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iver_He@bbs.ustc.edu.cn (静静的蕙河), 信区: cnliteral
标  题: “五四”人的告别 (上)
发信站: 中国科大BBS站 (Wed Aug  5 04:26:04 1998)
转信站: Lilac!ustcnews!ustcbbs


"五四人"的告别

方舟


  「五四」是现代中国的起点,既是传统士大夫向现代知识分子过度的分水岭,

也是中国文学告别传统转向现代的界碑。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五四」,不仅有其特

定的文化、思潮、传统,也孕育了称为「五四」的一代人。而今,在诸如“回归传

统”、“告别革命”的温和驱逐声中,「五四」精神及其载体──「五四」人,终

於要从中国的视野里彻底隐没了。



  然而,或许「五四」人也在主动向我们告别,那告别不再是激越的“宣言”,
而是他们身后或暮年留下的沉甸甸的文字──最近中国大陆有几本堪称「五四」人

的著作出版,仿佛就是一个苍凉的告别。




⊙ 四百多万字的《俞平伯全集》



  提起俞平伯,几乎无人不晓,但那不是因为他曾经是「五四」白话诗的诗人,

而是因为五○年代初毛泽东对他的红学研究的批判。如今很少人知道,俞平伯是最

早尝试写白话诗的几个人之一,他的一首「冬夜」和康白情的一首「草儿」,分别

引来闻一多和梁实秋的批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个著名评论事件。俞平

伯的文化成就并非红学一门,他自己也一向不喜欢「红学家」的帽子。他是二十世

 纪著名的中国学者之一,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治的诸多领域,都成就卓越、举世公

认。


  当年毛泽东对他突然发难,目的也绝对不是甚麽“红楼梦研究”,而是藉此作

为「在整个意识形态领域发动对胡适派的斗争」的开端。因此,俞平伯实际上几乎

是中共意识形态清算「五四」新文化运动、阉割知识分子的第一个受难者。他遭此

浩劫,终生受难,但也由此被“尊为”中国第一位“红学家”。



  最近,花山文艺出版杜出版了多达四百六十万字的《俞平伯全集》,成为不容

忽视的重要文化现象。这套全集,就是对他创作和治学的成就的展示,同时也是研

究中国现代文学和现代学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全集共分诗歌、散文、诗文论、词曲论、红楼梦著述、书信、家书、日记等十

卷,汇集了俞平伯七十馀年来的各类文章著述。除辑录其生前亲自编订、出版的著

述外,还汇编了大量从未发表过的日记、书信和诗词等。俞平伯的散文独具魅力,

历来好评如潮,但由於他的带罪身分,大多散佚,此次编者们探幽发微,从几十年

尘封的报章杂志中广搜博索,使沉埋多年的遗墨重见天日。《全集》第三、四卷,

收入俞平伯诗文词曲的研究专论,他不仅创作新诗,也深入研治过《诗经》、《古

文观止》、《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作,还点校过《七侠五义》、《浮生六

记》、《人间词话》等典藉,经他校勘订正的这些图书,都成为风行海外的权威版

 本。所有重要文献,都收入这套全集的诗文论中。



   最引人瞩目的自然还是俞平伯对《红楼梦》的研究专著。这套全集第五至七卷

接近曹雪芹原著,更准确完整、可靠可信的汇校本《红楼梦》。

横祸的《红楼梦研究》,以及八○年代重新提笔的《乐知儿语说「红楼」》、《索

引与自传说闲评》等。五○年代那场横祸之后,俞平伯就把理论阐发的心,转而为

训诂考据。他参照对比多种版本,校订出《红楼梦八十回校本》,此书被认为是最

接近曹雪芹原著,更准确完整、可靠可信的汇校本《红楼梦》。



  《俞平伯全集》出版之际,正逢北京大学建校百年。巧合的是,历来北大精神

又有「红楼精神」之称,那是因为老北大的一院即文学院旧址,原是城内沙滩的一

栋红楼,也就是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出发的地方。这种精神,经历了五十年的

重创,如今早已风流云散,对此,从最近柯林顿在北大演讲时遭遇的那些彻底被官

方控制的北大学生身上,也可见一斑,而灾难的发端,竟是俞平伯及其《红楼梦研
  
究》,真可谓双关的「红楼梦断」。

--
※ 来源: 中国科大BBS站 [bbs.ustc.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95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