树【一】,子如□卵,
野生。三月花色,连著实。九月熟。曝乾讫,剥壳取食
之,味似栗。出交□。」

--
  天地不仁               诸行无常
※ 修改:.coco 于 Jul  7 20:39:01 修改本文.[FROM: 202.96.]
--
※ 转寄:.The unknown SPACE bbs.mit.edu.[FROM: 202.96.]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coco.bbs@bbs.mit.edu]
--
※ 转载:.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heart.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3.82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