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uckysea (冷酷到底), 信区: Reading
标  题: 第十七章 赛画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10月12日18:39:08 星期五), 站内信件


 第十七章 赛画
----------------------------------------------------------------------------
----
  藤壶母后甚为关心六条妃子的女儿前斋宫入宫之事,不时催促,盼望早日玉成此事
。源氏内大臣也担心前斋宫没有关怀入微的保护人,曾经打算将她接到二条院,惟恐朱
雀院见怪,便只好打消此念。他表面上佯装不知,实际却像父母一样在操持此事。
  前斋宫将入宫为冷泉帝女御一事传到朱雀院耳里,他甚感惋惜。因深恐外人讥评,
故没有与她通信。惟到入宫那日,才遣使将诸多珍奇礼品送至六条宫邸。诸如华丽的衣
物,世间罕见的梳具箱、假发箱、香壶箱及各种名香,其间以熏衣香尤为珍稀,乃精研
细磨,特别调制之珍品。此类礼品早用心置备,送时特意装横得分外美观,格外引人注
目。恰好源氏内大臣来此,诗文长便将此事奉告,并请观看。源氏内大臣一见那精美绝
伦的梳具箱盖。便知为名贵物品。一个装饰的小盒盖上装饰着用沉香木雕的花朵,那上
面还题有一诗:
  “昔年别君加梯时,临行曾许‘勿再回’。神灵莫非闻此语,故叫永无重逢期?”

  源氏内大臣读罢此诗,深有感触,觉得此事实在太对不起朱雀帝。回首自己在清场
上的固执性情,愈发觉得可悲可怜。心想:“朱雀院自斋宫赴伊势之日起,便一往情深
。历经数年,才盼到斋它归京,以为可遂夙愿,岂料又逢此变,其心之所悲,可想而知
。何况他现已退位,闲居静处,对世事未免妒羡。若换为我,不知心绪又当如何?”想
到此处,不禁为触伤别人而深感歉疚。他对朱雀院,虽觉可恨,然也可亲。因此一时心
烦意乱,茫然若失。
  后来他叫侍女长传话于前斋宫道:“此诗如何作答呢?或许还有信吧,上有何言?
”前斋宫深感不便,而拒绝让他看。她此刻甚是懊恼,很不情愿给朱雀院复信。众侍女
劝道:“若不作复,不尽人情,且对不起朱雀爷。”源氏内大臣闻此,只好道:“不作
复委实不妥。略表心意,以了其心,也就罢了。”前斋它不知如何是好。昔年下伊势的
情状又涌入脑海。当时惜别容貌清秀的朱雀院,她伤心饮泣。其时年纪尚小,童心却无
端地感到依恋难舍。往事历历在目,感慨万千,不禁忆起亡母六条妃子在世的种种情状
。她只以一首短诗作答:
  “昔年临别聆君语,今日思忆更伤悲。”并犒赏来使诸多物品。
  源氏内大臣极想阅此复信,但又不便启口。他想:“朱雀帝容貌俊美,宛若少女;
前斋宫也妩媚娇艳,与之不相上下。真乃天生佳偶一双。冷泉帝年纪尚小。我若如此乱
点鸳鸯谱,她定会生怨呢!”他想到细微之处,顿感懊丧不已。但事已至此无可挽回,
只得教人为前斋宫入宫之事筹备,务使此事齐全周到。他吩咐素来信任之人修理大夫兼
宰相,命他料理一切,切勿有误。自己便先进宫去。但又恐朱雀帝疑心,便丝毫不露操
持入宫一事的痕迹,惟请安之意。
  六条宫邪内原有诸多优越的侍女。六条妃子死后,有几人暂回娘家,现又聚集一处
。邪内繁荣景象胜似昔日。源氏内大臣设想倘若六条妃子在世,定会觉得将此女抚养成
人,毕竟没有白费心血,必然兴高彩烈地料理这一切。他忆起六条妃子的性情,深觉此
人实乃世间少有。如此品质,常人决不会有。就其风雅而论,此人也出类拔萃,故一有
机缘,他必然想起她来。
  前斋宫入宫之夜,藤壶母后也进它来了。冷泉帝听说有新女御将至,睡意顿消,打
起精神于它中等候。就年龄看,冷泉院显得老成懂事。但藤壶母后还是叮咛他道:“有
如此优秀的女御前来陪伴,你定要好好待她。”冷泉帝忖道:“与成人作伴,怕极难为
情吧?”时至深夜,新女御才进入宫来。冷泉院一看,此人身材小巧,容貌文雅,举止
端庄,实在可爱。他与弘徽殿女御早已伴熟,认为其人可亲可爱,故毫无顾忌。如今此
新女御呢,神情庄重,令人心生敬意。加之源氏内大臣对其分外照顾,因此冷泉帝深感
此人木可怠慢。晚上由两女轮班诗寝。白昼欲自由不拘地玩耍,则大都往弘徽殿女御那
里去。权中纳言原希望女儿将来立为皇后,才将她遣人宫。现在却来了前斋宫,和女儿
相争,他心里甚为不安。
  且说朱雀帝见了前斋宫对饰盒盖上之诗的答诗后,对她更是魂牵梦索。恰好源氏内
大臣前来参见,与之闲话种种旧事,顺便谈及当年斋宫下伊势时的情形。此旧事复提,
但朱雀帝并不明示自己曾有得此女之念。源氏内大臣对此也佯装不知,只是想试探一下
他对前斋宫的恋情深浅到底如何。便讲了诸多有关前斋宫的事。见其神情,相思之心甚
深,便对他颇为同情。想道:“朱雀院对她如此难以释怀,想必此人一定生得天姿国色
,只是未能亲见。”他很想见其一面,然此乃一厢情愿,放心中焦灼。再说此前斋官生
性甚为持重。若有轻浮之举,自然会让人窥见容颜。但随着年岁长大,性情越是端庄,
也越小心谨慎。因此源氏内大臣也仅能于隔帘相会时,想象她是个温顺贤良的淑女而已

  冷泉帝身边已有两个女御陪诗,故兵部卿王便不能顺利地将女儿送入宫中。他深信
皇上成年后,虽有此二女御陪待,也不会忘记自己女儿。便静静等候。那二女御也尽其
所能,以得宠幸。
  一切艺事中,冷泉帝对绘画尤感兴趣。想是因喜好之故,自己还可作一手好画。梅
壶女御也长于此道,因此冷泉帝对她尤为喜爱,常至院中,一同涂抹丹青。皇上对殿上
学画的青年人自是另眼相待,何况如此美人!作画时,她神情雅致,不拘主题,挥洒自
如。偶尔斜倚案几,置笔凝思,姿态美妙可人,他甚感心醉,更是频频来此梅壶院,愈
发宠幸她了。权中纳言生性争强好胜,闻此消息,心中大为不平,定要女儿与之相争。
便召集众多优秀画家,选取各种美妙画材,特备最上等纸张命其各自作画。他认为故事
画极富趣味,最直赏品,便尽量选取此类动人题材。此外他还将描写时令、节气憬物的
画,再加上新颖别致的题词,奏与皇上过目。
  这些画极富意趣,因此是上便前来弘徽殿看画。但权中纳言又恐是上拿画给梅壶女
御看,故不肯轻易取画出来,而藏之甚好。源氏内大臣闻之,笑道:“权中纳言还是孩
子脾气片又向冷泉帝奏道:“他只知藏画而不肯爽快取出,呈请御览,以致我是圣心烦
乱,实在不该!微臣有家藏古画,当即取来呈请御览。”便回至二条院,将藏于橱中新
旧画幅取出,与紫姬共择新颖可爱的种种画卷。其中描写长恨歌与王昭君的画,虽然富
有意趣,只因意义不详,便决定不予选用。乘此机会,源氏内大臣还打开保藏须磨、明
石旅中图画日记的箱子,让紫姬看此类磨难之作。
  这些画甚为感人。观者纵然不知根底原由,只要略解世事,乍一看,也会感动伤怀
。何况夫妇二人历尽辛酸,。心中伤痕依旧,对当年之事更难忘怀。见到这些画,便思
当日之痛,怎能不悲?紫姬埋怨他不早些将这些画给她看,吟道:
  “画作注樵乐,浮子忘烦忧。岂谅空阎里,独抱愁影过。你倒可借此自慰孤寂呀!
”言下之意,甚为怨尤。源氏内大臣听了此诗,无限同情,便答道:
  “感今叹昔堪悲泣,胜却遭难当年事。”忽然想:何不将这些画也给藤壶母后看看
。便从中择出一帖不至让见者伤心的画,准备送去。当选至画有须磨、明石各浦风物的
图画时,心中便浮现出明石姬家中种种情景来,一时竟割舍不下。权中纳言闻知源氏内
大臣正在整理画幅以呈御览,便更加用。已准备,连画轴、该纸。带子都刻意修饰,使
其装磺更为美观。
  时值三月,春光明媚,人心悠闲,正是风光伯人的季节。此时宫中,无甚重大节会
,众人皆很寂寞,便以竞相搜集欣赏书画遣发时日。源氏内大臣想道:“如此竞赛,何
不再将声势造大一点,这样陛下也可多欣赏些。”故特别国心搜集上乘之作,尽数送往
梅壶女御宫中。于是两女御都有了意趣各异的众多画幅。梅壶女御选的全是古代故事画
的杰作。这些画内容丰富,构图别致,引人注目。弘徽殿女御所选绘的,题材情趣盎然
,多以当世珍奇情景为主。若论外表的新颖与华丽,弘徽殿更胜一筹。此时皇上身边诸
宫女,凡稍稍具有修养者,每日品评议论,指短道长,皆以绘画鉴赏为事。
  藤壶母后也至宫中。她也酷爱绘画,诵经念佛可懈怠,惟此事难以舍弃。见众宫女
各抒己见。便将其分为左右两方:左方为梅壶女御,有平典诗、侍从内待、少将命妇等
人;右方为弘徽殿女御,有大工典诗、中将命妇。兵卫命妇等人。这些人都是当今颇有
名气的女鉴赏家。她们互相品前论后,各持己见,藤壶母后对此番见解也颇感兴趣。她
便建议:“先将左方梅壶女御的物语鼻祖《竹取物语》中的老翁和右方弘徽殿女御的《
空穗物语》中的俊前这两幅画并放一处,教两方共同来辨其优劣。
  左方的人道:“在人们心中,这古代故事与赫映姬本人同样不朽。故事情节虽并不
十分动人,但其主角赫映姬出污泥而木染,冰清玉洁,心怀清纯之志,终成正果升八月
宫,足见宿绿之深。这原是神明治世时的故事,我等俗尘女子,是望尘莫及的。”
  右方的人反驳:“赫映姬奔月,此乃天上事,下界无法深知真情。至于结局如何,
谁也不得而知。就其在人间的缘分而论,投胎竹筒,可知身分低微。她的光辉虽使竹取
老翁一家得以显耀,然未能入宫为妃,以照耀九重宫阔。那安部多为欲娶取,竟不惜千
金买下火鼠裘,但忽然又被烧掉,此故事何味之有?那车持皇子明知蓬莱山可望而不可
及,却假造一根玉枝骗她,结果自己受辱,也可谓无聊之至。”这《竹取物语》画卷是
名画家巨势相览所绘,由名诗人纪贯之题字。画纸用的是纸屋纸,镶边用的是中国薄经
。紫红的技纸,紫檀为画轴,装横倒也十分寻常。
  右方的人又夸耀起自己的《空穗物语》画卷来:“俊荫远游中国,途遇风暴,漂泊
到波斯国。虽人地生疏,但他毫不气馁,定要成就当初之志。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
学得绝世无双的弹琴妙技,名闻通这,又传话后世。真可谓妙才矣!此画笔法也兼备中
国、日本两国风格,意趣丰富,天下无双。”这画底为白色,裸纸呈青,黄玉为画轴。
作者为当代名人飞鸟部常,字由大书法家小野道风题写。整体观之,新颖多趣,光彩醒
目。左方无言反驳,于是右方得胜。
  其次比的是左方的《伊势物语》和右方的《正三位物语》两幅画卷。二者优劣,双
方各执其词,难于定夺。但一般认为《正三位物语》以画卷华丽多趣见长,它将宫中情
景,乃至近世各种风情习俗绘得活灵活现,美妙动人。左方的平典诗辩护道:
  “珠晓伊势千寻海,怎可乱道为浅滩?怎能以如此庸俗低下之作,来诋毁业平的盛
名?”右方的大或典诗随即反驳道:
  “临驾霄汉俯头地,深海亦觉难为舟。”藤壶母后偏袒左方,说道:“固然不可忽
视兵卫大君的高昂气度;但是五中将的盛名亦不可侮辱。”遂吟诗道:
  “一朝方见即疑旧,岂可轻辱千古名?”
  众侍女抗声争辩,谁也不服准,终不能决定两卷画之优劣。那些青年宫女学识较浅
,只得多方打探比赛结果。然而此事甚是秘密,皇上和母后的宫女也不得近身,外间更
不知结局如何。此刻恰逢源氏内大臣进宫,见她们争论如此热烈,也对赛事颇生兴味,
便道:“既然争论不下,就让陛下来定夺吧!”他预料此后将有更大规模的赛事,因此
开初不愿拿出上乘之作。见此情景,便心生一计,将须磨、明石二卷一并取来,加入其
间。此时,权中纳言也忙于制作精美画幅,惟恐落于源氏内大臣之下。源氏内大臣声明
道:“此次比赛,当以旧藏为限;新作之画,无甚意味。”原来权中纳言特地设有一密
室,让人在内作画,外人不得入内。朱雀院闻此消息,便将所藏佳作送与梅壶女御。
  朱雀院所送的画中,有前代名家对它中一年内种种仪式的描绘,装饰极为精美且画
意趣雅,上有延喜帝御笔亲题。又有描写朱雀院治理种种事务之画,其中还有斋宫当年
下伊势时,在大极殿举行加林仪式的画卷。此乃朱雀院最为关心之事,故将当时情状细
节具告名画家巨势以茂,命其用心描绘。此画甚为出色,收藏在一只华丽的透雕沉香木
箱中。箱盖用沉香木雕的花朵装饰,新颖别致。朱雀院便命使者口传书信。此使者是在
禁中兼职的左近卫中将。那画卷对前斋宫大极殿前临上轿出发时的庄严情景作了描写,
并题诗一首:
  “身在禁外无缘逢,铭记昔日加梯时。”此外便无片言只语。梅壶女御收到这些画
,觉得不作回复实在无礼。她沉思良久,便将当年所用的柿子折为两段,在其中一端上
赋一诗道:
  “禁中全非昔时景,但恋当初奉神时。”之后用宝蓝色中国纸包了此柿端,交与使
者复呈朱雀院,且犒赏使者诸多优美礼品。
  朱雀院阅罢林瑞题诗,感慨千万,恨不得光阴倒转,回复到在位之年。于是心中不
免怨恨起源氏内大臣来,怪他当初未能玉成他和斋宫这事。这恐怕便是昔年放逐源氏的
报应吧!朱雀院所藏画卷,经前太后之手而转至弘徽殿女御宫中者甚多。还有尚待俄月
夜,是酷爱书画的雅人,也藏得许多精品。
  赛画的日期已择定下来,时间虽是仓促,赛场却布置得精致而风雅。双方的画都已
送到。五座临时设在清凉殿旁宫女们的值事房中。玉座之北为左方,之南为右方。其余
允许上殿之人,都在后凉殿的廊上守坐,各自维护一方。左方的画放在一只紫檀箱中,
紫檀箱搁在一个苏杨木的雕花台座上。紫檀箱上盖着紫色的中国织锦,下面铺的是红褐
色中国援绸。六个女童当差,她们身着红上衣和白汗衫,里面衬衫也为红色,有的则为
紫色。相貌与神情都傲然不群。右方的画放在一只沉香木箱中。此箱搁在一只嫩沉香木
的桌台上,下面铺着蓝底的高丽织锦台布。扎台布的丝涤及桌台脚上的雕刻,都甚为新
颖别致。童女身着蓝色上衣与柳色汗衫,里面为橡棠色衫子。双方童女各自将箱抬至皇
上面前。皇上那面的宫女,属左方的在前,属右方的则在后,服装颜色两方各异。
  皇上宣召源氏内大臣和权中纳言上殿。是日,源氏的皇弟帅皇子也前来觐见。帅皇
子生性喜好风雅,对绘画一事尤感兴趣。或许源氏曾预先暗中劝他来,所以并无正式宣
召,恰好此时入觐。皇上便宜他上殿,命他为评判之人。
  左右两方带来的画,无不精妙绝伦,优劣一时难定。朱雀帝送给梅壶女御的四季风
景画,皆为古代名画家精选优美题材,笔调流畅,毫无滞涩之感,妙不可言。只因此乃
单张纸画,篇幅有限,不能尽显山水绵延浩瀚之趣。而右方新作之画,只是勉强尽笔,
过于粉饰,因而意趣甚浅。但因画面华丽热闹,乍一见也不免叹美,似乎不让古画。如
此多方争论不休,今日的赛况更是多姿多彩,兴味无穷。
  藤壶母后也将御膳堂的纸隔扇打开,观赏于倒。此母后精于画道,今日参与赏鉴,
令源氏内大臣不胜欣慰。帅皇子每逢难于判断孰优孰劣之时,便向她请教,受益匪浅。

  评判尚未至终,天已入夜。赛程轮到末次时,左方捧出须磨画卷,这使权中纳言看
了心中发怵。右方也煞费苦心,以最优秀者为压卷之作。岂料源氏公子原本画技非凡,
况且此须磨卷为他蛰居时所作。画时聚精会神,从容仔细,真可谓绝世佳作。众人见此
画卷,便如睹源氏公子当日邓栖独处,伤心落魄之状。帅皇子以下之人,无不因感动而
流泪。这些画卷,将各捕各脱之是尽行绘出,皆为众人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各处均以
变体的草书汉字和假名题词。并非用汉文写成的正式的详细日记,而是记叙中夹有极富
风趣的诗歌,令人百看不厌,不忍释卷。众人全为此画吸引,竟无暇虑及身外之事。刚
才所见之画,皆逊于须磨画卷,索然无味,而此画卷意味之深,颇耐咀嚼。果然这画压
倒一切,左方获胜。
  天将破晓,四下沉寂,气象清幽。赛事既毕,便开筵共饮。源氏内大臣把盏纵谈往
事,对帅皇子道:“我自幼痴迷学问,父皇料我将来略有成就,因曾训诫:‘世人过分
看重才能与学问,或许因此之故,学问渊博之人,能兼具寿命与福分者,委实不多。你
生于名门望族,纵然全无才学,亦不劣于他人,所以毋需深入此道。’因此父皇只教我
如何玩弄技艺,再不教我修习学问。我于技艺,虽不稚拙,但并无特长。推绘画一道,
虽乃小技,我却常想全心钻研,务求能画得称心如意。岂料后来竟成了渔樵之人,目睹
了海边各处的真实景况,毫无遗漏地赏玩了种种风物。然而笔力不足,不能尽情表达其
间深奥的风趣。因此若无机缘,便羞以示人。今日冒昧请教,深恐世人将讥我如此好举
。”
  帅皇子答道:“无论何种技艺,若不潜心研习,终无成就之望。但各种技艺,均有
师匠法则。若能从师随法研习,深浅暂且不论,总可仿效师匠,有所增进。惟有书画与
围棋之道,极为奇特,全赖天赋。常见平庸之辈,并不深入研磨,推凭天才,便可长于
书画,精通棋道。富贵子弟,亦有出类拔萃者,能通晓百般技艺。父皇膝下我等皇子、
皇女,均研习各种技艺。惟我兄长最为父皇器重,亦最善承受教益。因而文才之渊博,
自不待说。至于其他诸艺,弹琴为最,其次横笛、琵琶、筝,无所不精。父是曾如此裁
定,世人也都赞同此道。论及绘画,皆认为非我兄之特长,仅为起兴时舞弄笔墨罢了。
谁知竟如此高明,纵是古代名家,也会寒颜三分,何况平庸文人!令人难以置信,真觉
得毫无道理!”话至此处,已语天伦次。大约是酒后易激动之故吧。故提及铜壶院往事
,他便黯然垂泪,萎顿不堪了。
  此时是二十日过后,月亮初升。月光未入室内,环境清幽宜人。源氏内大臣一时雅
兴大起,便命人将书司所管的乐器取出,权中纳言操和琴。源氏内大臣自然擅长此道,
但权中纳言也是此中高手。于是帅皇子弄筝,源氏内大臣操七弦琴,少将命妇弹琵琶,
又在殿中选定一位才能卓越之人按拍子。高手联袂合奏,委实美妙风趣。天幕渐开,庭
前花色与尊前人影,都逐渐清晰可辨。鸟声婉转,朝气勃发。此时便由藤壶母后颁赐福
物。帅皇子屈尊受累,另赐一袭御衣。
  此后数日,宫中一时以品评须磨画卷为乐。源氏内大臣说道:“此须磨画卷请留存
于母后处。”藤壶母后也极想细致赏阅,便欣然接受,回答道:“让我慢慢地欣赏。”
此次赛画令冷泉院十分称心。源氏内大臣心中甚是高兴。权中纳言见源氏内大臣在区区
赛画小事上竟如此偏袒梅壶女御,深恐女儿弘徽殿女御失宠。但念皇上一向亲近弘徽殿
,对她仍然顾念周至,便觉得不管源氏如何偏袒,也无甚可怕。
  源氏内大臣欲增设诸多朝廷重要节会议式新树.以便后人引为传述,言冷泉帝时代
便有其先例。即便赛画那种非正规的娱乐小事,他也苦心设计,务求完美。这真可谓鼎
盛之世了2”然而源氏内大臣仍痛感人世难测,闲暇之时常思虑:等到冷泉院年事稍长,
便撒手遁入空门。他想:“试看先前古人:大凡年华鼎盛、官高位尊、出人头地者,大
都难以长亭富贵。我在当代,尊荣已至巅峰。全赖其间灾祸沦落依托,故得福寿至今。
今后倘再痴恋富贵,恐寿命难永。倒不如循太空门,潜修佛法,既可为后世增福,又可
消灾延寿。”便在郊外峻峨山乡选定地域,建造佛堂。同时命人雕塑佛像,置办经卷。
但他又想按己意愿抚育夕雾及明石姬所生女孩,亲见其成长。故此出家之事,便搁置起
来。究竟作何定夺,那就难以预料了。
 
--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6.189]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4.60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