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第二章 打捞
--------------------------------------------------------------------------------
1
AJA4301客机坠落在东京湾后的一个月里,海上自卫队的潜水队和打捞船日以继夜的工
作,打捞起一百十二具尸体以及除第四引擎外的全部机身残骸。又经过一段时间的奋力搜索
,剩余的二十六具尸体和第四引擎最终还是没能找到。
搜索停滞不前。海上保安厅使用水中摄像机和水中声波探测仪,寻找遇难者和第四引掣
。由于坠毁现场是深水区域,必须派遣水上飞机潜海搜索。由于海底污泥混浊,这些费了九
牛二虎之力弄来的“新式武器”,也不得不望洋兴叹。
东京湾,一连几天狂风暴雨。恶劣的气候,给搜索救援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经过连续
昼夜的搜索,潜水员疲劳之极,相继病倒。被誉为“海上男子汉”的船员们,体力消耗达到
了极限。参加打捞的船员,几乎都不同程度地得了感冒和神经性胃炎。再这样下去,将大量
减员。要不了多久,将“全军覆没”。
打捞刚开始的阶段,竹芝栈桥上挤满了遇难者的亲朋好友。随着遗体打捞工作接近尾声
,竹芝栈桥上的逗留人渐渐减少。如今还坚持光顾的,是一些尚未打捞到遇难者遗体的家属
。
在这段时间里,由纪子天天“出勤”。任凭海风刺骨,任凭暴雨连连,准时来到栈桥。
她多么希望能亲自参加搜索,多么希望能用自己的双手从海水里捧起丈夫那熟悉的身体。
——已经在大海里度过一个月的丈夫,也许冻得直打哆嗦?尽管自己站在栈桥上不能起
到任何作用,可与丈夫之间的距离似乎近了,又仿佛感觉到丈夫的脉搏在激烈地跳跃。
在栈桥思念丈夫的日子里,与其他空难者的家属熟悉起来。可由纪子觉得自己是全日航
遇难职员的家属,总感到在这个特殊的大家庭里羞愧满面,无地自容。
机组人员的遗体,全部打捞完毕。唯全日航的遇难职员——自己的丈夫,至今仍下落不
明。
作为全日航公司空难职员的家属,当然不能像别的家属那样,向公司提出这样或那样的
过高要求。既是旅客遗孀又是公司职员,在这种公开场合,很难亮出自己的观点。每天上栈
桥,不是默默无言就是呆呆望着大海。
机身中段、尾翼、第三引擎、主翼的一部分、第一引擎、第二引擎、主翼的根部以及机
首部分,相继被打捞上来。
由政府委派组织的“全日航飞机失事原因调查组”,在海上保安厅、东京地方检察厅和
东京警视厅联合组成的搜索救援指挥部的协助下,开始对运送到羽田空港全日航仓库里的
AJA4301残骸,展开详细而又严格的调查和取证。
与此同时,美国斯普鲁多飞机制造公司的工程师团和美国民间航空委员会的航空安全监
督调查官,同机飞来日本。他们作为调查组成员,一起参加事故原因的调查。
在形同露天操场的巨大仓库里,机首、主翼部分、机体中段、尾翼以及起落架等残骸碎
片,不计其数,比比皆是,连走廊通道也堆满了。
调查组将残骸碎片连接起来,进行调查。
经过取证分析,调查组与搜索救援指挥部达成了共识,结论如下。
一、海底现场的机身状况:
二月十日,在羽田灯标东侧十二点六公里、深度三十二米的海底,先后发现机首驾驶席
、机身中段、主翼和尾翼。这些残骸碎片,从千叶向着羽田方向,呈逆向状态散落在海里。
上述残骸碎片,从二月十二日开始,共打捞两天。
二、打捞上来的机身状况:
飞机,断裂成六个大块:机首、尾翼、两个主翼和两大块机身中段。两大块机身残骸,
虽已成碎片,但还能勉强组合在一起。尾翼,完好无损。机首的下半部分,呈S形状。数以
千计的红色、白色配线,宛如一大团理不出头绪的乱麻,垂挂在机身的外侧。
三、仪表状况:
仪表群的主要仪表,是机长座席使用的仪表和机械员使用的仪表。
1.机长坐席使用的仪表盘状况:
(1)唯显示第四引擎马力的数值,异常低;
(2)引擎的转换开关,在仪器盘上侧,控制燃料、润滑油的补充管道。开关外侧端部
,装有信号灯。当某引擎发生火灾等非常情况的时候,标有该引擎编号的信号灯,随即闪烁
。唯第四引擎的转换开关,其端部有被拆卸和拽过的痕迹;
(3)唯第四引擎的启动杠杆朝下,处在启动与停止之间的位置;
(4)防冻仪表以及储压仪表显示的数值,与通常数值相同;
(5)着陆灯开关,处于关闭状态(事故当天十九时零分三十秒,空中交通管制所调度
员曾向该机发出点亮着陆灯的指令)。
2.机械员使用的仪表盘状况:
(1)第一引擎的温度仪表开关,呈打开状态;
(2)氧气调节开关,呈正常状态;
(3)机械员使用的室内高度仪表,显示每分钟上升六百米的数值;
(4)显示飞行方向的指南仪表,指针指向二百七十度(即朝西方向),显示飞机在朝
羽田方向飞行。可由于坠落时的撞击,仪表指针有可能出现狂转的异常情况。因此,不能单
从现状予以判断;
3.驾驶席内侧的钟,指向十九时五分十二秒,处在停止状态。可该机曾于十八时五十
九分在千叶上空,向东京空中交通管制所发出请求着陆的信号。从千叶到坠落现场,根本不
需要六分十二秒的飞行时间。因此,该机坠入大海时,可能有过一番挣扎的时间。可见,钟
显示的时间,不代表飞机坠落的时间。
总而言之,仪表系统的玻璃四分五裂、支离破碎。由于撞击和海水的浸入,所有的仪表
指针,都有可能出现狂转的状况。所以说,仪表上目前显示的数值,难以成为分析事故原因
的切入点。
四、客舱状况:
从机身尾部到左翼之间的窗玻璃,完好无损。可右翼到机身尾部之间,即26F座位与前
排25F座位之间呈断裂状态;24F座位底部有裂痕。室内的表面装饰,有一部分被烧毁的痕迹
。所有的座椅,朝左前方和右前方倾斜。
五、机尾状况:
尾部水平翼的升降舵,朝上。方向舵左倾三十度,表示向左旋转。主体的压坏和横截面
的压缩,皆受到左翼的猛烈撞击。机身残骸碎片的散乱状态,是朝东撤开。即整个机身或者
水平或者尾部稍稍向下、左倾状坠毁在海里。
六、引擎状况:
1.第一引擎(左翼)的状况:
主体被锥形螺栓牢牢固定在主翼上,螺栓没有断裂。引擎侧面的外壳,有纵向裂痕。当
该引擎与水面接触时,由于冲击力过猛,受冲击的引擎部位出现了纵向裂痕。引擎主体的外
壳,有裂痕和裂缝。
再者,引擎下端的齿轮传动箱和燃料喷射管道装置,呈扭曲状态。该状态,是由于坠落
时撞击而形成的。可内部压缩装置里的叶片和空气输入整流板,基本上保持原样,证明没有
发生过爆炸。
2.第二引擎的状况:
主体被锥形螺栓牢牢固定在主翼上,其损伤程度与第一引擎大致相同,没有发现爆炸的
痕迹。
3.第三引擎(右翼)的状况:
主体被锥形螺栓牢牢固定在主翼上,完好无损。主体基本保持原形,燃料系统的机器部
分,原封不动地附在引擎上。引擎前端的空气整流板,没有破损。仅引擎后端的排气孔,微
微破损,也没有爆炸燃烧的痕迹。
4.第四引擎的状况:
将引擎主体固定在主翼上的A、B、C三颗锥形螺栓,已经断裂。由于这些螺栓断裂,导
致引擎主体与主翼脱离,至今尚未找到。
A、B锥形螺栓,皆固定在引擎主体前侧的上孔和下孔上。可唯上孔的橡胶垫片,还残留
在那里。螺栓受力框架的上端,有三处受到撞击的痕迹。其框架下端,有五处擦伤的痕迹。
由此可见,第四引擎不是突然与主翼脱离的。
七、遇难者遗体的状况:
遇难者:旅客一百二十九名,机组人员九名。旅客组成状况:团体旅客八十六名,个人
旅客四十三名。机组人员状况:机长,副飞行员,机械员,报务员,乘务长以及四名女乘务
员组成。
旅客遗体:除十二具被火烧成轻伤,其余几乎都是脑部骨折,但损伤程度并不严重,基
本保持原形。打捞出水面时,皆脸呈酒醉后的红红颜色,没有丝毫惊慌失措的神色,似乎都
还活着。在打捞出水面的同时,由于水压变化,所有遗体皆向外喷射鼻血。大部分身着西装
的女性遗体,因接触水面时受到猛烈撞击和海水浸泡,下身的内外裤都已经不复存在。
在调查取证时,就上翼上第四引擎的固定螺栓(第四引擎还没有打捞上来)的断裂处,
进行了格外仔细的检查和特别周密的分析。从断裂处的外观判断,该断裂的固定螺栓,没有
发现老化而自动断开的痕迹。
就上述情况,调查组暂时作出如下推测:
第四引擎,由于受到飞机坠入大海时的猛烈撞击而自动脱离。
可调查组成员中间,有人提出不同意见。他认为:固定第四引擎的部位以及断裂的固定
螺栓,有重大疑点。
这位调查组成员,叫吉村健太郎,是国家航空部里年轻气盛、分析能力颇强的辅佐官。
可在部里坐冷板凳的,也是他。这一回,被“扔”到由大学教授和特大型企业工程师团等高
级科学技术人员组成的调查组里。国家航空部,主要负责该事故原因的调查。作为责任担当
部门,无疑与飞机失事的航空公司有着密切的关系。故而,调查组的主体必须由高级科学技
术人员组成。
调查组成员,为寻找事故起因,纷纷抡起了深奥的“理论大棒”。从学术高度,分析和
探讨飞机坠毁的原因。站在一大帮理论家科学家身边,吉村健太郎似乎矮了一大截。可他无
所畏惧,班门弄斧,大胆提出简单而又朴实的主张。
“方向舵、机身主要部分的损伤和机身残骸的散乱状态等各种情况表明,飞机的左翼首
当其冲,先于其他部位坠入大海。就主翼上的四台引擎来说,率先坠入大海、率先受到撞击
的,应该是左翼上的第一引擎和第二引擎。而调查组的暂时结论,偏说第四引擎是自动脱离
,似乎是被风刮跑的。那理由是什么呢?”
他的这一疑问,与调查组的主导意见相左。
“引擎的脱离以及方向舵的扭曲,已经充分说明,急于结论是过于仓促,至少是不适宜
的。”
他又说。
急于下这样的模糊结论,是调查组的习惯做法。调查飞机的事故原因,往往是主观推理
、想像。由于权威们需要长时间论证,导致财力和精力的大量耗费,而最后结论往往再回到
当初模棱两可的“假设推测”。
唯美国斯普鲁多飞机制造公司派来的工程师团,在调查初期便迫不及待地大肆吹嘘:飞
机的设计和结构等各个方面非常完美,毫无缺陷。并且武断地主张:飞机失事,归结于飞行
员的粗心大意。
就制造业来说,提出这样的主张也是情有可原的。可调查组里的大部分权威人士,竟然
不明是非,吠影吠声。从而,激怒了嗜好坚持真理,一意孤行的吉村。
2
从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年,喷气式飞机闪电般地在国际航空业界亮相,犹如雨后春笋
,遍布世界各国。
如果称其为“喷气式飞机第一次革命”,那当今喷气式飞机和超音速飞机的高速发展和
大量导入,则迎来了低廉的航空运输时代,则可称为“喷气式飞机第二次革命”。也几乎在
国际航线跨入巨型超音速时代的同时,“空中客车”先于国内航线登场,顾名思义,在空中
飞行的大巴士,以廉价运费大幅度增加了旅客的输送量,极大地缩短了空间距离。
至此,全日航在实现飞抵纽约这一宿愿的同时,采取了相互让步的灵活原则,让大量的
美国大型航空公司进入一直被全日航视为最大摇钱树的太平洋航线。从某种意义上说,为得
到太平洋航线新规则的通行许可,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太平洋区域的航空运输量,在过去的十年里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旅客载运量,在原来
的基础上增长五点六倍;货物载运量,在原来的基础上增长十四倍。与此同时,世界航空界
也同步增长。旅客载运量,增长二点七倍;货物载运量,增长四倍。在国际航空干线上,太
平洋区域的航空运输量占据首位,极大地刺激了各航空公司纷纷要求进入该航线的欲望。
尽管如此,日美之间往返的每周航班数量,就日美英三国的航空公司的总和,只不过一
百一十个航班班次。
欧美之间的国际航线,被称为横跨大西洋。每周的航班班次,达九百个以上。相对而言
,在众多的国际航线中,太平洋航线的航班班次虽稀少,却十分珍贵。
在这条航线上,全日航占据绝对优势。旅客量和货物量的占有率,分别占这条航线总量
的百分之三十七点六和百分之三十七。在航空公司中间,犹如鹤立鸡群,独占鳌头。就该航
线上的销售额来说,占据全日航公司国际航运营业收入的百分之五十以上,被视为全日航的
“生命线”。
在太平洋航线开始阶段,美国的所有航空公司争先恐后,要求进入。一些被先后接纳的
航空公司,早已预测到这一富有潜力的大市场。这些大型航空公司,以其雄厚的资本实力和
众多的飞机数量,拉开了太平洋航班量剧烈增加的序幕。
航空运输革命的弄潮儿——巨型超音速飞机,应运而生,闪亮登场,从根本上摇撼了全
日航在太平洋航线上以老大自居的根基。
再者,全日航的有力竞争对手——法国、荷兰、意大利以及西班牙等欧洲一流国际航空
公司,也虎视眈眈地盯视着太平洋航线。
以东京为中心的太平洋空中领域,即将展开史无前例的“国际空战”。
作为全日航来说,不愿意看到拱手相让的悲惨结局。在保持王者的同时,必须死死守住
原有的优势地位和这条公司的“生命线”。
全日航的首脑们,将新航班的增加、新航线的开设以及新型飞机的引进等三个方面联系
在一起,制定了有机的具体对策。
一九七○年初发表的“新五年计划”里,详细叙述了三位一体的对策,充分显示了该公
司欲永远立足于太平洋航线的信心和雄心。
紧接着到来的,是“超音速化”的航空时代。七十年代,随着巨型飞机的大量增加,超
音速客机开辟的“空中花形格局”即将到来。
由英法联合开发的库库鲁多飞机,是当今顶尖的超音速航空工具。该飞机时速,约二千
五百公里(音速达一千五百公里)。接着,他们又联合开发波音2707飞机,时速竟超过三千
一百公里。这两种机型,无论哪一种都打破了原有的音速。
这种超音速飞机,如果加盟太平洋航线,东京——洛杉矶之间需大约六个小时即可到过
,比现在该航程的所需时间约减少一半。由此可见,日本——美国,当天往返是可行的。如
此推算,载乘旅客约千人以上、飞行时速约七千五百公里以上的极超音速飞机,极有可能在
昭和六十年代前后问世。
面对即将到来的时代背景,各航空公司纷纷以建立“世界八小时飞行制”为目标,对新
锐飞机的导入显示了异常热情。所谓“世界八小时飞行制”,即飞往世界上任何一个主要城
市,飞行时间皆不得超过八个小时。美国大型航空公司已经向飞机制造业者订货,预订购入
的超音速飞机达二十五架之多,以保持国际航空界的领先地位。预订的这些飞机,预备资金
达十七亿美元之多,系国际航空界最大的投资。据说这些航空公司为永远保持激烈竞争的领
先地位,又在追加资金,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新锐飞机的订购数量。
为在航空国际商战中始终保持上游地位,全日航制定了五年计划。并决定引进七架巨型
超音速客机、十架大型超音速客机、十架和八架普通型超音速客机。
不用说,全日航这一巨大数额的订单,引起各飞机制造公司间的摩擦和争斗。
首先,是美国的库鲁萨飞机制造公司和斯普鲁多公司。其次,是英国的马库西米利阿飞
机制造公司。再者,是法国塔索艾鲁库鲁飞机制造公司。
经过价格、性能以及政治力量的一番你死我活的角逐,剩下的,是最具竞争力的美国两
家企业。一家是库鲁萨飞机制造公司,另一家是斯普鲁多公司。
新形喷气式飞机,购入单价在一百亿日元以上。在世界航空界的一些顶尖企业集团里,
全日航开出的订单金额数量名列前茅。作为飞机制造商来说,若能得到全日航的订单,那将
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和企业发展的动力。为此,两家美国的制造业之间拉开了没有硝烟的
商业战争序幕。经过一段时期的“格斗”,仍然难分伯仲,胜负难测。
库鲁萨飞机制造公司,瞄准高速且特大机型的目标,开发了A300系列超音速空中客机。
该系列客机,共有四种机型,可乘坐二百五十人至四百人。无论哪一种机型的时速,都超过
二千五百公里,可以横跨太平洋。
目前在天空中飞行的,有TU114和昆库路夺多超音速飞机。其机身材料,是采用宇宙飞
船的钛合金。而目前尚处于试验阶段的(SST)超音速飞机,其机身材料是使用用于控制速
度的硬铝合金。两者相比,则前者属于正规机种。
在巨型飞机方面,已经开发出MC-50,比现在空中飞行的机种更加先进。MC-50巨型飞机
,各种装备配备进一步自动化,被誉为第三代新锐客机,可以完全自动着陆。在选用材料和
机身结构方面,以尽可能万无一失的构思为基准,安全性能极高。唯一的缺点,机身形状比
后述的S1111机型稍瘦;在提速和客舱舒适方面不如其他高性能飞机。
相对而言,斯普鲁多飞机制造公司提供的S1001超音速客机,一次可容纳五百多旅客,
时速达三千公里。该机时速和载客量,远远超过库鲁萨飞机制造公司制造的A-300客机。唯
一的缺点,交货时间比较迟。
在超音速飞机方面,交货时间比较迟的斯普鲁多公司,已经制造出可以乘坐六百九十九
位旅客的超巨型飞机,型号是斯普鲁多S1111机型。
该机型,与MC-50飞机并驾齐驱。而且,斯普鲁多公司还在加以改进,朝着更现代化的
方向改良。
为此,持有S1111机型的斯普鲁多飞机制造公司,在这场竞争中,雄心勃勃,劲头十足
。虽该机在自身重量、载客量以及性能等方面,酷似MC-50。但在内部设计构思方面,与
MC-50飞机大相径庭。
引擎,采用独特的三重轴涡轮风叶式发动机。该发动机,系“应古鲁哈多发动机制造公
司”制造的JB411发动机。该发动机效率高,用户的反馈评价很高,声誉卓著。
为提高装备自动化和安全可靠程度,一律采用标准尺寸。特定部件,也可调换。调换时
,不需拆卸其他部件。调换操作,非常方便、简单。
在可以调换的一千种部件里,百分之九十以上仅需一个小时就可调换完毕。引擎调换,
只需三个小时。需要检修的部件,几乎都可以从外表进行,不必拆开。综上所述,该机型的
安全可靠程度,比目前的飞机要好上许多倍。
库鲁萨飞机制造公司,大幅度降低A-300和MC-50的出售价格。斯普鲁多飞机制造公司,
也大幅度降低S1001和s1111的出售价格。两家公司竞相削价,全力以赴,希望与全日航成交
。
库鲁萨飞机制造公司出售的,是超音速客机。而斯普鲁多飞机制造公司出售的,是巨型
客机。就全日航迄今为止选择的机型来看,向两家企业订购的可能性各占一半。
为这两家制造业充当“马前卒”和“急先锋”的,系日本两大财团下属的特大型商社。
在企业规模和销售额方面,皆名列前茅的“千代田通商公司”和“中央商社”。
库鲁萨飞机制造公司的代理商,是千代田通商公司。
斯普鲁多飞机制造公司的代理商,是中央商社。
两家商社,在全日航航空公司的玄关,发动了国际空中商战。
由于两家代理商的拼死竞争,易于升级、酿成政治问题。为此,全日航暂时中断了“公
开决标”的作业。
国际空中商战的另一根导火线,系斯普鲁多808型飞机的事故,即便引进与808型飞机截
然不同的机型,只要是斯普鲁多企业的产品,总让人心里有一种不踏实的感觉,尤其给选择
机型的全日航首脑们蒙上了一层阴影。
比起性能和装备的现代化,飞机的安全性则是首要的选择条件。无论飞行速度如何之快
,又无论装备如何自动化,一旦发生坠毁事故,则是致命的。何况斯普鲁多808型飞机,就
是这次坠毁的飞机。该机型与巨型S1111飞机,系同一系列。尽管在投标书上开出的条件,
斯普鲁多飞机制造公司稍优于库鲁萨飞机制造公司。可808型飞机的坠毁,无疑给斯普鲁多
飞机制造公司的产品大打了折扣。
从某种意义上说,坠毁的808型飞机与投标略占优势的花形飞机,系同一系列的“同胞
手足”。就机型的选择来说,在全日航内部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天平,开始朝库鲁萨飞机制
造公司方面倾斜。
事实上,情况并没有朝着完全不利于斯普鲁多飞机制造公司的方面发展。如果事故原因
的调查结果,系飞机结构以外的原因所致,斯普鲁多飞机制造公司就不必“背黑锅”,相反
轻装上阵,稳操胜券。就斯普鲁多飞机制造公司来说,得想方设法把事故原因归咎于飞行员
的麻痹大意或者是其他人为的因素。
与此相反,库鲁萨飞机制造公司却一味强调,808型飞机的坠毁,系结构不合理所致。
两家飞机制造业在日本的代理商——千代田通商公司和中央商社,对事故原因的调查走向极
为关注,也在情理之中。
808型国际航班花形喷气式客机,系几十亿日元购入。在该机坠落和一百三十八位空难
者的阴影下,两大财团为了各自企业的巨大利益,相互间展开了虚虚实实的“夺标大战”。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5.42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