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ainy (段誉), 信区: Reading
标  题: 兵家泰斗问谁属?——说不尽的毛泽东(3)
发信站: 紫 丁 香 (Fri Aug 13 11:38:07 1999), 转信


   “图书馆的书架被那些称颂毛泽东为卓越的游击战权威的书本压
 弯了。但是,毛何止是一位游击战士!他是位伟大的战略家。在本世
 纪20年代和30年代初期,他在一系列辉煌的游击作战中,把蒋介石及
 其国民党政府弄得痛苦不堪。10年后,他以游击战和运动战相结合,
 在中国打败了日本人。40年代后期,他在一系列得心应手的运动战中
 征服了中国。最后,他的部队在朝鲜的阵地战中顶住了美国。哪个领
 袖能象他这样在这么多不同类型的冲突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美国前国防部助理部长菲利普?戴维逊在其著作《毛泽东的战略》
 开篇就发出了这一连串的惊叹。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也提醒人们:

   “关于共产党军事思想的最好阐述,不见诸于苏联的著作,而见
 诸于中国的著作。这并不是偶然的。苏联的势力扩张,主要得力于政
 治斗争的巧妙运用,以及德国在中欧垮台后所造成的许多有利条件。

   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全部胜利,或更确切一点地
 说,他们之所以能维持生存,其原因在于他们能够利用军事行动获得
 政治上的利益。”

   这位国际关系大师还警告西方:

   “如果你对毛泽东一切都不记得了,那么,你只要记住,他是一
 切战略家中最重实效,最主张批判地接受的经验的一个。”

   毛泽东,既是一位军事理论巨匠,也是一位举世闻名的战争艺术
 大师。毛泽东众多的军事理论论著,奠定了现代中国军事理论、军事
 思想的基础,培养出许许多多著名将领,至今仍是现代中国军人学习
 军事,了解战争,研究战争的钥匙,并常年置之于世界各国政治家和
 军人的案头。毛泽东一生指挥过众多富于传奇色彩的大小战斗,更是
 现代中国军人引为自豪的战争艺术精品。

   西方军事学校目前学习战略思想的基本方法主要还是学习战争
 史,读战例,这就使他们比我们许多似乎懂很多现代战争知识的人更
 注重从巨人们身上汲取战争艺术的养料,而我们一些人,看了几本洋
 人自吹自擂的传记什么的,凭着对军事历史的一知半解,盲目就对人
 家顶膜拜礼,而对自己国度产生的伟人妄加褒贬,这实在是非常可悲
 的。

   曾经有这样一件事,苏联元帅马利诺夫斯基报告赫鲁晓夫,苏联
 军方印发出版了一批俄文版的毛泽东军事著作。赫鲁晓夫极为反感,
 说:咱在大兵团机械化作战的时候,毛还在玩红缨枪呢!替他吹呼什
 么?遂停止发行。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赫氏浅薄和无知。

   对于战略家来说,玩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将就你所玩的
 家伙,去挣到你想要的东西。表述清楚一点,就在客观条件界定范围
 内,去达到你想要达到的目的。就象一个生意人一样,本钱雄厚挣钱
 不算什么本事,本钱小挣大钱才算真功夫。倘若你老毛子也只是玩红
 缨枪的条件,你是否还能象毛氏一样玩出个天下来?军备和技术可以
 日新月异千变万化,而思想的火花却光艳夺目永恒不朽棗否则为什么
 几千年前的《孙子兵法》还被今天的军界奉为圣经宝典?包括美利坚
 合众国这样的头号强国的军队,在打最现代化的海湾战争时,还要捡
 起孙子的法宝?

   毛泽东是游击战的大师,又岂止是游击战的大师。游击战不是毛
 泽东的发明,但让旁门左道为正规(?)军事家们所不耻的游击战在
 战略思想的圣殿登堂入室,则是毛泽东的非凡贡献。遍查打上了毛氏
 鲜明烙印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无一不有毛泽东所擅长的大规模运动
 战的胎记。毛泽东的游击战,是上升到战略高度的游击战,是包含了
 战略进攻战役迂回包围战术突击的游击战。战争史上所有的游击战
 争,无论从承担的重负、起到的作用和规模的巨大等皆无法与之同日
 而语。

   与草寇之举更有天壤之别,无统一协调无统一组织无调度配合的
 游击战始终不能成就大气。有人曾说,毛泽东的军队在敌后是“游而
 不击”,以致“坐大”。殊不知,在强大的敌人后方建立根据地,发
 展壮大自己的力量,必然会和敌人发生根本冲突,招致敌人的围剿和
 扫荡。倘毛氏真是“游而不击”,焉能“坐大”?恐怕连生存都成问
 题。又要保存和发展自己,又要消灭敌人。这种题目,不是谁都能应
 付裕如游刃有余的。以平型关战斗为例,象那种两头都是敌人的缝隙
 中设伏,当时也就只有毛氏的队伍敢作这样的表演,这是战略思想的
 影响所致。纵观国军在抗战时的全部上佳表演,鲜有向敌后大踏步的
 战略前进,连战役性的迂回动作都很少,多是正面硬顶,下层官兵固
 然英勇,但牺牲巨大也让人扼腕。向敌后迂回这种动作,风险很大,
 非有胆略和才力者不能为之——尤其是战略动作。否则国军滞留敌后
 的百万部队,怎么会是要么投敌“曲线救国”,要么在敌伪的剿杀中
 自生自灭,(只有傅作义部在绥远的夹缝中生存下来了)而唯共军的
 部队是蓬勃兴旺呢?

   曾是国军悍将的卫立煌将军也慨叹:
   “八路的打法好是好,咱们学不了。咱们的部队一撒出去,就收
 不拢来罗!”

   “别说让总司令和大家同甘共苦,就是让一个连长和士兵一样,
 恐怕他也不会干!”。(未完待续)
--

是大树,就要顶起一屋大梁    天下英雄出我辈    是森林,就要撑起一片蓝天  
                           一入江湖岁月催
                           王图霸业谈笑间        
                           不胜人生一场醉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king.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0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