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sdf (变量), 信区: Reading
标 题: 笑星马季(14)(转寄)
发信站: 紫 丁 香 (Thu Jan 15 16:08:12 1998), 转信
发信人: bns (kitty),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笑星马季(14)
发信站: 华南网木棉站 (Thu Oct 16 19:36:29 1997), 转信
十四、“文革”后的再崛起
马季为相声事业拚搏几十年,先后有两度崛起:一是在五十年代的拚搏中崛起
;再就是“文化大革命”后的再崛起。
粉碎“四人帮”以后,马季面对怎样的处境呢一是年龄渐大,在“文化大革命
”中饱受摧残,身心俱疲;二是离开舞台多年,但老骥伏枥,壮心不已,急欲再创
辉煌;三是百业待兴,相声艺术尤甚,亟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如果说,五十年代末的崛起动力来自党的领导激发的原发生命力,那么,粉碎
“四人帮”后的再崛起,则凭着历经坎坷、磨练焕发出的青春,凭着作为一位艺术
家的实力和对相声事业的渴望。
还在“五七”干校劳动改造期间,就创作了相声《老站长》。落实政策回到北
京后,改写了脍炙人口的相声《友谊颂》。粉碎“四人帮”后,一马当先,创作了
相声《舞台风雷》、《白骨精现形记》。率先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表
演相声。开创了相声露演于广交会之先河,演出了《新桃花源记》。推出了风靡一
时的相声小品《“宇宙”香烟》。“马季相声作品演出会”在全国六省巡回演出,
大受欢迎。
马季的再崛起还表现在拓宽相声的题材方面,新创作品几乎囊括了古今中外、
五行八作。如果说,相声发端于北京,属于市民艺术,那么仅从马季再崛起中的题
材拓展,就清晰地勾勒出从市民艺术向全民艺术过渡的轨迹。其中最令人赞赏的是
古为今用和针砭时弊。
马季创作了许多歌颂型相声的精品。比较而言,要把歌颂型相声写好,难度比
创作讽刺型相声要大些。举凡歌颂型相声,都必须从正面事物中开掘喜剧性,并为
广大群众所接受,实在是难上加难。再崛起以来,马季把歌颂功能加以拓展,与对
外开放和中外交流结合起来。回顾相声发展的历史,传统相声也有涉外的,大体分
为两大类:一是反映抗日斗争的,典型的如《牙粉袋》,显然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
物。另外是学外语,大都是拿外语抓哏取笑。如自称会说法语,当场教授。未教之
前,先问人家去过法国没有人家说没去过,就说什么“没去过,这就好办了”。学
英语,说什么“缸比盆深,盆比碗深,碗比碟深。缸最深,碟子最浅”,实际上是
带外国腔调的汉语。马季在继承基础上拓新,创作了《友谊颂》、《彬彬有礼》、
《我爱新加坡》等佳作。《彬彬有礼》把介绍日本风土人情和歌颂中日人民友好巧
妙地融合在一起。请看其中的一段:
乙:银座是……
甲:是我们东京最繁华的地方,请看,那里就是北京饭店……
乙:那我知道,旁边就是王府井。
甲:到北京啦?
乙:不是北京饭店吗?
甲:象征着中日友好,我们这里也开设了北京饭店。
乙:噢。
甲:生意非常兴隆。北京的烤鸭子已经在我们这里落了户。
乙:鸭子也为中日友好作出了贡献?
甲:是的!
乙:谢谢鸭子鞠躬……我谢它干嘛呀?
北京饭店也好,烤鸭子也好,都通过幽默诙谐的表现方式,与中日人民友谊挂
上了钩。
--
m;33m※ 来源:.华南网木棉站 bbs.gznet.edu.cn.[FROM: 202.38.212.66]m
--
※ 来源:.紫 丁 香 pclinux.hit.edu.cn.[FROM: quark.hit.edu.c]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42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