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ysc (bajie), 信区: Reading
标 题: (18)三晋大地的回声 (转载) viking (转寄)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Oct 5 11:10:12 2000), 转信
寄信人: CObject (五味子,2000年悉尼奥运会指定ID)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hu Sep 7 13:11:36 2000)
来 源: 166.111.140.4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Object 的信箱 】
【 原文由 CObject 所发表 】
三晋大地的回声
下了从北平开往大同的火车,林徽因等几个人愣住了。这就是辽、金两代的陪都西
京吗?
从火车站广场上望出去,没有几座像样的楼房,大都是些窑洞式的平房,满目败舍
残墙,像是随意丢弃在那里的一堆破旧衣服。大街上没有一棵树,尘土打着旋东冲西撞
。
车站广场上聚集着许多驼帮,这是林徽因第一次看到大群大群的骆驼,成百上千的
骆驼,双峰的和单峰的,赭色的和白色的,一队队涌进来,一队队开过去。天很低,骆
驼高大傲岸,颈下硕大的铁铃,苍凉、悲壮地响在九月的斜阳里。这大群的骆驼总是让
人想起远古与深邃,想起大漠孤烟与长河落日,这情景,仿佛是从遥远年代飘来的古歌
。
林徽因迷住了,怔怔地站在那里。
梁思成、刘敦桢和莫宗江却让强烈的骆驼粪尿气味,熏得捂着鼻子直咳嗽。
梁思成催促着:“快去找旅馆吧。”
他们沿着尘土飞扬的街道搜寻着。偌大一个大同城,竟然找不到一家能够栖身的旅
馆。街上多是车马大店一类的旅舍,他们看到的都是穿着羊皮服的骆驼客,成帮结伙,
蹲踞在铺面的门口,捧着硕大无朋的粗瓷蓝花碗,呼噜呼噜喝着玉茭稀粥,他们的光头
上冒着热气。
林徽因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引起一片骆驼客的骚动。
刘敦桢开玩笑地说:“真是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啊
!”
可是很快他们就高兴不起来了。
快到掌灯时分,几乎跑遍了大同城,也没找到可容身的住处,四个人只好又折回火
车站,腰酸背痛的梁思成,苦着脸说:“看来只好蹲火车站了。”
进了候车大厅,奇迹发生了。
突然有谁喊了一声:“这不是梁思成?”
梁思成和林徽因惊诧地转过身,一位穿着铁路制服的大汉站在他们面前。两个人一
起惊喜地喊起来:“刘大个子,你怎么到这儿了。”
刘大个子说:“这话该我问你们啊。”
梁思成说:“我们来考察古建筑,跑遍了大同城,连个住处都找不下。”
林徽因向刘敦桢和莫宗江介绍说:“这是我们在美国宾大的同学老刘,他是学铁路
的。看样子我们今晚用不着蹲车站了。”
老刘哈哈大笑起来:“我这个站长还能让你们蹲车站?走,到我家去。”
到了老刘家,他们舒舒服服吃了顿晚餐。莜麦片炒山药蛋,还有黄糕。
老刘说:“大同这个灰地方,一年到头是山药蛋,拿不出好东西招待老同学,太惭
愧了。”
大家一再说:“好吃好吃。”
这一晚,莫宗江的肚子胀得像鼓一样,跑了好几次厕所。
林徽因说:“莜麦片吃多了就这样,真忘记告诉你了。”
第二天一早,老刘弄来站上一部敞篷吉普车,陪同他们去云冈。
出大同城西30多里,便是云冈石窟。石窟依武周山北崖开凿,面朝武烈河,50多座
洞窟一字排开。
这座石窟开凿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初年(公元460年),与中原北方地区的洛阳龙门石
窟和西北高原的敦煌莫高窟为中外知名的三大石窟。
据《魏书·释老志》记载,北魏和平年间(公元460-465年),由当时高僧昙曜主持
,在京城郊武周塞,开凿五所石窟,即云冈16至20窟,后人称“昙曜五窟”。它是云冈
石窟群中最早的五窟。其它各洞窟完成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迁都洛阳之前。
其主要洞窟大约在四十年间建成。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漯水》中写道:“
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状,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新
眺。”使后人可窥当时之盛况。
云冈石窟的开凿,不凭借天然洞窟,完全以人工辟山凿洞。他们完全被这宏伟的美
惊呆了。走进昙曜五窟,平面呈马蹄形,弯窿顶是苦行僧结茅为庐的草庐形状,主佛占
据洞窟的绝大部分空间,四面石壁雕以千佛,使朝拜者一进洞窟必须仰视,才得窥见真
容,主佛像顶天立地,巍峨高大,给人以至尊至贵的感觉。
老刘说:“你们注意看看这五尊佛像,是昙曜和尚为了取悦当时的统治者,模拟北
魏王朝五位皇帝的真容而雕凿的,借造佛像之名,行给皇帝造像之实,看样子出家人也
不是四大皆空啊!马屁拍到这份儿上,也算炉火纯青了。”
林徽因沉醉在艺术的氤氲中,她仿佛进入了那个古老年代,眼前的石像活起来,仿
佛听到他们在朗诵《华严经》,仿佛看到他们在眉飞色舞地叙述一个佛本生的故事,仿
佛听到他们用排萧、琵琶、长笛奏出美妙的仙乐。1500年,岁月构筑的栅栏,了无痕迹
,这里每一块石头,都轰轰烈烈地活着,仿佛听得到他们血管里血液流动的声音,仿佛
感受到他们的体温、呼吸和心跳。然而,活着的不是释迦牟尼,活着的是石头一样顽强
的历史,是把这历史雕凿在侏罗纪云冈统砂岩上的无名的太史公们。
他们没有谁留下自己的名字,也许他们来自大路上横陈着白骨的凉州,来自荒漠的
塞外,来自长安嶙峋的古道。年老石匠额上的皱褶如岩石的纹理,年轻石匠结实的双臂
仿佛能托起一座大山,他们成千上万地聚集在这里,吞咽着黄河一样绵长而悠久的苦难
,默默雕凿着岁月。
林徽因仿佛听到了铺天盖地的凿石的轰鸣,看到了铁钎在石头上飞溅的火花。那声
音,让整个武周山血脉陡涨,让一条武烈河泪涛翻滚;那声音,在历史的崖壁上被放大
了许多倍,时光不能消磨他们。
石窟雕成的时候,骨瘦如柴的幸存者们,匍伏在大地上,膜拜被他们的手塑造出来
的神。武烈河水干涸了,河床上裸露着累累白骨,这是美的代价。
远在西方雕塑之父米开朗琪罗没有诞生之前,这些无名艺术家的生命便活在这云冈
统砂岩上了,便活在这有血有肉的石头里了。石头的灵魂是永远醒着的,他们要把一个
个梦境千年万年地守护下去。
林徽因忍不住掩面而泣。
一座云冈石窟他们整整看了三天,搞了许多素描和拓片。然后,他们又考察辽、金
时代的巨刹华严寺和善化寺。这项工作结束以后,梁思成和莫宗江要去应县考察木塔,
林徽因和刘敦桢返回北平,整理资料。
1934年夏天。
林徽因、梁思成继去年9月云冈石窟考察之后,又来到山西吕梁山区的汾阳。
他们原计划是到北戴河度假的,临行时费正清和夫人费慰梅告诉,美国传教士朋友
汉莫在山西汾阳城外买了一座别墅,梁思成原来也想到洪洞考察,两地相距很近,于是
便一同前往。
美国朋友买的别墅在汾阳城外的峪道河,那里有一条“跑马神泉”,为沿溪数十家
磨坊供给动力,现在这些废弃的磨坊被喜欢自然情调的美国人看中,买来改装成度假的
的别墅。“跑马神泉”是吕梁山麓风光最优美的所在,自宋太宗的骏马踢出甘泉,救了
干渴的三军,千百年来便没有停流过。这里水碧山青,气候宜人,逐水而居,别一番情
趣。林徽因对费慰梅说,这里很有绮色佳流水别墅的风味。
他们在汾阳住了三天,看了杏花村酒厂,林徽因告诉费正清和费慰梅,这里酿酒始
于北魏,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因唐朝诗人杜牧的名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
花村”而驰名。费正清扶着古井亭旁的石碑感叹,这家酒厂竟比美国的历史早上十多个
世纪。他们也看了汾阳一带的“文峰塔”、“南熏楼”和“太符观”等古建筑。
在他们的住处,峪道河两壁山崖上有几处小庙,东崖上的1实际寺,以风景幽胜著名
。西崖上的龙天庙,又称落日庙,跑马泉因而也享受了它千年的烟火。林徽因从乾隆十
二年碑刻发现,龙天即介休令贾侯,晋惠帝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刘元海攻陷介休,
公死而守节,后人建庙纪念。
汾阳到洪洞300余里,同蒲铁路正炸山兴筑,公路多段被毁。他们便在当地租了三辆
驴车,费正清和费慰梅第一次坐这样的车子,一路上露宿风餐,兴味异常浓厚。他们每
人戴一顶白色的太阳帽,林徽因身穿白裤子宝石蓝衬衫,仪容整洁而潇洒,与梁思成的
咔叽布服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驴车在乡间高凹不平的土路上颠簸着。车把式都是年轻的后生,他们不时在牲口的
头顶爆响一串串鞭花。毛驴喷着响鼻,四蹄轻快地奔跑,从庄稼地里挤过来的风,带着
清爽,拂过他们的面颊。车把式们一应一和地唱起了小调:
前边车把式领唱:
亲疙蛋下河洗衣裳,
双膝膝跪在那石头上。
后边车把式应一声:
小亲疙蛋——
前边领唱:
小手手红来小手手白,
抬抬毛眼眼把小辫甩。
后边应和:
小亲疙蛋——
前边领唱:
小亲亲来小爱爱,
你把那好脸脸掉过来。
后边应和:
叫咱掉过就掉过,
好脸脸要对那好小伙。
林徽因、梁思成、费慰梅不由自主地齐应:
小亲疙蛋——
那土腔土味的歌谣,让他们受到了感染。在这古朴的民风里,他们如同喝了杏花村
的美酒,醉得那么深。
毛驴车的铁皮轮子碾过孝义——介休——霍县——洪洞。
他们走一路看一路,那开元古碑、铁瓦寺、千佛崖、州署大堂等古迹激动着他们。
到了洪洞,林徽因他们顾不上休息,就去拜谒全国闻名的洪洞大槐树和苏三监狱,林徽
因告诉费正清和费慰梅,大槐树是明洪武年间由晋向冀、鲁、豫、苏、皖等地的移民聚
散处,半个中国的根就在这里。在苏三监狱,林徽因还给他们二人讲了京剧《玉堂春》
的故事,那故事也深深地感动着他们。
第二天一早,他们去县城东北霍山南麓考察广胜寺。
洪洞县距广胜寺约40里。前20里虽是平原,但地势渐高,路悬谷中。林徽因抬头望
望,左右土崖遍是青苗,头上一线蓝天,烈日当空,心中实在乏味。后20里渐渐斜坡,
盘绕上下,直上高岗,再回头看看低矮的农舍,又极富诗情画意。快到广胜寺时,又是
一片平原,满地石片,如同一道干涸的河床,几乎一株茅草也不长,但气象开朗宏阔,
展现出北方风景粗犷的性格。
广胜寺院建于东汉建和元年(公元147年),经唐、宋、元历代重修,明清两代又予
以补葺,分上下两寺和水神庙三处。他们从霍泉出发,进入广胜下寺,这是一座很别致
的元代建筑,前殿五开间,悬山式,殿内仅有两根柱子,梁架施大爬梁,承形如人字柁
架,构造奇特。梁思成大叫,叹为观止。
广胜上寺在霍山山巅。他们拾级而上,由山门进入弥陀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地
藏殿,最吸引他们的是毗卢殿,这座大殿,是庑殿式,殿内两山施大爬梁,结构奇特,
是元代建筑艺术富有成就的实例。山门内是塔院,飞虹耸立其中,塔身琉璃镶嵌,呈八
角形,十三级,各层皆有出檐,全身用黄、绿、蓝三彩琉瓦披挂。他们沿着塔中翻转的
踏道攀登而上,费正清不时发出一声声惊呼。
林徽因对费正清、费慰梅说:“佛教流人中国后,从星象来看,选择的就是佛塔的
形式,因为在中国古代文化思想中,对于空间的理解,是空间与实体的辩证统一。高耸
的形象,一方面有纪念色彩,在压倒人的心灵中来显示崇高。元代的塔,人情味的特色
很浓,这种人情味,通过色彩和图案装饰体现出来,把艺术立足于一种宗教情感上,它
有着深切的虔诚,正因为这样,艺术才愿意跟宗教携手而行。”
林徽因和梁思成很认真地测绘了这座古塔各部分的尺寸,用他们的莱卡相机拍了照
片,搞了细部的素描图。
梁思成,因车祸撞坏腿后,骨头交搭接合,他的右腿短了一截,不仅腿有点跛,也
使他的脊椎弯曲,背部软弱无力,他穿一件支撑脊椎的钢背心,尽管行动不便,但仍能
在屋顶、椽架上爬行,克服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困难。
离开洪洞,林徽因一行经文水到晋祠。
晋祠在太原市西南的悬瓮山下,是晋水的发源处。这座建筑群始造于北魏前,为纪
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叔虞封唐,他的儿子燮因晋水更国号,后人因以国号为祠名。
晋祠屡经修葺而变迁,到北宋天圣年间,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并为其母修建了规模宏
大的圣母殿。
晋祠是个热闹的所在,同其它寺庙比起来,更多了一些人间烟火,游人如织,大都
是来游览的红男绿女,很少有进香者。他们经水镜台,看了鱼沼飞梁和圣母殿。梁思成
对圣母殿的宋代结构和形制很感兴趣,说是营造法式的一个绝好的范本。费慰梅却称赞
鱼沼飞梁上的石桥,结构精巧,体现了东方人静谧整洁的审美情趣。
接着,他们还看了莲花台、老君洞、文昌宫、难老泉等景观。
出了大门,他们被一片热闹的吆喝声吸引住了。林徽因说:“不吃刀削面,不算到
太原。咱们吃碗刀削面吧。”
面摊在露天底下一字排开,约有十数家,青一色的一架炉灶,一口铁锅。面的花样
很多,有拉面,有面鱼,每口锅上蒸腾着热气。卖刀削面的摊子前围得人最多,面工是
个彪形大汉,他把一块柔韧的面团顶在光头上,两手各持一把快刀,寒光闪闪,在头顶
上飞舞,面片像银鱼一般飞到离他丈把远的锅里。
费慰梅被这表演惊得目瞪口呆。
林徽因说:“中国的吃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文化,处处体现出人的精神和意志。
”
下午,他们去看永祚寺。
那寺坐落在太原南郊,远远地就望到了比肩站立的双塔。当地人都称其为双塔寺。
双塔寺建于明万历年间,是高僧佛登奉敕所建,两塔名“文宣”,皆为砖塔,下镂以斗
拱,檐上饰有琉璃脊兽,绚丽壮观。永祚寺虽接近闹市,却很僻静,来的多是乡下进香
的农民,门口拴一溜毛驴。
在观音莲坐下,费正清看见那里摆了许多小孩的鞋子,不解地问林徽因是什么意思
,林徽因笑而不答,带他们攀上塔顶。登高望远,万家霞烟尽收眼底。林徽因问:
“费正清,你看到了什么?”
费正清说:“我想起了你们中国一位大诗人杜甫的一首诗:‘秦山忽破碎,泾渭不
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
林徽因说:“是啊,宗教的出世观念与历史的苍茫感相比,显得淡漠多了。用来登
高的塔,是一种缘情的形象,这与佛教空门思想是矛盾的,它与世俗却越来越结上不解
之缘,在西方的教堂里,那种穹隆会让人觉得离上帝很近,而在这塔上远眺,佛却与人
越来越远了。”
下到塔底的时候,她告诉费正清,观音莲坐下的小孩鞋,是中国女人为求儿子送给
观音的信物。
这是一个很深奥又很简单的谜底。
--
每个人都有失恋的时候,而每一次我失恋,我都会去跑步,
因为跑步可以将你身体里的水分蒸发掉,而让我不那么容易流
泪,我怎么可以流泪呢?在阿May心里,我可是个很酷的男人。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ysc.bbs@smth.org]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53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