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aaaaaa (◆◆新郎◆◆), 信区: Reading
标 题: 实践论4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06月25日09:33:32 星期天), 站内信件
这种基于实践的由浅入深的辨证唯物论的关于认识发展过程的理论,在马克思主
义以前,是没有一个人这样解决过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这
个问题,唯物地而且辨证地指出了认识的深化的运动,指出了社会的人在他们的生产
和阶级斗争的复杂的、经常反复的实践中,由感性认识到论理认识的推移的运动。列
宁说过:“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以及其他等等,一句话,一切
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非瞎说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
然。”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认识过程中两个阶段的特性,在低级阶段,认识表现为
感性的,在高级阶段,认识表现为论理的,但任何阶段,都是统一的认识过程的阶段。
感性和理性二者的性质不同,但又不是互相分离的,它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了。
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
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
不能离开实践。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
)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不能在封建社会就预先认识资本主义社会
的规律,因为资本主义还未出现,还无这种实践。马克思主义只能是资本主义的产物
。马克思不能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就预先具体地认识帝国主义时代的某些特异的规律
,因为帝国主义这个资本主义最后阶段还未到来,还无这种实践,只有列宁和斯大林
才能担当此项任务。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之所以能够作出他们的理论,除
了他们的天才条件之外,主要地是他们亲自参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
,没有这后一个条件,任何天才也是不能成功的。“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
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只能是一句空话,在技术发达的现代虽然可以实现这些话,然而真
正亲知的是天下实践着的人,那些人在他们的实践中间取得了“知”,经过文字和技
术的传达而到达于“秀才”之手,秀才乃能间接地“知天下事”。如果要直接地认识
某种或某些事物,便只有亲身参加于变革现实、变革某种或某些事物的实践的斗争中,
才能触到那种或那些事物的现象,也只有在亲身参加变各现实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
暴露那种或那些事物的本质而理解它们。这是任何人实际上走着的认识路程,不是有
些人故意歪曲地说些反对的话罢了。世上最可笑的是那些“知识里手”,有了道听途
说的一知半解,便自封为“天下第一”,适足见其不自量而已。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
学的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
度。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
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组成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
革原子的情况。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论和方法,你就得参加革命。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
经验发源的。但人不能事事直接经验,事实上多数的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这就
是一切古代的和外域的知识。这些知识在古人在外人是直接经验的东西,如果在古人
外人直接经验时是符合于列宁所说的条件:“科学的抽象”,是科学地反映了客观的
事物,那末这些知识是可靠的,否则就是不可靠的。所以,一个人的知识,不外直接
经验的和间接经验的两部分。而且在我为间接经验者,在人则仍为直接经验。因此,
就知识的总体说来,无论何种知识都是不能离开直接经验的。任何知识的来源,在于
人的肉体感官对客观外界的感觉,否认了这个感觉,否认了直接经验,否认亲自参加
变革现实的实践,他就不是唯物论者。“知识里手”之所以可笑,原因就是在这个地
方。中国人有一句老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对于人们的实践是真理,
对于认识论也是真理。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
--
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但是我没有珍惜,等 到了失去的时候才后换 莫
及,尘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如果上天可以给我一个机会再来一次的话,我会跟那个女孩子说“我爱她”。
如果非要把这份爱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6.67]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8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