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hinu (石弩), 信区: Reading
标 题: 毛泽东传21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Oct 5 09:04:34 2000), 转信
发信人: masedin (※枫之舞~弧月斩※), 信区: Biography
标 题: 毛泽东传(21)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un Sep 10 06:47:51 2000)
从十二月会议到六中全会
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怎样对待同国民党的关系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异常复杂的问
题。
以蒋介石为首的中国国民党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握有统治权的政党。它有几百万军队和得
到国际承认的外交地位。没有它的参加,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就难以形成。抗战开始后,它从
对日妥协退让转为武装抵抗,从长期的“剿共”转为同共产党合作,对民众运动也有一定程
度的开放。这些都是重大的转变。抗战初期,他在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会战中也有相
当积极的表现。看不到这些,在抗战中不重视国共的合作,造成双方关系的破裂,那就会犯
“左”的错误。
可是,事情还有另外的一个方面。蒋介石对共产党的疑忌太深。即使在双方关系较好的
抗战初期,他仍然十分害怕共产党和八路军、新四军的发展,千方百计加以限制,总想找机
会加以“溶化”和消灭。对民众运动的兴起也有着根深蒂固的恐惧心理,不愿和不敢放手发
动民众,只想用政府和正规军的力量去抵抗日军的进攻,这是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局势迅速恶
化的原因之一。国共两党关于“全面抗战”还是“片面抗战”的争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
生的。要是看不到事情的这一方面,忘却以往的历史教训,以为国民党已经转变得一切都好
了,过分看重以至依赖国民党,束缚自己的手脚,丧失独立自主和必要的戒备,那就会上大
当,就会犯右的错误。
对应该怎样处理这种复杂的关系,毛泽东在抗战中期所写的《农村调查》的跋中作了很
好的概括:“现在的政策,是综合‘联合’和‘斗争’的两重性的政策。”“不是‘一切斗
争,否认联合’,也不是‘一切联合,否认斗争’(如同一九二七年的陈独秀主义那样),
而是联合一切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社会阶层,同他们建立统一战线,但对他们中间存在着的
投降敌人和反共反人民的动摇性反动性方面,又应按其不同程度,同他们作各种不同形式的
斗争。”
这里,不容易的是怎样根据变动着的情况,灵活地处理联合和斗争的关系,怎样恰当地
掌握好两者关系中的“度”。没有高度的政治智慧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是很难把它处理好
的。
一九三七年二十二日,也就是日本向上海发动进攻后四十天,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
周恩来在七月庐山谈判时向蒋介石提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第二天,蒋介
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指出了团结救国的必要。这是一件大事,
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对《宣言》的发表和蒋介石的谈话,毛泽东立刻毫不含糊地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
“我们宣言及蒋谈话宣布了统一战线的成功,建立了两党团结救国的必要基础。”①“这在
中国革命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这将给予中国革命以广大的深刻的影响,将对于打倒日本
帝国主义发生决定的作用。”②同时,他也敏锐地察觉蒋介石谈话中表现出的“自大主
义”,表示“未免遗憾”③。他指出,现在成立的统一战线,还不是一个充实的坚固的统一
战线。表现在蒋介石方面的是:在抗日问题上的始终不肯接受中共反复提出的发动民众的全
民抗战的政治主张;在两党关系上,既想借重共产党的力量,又不肯平等相待,对确定两党
合作形式与制定共同纲领采取消极态度。毛泽东认为,这种状况不改变,统一战线可能流于
形式,不能真正担负起领导中国争取抗战胜利的责任。《宣言》发表一周后,毛泽东为《解
放》周刊撰写《国共两党统一战线成立后中国革命的迫切任务》(编入《毛泽东选集》第二
卷时,题目改为《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毛泽东在文中指出:“中国的革命,自
从一九二四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他说:从西安事变以来,“起
了变化的东西是有的,并且是很大的,这就是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但是,广大的民众还
没有被发动,国民党的统制675毛泽东传(1893—1949)
①
②
③洛甫、毛泽东致周恩来的电报,1937年9月25日。《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
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364页。洛甫、毛泽东致周恩来的电报,1937年9月
25日。60
政策依然没有改变,从而暴露出严重的危机。“抗日需要一个充实的统一战线,这就要
把全国人民都动员起来加入到统一战线中去。抗日需要一个坚固的统一战线,这就需要一个
共同纲领。”“共同纲领是什么呢?这就是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和共产党在八月二十五日
提出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这个十大纲领,符合于马克思主义,也符合于真正革命的三
民主义。这是现阶段中国革命即抗日民族革命战争中的初步的纲领,只有实行了它,才能挽
救中国。”他还提出:“然而要实行三民主义和十大纲领,需要实行的工具,这就提出了改
造政府和改造军队的问题。”①十月二十五日,毛泽东会见英国记者詹姆斯·贝特兰。他在
答问中,充分肯定中国抗战的成绩是有的,而且是伟大的;同时也指出几个月抗战中暴露的
弱点:“这首先表现在政治方面。这次参战的地域虽然是全国性的,参战的成分却不是全国
性的。广大的人民群众依然如过去一样被政府限制着不许起来参战,因此现在的战争还不是
群众性的战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而不带群众性,是决然不能胜利的。”②他还
针对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等散布“中国在打了败仗之后再也无力抗日”的民族悲观主义论
调,提出“克服投降主义”问题。
775二十一、从十二月会议到六中全会①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364370、375、
388页。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364370、375、3
88页。
61
这时中国共产党内,在对待国共关系的问题上,一种错误观点正在滋长发展。这种“右
的观点,就是不主张区别”①。他们只看到国共两党一致的地方,而看不到两党在“全面抗
战”(全国人民总动员的完全的民族革命战争)和“片面抗战”(不要人民群众参加的单纯
政府的抗战)等根本问题上的原则分歧而放弃了自己的责任。毛泽东指出这是一种十分危险
的倾向。他说:“如果共产党员忘记了这个原则性,他们就不能正确地指导抗日战争,他们
就将无力克服国民党的片面性,就把共产主义者降低到无原则的地位,把共产党降低到国民
党。他们就是对于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和保卫祖国的任务犯了罪过。”②
毛泽东十分警惕这种危险的倾向,并在实际工作中同这种错误倾向进行了明确的斗争和
必要的预防。在中央常委会讨论中共是否参加政府的问题时,毛泽东指出:“只是聘请个人
参加而不宣布执行抗日纲领,我们不参加”③。根据毛泽东等的意见,中共中央作出决定:
“只有将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政府转变为全民的统一战线的政府的时候”,中共才能参加④。
875毛泽东传(1893—1949)
①
②
③
④《中共关于共产党参加政府问题的决定草案》,《六大以来》上册,人民出版社19
81年2月版,第861页。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的发言记录,1937年9
月25日。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364370、375、3
88页。
《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12月版,第215页。62
毛泽东还对陇东等地出现的对国民党无原则退让①,对全国各界联合会常务委员章乃器
在上海提出的“少号召,多建议”的主张,提出批评,纠正各根据地和救亡工作中出现的迁
就倾向。对山西的统一战线工作,毛泽东多次指示,要求不能参加任何倒阎的阴谋活动,但
在原则问题上“决不让步”②。“‘独立自主’之实行,须比较过去‘进一步’”,我们的
计划要放在他们不答应不兑现不可靠时还是能够干下去这样一个基点上③。
十一月十二日,上海陷落的当天,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党的活动分子会议。毛泽东在会
上作了《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的报告,全面阐述了对统一战线和国共
关系的看法。
他在报告一开始就提出“目前形势是处在片面抗战到全面抗战的过渡期中”。接着说:
“我们赞助一切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的抗战,即使是片面的抗战。因为它比不抵抗主义进
一步,因为它是带着革命性的,因为它也是在为着保卫祖国而战。”但是,“不要人民群众
参加的单纯政府的片面抗战,是一定要失败的。因为它不是完全的民族革命战争,因为它不
是群众战争。”毛泽东强调指出:全面抗战还是片面抗战,“这是共产党的抗战主张和现时
国民党的抗战主张的原则分975二十一、从十二月会议到六中全会①
②
③毛泽东致周恩来并告朱德的电报,1937年11月15日。洛甫、毛泽东致周恩
来、朱德等的电报,1937年10月19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的发言,
1937年10月22日。
63
歧”。
他在这个报告中,旗帜鲜明地提出:“在党内在全国均须反对投降主义。”他先提出了
“在党内,反对阶级对阶级的投降主义”的任务。他是这样分析的:“关于党的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的路线,在卢沟桥事变以前,党内的主要危险倾向是‘左’倾机会主义,即关门主
义。这主要是因为国民党还没有抗日的缘故。”“在卢沟桥事变以后,党内的主要危险倾
向,已经不是‘左’倾关门主义,而转变到右倾机会主义,即投降主义方面了。这主要是因
为国民党已经抗日了的缘故。”
毛泽东在报告中,把洛川会议等酝酿过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根本性问题,以更加明
确具体的语言提了出来:“在统一战线中,是无产阶级领导资产阶级呢,还是资产阶级领导
无产阶级?是国民党吸引共产党呢,还是共产党吸引国民党?在当前的具体的政治任务中,
这个问题即是说:把国民党提高到共产党所主张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全面抗战呢,还是把
共产党降低到国民党的地主资产阶级专政和片面抗战?”他明确地得出结论:“必须尖锐地
提出谁领导谁的问题,必须坚决地反对投降主义。”
接着,他又提出:“在全国反对民族对民族的投降主义。”他说:“这个倾向在现时是
发生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右翼集团中。”那就是指国民党内以汪精卫为代表的亲日派集
团。毛泽东提醒大家:“一般地说来,他们之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分裂出去是为期不远
的。”“我们的任务是坚决地反对民族投降主义,并且在这个斗争中,扩大和巩固左翼集
团,争取中间集团的进步和转变。”①向党的活动分子所作的这个报告在党内引起很大的震
动,并收到了成效。这个报告后十多天,王明从苏联回国了。
王明自一九三一年赴莫斯科后一直留在共产国际工作。他在一九三五年共产国际第七次
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委员和政治书记处候补书记。这一次,他是带着共
产国际的指示回国的。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共产国际的关注。当
时,苏联正面对着纳粹德国来自西面的严重威胁,十分担心日本从东面向它发起进攻,使它
陷于两面作战的困难境地,十分希望中国的抗日战争尽可能多地拖住日本的军事力量,减轻
它在东面的危机。中国抗战爆发后,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曾多次召开会议,讨论中国局势
和中国共产党的任务。会议认为,中国问题的关键是建立国共统一战线,应该积极给予帮助
和支持。但是,他们对中国的实际情况过于隔膜,过高地估计了执政的国民党的力量,主要
期望由它所领导的政府和军队来抗击日本侵略军,因此,生怕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的关系紧
张起来,会使国民党退出抗日战争。这种完全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断,却成了当时共产国际对
中国问题关心的焦点所在。
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书记季米特洛夫曾经着重提出:由于共产党力量弱小,因此在国
共统一战线中不要提谁占优势,谁领导谁的问题。应当运用法国共产党组织人民阵线的经
验,遵循“一切服从统一战线”,“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原则,努力从政治上影响国民
党,做到共同负责、共同领导、共同发展,不要过分强调独立自主。①他还指出,为帮助中
共实行政策和策略上的转变,必须有“熟悉国际形势的新生力量去帮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
会”。②这样,共产国际就选中了王明。
王明回国前,斯大林会见他,谈话中要求中国共产党全力以赴地坚定国民党蒋介石长期
抗战的决心。
十一月二十九日,王明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共产国际执委会候补委员康生到达延
安。同机回来的还有中共驻新疆代表陈云。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中共中央负责人冒着
纷飞的大雪,到延安机场迎接。这是毛泽东和王明的第一次会面。
王明回国后只隔了十来天,十二月九日至十四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通常被称
为十二月会议。王明在会议的第一天就作了题为《如何继续全国抗战与争取抗战胜利呢?》
的报告。它有一个书面的报告大纲,在会上另有一个口头报告。
285毛泽东传(1893—1949)
①
②季米特洛夫在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会议上的发言,1937年8月10日。
季米特洛夫在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会议上的发言,1937年11月14日。
66
在口头报告中,他谈了“目前的中心问题是如何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如何巩固统一战
线,即是如何巩固国共合作问题”,接着便危言耸听地说:“我们党虽然没有人破坏国共合
作,但有同志对统一战线不了解,是要破坏统一战线的。”“蒋介石是中国人民有组织的力
量。如果不联合蒋介石,客观上等于帮助日本。”
他进一步说:“在统一战线中两党谁是主要的力量?在全国政权与军事力量上要承认国
民党是领导的优势的力量。我们不能提出要国民党提高到共产党的地位,共产党也不能投降
国民党,两党谁也不能投降谁。现在不能空喊资产阶级领导无产阶级或无产阶级领导资产阶
级问题,这是将来看力量的问题,没有力量空喊无产阶级领导是不行的。空喊领导,只有吓
走同盟军。”这些指责,显然是针对毛泽东而发的。他又说:“过去提出国民党是片面抗
战,是使他们害怕。要提出政府抗战很好,要动员广大人民来帮助,不要提得这样尖锐,使
人害怕。”这些指责,自然也是针对毛泽东的。他在报告中还提出许许多多其他批评,例
如:“没有统一的国防军与统一的正规军是不能战胜日帝的,游击战争不能战胜日本”;
“我们对政权问题,不要提出改造政权机构,而是要统一的国防政府”;“要改造旧军队,
这是不策略的口号”;“我们的斗争方式也要注意,如章乃器说多建议,少号召,在一定的
程度上是有意义的”,等等。这些还都是对毛泽东的指责。
王明强调:“今天的中心问题是一切为了抗日,一切经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切服从
抗日。现在我们要用这样的原则去组织群众。”“我们要拥护统一指挥。八路军也要统一受
蒋指挥。我们不怕统一纪律、统一作战计划、统一经济,不过注意不要受到无谓的牺牲。红
军的改编不仅名义改变,而且内容也改变了。”“要使人家一到特区,便感觉特区是中华民
国的组成部分。”①由于王明说是传达共产国际的指示,那时共产国际在中国共产党内有很
高的威望,对与会者自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国民党的军队在上海地区进行了三个月的抵
抗。会议期间,正好是日本侵略军包围和攻陷南京的时候,正面战场的战局处于危急阶段。
许多人对洛川会议以来的统一战线工作做了“自我批评”。
毛泽东在会上的处境十分困难,他在会议第三天的发言中,表示同意王明所说的“抗战
发动后对国民党的转变估计不足”。他说:统一战线工作“总的方针要适合团结御侮”,
“目前应该是和为贵”,“使国共合作,大家有利”。“我们对国民党的态度要光明磊落,
大公无私,委曲求全,仁至义尽。”对不同意王明的一些意见,毛泽东作了基本的辩白和正
面的阐述。他强调:“国民党与共产党谁吸引谁这个问题是有的,不是说要将国民党吸引到
共产党,而是要国民党接受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如果没有共产党的独立性,便会使共产
党低到国民党方面去。”他说:“八路军与游击队应当使成为全国军队的一部分,但是要政
治上的区别,要在政治工作上、官兵团结上、纪律上、战场上起模范作用。”“共产党在八
路军出动后,政治影响更扩大。在全国群众中组织力量虽不够,但不能看数量少,在群众中
力量是大起来的。”他又说:“章乃器说少号召多建议,我们是要批评的。这是只适宜国民
党现时状况。我们要在政治上有号召。”①这些,其实都是对王明指责的回答。
在会议的第四天,毛泽东又专门就战略问题发了言。他说:“抗日战争总的战略方针是
持久战。”“在持久战中领土与军队什么最重要?军队较重要。军队失败,领土不能保。应
向国民党提出保存军队是基本的,过去红军便是采用这个原则。”“红军的战略方针是独立
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在有利条件下打运动战,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军一部。”“洛川会议战
略方针是对的。”②
毛泽东后来在中共七大上谈到过十二月会议的情况。他说:“遵义会议以后,中央的领
导路线是正确的,但中间也遭过波折。抗战初期,十二月会议就是一次波折。十二月会议的
情形,如果继续下去,那将怎么样呢?有人(引者注:就是指王明)说他奉共产国际命令回
国,国内搞得不好,需要有一个新的方针。所谓新的方针,主要是在两个问题上,就是统一
战线问题和战争问题。在统一战线问题上,是要独立585二十一、从十二月会议到六中全
会①
②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发言记录,1937年12月10日、12日。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发言记录,1937年12月10日、12日。
69
自主还是不要或减弱独立自主;在战争问题上,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还是运动
战。”①他在延安整风时的政治局会议上还讲过:“十二月会议上有老实人受欺骗,作了自
我批评,以为自己错了。”②“而我是孤立的。当时,我别的都承认,只有持久战、游击
战、统战原则下的独立自主等原则问题,我是坚持到底的。”③
尽管王明的错误主张影响了不少与会者,对工作带来一些干扰,但从全局来看,它在党
内并没有取得统治地位。因为经过十多年成功和失败锻炼的中国共产党已经逐步成熟起来。
王明提出的那些不符合中国国情的错误主张在实际工作中因为行不通而遭到抵制。参加十二
月会议的彭德怀回忆道:“我认真听了毛主席和王明的讲话,相同点是抗日,不同点是如何
抗法。王明讲话是以国际口吻出现的,其基本精神是抗日高于一切,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
切服从统一战线。”“对无产阶级在抗日民族战争中如何争取领导权的问题,他是忽视
的。”“假如真的按照王明路线办事,那就保障不了共产党对八路军、新四军的绝对领导,
一切事情都得听从国民党反动集团所谓合法政府的命令;就不可能有敌后抗日根据地和68
5毛泽东传(1893—1949)
①
②
③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发言记录,1943年11月13日。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插话记录,1943年11月19日。
《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4月版,第231页。
70
民主政权的存在;同时也区别不开谁是统一战线中的领导阶级,谁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
盟军,谁是消极抗日的右派,谁是动摇于两者之间的中间派。这些原则问题,在王明路线中
是混淆不清的。”“王明所说的内容,没有解决具体问题。”①所以,有些人虽在会上作了
口头的“自我批评”,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真正去贯彻王明那一套。
十二月会议在组织方面也有一些新的安排:由项英、周恩来、博古、董必武组成长江中
央局赴武汉领导南方党的工作;由周恩来、王明、博古、叶剑英组成中共代表团赴武汉同国
民党谈判;由刘少奇、杨尚昆负责北方局,朱德、彭德怀负责北方军政委员会,加强对华北
游击战争的领导。会议还决定,中央负责处理各类来往电报的分工如下:党的工作由张闻天
处理;军事问题由毛泽东处理;统一战线工作由王明处理,王明外出回到延安前这项工作由
张闻天负责。为准备召开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决定成立筹备委员会,主席为毛泽
东、书记为王明。秘书处由毛泽东、王明、张闻天、陈云、康生五人组成。②十二月会议结
束后,毛泽东多次致电各抗日根据地的首长,要求各地必须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同
各友军和785二十一、从十二月会议到六中全会①
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记录,1937年12月12日、13日。《彭德怀自述》,人
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版,第224、225、226页。
71
地方士绅搞好关系,“减少磨擦,团结对敌”①。他强调:“扩大和巩固统一战线,始
终是我们的中心与方针。”②同时,他也继续注意纠正右的偏向,亲自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和
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起草布告,揭露国民党顽固分子破坏陕甘宁边区人民利益、破坏统一战
线的活动,纠正了一部分干部对这种破坏活动的退让迁就,使各根据地的统一战线工作得到
比较健康的发展。
王明在十二月会议结束后前往武汉,是因为蒋介石想了解共产国际对国民党的态度而特
地邀请他去的。那时,蒋介石和国民党党政军机关的大部分在南京局势危急的情况下已先后
迁到武汉。中共中央原来要王明见过蒋介石后很快就回延安,在中央工作。可是,王明离开
莫斯科时就已把国民党看得比共产党更重要,把武汉看得比延安更重要,因此,到武汉后就
留了下来,把中共中央代表团和长江局合并,由他担任长江局书记,周恩来为副书记。
他继续以共产国际派来的“钦差大臣”自居,把自己凌驾于中共中央之上。一九三八年
一月一日,在《群众》周刊第四期上发表由他起草而未经中共中央同意的《中共中央对时局
的宣言》,同期并发表了他的文章《挽救时局的关键》。他还到武汉大学等处作讲演,继续
鼓吹他的错误主张。885毛泽东传(1893—1949)
①
②毛泽东、萧劲光、谭政致边区各军政首长的电报,1937年12月24日。
毛泽东致邓小平、程子华、彭雪枫等的电报,1937年12月17日。
72
这时,国民党中右翼势力的反共活动日见抬头。一九三八年一月,国民党复兴社头目康
泽、刘健群在两党关系委员会上公然鼓吹“一个党、一个领袖、一个主义”,攻击八路军在
华北是“游而不击”。国民党军方机关报《扫荡报》和《血路》、《民意》、《抗战和文
化》等刊物,掀起所谓“一党运动”。二月十日,《新华日报》发表王明起草的《毛泽东先
生与延安新中华报记者其光先生的谈话》,对国民党这些言论提出批评。这种批评是必要
的,但王明并不经过毛泽东本人同意就借用他的名义发表公开谈话,也反映了王明把自己凌
驾于中共中央之上的心理已到了何等地步。在这以前不久,国民党还指使几十名暴徒捣毁中
共机关报《新华日报》的营业部和印刷厂。这些事件,对中国共产党内正确认识国民党的本
质是一次现实的教育。
为了抗议国民党当局的这些倒行逆施,周恩来在二月十日会见了蒋介石。蒋介石不得不
表示:“对主义、信仰不欲限制各方”,“对各党派并无意取消或不容其存在,惟愿溶成一
体”;“对《扫荡报》言论,认为不能代表党(引者注:指国民党)及他个人”;“对政治
部副部长仍要周做”。①以后,国民政府聘请毛泽东、博古、王明、董必武、林伯渠、吴玉
章、邓颖超七人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击,使蒋介石不得不承认“中共厉
害,他的人愚蠢”②。985二十一、从十二月会议到六中全会①
②周恩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发言记录,1938年2月28日。
陈、周、博、叶、董致毛、洛及书记处并朱、彭、任电,1938年2月10日。
73
鉴于时局中出现的新情况,二月二十七日至三月一日,中共中央接受长江局的建议,在
延安召开政治局会议(以后被称为三月政治局会议)。王明在会上作了《目前抗战形势与如
何继续抗战和争取抗战胜利》的政治报告。在报告中,由于国民党进行的“一个党的运
动”,他承认自己起草的《中共中央对时局的宣言》,“在词句上是太让步了”,但又认为
“国民党现在提出只要一个军队,我们也不能反对这个口号”。“统一军队的基本条件是统
一指挥,统一编制,统一武装,统一纪律,统一待遇,统一作战计划,统一作战行动”。
“关于统一军队问题须在党内外进行教育。”还进一步提出“确定和普遍地实行以运动战为
主,配合以阵地战,辅之以游击战的战略方针”①。
毛泽东在第二天发言,一开始便说:“我只讲军事问题,先说战争的长期性。”他指
出:“中国抗战最后是必然胜利的,但必须经过许多困难。”“我认为过去中国抗战没有大
踏步的进退,只是硬拼,这是错误的。只是死守一处,结果还会失守。”“正规军分为作战
兵团与守备兵团。过去共产党组织赤卫队及游击队有丰富经验,要告诉全国来学习。”“战
争的具体形势,内线外线的作战是互相交错的,日本包围我们,我们在战役上也包围日
本。”他说:“我同意要争取外援,但主要是靠自己,强调自力更生。”关于国共关系问
题,毛泽东认为,为争取国民党继续抗战,合作形式将来可采用民族联盟或共产党员重新加
入国民党,但是要保证共产党的独立性。关于召开七大,毛泽东认为“须看战争的形势来决
定”。他在发言中还提出要“大大发展党员,中央应有新的决议”。“只有大党才能提拔大
批干部”。①张闻天在会上说:“历史决定了国共需要合作,两党中是存在着两党争取领导
权的问题。中国资产阶级是有经验的,目前需要两党合作,但又怕我们发展。今天要利用共
产党和人民的力量,但又怕共产党与民众的力量。目前阶级斗争的形式更复杂了。我们要看
到与国民党有些磨擦是不奇怪的,我们的任务是要引导国民党进步。与国民党吵一下是难免
的,但注意不要分裂了。我们无论何时不要忘记要与国民党合作,但必须时时有戒心。”
“我们一方面要保证与国民党的合作,同时也要发展自己的力量。在巩固国共两党合作原则
下,求得共产党力量的巩固与扩大。”②毛泽东在会上还提出:“王明同志在今天的形势下
不能再到武汉去”。但一心只看重国民党力量的王明执意要重返武汉。三月一日,政治局会
议正式通过决定:“王明同志留一个月即回来(如估计武汉、西安交通有断绝之时则提
前)。”但王明连这个决议也不理睬,去武汉后一直到六中全会召开时才回延安。在武汉,
他又自行写了《三月政治局会议的总195二十一、从十二月会议到六中全会①
②洛甫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发言记录,1938年2月28日。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发言记录,1938年2月28日。
75
结》,在《群众》周刊上,发表。
为什么在坚持抗日、坚持统一战线的共同主张下,毛泽东、王明之间会产生这么尖锐的
分歧?王明为什么一直不顾中国的实际情况坚持他那些错误主张?毛泽东后来说过:“王明
问题的关键、症结之所在,就是他对自己的事(引者注:指中国问题)考虑得太少了,对别
人的事却操心得太多了。”①这真是一针见血的评论。王明考虑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就是不
要得罪国民党,求得他们不脱离抗日阵营,以免苏联遭受两面作战的危险;至于中国人民的
利益和中国的实际情况,却不是或很少在他考虑的范围之内。其实,放弃斗争,一味退让,
不仅不利于中国人民的利益,而且也不可能使国共合作真正保持下去。
这时,又发生张国焘叛逃事件。四月四日,当时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代理主席的张国焘
借到陕西中部县参加祭黄帝陵的机会,私自逃离,在国民党方面庇护下经西安到达武汉。十
二日,毛泽东等致电张国焘:“希早日归来,不胜祈盼”。②张国焘不听劝导,在四月十七
日以书面形式声明脱离共产党,公开投靠国民党。十八日,中共中央决定开除张国焘党籍。
毛泽东要求全党把这件事作为教训:“每个共产党员应该不像他那样,半途放下旗子,要坚
定政治方向,牺牲一切而奋斗到295毛泽东传(1893—1949)
①
②毛泽东、洛甫、康生、陈云、刘少奇致张国焘的电报,1938年4月12日。
师哲:《在历史巨人身边》,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12月版,第263页。
76
底,反对开小差。”①三月会议结束后,任弼时受中共中央派遣前往苏联。由于共产国
际长期对中国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任弼时这次担当的任务是十分重要的。他不仅代表中共
中央向共产国际递交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形势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和任务》的书面报告大
纲,并且向共产国际执委会作了详细的口头报告。他详细介绍了抗战以来中国国内的变化、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状况、党的状况以及八路军的作战情况,包括国共合作以来的特点、困
难和阻碍。他还单独向季米特洛夫作了报告。这些生动具体的报告,使共产国际对中国的实
际情况有了较多的了解,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新的认识。
七、八月间,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王稼祥带着共产国际的新指示回到延安。九月十四日
至二十七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这次会议是为召开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作准备的。会
前,政治局常委会决定由毛泽东在这次政治局会议上报告抗战的形势和抗战的总结。②会议
第一天,先由王稼祥作传达共产国际指示的报告。他说:“根据国际讨论时季米特洛夫的发
言,认为中共一年来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尤其是朱、毛等领导了八路军,执行了党的新政
策。国际认为,中央的政治路线是正确的,中共在395二十一、从十二月会议到六中全会
①
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记录,1938年8月3日。毛泽东在陕北公学二期学生
毕业典礼前一天的讲话记录,1938年5月7日。
77
复杂环境及困难条件下真正运用了马列主义。”王稼祥传达道:中共中央“在领导机关
中要在毛泽东为首的领导下解决。领导机关中要有亲密团结的空气”。他说:这是季米特洛
夫在他临走时的特别嘱咐。①王稼祥传达的共产国际这些指示极为重要:第一是肯定了“中
共中央的政治路线是正确的”,第二是肯定了中共中央的领导机关要“以毛泽东为首”。这
就从根本上剥夺了王明以共产国际的“钦差大臣”自居、不断对中共中央的政治路线说三道
四的资本,为六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扫除了障碍。李维汉回忆:“季米特洛夫的话在会上起了
很大作用,从此以后,我们党就进一步明确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解决了党的统一领导问
题。”②毛泽东也作过这样的评价:“六中全会以前虽然有些著作,如《论持久战》,但是
如果没有共产国际指示,六中全会还是很难解决问题的。”③在二十四日的会上,毛泽东作
了长篇发言,共讲了五个问题:一、这次会议的意义;二、国际指示;三、抗战经验总结问
题;四、抗日战争与抗日统一战线的新形势;五、今后任务。他在讲话中充分肯定共产国际
指示对中共政治路线495毛泽东传(1893—1949)
①
②
③《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4月版,第231
页。
李维汉:《回忆与研究》(上),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4月版,第416
页。
王稼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报告记录,1938年9月14日。
78
的估计是“恰当的和必要的”,“这种成绩是中央诸同志和全党努力获得的”。他认
为,共产国际指示的要点,“最主要的是党内团结”。他指出,“特别是有国际的指示,这
次会议的成功是有保证的”。他在讲话中总结了抗战以来的经验,指出武汉失守的危险是存
在着的,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将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从军事意义上讲是战略相持阶段。
党的任务是坚持抗战,坚持持久战,坚持统一战线,以团结全国力量,准备反攻。毛泽东着
重论述了统一战线中统一与斗争的辩证关系,他说:“统一战线下,统一是基本的原则,要
贯彻到一切地方、一切工作中,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不能忘记统一。同时,不能不辅助之以
斗争的原则,因为斗争正是为了统一,没有斗争不能发展与巩固统一战线,适合情况的斗争
是需要的,对付顽固分子,推动他们进步是必要的。”①在会议的最后一天,毛泽东再次强
调,今后中央领导同志之间要真正的互相尊重,互相信任。鉴于王明在十二月会议以来一系
列严重违背组织原则的做法,毛泽东建议在六中全会上通过一个中央工作规则。
正如毛泽东所肯定的,这次会议取得了“伟大的成功”。
它从政治上、组织上为六中全会的召开作好了准备。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六届六中全会,是九月二十九日至十一月六日在延
安桥儿沟天主堂召开的。这是一九二八年六大以来到会人数最多的一次中央全会。会议第一
天,毛泽东、王稼祥、王明、康生、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博古、刘少奇、陈云、项英、
张闻天被选举为全会主席团成员。毛泽东宣布会议议事日程。这时,传来武汉情况紧急的消
息,大会主席团决定以毛泽东的名义给蒋介石写一封信,鼓励他坚持团结,坚持抗战到底。
十月四日,毛泽东的这封亲笔信由周恩来带到武汉送给蒋介石。
十月十二日至十四日,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向六中全会作《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报
告共包括八个部分:(一)五中全会到六中全会;(二)抗战十五个月的总结;(三)抗日
民族战争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的新阶段;(四)全民族的当前紧急任务;(五)长期抗
战与长期合作;(六)中国反侵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运动;(七)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
中的地位;(八)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毛泽东在报告中首先明确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将进入一个新阶段,它的基本特点是一方
面更加困难,另一方面更加进步。在抗日战争的新阶段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必须以一种新
的姿态出现,才能应付战争的新局面。“这种新姿态,就是统一战线的广大的发展与高度的
巩固。”他说:“坚持抗战,坚持持久战,力求团结与进步——这就是十五个月抗战的基本
教训,也就是今后抗战的总方针。”毛泽东的话使许多与会者感到豁然开朗。一位参加会议
的干部在会上说:“最初有人看到《论持久战》,还不了解我们如何才能停止敌人的进攻,
此次毛的报告具体指出了过渡阶段的困难和克服困难的办法。”①
为了使全党切实担当起自己的历史重任,毛泽东号召大家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
论,研究民族的历史和当前运动的情况与趋势。他说:“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
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该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
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
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
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
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
的具体的环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
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
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
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②这段论述是毛泽东从亲身经历中国革命失败的痛苦教训
中,从同党内各种错误倾向进行的斗争中得出的重要结论。他795二十一、从十二月会议
到六中全会①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534页。张文彬在中共
六届六中全会上的发言记录,1938年10月24日。
81
提出的“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论断是他对中国革命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它不
仅指导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而且对后来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都有深远的意义。
会议进行过程中,广州、武汉在十月二十一日和二十七日相继沦陷。
十一月五日、六日两天,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结论,着重讲了统一战线中的独立
自主问题、战争和战略问题。他说:“为了长期合作,统一战线中的各党派实行互助互让是
必需的,但应该是积极的,不是消极的。”“用长期合作支持长期战争,就是说使阶级斗争
服从于今天抗日的民族斗争,这是统一战线的根本原则。”他批评“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
口号说:“中国的情形是国民党剥夺各党派的平等权利,企图指挥各党听它一党的命令。我
们提这个口号,如果是要求国民党‘一切’都要‘经过’我们同意,是做不到的,滑稽的。
如果想把我们所要做的‘一切’均事先取得国民党同意,那末,它不同意怎么办?国民党的
方针是限制我们发展,我们提出这个口号,只是自己把自己的手脚束缚起来,是完全不应该
的。”
关于战争和战略问题,毛泽东从中国历史的角度进一步强调武装斗争在中国革命中的重
要性,指出:“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
何的革命任务。”因此,“全党都要注重战争,学习军事,准备打仗”。①
他在结论中还说:“团结的要点是政治上的一致。此会上一切主要问题无不是一致的,
这就保证了全党的团结。”由于这些主要问题上的是非已经分清,毛泽东对十二月会议以来
同王明在政治上的分歧着重用正面说理的方式来进行总结。
对王明本人,毛泽东采取温和的同志式的帮助态度,希望他能改正错误。毛泽东说:王
明在全会上已表示“完全同意各报告”,“王明在部分问题中说的有些不足或过多一点,这
是在发言中难免的。这些问题已弄清楚了。王明在党的历史上有大功,对统一战线的提出有
大的努力,工作甚积极,他是主要的负责同志之一,我们应原谅之。”①后来,毛泽东对这
样对待王明问题做过解释:“在六中全会的文件上,在六中全会的记录上,看不出我们尖锐
地批评了什么东西,因为在那个时候,不可能也不应该提出批评,而是从正面肯定了一些问
题,就是说在实际上解决了问题。”②对历史上处理干部问题中的错误决定,毛泽东提出
“应予平反”,没有搞清楚的要搞清楚。他说:对萧劲光公审和开除党籍是“岂有此理”;
对瞿秋白、何叔衡等的处罚“皆不妥当”;对周以栗、余泽鸿在政治上组织上的打击是不对
的,对邓小平的打击“亦应取消”;对陈毅、曾山、张鼎丞等所受的批评、处罚“皆应取
消”;罗明路线除个别人外,被处罚者应995二十一、从十二月会议到六中全会①
②《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4月版,第163
页。
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的结论记录,1938年11月5日。
83
“宣告无罪”;四方面军犯过错误的同志应与张国焘有区别;博古、罗迈只要承认错误
“则无问题”①会议通过了《中共扩大的六中全会政治决议案》,批准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
中央政治局的政治路线,克服了王明右倾错误对党的工作的干扰。全会确定把党的主要工作
方面放在战区和敌后。
毛泽东从抗战以来一直坚持的正确主张,在这次会上得到绝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拥护。彭
德怀在会上的发言中说:“领袖是长期斗争经验总结的,是长期斗争中产生的。毛泽东的领
导地位是由正确的领导取得的。”②在抗日战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历史时刻召开这个
会议,取得这样的成果,意义是十分重大的。毛泽东后来在党的七大上说:“六中全会是决
定中国之命运的”③。
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与持久抗战的需要,抗日前线和迅速扩大的各抗日根据地迫切要求
派大批干部去开展各项工作。但现有的干部队伍,无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远远不能满足这
种需要。这就把迅速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的任务,006毛泽东传(1893—194
9)
①
②
③《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4月版,第231
页。
彭德怀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的发言记录,1938年10月24日。
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的发言记录,1938年11月6日。
84
提到中国共产党的面前,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又一个异常突出的大问题。
毛泽东比较早就意识到这项工作的紧迫性。抗战爆发前夕,他曾向全党呼吁:“我们党
的组织要向全国发展,要自觉地造就成万数的干部,要有几百个最好的群众领袖。这些干部
和领袖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有政治远见,有工作能力,富于牺牲精神,能独立解决问题,
在困难中不动摇,忠心耿耿地为民族、为阶级、为党而工作。”①抗战爆发后,毛泽东花了
很大力气,亲自来抓这项工作。他一方面要求各地迅速恢复被打散的组织,寻找旧的关系;
另一方面,更重要是,在延安开办各种类型的学校,来培养各方面的干部。
那时候,在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呼唤下,大批爱国人士,特别是知识青年经过长途跋
涉,历尽艰难,从全国各地纷纷涌入延安。为什么地域偏僻、交通不便、生活艰苦的延安会
对要求抗日的人们产生这么大的吸引力呢?有一位青年这样说:卢沟桥事变时“我在上海,
立刻我就去南京投效工作。但是在南京,什么也没有——只有老官吏、老官僚。屡屡总是叫
我们在一个办事处里等一等,于是,明天再来。很多人是这样走掉了。”“我们中间的许多
人,都觉得顶好只有向第八路军学习。延安的领袖们有伟大的政治经验,而且特别精于游击
战术和民众运动。我们到西北来学习这些东西。”②106二十一、从十二月会议到六中全
会①
②贝特兰:《华北前线》,新华出版社1984年7月版,第93、94页。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277页。85
一走进延安,许多人立刻看到一个充满生气和活力的新天地,看到一种真挚而平等的新
的人际关系,觉得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摄影家吴印咸回忆道:“深厚坚实的黄土,傍城东
流的延河,嘉陵山上高耸入云的古宝塔,以及那一层层,一排排错落有序的窑洞,这一切都
使我感到新鲜。特别是这里的人们个个显得十分愉快,质朴,人们之间的关系又是那么融
洽。我看到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等人身穿粗布制服出现在延安街头,和战士、老乡唠家
常,谈笑风生。”“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我觉得我已经到了另一个世界,这正是我梦寐以求
的理想所在。”①毛泽东非常珍视这批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人,把他们看作革命队伍中的新
鲜血液,提倡开办各类学校,把他们培养成各方面的专门人才。他常常说:“出人是要紧的
事,出了人便可以派出去”。这是一件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措施。
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在延安亲自领导开办的学校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
学、青年干部训练班、鲁迅艺术学院、马列学院、中共中央党校、中国女子大学等。中国人
民抗日军政大学,专门培养抗日军事政治干部,是延安最有影响的学校。它的前身是“中国
抗日红军大学”,一九三七年一月二十日改名,简称“抗大”。抗大的学员,一部分是从部
队中抽调的红军军政干部;一部分是从全国各地来到延安的知识青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为
学校选调了一批经历过战争考验、具有军事或政治工作经验的干部到校工作,如刘伯承、林
彪、罗瑞卿、徐向前、张际春、滕代远、何长工、李井泉、彭绍辉、许光达、莫文骅、李志
民、胡耀邦等。同时,又从大后方请了艾思奇、何思敬、任白戈等学者到抗大任教。毛泽东
亲自担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他认为“这是共产党的大事,不是小事”,一定要抓紧抓
好。
毛泽东为抗大制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
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他的一些重要著作如《中国革命战
争的战略问题》、《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等,都被列为抗大的必读教材。
毛泽东和党中央一些负责人,经常为抗大讲课。毛泽东后来回忆:“那时我可讲得多,
三天一小讲,五天一大讲。”他讲课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政治、军事、哲学、历史等,其
中主要是谈战略问题。毛泽东强调要“提高战略空气”。他说:“只有了解大局的人才能合
理而恰当的安置小东西。即使当个排长也应该有全局的图画,也才有大的发展。”他要求学
员们在政治上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在军事上要努力学习军事理论,这些都是战略问题。
有一个学生在毕业后给毛泽东写信说:“过去未到这里以前,在外边(指非特区)看过
很多的书报杂志,五花八门,懂得了不少,可是抓不住中心,摸不着方向。但是到了这里以
后,就学到了中国社会性质是什么,知道了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毛泽东看后非
常满意,认为他所学到的是“重要的中心的一点”①。
每当抗大举行开学典礼或结业式时,毛泽东把它看作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通常都要到
会讲话,鼓励学员在学校里要好好学习,走出校门要向社会学习,指出“那是无字之书”。
毛泽东常常告诫他们,革命的道路如河流一样曲折蜿蜒,要准备走“之”字路,走“之”字
路,这是世界上任何事情发展的原则。毛泽东的讲话有很强的感染力。刘白羽回忆道:“当
讲到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时候,毛主席安详而沉静地朝前望着,举起右手掌慢慢向
前方推去,这是推动历史前进啊!这时你的心情特别庄严,什么艰难险阻,困苦重重,都不
在话下,就是付出生命,也会马上站起毅然决然走上前去。”②
毛泽东很重视在政治上关心知识青年,勉励他们进步,并注意在他们之中发展党员的工
作。毛泽东对各队党组织的负责人说:这批革命青年千里迢迢来到延安不容易啊!从西安到
延安走了八百里,这就是一个考验,政治上不坚定是走不到的。要好好教育、培养这些人,
尽快发展他们入党。在抗大学习与工作过的李志民后来说:“现在我们再回顾四十多年前这
段历史,就更感到当年党中央、毛泽东同志对待知识分子大胆信任、大胆使用的政策是完全
正确的。如果当年不搞五湖四海,而搞‘孤家寡人’的关门主义,把从国民党统治406毛
泽东传(1893—1949)
①
②刘白羽:《延河水流不尽》,《毛主席的旗帜飘万代》,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77
年10月出版。
毛泽东对抗大三大队临别演词记录,1938年3月20日。88
区来的知识青年,或是在政治历史上沾点‘灰尘’的青年统统拒之门外,我们就组织不
起来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巩固不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不可能
的。”①
但是,对于抗大中的党员干部,毛泽东则要求十分严格。他们中犯了不容赦免的大罪
的,不管过去有多少斗争历史,一定严惩不贷。一九三七年九月,参加过井冈山斗争和长征
的抗大第六队队长黄克功因逼婚未遂而枪杀了陕公女学生刘茜。案发后,毛泽东在抗大校长
罗瑞卿写的报告上很快作出批示,并于十月十日给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雷经天写信,认
为应该对黄克功处以极刑。他在信中说:“正因为黄克功不同于一个普通人,正因为他是一
个多年的共产党员,是一个多年的红军,所以不能不这样办。”②抗战八年中,抗大先后办
了八期,总校和分校共培养出二十多万干部,大多在各条战线上成为骨干力量,对争取抗战
胜利,对以后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形势的发展,来到延安的青年越来越多。一所抗大已不能满足需要。中共中央决定
创办一所新的学校——陕北公学。
这所学校由林伯渠、吴玉章、董必武、张云逸、成仿吾等人筹办,艾思奇、何干之、何
思敬等著名学者任教。李维506二十一、从十二月会议到六中全会①
②《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10页。李志民:《抗
大抗大越抗越大(之三)》,《中共党史资料》11辑,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4年出
版,第227页。89
汉回忆说:“陕公是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亲切关怀下创立的。特别是毛泽东,他在繁重
的工作中,还常对学校的任务、办学方针等关键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①陕北公学是一
所统一战线性质的学校。学员来自五湖四海:有共产党员,也有国民党员;有工人,也有农
民;有汉族,也有少数民族;有红军,也有来自国民党统治区的干部;有十几岁的青年,也
有年过半百的老人。毛泽东对陕公有很高的评价,他说:“中国不会亡,因为有陕公”。陕
公是全中国的缩影,“陕公是代表着统一战线,陕公是一幅进步的缩图”②。陕公前后办了
近四年,培训出一万多名干部。
鲁迅艺术学院也是毛泽东倾注了不少心血的一所学校,是由毛泽东等发起创办的。这是
一所培养抗战文艺干部和文艺工作者的学校,由沙可夫、李伯钊等负责。
毛泽东非常钦佩鲁迅,说自己“与鲁迅的心是相通的”。一九三六年,中共中央派冯雪
峰到上海去工作。行前,毛泽东和他长谈了一次,嘱咐他一定要好好团结鲁迅先生,因为他
是一面大旗,能够唤起民族的抗战热情。毛泽东经常用鲁迅的精神来教育青年和文艺工作
者。他说:鲁迅具有政治远见、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三个特点形成了伟大的“鲁迅精
神”③。他还说:“今天第一条是一切爱国者的抗日民族统606毛泽东传(1893—1
949)
①
②
③毛泽东在陕北公学纪念鲁迅逝世一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记录,1937年10月19
日。
毛泽东对陕公第6、7、8、9、10队毕业同学的讲话记录,1938年3月3日。
李维汉:《回忆与研究》(上),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4月版,第398
页。
90
一战线,第二条才是我们自己艺术上的政治立场。”“我们并不用马克思主义来排斥别
人。排斥别人,那是关门主义,不是统一战线。但在统一战线中,我们不能丧失自己的立
场,这就是鲁迅先生的方向。你们鲁迅艺术学院要遵循鲁迅先生的方向。”①在漫长的八年
抗战中,鲁艺培养出一大批文艺干部,创作出一大批宣传抗日、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
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作品,对发动和组织群众起了重大的作用。
毛泽东还经常到中央党校、马列学院以及由他提议创办的中国女子大学等学校讲课。
到六中全会召开时,这些院校已培养了几十万干部,其中共产党员达到二十五万人。在
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把培养干部的问题提到更高的地位来看。他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
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②他从
抗日战争一开始,就花了这样大力气,自己动手,来抓这件事,是十分有远见的,效果也是
极为明显的。
大批知识青年来到延安,也给这里带来了新的蓬勃朝气。每天傍晚,在宝塔山下,延水
河畔,都会有年轻人的欢笑声和歌声。“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人类
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一曲抗706二十一、从十二月会议到六中全会
①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526页。《毛泽东文
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122页。
91
大校歌凝聚着千万颗青年人的心声。毛泽东常常出现在他们中间,无拘无束,谈笑风
生。
在这个时期中,毛泽东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一九三八年秋,贺子珍离开延安一年后,
毛泽东同从上海到延安抗大学习的江青结婚。这次婚姻上的错误选择,给毛泽东后来的生
活,特别是他的晚年带来极大的不幸。
抗日战争前,由于国民党当局的封锁和“围剿”,中国共产党在很大程度上被迫处于同
外界隔断的状况下。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的种种主张令人们感到耳目一新,引起国内外
广泛的注意。许多人来到延安访问。梁漱溟回忆他当时去延安访问的动机:“自日本侵略中
国后,中共提出一系列的抗日主张,特别是国共合作,一致抗日,深得人心。现在国民党方
面令人失望了,共产党方面又怎么样呢?百闻不如一见。”①抱着这样的目的与心情,一些
关心中国命运和抗战前途的中外人士络绎来到延安。毛泽东认为这是了解社会情况、大众情
绪和宣传党的主张的极好机会,在繁忙中抽出许多时间接见来访人士。
梁漱溟是中国乡村建设派的领导人,一九三八年一月到延安后,就抗战前途和阶级斗争
等问题同毛泽东交谈了八次,每次时间都在两小时以上,最长时通宵达旦。半个世纪后,梁
漱溟还能清楚地回忆起同毛泽东交谈的情景:“他说得头头是道,入情入理,使我很是佩
服。可以这样说,几年来对于抗战必胜,以至如何抗日,怎样发展,还没有人对我作过这样
使我信服的谈话,也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文章。蒋介石的讲话、文告,我听过、看过多次,个
别交谈也有若干次了,却没有像这一次毛泽东那样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对阶级斗
争等问题,双方有着不同看法,毛泽东并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梁漱溟说:“他不动
气,不强辩,说话幽默,常有出人意外的妙语。明明是各不相让的争论,却使你心情舒坦,
如老友交谈。”①
毛泽东会见平民教育会派来延安参观的诸述周时说:政治问题,主要是对人民的态度,
看你是想和老百姓做朋友,还是站在老百姓的头上压迫他们,只要和他们接近,和他们打成
一片,他们自然相信你,随你要他们的钱,要他们的命都可以办得到。只要调动了广大农民
的积极性,何愁没有人上前线,何愁没有人抗战?②一九三八年四月十七日,第二战区副司
令长官卫立煌从前线返回内地途经延安时,受到毛泽东和延安军民的热情欢迎。毛泽东就合
作抗战等问题同他广泛交谈。这次延安之行对卫立煌产生了很深的影响。陪他同行的秘书赵
荣声回忆道:“自此以后,卫立煌对于延安出版的书籍、杂志看得多些了,不只是看看标
题,而且翻阅一部分文章。最突出的一件事就906二十一、从十二月会议到六中全会①
②诸述周:《毛泽东先生会见记》,1938年6月14日。汪东林:《梁漱溟问答
录》,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4月版,第61、64页。
93
是叫我陪他细读七月七日发表的毛泽东同志的名著《论持久战》。这本书不但对于卫立
煌的‘速胜论’、‘唯武器论’等顽症有很好的疗效”,而且使“卫立煌对于八路军打独立
自主的游击战,深入敌后建立根据地有所理解、有所同情了”。①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前途是
许多人关心的问题。五月十一日,毛泽东会见国民党老党员施方白,就这些问题作了回答。
第二天还为他题写赠言:“中国目前阶段一定要完成民族民主革命,即彻底战胜日寇与建立
新的民主共和国。中国将来阶段一定要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即实现更进步的更完满的社会主
义共和国。完成这两个革命都要坚持统一战线政策,只有好好团结一切革命势力于统一战线
里面,才能达到目的。”②
来延安访问的人中有一些外国朋友,毛泽东非常重视同他们的交往。
加拿大共产党员诺尔曼·白求恩是位著名的外科医生。一九三八年三月底,为了支援中
国的抗日战争,白求恩率领加美医疗队到达延安。毛泽东在会见时热烈支持他建立战地医疗
队的提议。后来,白求恩赴晋察冀边区工作,在一次为伤员施行急诊手术时受感染而逝世。
毛泽东十分悲痛,写下著名的文章《纪念白求恩》,高度赞扬他“毫不利己,专门利016
毛泽东传(1893—1949)
①
②毛泽东为施方白题写的赠言手迹,1938年5月12日。赵荣声:《回忆卫立煌先
生》,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1月版,第93页。
94
人”的国际主义精神。
有些美国军人对延安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埃文斯·卡尔逊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在去延
安前说:“如果我能亲眼看看,我就能证实真实的情况。”①一九三八年五月,卡尔逊到延
安,同毛泽东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毛泽东对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给他
留下深刻印象。
毛泽东还会见了大批中外记者,其中包括英国记者贝特兰、美国记者王公达、中国记者
舒湮、邓静溪等。毛泽东向他们详细介绍了中国抗战的形势、前途,以及八路军、游击战争
在持久战中的重要作用。一位记者这样评论毛泽东:“他的外表很像朴实的农夫,但他的举
止却似文雅的书生”,同毛泽东谈话“听起来似乎觉得‘平淡无奇’,过后想起来却又‘隽
永有味’”。②事后,这些记者将延安之行中看到的情况介绍出去,毛泽东被国内外愈来愈
多的人所了解了。116二十一、从十二月会议到六中全会①
②邓静溪:《毛泽东先生会见记》,1938年3月24日。米契尔·布赖克福特:
《卡尔逊与中国》,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年12月版,第216页。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蓑烟雨任平生 masedin@263.ne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 166.111.173.43]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shinu.bbs@smth.org]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1.56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