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hunter (无畏), 信区: Reading
标  题: 我是王(二十)我不想用一只眼睛看人2 
发信站: 紫 丁 香 (Mon Nov 29 13:21:27 1999), 转信

我是王(二十)我不想用一只眼睛看人2
  一时间,在李宁公司乃至整个业界内引起强烈反响。
 一句话,直接了当地表达了当时李宁对陈义宏在经营方面的强烈不满。
  可以说,这是近几年来,在公开场合下,李宁惟一一次如此公开地表露对陈义宏的
不满。
  此后数月,李宁公司内部曾一度传闻陈义宏要辞职。连李宁公司在鞋业方面有着紧
密合作的台湾福茂鞋业公司的老板也打来电话,向陈义宏的秘书李元涛询问陈的动态。

  在南昌,1996年中国体育用品博览会上,李宁在公司会议上公然表露对陈义宏的不
满,不仅让众人惊异、让与李宁公司有着紧密合作的其他公司惊异,其实陈义宏也有些
惊异。
  李宁缔造了"李宁牌"这个名满大江南北的体育品牌。
  但把持这个品牌,使其镀了层金的,应该说是陈义宏。
  1991年陈义宏去北京东三环的长城饭店,与李宁见面谋取鞋业部副经理一职,当时
不会想到有一天会是由他来掌持"李宁牌"的大船。
  当年和李宁一起在长城饭店面对应聘者的王平(前李宁公司职员,1997年加入格威特
公司)在一次闲谈时,和笔者说起了对陈义宏的最初印象。
  那时候,陈义宏穿着一套不是很挺的西装,脚下穿着一双运动鞋。李宁发现后,对
陈义宏说:你这样穿法不对。
  那个时候的陈义宏有的是制鞋方面的技术和些许销售经验,他见李宁之前在北京的
一家鞋厂担任业务员。陈义宏来了之后,七、八年下来,由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鞋业部副经理、经理,至独立出来的李宁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再至集团成立以后的常
务副总经理,最后到现在改组后的北京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应该说是个人实
力的体现。
  李宁向陈义宏表露不满,不是没有道理,相反,是大有原由的。
  首先,是公司内部在陈义宏掌舵这几年连续不断地出了些问题,其主要原因是管理
不善。
  其次,陈义宏的"任人唯亲"的作法引起了公司内部以及李宁周围一干人的不满。公
司的财务总监孙明、鞋业中心总经理孟永利、销售中心副总经理陈鼎正都是陈义宏原来
在鞋业公司的部下;更有甚者,他的两个弟弟,公司销售部副经理陈义勇、北京李宁体
育用品经贸公司总经理陈义良因陈义宏而身居要职,其与作风,让很多人看不惯,只不
过"碍"于陈义宏的面子不说罢了。
  还有一点是因为李宁公司的"牛"气!这种"牛"气不是因李宁本人而来的,因为一年三
百六十五天有三百天李宁不在公司,因为他在公司外的事务较多。这种"牛"气恰恰来自
陈义宏本人。陈有些傲气狂气,不免就有了些"牛"气。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他的言
行举止极容易影响他的下属。李宁是公司人眼中遥不可及的精神领袖,陈却是实实在在
的行为领袖,看得见摸得着。记得有一次,中央电视台经济部的制片来李宁公司选衣服
,一丁点儿的事,在公司几个部门之间推来推去,最后制片烦了,气鼓鼓地扔下一句:
你们李宁公司的作法比机关还机关!
  话传到李宁耳朵里,李宁不悦。公司的形象好坏影响着他的自身形象。
  南昌博览会李宁公司的种种失利,其直接责任人就是陈义宏,而陈在开幕式事情上
的举 措,无疑给李宁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借口。
  一般企业在员工人数较少之时,谈不上什么管理制度,可是一旦员工到达几十人、
几百人以 上,就需要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来明白规划企业的组织系统、各部门的职
责、奖惩升迁 、每个人的工作说明等等,使全体员工分工合作,发挥最大潜能,以达到
企业之目标。
  但李宁公司却不能。从1990年李宁公司成立以来,到1996年,公司规模逐渐发展,
员工达到200多人,分布北京和广东三水两地。如今,却没有一整套的管理制度,不能不
说是一个管理漏洞。
  李宁当时想到了这些问题。他认为:作为一个企业的经营者必须参与事务工作,必
须对管理 所牵涉的繁杂事物逐一深入检讨,点点滴滴地去积累经验。
  但令他遗憾的是,作为李宁公司经营者的陈义宏不知是有意忽略了这些,还是无意
关注?
  从当时李宁和陈义宏各自所饰的角色来说,李宁已不再担任经营者一职,而是退居
幕后,充 当决策者,而陈义宏一人独挑大梁,经营着整个公司的运作。
  但陈义宏只顾追求销售利润和产品开发,而忽视公司内部管理,已致形成今日各部
门扯皮,不同力协作,乃至高层管理者决策随意等等,不能不让李宁恼火。
  南昌博览会一结束,李宁和陈义宏各自分头处理自己的事情。陈义宏坐着汽车赴武
汉再至黄 石,然后转道回了北京。
  一路上,陈在揣磨着李宁的心思。
  依当时的情形,二人的合作关系已到了危机阶段。
  但事情并未向大家传言那样:陈义宏可能会辞职不干。
  1996年12月,陈义宏和李宁一道去了次美国。至于干什么,为了什么,出于商务上
的秘密人们不得而知。 但据他们身边的人传言:二人在美国达成了协议,一项更能
顺利合作的协议。
  李宁清楚:他自己不能时刻地坐在公司里面处理各种事务,因为健力宝集团和体操
方面的 大量事情还得他去做。公司里还得需要陈义宏这样一个人。更何况李宁公司内从
生产、销售至财务、设计上的主要人员无一不是陈义宏刻意提拨、培养出来的嫡系……

  如果和陈义宏的合作关系终止,最直接的后果是两败俱伤,最可怕的后果将是李宁
公司会向 相反的方向发展--也就是会大幅度地回退,甚至可能是一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
内不能翻身 的危机。
  李宁是一个明智的人物。他深知处理这种势态,只能缓不能急。
  陈义宏自然也清楚当初自己所处的这种局势。
  陈义宏之所以今天能开上宝马7系列的豪华房车,他的夫人也之所以开上宝马3系列
的轿车 ,陈本人之所以能够住进北京的豪华小区方庄的大居室住房,又能成为高尔夫球
俱乐部的会员,这一切都离不开李宁和李宁公司。
  没有李宁当初的慧眼,没有李宁公司的广阔天地,就没有陈的今天。用陈义宏自己
1995年在天津和笔者开玩笑似的一句话来评价最为公道:今天我坐不上这个位置(常务副
总经理),可能我还会像我在1988年时倒邮票那个样子……
  李宁和陈义宏从美国回来以后,公司的中层干部层在组织结构上有了一个变动。

  首先,从家族体系开始动手。集团办公室副主任党柳宁(李宁的嫂子)、集团销售中
心常务副总经理覃谦(李宁表弟)和销售部副经理陈义勇 (陈义宏胞弟)相继离职,去了李
宁在李宁集团之外的一个体育用品经销公司--动感九六体育用品公司。
  这个公司是由李宁投资,李春阳(前国家体操队队员)运作,主要经销耐克、阿迪 达
斯等著名国际体育品牌的销售公司。
  李宁在他的意识中,反对家族化的企业构造,但李宁公司虽然没有以家族企业起家
,但却有 着家族企业的浓厚色彩。
  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一个是李宁创业之时,他任用了许多的昔日朋友,如付鲁明、谢铁华等等。但这些
队友们在经营上是外行,使之各自负责的企业连年亏损。例如付鲁明负责的北京李宁体
育用品经贸公司,谢铁华负责的李宁化妆品有限公司,前者亏了数百万,后者干脆解散
……
  李宁最终以"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决了这种方式……
  再一个就是陈义宏全盘负责公司运作的阶段,前面已叙述过。
  李陈之间的矛盾于无形之中和解,有些出乎众人的意料。
  但李宁和陈义宏在意识上的差异却被众人看了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李宁不可能整日坐在办公室里,整日要盯在李宁公司里的是陈义宏。
  李宁提示陈义宏别忘了多同属下,尤其是亲信之外的属下多多沟通,要抛开高高在
上的感觉 和那种很外在的傲气。
  同时,他还举了个例子给陈:
  英国某家公司,大约有一千七百名雇员。从它现在赚取的可观的利润来看,它表面
上并无衰败迹象。但是有人认为该公司"正处于一个愚人的乐园中"。因为它在管理上有
许多不妥之处,会毁掉这个迄今搞得不错的企业。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组织结构和人际关系问题。首先,这个公司的组织机构
极端混乱,几个部门的管理人员各行其事,谁都可以直接向零售商店的经理下达命令。
由于公司的经理从未对他们的督促检查职权范围作出明确的规定,实际上等于默认了他
们的作法,从而使他们对自己的行动拥有完全的权威,而且可以在不与其他管理人员磋
商的情况下自行其是。在这些管理人员之间,似乎从来就没有建立起正式的互相通气的
方式。这样就使零售商店的经理同时有几个顶头上司,而对于他们各不相同的指令往往
无所适从。如果他知道我们中国有一句"狐裘龙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的古语的话,
他一定会感慨不已而深有同感的。
  另一方面的问题是董事会和职员之间存在着一条很深的鸿沟。但可悲的是,这个公
司却一向以和职员们有良好的关系而自豪。的确,这个公司的福利事业搞得不错,这大
概是使它自以为是的原因。但实际上,职工们的积极性却在不断下降,不时有人被淘汰
,而招收新职员也不容易,董事会却对此感到莫名其妙。
  现在虽然董事会自我感觉还好,但明眼人一眼就看出这个公司董事会与职员们之间
的裂痕, 这裂痕首先是由双方的互相不信任引起的。董事会对职员表示怀疑而且不理睬
他们的需求。 现在职员们追求的是责任和前途,而不是安全感。而零售业务方面出现的
一系列技术恰恰可 以为职员们提供满足的机会。但董事会却不予理睬。更糟糕的是,在
制订新计划和对来自基 层的情况和建议进行研究时,不吸收职员参加。董事会从未与职
员们进行过磋商,也从不征 求他们的意见,并且认为上级向下级征求意见是不光彩的。
在此领导之下,只有上情下达, 而无下情上达;既不寻求下级的帮助,又不接受下级的
批评。董事会对工会更是抱怀疑态度 ,双方关系紧张。反过来,董事会在下层人员中也
没有什么威信了。这种公司是很危险的, 现在看去似乎还相安无事,但过若干年后就难
以预料了。
  "如果不意识到这些,李宁公司的下场会是怎样呢?"
  李宁曾经反问过陈义宏。
  在李宁的潜意识中,他希望李宁公司是一个良性的集体。人们之间平等相待,和睦
相处,互 相信任,互相协作。在这里,人们奉行着"我助人人,人人助我"的准则,没有
"各人自扫 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冷漠关系。在这样的集体中,人人都会有一种满
足感。当他明 白这种满足感是别人给予他的时候,他也会尽量主动去满足别人的需要。

  而这样的集体能否成功地构造,在很大程度上是需要陈义宏来实现的。
  对于陈义宏,李宁也只能点到为止。
  因为在理念上,他们是不一样的。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可以说明:
  1996年10月,杭州市场有两家专卖店开业。李宁前去剪彩,同行的有前奥运冠军许
海峰、李小双,当时在杭州的李宁的老队友、两届奥运会跳马金牌得主楼云也赶来捧场
。陈义宏从北 京赶来出席。
  剪彩完后,送走许海峰和李小双,本来要去广州的李宁提议:几个人多在杭州留一
天,游游西湖。
  当时一行人入住在西湖畔的莺宾馆,紧临湖畔,于是找了一条船,游起西湖来。

  闲谈之间,又谈起了市场方面的事情。
  李宁对陈义宏说:"以往我们只注重开专卖店,忽视了让品牌进入商场的作用。"

  李宁以为,商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人员流动量大,地理位置大多处于商业黄金
地段,购买力也强。"李宁牌"如果着重开发商场这块市场,会有一番好前景的。
  陈却不以为然,说:"进商场容易占资金,不太合算。"
  陈以为,货品进入商场后,一般是一个月或更长时间后才能结算货款,这样一来就
占了相当 一部分资金,对生产所需资金的周转会带来不便,不如进专卖店合算。
  当时,两个人分歧颇大,一个从长远的战略角度考虑,一个出于短期的商业利益的
需要……
  因为历史的原因,更因为共同的利益和"李宁牌"的利益与长远发展,李宁选择了陈
义宏。 
  从内心里再次选择陈义宏,李宁想起了一句古话:择人任势。
  "择人任势",语出《孙子兵法·势篇》:"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
人而 任势。"择人,是指根据不同的敌情,选择优秀的指挥员。任势,是指通过主观势
力,造成 有利的战场态势。"择人任势"用现代语言解释即是,选用不同的人才完成不同
任务。
  "择人任势"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需要作统帅的在实践中正确运用,否则,即使再聪
明的人 也难免会用错人而导致一败涂地。比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是历史上杰出的军事
谋略家,他 在第一次出祁山征讨曹魏时就用错了将领。街亭这地方是出入蜀地的战略要
地,人们认为此 地应派久经战阵的魏延等老将把守,可诸葛亮却偏偏选用只会夸夸其谈
的马谡。由于错用将 领,街亭失守,牵动全局,蜀军进无所据,不得已放弃陇西三郡,
败退汉中。诸葛亮在总结 此次北伐失败的教训时,说自己"明不知人"、"授任无方"。

  李宁自然不希望陈义宏是失街亭的马谡。李宁知人善用,且心府坦荡,这一点用在
他对于陈 义宏的任用上可以说恰当之至。用他自己的话来说:
  不能一只眼睛看人,更不能带着有色眼睛看人。
  他认为,对亲人的包容不算包容,对敌人的包容才是真正的包容。
  在中国的春秋时代,有位霸王齐桓公,他的成就全赖宰相管仲的辅佐。但管仲曾因
王位继承 的问题与他作对,曾经刺杀齐桓公未成。因此齐桓公即位时,曾想惩罚管仲,
但后经鲍叔牙 的劝说,"大王若想称霸天下,就得起用管仲",而立管仲为相。管仲为报
齐桓公的知遇之 恩,在政坛上大显身手,使齐国的势力不断得以壮大,使齐桓公成了霸
主。如果齐桓公对于 曾经和自己敌对的人,缺乏包容之心,又不肯接受鲍叔牙的忠言,
或许就不会有日后的成就 。正因为他能够包容管仲,任贤而不避仇,并将政治的实权交
给管仲,这种开明的作法,为 他带来了日后的大业。
  身为一个领导者,必须能够不受细节或感情的束缚,凡事包容。如此,才能够揽到
各种人才 。如果能更进一步地使这些人才适得其所,那么功效就更大了。
  有句话说"宰相肚里可撑船",这句话是说要干一番大事业,必须有一个宽阔的胸怀
。
  李宁希望自己有一个宽阔的胸怀,更希望陈义宏也有这样一个胸怀。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bbs.ndc.neu.edu.]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500毫秒